写点什么

管理之善,在于让员工有机会试错

  • 2019-02-18
  • 本文字数:3870 字

    阅读完需:约 13 分钟

管理之善,在于让员工有机会试错

成长是条孤独的路,一个人会走得更快;有志同道合者同行,会走得更远。鲲鹏新青年计划是由 TGO 鲲鹏会组织的线上分享活动,希望能帮助更多同学一起学习、成长。


1 月 4 日,在鲲鹏新青年计划群中邀请了蘑菇街技术服务总监 & TGO 鲲鹏会会员赵成进行了关于「技术管理该如何做?」主题分享。以下根据当天分享内容进行整理,有部分不改变原意的删减。


「技术管理该如何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议题,我将通过自身理解和经验给大家带来有意义的分享内容,帮助大家如何度过从技术转管理的尴尬期。

1、“做技术,还是做管理?”

在网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个问题,有 3-5 年的工作经验之后,通常会有技术人提问,我是该专注于技术,还是转型做管理呢?


这是不少技术人在职业发展上可能遇到的一些疑问。因为刚毕业时,可能不会有太多的想法,只要有挑战性的事情做,那么我为之去努力就可以了。


但是经过 3-5 年的锻炼后,或许有些人已经成为了团队骨干和核心,那么我们在这个节点上,就会经常思考这个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想给大家分享几个观点:


1、别被问题所误导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是打了引号的,因为我觉得这个问题具有一些误导性,它把大家的想法给限制住了。


管理和技术不是二选一的关系,好像我们做了技术就不能做管理,做了管理就可能把技术荒废了。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一家公司里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岗位,每个岗位也有不同职责,并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和管理这两个工种,如果我们能跳出这个问题,那么我们会发现,职场上会有很多的选择。


或者当我们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再思考自己到底应该去做什么,感兴趣的方向到底在哪里。


举个例子,假设小 A 原本是一名 PHP 工程师,技术水平不说顶尖,但还过得去。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他慢慢地发现自身的技术水平比较中庸,但沟通表达能力先对比较好,能够把一个事情有条理的讲出来,能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描述清楚。这种情况下,可能他就会得到更多去沟通和协作的工作机会,进而他就会渐渐地开始考虑,是否可以由工程师转产品方面相关的工作。


因此,建议大家别被这个问题误导了,思考的时候尽量跳出问题本身,从更多角度去思考个人职业发展的通道。


这里也说明,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有多么重要,好的问题往往比得到直接的答案更有价值。


2、如何承担更大的责任


我认为从技术转管理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事情,很多人都问过我这个问题,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个员工的故事。


有一位员工名叫小 B,她在产品岗位上做得相当不错,自己也能独当一面,个人技能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时,主管找到了她说,希望她能去带一个大约 5-6 个人的团队,承担更大的项目和责任。她感觉很困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于是她找到了我。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小 B 纠结的是要专注于做产品,还是带领团队去完成更大事情。


而我给小 B 的建议是,不管是专业路线,还是管理路线,我认为双方是不冲突的,好的管理必须有深厚的专业能力和技术能力支持,两种能力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所以,如果我们把这种纠结,转换成“我怎么才能发挥自身更大的价值,承担更多的责任”,往往我们就知道该如何做出选择了。

2、做管理必备技能有哪些?平时工作中应该怎么锻炼?

我认为做管理更多的是考察软技能,无非是沟通、表达、协作、写作这些能力。


1、协作能力


协作能力主要是看一个人是否能将事情分配好,让团队能有统一的目标,然后分工协作完成工作。或者,当别人有困难时,你是否能帮助别人去解决问题,再共同去达成一个目标。


2、写作能力


在日常工作、管理的过程中,有时候可能需要我们通过书面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意见,这时就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写作能力。而要想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写公众号、写日记等方式保持自己的写作思路,并在写作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总结出更多的东西。


3、表达能力


除了书面表达之外,面对面交流是工作中最常见的沟通方式。尤其是作为管理层时,常常会需要进行演讲,那么在演讲中如何将事件描述清楚,带领大家树立共同的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除了上述三点以外,技术可以归为硬技能。而软技能和硬技能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一样,如果我们想要走得更快、更远,那么我们一定需要两条腿走路。

3、转型之初,如何做好技术管理?

这是很多人在刚开始接触管理时,常常遇到的一个坑。在这里我将结合自身经验,给大家提两个我认为比较关键的建议:


1、换位思考


转型前,我们可能是团队里的技术骨干、核心,往往在遇到事时,常常独自去面对,不用考虑其他人的感受。但是开始走向管理时,我们就需要考虑如何与更多人进行协作,共同完成目标。


或许由于转型期没有适应身份的转换,我们常常“控制欲”比较强,会希望员工跟着自己的步伐走,根据我们的安排做,导致每一步都管得非常细致,慢慢形成了常说的微观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往往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当员工按照我们个人做事方式去工作时,其实相当于剥夺了员工独立思考和锻炼的机会。


这时,我们应该给员工更大的发挥空间,让员工在完成目标和要求的前提下,能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2、犯错的机会


除了拥有自除权之外,在允许的范围内,应该给员工提供一个自我调整、自我摸索的机会。这种方式对于员工来说,他能够有收获、有成长,最后能与你共同拿到满意的结果,那么慢慢地团队配合度会越来越高。


但是要注意一点,当出现问题时,你不能让问题一直朝很坏的方向发展,要及时指出,把控好大局。

4、 业务驱动型公司的技术团队应该怎么做?如何找准自己的方向?

从当下整个业界来看,绝大部分的公司是业务驱动型公司。一家公司能够发展和生存下去,最终是需要靠自身的业务特点和优势。所以说,当我们进入一个公司时,我们首先需要认清公司主要收入是靠业务还是技术。


假设你发现公司需要靠业务的发展才能有更大利益,那么我们就能明确技术是服务于业务的,那么我们就需要考虑如何用技术手段将业务支撑得更好,让技术为业务创造更大的价值,是不是有办法更快去实现业务需求的更新,更快去实现需求的迭代,帮助业务解决问题。


这时把技术应用好比把技术研究好就显得更重要。

5、以项目(每项目成员不定)为维度的公司,如何进行团队间的竞争机制搭建?

现在绝大部分公司都在采取一种形式,以项目的方式去运作,甚至说很多团队从实体的组织架构上看都是隔离的,但当我们需要成立一个项目时,可能会把运营、产品、UI、前端、后端、数据平台等再组织结合起来,由不同的团队形成一个虚拟团队。



上图是之前在走进钉钉的活动中,钉钉的 CEO 总结出的 4 点关于项目团队和职能团队到底应该如何划分。


我认为如何进行团队间竞争机制的搭建从原则上来说,应该是谁对公司、业绩作出的贡献最大,那么谁的利益肯定是最大的。

6、如何去看待团队中的小白?(小白指的是,表现一般般,没有主动学习或者提升自己欲望的同学。)

我认为团队中出现这样的同学可能有两个原因:


1、管理者没有给他足够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如果本身给他安排的工作没有太大的挑战性,那么会导致他认为这件事对他的意义不大。


2、本身没有上进心,不追求成就。如果安排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他还会推三阻四,不乐意去做,那么这个可能是和员工自身有关系。


针对第一种类型的员工,我们可以给他安排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以便于激励他、牵引他,激发他的主动性。


针对第二种类型的员工,我的建议是,在团队中建立轮转机制,或者说需要团队保持一个比较积极向上的氛围。这种类型的员工很容易对积极主动的同学造成伤害,因为他不主动去贡献更大的价值,但在团队分奖励时,他也属于其中一员,这对于突出贡献者,就是一种伤害。


可能有些人会说,我们可以使用奖励机制啊。但使用奖励机制是看最终贡献的,如果是为了提高积极性去奖励他,那么我们通常会遇到为了奖励而努力的人,如在测试团队中,管理者认为最重要的是 bug 数量,那么大家都在追求数量,但最后你会发现其中很多 bug 没有对提升产品质量带来帮助,所以我们不应该为了激励而奖励。

7、在团队技术积累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快速提升团队的技术水平,培养积极的团队学习气氛?

我认为实战一定是技术能力或团队作战能力提升最快的手段,单纯地通过学习和培训的方式提升团队的水平是有限的,这种方式只能带来一些思路上的启发和视野的拓宽,所以提升能力应该把更多的锻炼机会放在实际的项目当中。


除此之外,我们一定要有复盘机制,让实际参加过的同学进行分享,并总结哪些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帮助大家共同成长。当我们知道哪些优点该继续保持,哪些不足该有针对性去解决时,你会发现自己的技能提升也会变得很快。尤其是事后的总结和分享是非常关键的,它对于提升整个团队的水平是非常有好处的。


但是假设整个技术团队技术积累不足的情况下,若招聘名额还有一些,可以考虑适当地去招聘一些技术水平相对较好的同学,并且这样的角色一定需要他乐于分享、乐于协作,那么他会将整个团队的氛围带动得很好,这对于快速提升团队的技术水平,培养积极向上的团队学习氛围也是一个快速的方法。




TGO鲲鹏会,系极客邦科技旗下高端技术人聚集和交流的组织,旨在组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领导者社交网络,线上线下相结合,为会员提供专享服务。目前,TGO 鲲鹏会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成都、硅谷、台湾、南京、厦门、苏州十一个城市设立分会,武汉分会即将成立。现在全球拥有在册会员 740 余名,60% 为 CTO、技术 VP、技术合伙人。


会员覆盖了 BATJ 等互联网巨头公司技术领导者,同时,阿里巴巴王坚博士、同程艺龙技术委员会主任张海龙、苏宁易购 IT 总部执行副总裁乔新亮已经受邀,成为 TGO 鲲鹏会荣誉导师。


如果你想和这些优秀的科技领导者们一起前行,欢迎点击「报名表单,申请加入」


2019-02-18 10:263823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TiDB容器化的管理利器--TiDB Operator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集群管理 新版本/特性发布 安装 & 部署 新版本/特性解读

【分布式技术专题】「分布式技术架构」一文带你厘清分布式事务协议及分布式一致性协议的算法原理和核心流程机制(Paxos篇)

洛神灬殇

分布式 PAXOS paxos协议 算法分析

你可能并不了解 Milvus

Zilliz

SaaS Milvus 社区活动

Dr-autosync TiDB 集群的计划内和计划外切换验证步骤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实践案例 集群管理 安装 & 部署 数据库架构选型 6.x 实践

手把手教你写spring boot starter

三十而立

Java 程序员 IT springboot boot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国企吗?获得高新企业证书有什么用?

行云管家

高新企业 高新技术

TiCDC 源码解读(6)- TiCDC Puller 模块介绍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TiDB 源码解读 TiCDC 源码解读

文盘Rust -- 安全连接 TiDB/Mysql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开发语言

Java 8 的异步利器:CompletableFuture源码解析(建议精读)

Java你猿哥

Java ssm java8 源码解析

TiCDC 源码解读(5)-- TiCDC DDL 事件处理逻辑 与 Filter 实现介绍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TiCDC 源码解读

设计消息队列存储消息数据的 MySQL 表格

Geek_7d539e

BSN-DDC基础网络详解(五):接入DDC网络(2)

BSN研习社

BSN-DDC基础网络

pytest学习和使用2-初步使用和用例运行

Python 自动化测试 pytest

百度“文心一言”申请服务测试企业达7.6万,股价拉升涨幅近15%

Geek_2d6073

搭建阿里云 TiDB 的灾备,让我安欣睡个好觉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实践案例 安装 & 部署 备份 & 恢复 数据库架构设计

监控告警处理之tidb_server_critical_error_total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监控 故障排查/诊断

基于阿里云数据库TiDB的性能压测初体验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性能测评 6.x 实践

Apache APISIX 3.2.0 LTS 正式发布

API7.ai 技术团队

深入理解spring mvc启动过程与原理

三十而立

Java spring 程序员 开发 IT

武汉等保测评有限公司有哪几家?具体位于哪里?

行云管家

等保 等保测评 等保2.0 武汉

云图说丨初识华为云安全云脑——新一代云安全运营中心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云计算 后端 华为云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企业号 3 月 PK 榜

携程 x TiDB丨应对全球业务海量数据增长,一栈式 HTAP 实现架构革新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将TiDB各服务组件混布到物理机集群和K8S环境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实践案例 集群管理 管理与运维 安装 & 部署 数据库架构设计

1个案例读懂——游戏产品如何用A/B测试做增长

字节跳动数据平台

云服务 AB testing实战 A/B测试 企业号 3 月 PK 榜

云数据库TiDB免费试用初体验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版本测评 安装 & 部署

面试没有分库分表经验,就看这篇

三十而立

Java sql 程序员 IT 分库

快速尝鲜:RabbitMQ 搭建完就得用起来

Java你猿哥

Java Spring Boot ssm RabbitMQ

pytest学习和使用1-pytest安装和版本查看

Python 自动化测试 pytest

未来智安再获安全牛《网络安全优质初创企业HOT50》推荐

未来智安XDR SEC

基于 TiCDC 的 TiDB 复制集群的计划内和计划外切换验证步骤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性能调优 实践案例 故障排查/诊断 数据库架构选型

TiDB SQL调优案例之避免TiFlash帮倒忙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性能调优 实践案例 故障排查/诊断

管理之善,在于让员工有机会试错_技术管理_赵成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