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也关注 Agent、AI 搜索、多模态、工程化等话题,一定不要错过这 100+可落地的实践案例!
10 月 23 日-10 月 25 日,QCon全球软件开发大会将在上海举办。本次大会将聚焦 Agentic AI、具身智能、强化学习框架、端侧大模型实践、多智能体协作等热门话题,以及 AI 时代下的软件研发、可观测、开源等技术实践,邀请来自腾讯、阿里、字节跳动、华为、蚂蚁集团、小红书等企业的技术专家,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的顶尖高校讲师,和你一起重构技术认知与能力边界!
Acenta AI 创始人 Raphael Shu 博士已确认出席并发表题为《多智能体协作与博弈——打造最高效的“AI 团队”》的主题分享。本次演讲将从一个实例出发,结合行业的最新进展,探讨多智能体(Multi-Agent)协作在企业级落地中的架构设计问题,分享如何优化并且打造最高效的“AI 团队”。内容涵盖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协作机制的取舍、分工策略、以及利用大模型对协作效果进行评价的方法及实验结果。除了针对常见问题例如速度瓶颈、Token 消耗与无效协作等实践问题进行探讨外,还将延伸至开放世界场景下的协作与博弈,探讨 Agent Scaling Law,不确定性问题,以及竞争机制的利弊。旨在帮助听众在掌握最新技术趋势的同时,获得从架构设计、效果评估到持续优化的完整落地路径,为企业构建高效可控的 AI 团队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蓝图。

Raphael Shu 博士,Acenta AI 创始人。2020 年获东京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并获院长奖,期间在 Yann LeCun 指导下在 NYU 担任访问研究员。加入 AWS AI 实验室后,他专注生成式模型研发,2022 年主导 Dialog2API 项目,使 LLM 代理能够通过对话理解并调用外部 API 。自 2023 年起,他带领团队为 Amazon Titan 大模型注入多智能体能力;2024 年起至今年 5 月担任 Amazon Bedrock Agents 高级科学技术负责人。他带领的团队在 2025 年上线了第一个商业级多智能体协作平台。此外,他在 AAAI 创办 WMAC 多智能体协作系列研讨会,并共同组织 COLM Workshop on AI Agents。他在本次会议的详细演讲内容如下:
演讲提纲
1. 破题
以微软 Magnetic-One System 为例,演示多智能体如何协作完成一项深度研究任务
2. 背景
多智能体协作的发展进程
大厂布局(Google、Microsoft、Meta、AWS、OpenAI、初创公司等)
产品分类(框架、服务、协议、组件等)
前沿企业级应用案例
3. 产业应用:如何选择协作机制
常见的架构与分工模式(中心化 / 去中心化,Group Chat / 私聊)
重点讲解中心化协作模式
结合在本人在 AWS 发布的技术报告,介绍其中的实用方法
扩展讨论:
最佳的多智能体网络拓扑是什么?
Initiative Taking 与 Decision Making 的取舍
多智能体投票机制是否有效?
4. 产业应用:如何评价多智能体协作效果
端到端指标(Task Completion Rate)
基于大模型的评价方法
细分指标:直接衡量协作有效性
基于 Bedrock 开源数据的评价结果展示
5. 产业应用:打造最高效的 AI 团队
企业级应用中常见问题:
速度瓶颈
Token 数瓶颈
无效合作
优化通信协议
优化协作模式
优化协作工具
共享记忆与私有记忆的权衡
如何衡量 Collaboration Overhead(协作开销)
6. 扩展议题:多智能体对齐
群体行为对齐的重要性与实践难点
Prompt 优化(Dspy / Textgrad) vs. 模型训练
跨多智能体的报酬函数设计
7. 扩展议题:开放世界中的 AI 协作
多智能体协作的 Scaling Law:1000 个智能体可以做什么?
Cobb–Douglas Exchange Economy 实验:大模型是否总是做出最理性的决策?
Blackbox Collaboration 中的不确定性
智能体竞争的利与弊:
竞争关系、不确定性与价值函数冲突
多智能体世界的“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
基于 OpenAgents 框架的 Demo 展示
8. 总结与未来展望
群体智慧与智能体网络的发展
适应多智能体协作的大模型新范式
您认为,这样的技术在实践过程中有哪些痛点?
多智能体协作,无论是开放或封闭环境中需要共享长序列的上下文,导致 Token 数量激增,增加延迟
即使有很多方法来减轻此类问题的影响,但并不是所有的应用案例都适合使用多智能体协作
前沿亮点
本演讲带领听众认识并且理解在开放环境中的多智能体协作,其应用价值以及独有的问题
通过穿插真实案例与实验演示,激发听众对关键技术问题的思考
听众收益
对于多智能体协作更深入的认知
了解各种协作模式的优劣,有助于听众在其应用中作出合理的选择
可以复现的一些实验结果,启发参会者设计自己的实验
除此之外,本次大会还策划了多模态融合技术与创新应用、混沌工程与全链路压测实践、Data Infra for AI、Agentic AI、加速与反哺:AI 时代的可观测实践、Vibe Coding、端侧大模型的创新与应用、大模型推理的工程实践、AI 搜索技术的深水区、模型训练与微调、具身智能:当 AI 学会“动手思考”、大模型驱动的制造革命、AI4SE:软件研发提质增效实践、AI 重塑视觉创作体验、从“炫技”走向“实用”的 AI 产品、大模型驱动的智能数据分析等 20 多个专题论坛,届时将有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企业的 100+资深专家在 QCon 上海站现场带来前沿技术洞察和一线实践经验。
现在报名即可以享受 9 折优惠,单张门票立省 680 元,,详情可联系票务经理 18514549229 咨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