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从业者都在关注的 NVIDIA GTC 2023 China AI Day 来了!报名戳 了解详情
写点什么

又拍云邵海杨:25 年 Linux 老兵聊 DevOps 八荣八耻

  • 2023-03-11
    北京
  • 本文字数:5850 字

    阅读完需:约 19 分钟

又拍云邵海杨:25年Linux老兵聊DevOps八荣八耻

作者的话:我们观察到:国内运维行业,不同的公司做法差异巨大,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缺少普遍性行业认知,难以形成合力(这也会让 To B 的产品异常难做,不利于行业整体发展),甚至在部分公司,运维人员处在技术鄙视链最底层,我们希望为行业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发展推动力。


这需要很多行业老炮一起,输出观点,共同碰撞,才有可能形成一些先进的共识,形成行业前进的思想旗帜。所以,我们准备策划《运维百家讲坛》这么一档栏目,诚邀 100 个运维总监(或更高)级别的老炮,通过采访或约稿的方式输出他们的观点,给行业一些借鉴。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的是又拍云科技的邵海杨,一个 25 年的 Linux 老炮,邵总醉心技术,一步一步往上走,是普通运维人员的典型成长路径,希望今天的采访可以对你有那么一些启发。这里是接地气、有高度的《运维百家讲坛》第 4 期,开讲!

您好邵总,请您先做个自我介绍吧,聊聊您的履历和现状,让大家更好的认识您,了解您的背景也有助于读者理解后面的采访内容

我是来自又拍云科技的邵海杨,从 1998 年开始使用 Linux 至今快 25 年了,资深(老鸟)Linux 系统运维/架构师,DevOps 八荣八耻倡导者,业余撰稿人;精通(心虚)系统优化及网络服务管理,Linux 系统定制,CDN 加速和安全防御; 擅长互联网高性能网络及架构设计、虚拟化 KVM 及 OpenStack 云平台, K8S 容器云和 Ceph 分布式存储等新技术;喜欢交流分享,活跃于社区,一直积极投身于开源活动的组织和传播。

运维领域,每个公司都会制定自己的运维准则或者操作规范,能否分享一下贵司的经验,给我们一些参考?

又拍云是一家提供云存储,云分发,云处理服务的公司,也是国内首创可编程 CDN 服务的专业云服务提供商,特点就是 7x24 全年不间断服务,所以云运维也有一些律条或原则,比如:

先保障稳定,然后再优化

过度设计或过早优化很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故障停机时间,要先集中精力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坚持 “先完成,再完善,后完美”,项目也是“先能用,再好用,后用好”的实施策略。

提供可靠的测试依据和时间验证

引入新技术到架构之前,要确保新技术的稳定性和足够时间久的考验,更要有运维工程化中开发出来的工具链的完整。一旦线上返工或变更造成的措手不及可能已经是故障的导火索。

使用可控的自动化手段提升效率

自动部署、自动编排、自动巡检、自动升级等自动化手段越来越多应用于云运维。这是适应云计算时代的趋势,但能力越强,责任越大,要谨慎自动化的雪崩和惊群效应,做好灰度/蓝绿部署和各种测试。

保持简单,监控一切

保持简单,别把事搞的太复杂。除了常见的异常问题报警外,面向业务指标,市场指标和销售数据,成本等都可以用来做趋势分析信息。定期的轮询查看各个趋势数据的峰值峰谷有助于见微知著。

面向预算的运维

运维团队通常是最大的花费者,因为预算不足,没有钱的运维是很难兼顾到日益增长的公司业务规模,除非公司业务已经停滞或不再有爆炸式的增长,面对这样的挑战,运维要学会降本增益,开源节流,利用新技术实现能效比的提升。

面向场景的智能运维

各种各样的负载场景,从高并发处理到视频转码,从高性能并行计算到海量的网络请求。这些不同的负载场景,对网络带宽,各种处理和 IO 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智能运维就是需要深入理解业务,合理配置资源和架构来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

持续集成和发布系统

持续发布包括灰度发布、测试发布、滚动发布、回滚发布等多种场景,并且确保每种场景都应该是可以可控的。

确保任何人都可以被替换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挪活是常态,做好员工的共享文档管理和知识传递和分享,理论上所有人都可以被替换,任何人也不应该成为公司的天花板。

虽说成长是自己的事情,但如果有合适的场域、合适的项目机会、合适的团队、合适的机制,会让工程师的成长更快,团队更有战斗力,您能否系统的谈一下是如何促成运维同学的成长的?

公司一直是积极鼓励员工的技能自我提高和促进成长:

  • 每月开放日:公司内技术委员会会定期举办讲座,分享前沿研究中的一些收获,要求有主题,有重点,有应用场景,最好有实例。

  • 每周分享会:鼓励所有开发者定期分享新的技术,谈论他们面对的问题,或者任何别的他们正思考的东西,分享的内容会形成文档和视频存档,并根据评分给予奖金和积分激励。

  • 公司悬赏项目:无论是公司还是员工自身都可以发起项目,技术委员会评审通过后,自行组队完成,根据产出文档,数据对比,技术分享后获取相应的项目奖金。申请专利还有相应的专利奖金。

  • 培养个人影响力:鼓励员工通过发表文章或演讲的形式,走出去做工程经验分享、工作心得的梳理,提高个人的影响力,并根据受众的反馈给予稿费和讲师费激励。

  • 订阅报刊,杂志等纸质书籍,了解最新动态。以部门为单位,配置一定的购书津贴。

又拍云运维团队内的培养包括:

  • 化“天花板为托板”:把自己放在一个培养新人的管理角色,不让自己成公司瓶颈和员工的天花板,鼓励新人们去尝新和处理故障,增加自身的技能和实战经验;信任,互助,激励,他们会持续不断创造惊喜。

  • 制作“自动化工具”:利用自己的经验抽象业务成程序模型,制作或培训自动化脚本的编写,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让员工节省精力和时间去学习其它新知识;

  • 承担“高精专”项目:提前准备最新知识的研究和可行性分析,整理成文档作公开培训,再交给团队去深入研究和实施,转化成生产力,积累一线经验再反馈完善文档,良性循环;

  • 积极提倡“知识分享”:各种案例和“坑”都会整理成 wiki 文档,通过文档共享,定期分享讲座,鼓励员工撰写高质量的,可读性很强的文档,开口培训,增加感染力和自信心;

  • 鼓励“参与开源交流”:公司鼓励员工走出去参与技术交流大会,闭门造车耗时耗力,不如专业的人点拨。也会有购书经费,团建活动经费,茶歇文化;

运维工程师其中一个典型的职业路径是做管理者,但管理者和资深运维要解决的问题截然不同,对于那些刚刚步入管理岗的资深运维,是否可以分享一些您的经验?

对于刚步入管理岗的运维来说,我的建议是及时梳理遗留的技术债和人才技能的盘点和培养,先打好基础,后面才能有更大的空间进步,具体可以参考我的《DevOps 的八荣八耻》的分享。

  • 一、 以可配置为荣,以硬编码为耻

  • 二、 以互备为荣,以单点为耻

  • 三、 以随时重启为荣,以不能迁移为耻

  • 四、 以整体交付为荣,以部分交付为耻

  • 五、 以无状态为荣,以有状态为耻

  • 六、以标准化为荣,以特殊化为耻

  • 七、以自动化工具为荣,以手动和人肉为耻

  • 八、以无人值守为荣,以人工介入为耻

人才上技能树的盘点,主要是配合人事做好人才九宫格的划分(如果是开发或运维,把左侧的绩效换成潜力,绩效针对销售而言),考查的是管理者对员工的全方面的辨析能力,知人善用。



再结合公司的 OKR 目标管理来激励员工,它的优点在于聚集目标的同时,还能:

  • 激励个人自驱力,鼓励员工创新和反思;

  • 考查的是相对结果,鼓励有难度的挑战和突破;

  • 考核的协同配合能力,鼓励员工去全方位的协调推进;

Kubernetes 火了好一段时间了,很多公司也在大规模应用了,但显然,每个技术都不是银弹,无法解决所有场景的问题,这几年观察下来,您觉得哪些公司不适合上 Kubernetes?能否给一个这类公司的画像,并说明理由?

虽然 Kubernetes 代表着目前为止的 devops 的最佳工程应用实践(真香),但也不是所有场合都能应用,如又拍云的 CDN 边缘服务器,数据中心的日志分析平台,Ceph 分布式存储就以物理机为主。所以,我建议找一些合适的场景先试用起来,如:

  • 机器资源错峰空闲浪费严重的;

  • CPU,磁盘和网络 IO 都不密集的;

  • 不需要持久化存储的或抢占资源的;

  • 软件架构已经做了微服务改造的;

  • 业务处理程序有周期性、可弹性扩容的;

运维和研发是最亲密的伙伴,贵司是如何做工作边界划分的?另外关于如何让这两个角色保持亲密合作,是否可以分享一些经验?

运维工程师 = 冲锋陷阵的将军软件工程师 = 坐阵帐中的军师


理论上,优秀的软件工程师是可以把部分(甚至全部)运维工程师的工作做掉,比如说业务软件性能的监控,如果程序员在程序中插入很多的钩子或探针,就可以统计出数据来,不需要运维劳心劳力的监控;比如说程序员在设计程序的时候,考虑到了分库分表,考虑到了大并发和分布式的设计,那运维就可以水平扩展机器就行;如果软件没有那么多 bug,还有很多如果……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这种高水平的程序员太少了,尤其在中国,大家都忙于实现业务功能,连个文档甚至注释都不愿意写,更别提能够考虑这么周全了;同理,运维接触的很多是开源很优秀很成熟的软件,从中是可以借鉴知晓优秀软件是怎么设计的,比如优秀的程序,日志信息会非常详尽,我们可以通过标准的 syslog 或者日志去监控它,所以,资深的运维会:

  • 积极参与事前的规划,配合开发做演练,自动化部署,协助架构改进

  • 合理提需求,要资源,最好是有预算,做到防患于未燃

  • 线上监控,故障复盘,反馈给整个团队,倒逼上下协调做改进


当然,要达到上述能力的运维管理,肯定需要潜心研究,承上启下,协调团队,任劳任怨的修行多年,到那个时候,运维就不再是对事情的结果负责,而是转变角色,主导和协调整个过程。当然,这里指的能力不仅仅是技能,还包括对业务的理解能力,站在公司管理层面对整个项目和资源的分配和把握。 因此,运维工程师其实是现实中的软件工程师的互补,因为大家的能力侧重点不同,所以大家更要团结一体,要能够打胜仗,离开谁都是不行的,这是一个共同修炼进步的过程。


最后,我的个人观点:架构师它可能不是一个人的角色,而是一个团队的统称,它可以:

  • 不必冲锋陷阵,就可以纵观全局,运筹帷幄,调度所有的资源(运维架构师的功能)

  • 可以带领和团结团队,高屋筑瓴,因时制宜的实现解决方案(软件架构师的功能)

  • 可以把握公司业务方向和深度,洽谈合作,控制成本(业务架构师的功能)

运维需要和其他多个部门沟通协作,鉴于各个团队目标关注点未必一致,合作起来可能未必有那么顺畅,针对这个问题您是用什么招来让这个过程更加顺畅的?

其实沟通不顺畅的原因大部分在于对后果的不可预见性,你说冗余他说预算,你说架构他说工期,各有立场又各有苦衷,但就是没人对结果负责。我在工作中发现,当故障发生时,各部门的配合是空前团结,战斗力也是最强的,所以,沟通协作的关键在于:既要团队协作,也要责任分明

  • 事前部门沟通时,确定好项目预期,成本,影响要素,故障后果及责任方;

  • 事后故障复盘时,根据故障原因,有理有据的“甩锅”,同时要引以为戒,亡羊补牢;


比如说提供在线 10W 并发的能力,需要冗余带宽冗余服务器数量 x2,因为预算不足减半所导致的后果及责任人;再比如软件设计不好,通过性能监控,发现指标异常的后果及责任人;当然,报警处理不及时,人为操作故障也会算到运维亦无可厚非;故障文化就是要关注问题和关注事情本身,对事不对人。大家都在故障中成长,在复盘中变强。

您觉得运维工作最重要的几个目标是什么?您是怎么落地这些目标的?

  • 运维自动化;

  • 监控常态化;

  • 日志可视化!

这个篇幅太多了,不展开讲,可以参考《云运维的启示和架构设计

工具选型这块,到底是自研,还是使用开源,还是使用商业产品,是如何抉择的?

又拍云通常不会重复造轮子,但一定会先用好轮子,或者把轮子改造得更加称手,选择自研往往具备了一定的开发能力,再加上某些必要原因,如:

  • 找不到符合要求的开源软件,如我们自研的云处理软件…

  • 开源软件有 bug 或者 issue,社区短期内无法推进,但业务又急需,只能通过自研解决,如 ats 的内存泄露问题…

  • 开源软件的功能特点跟公司的业务不相符合,不得不改造软件,如 nginx 的防盗链模块,需要与客户对接定制…

  • 开源软件的设计目标过于高大上,通用性好但很臃肿,如果我们只要某个小功能点,就不需要牛刀了,如性能探针的埋点…

  • 有数据保护要求,或者有隐私的场合…

越来越多的公司在迁往公有云,云原生架构下,SRE 团队的核心职能是否有些变化?应该如何凸显团队的价值呢?

公有云做为 IaaS 基座,容器云作为 CaaS 中间层,云原生做为 SaaS 应用层,整个云生态日新月异,SRE 团队的核心职能会更加注重顶层系统性的容量规划,指标监控,高可用性和分布式的弹性设计,所以跨平台跨部门的职能互补、团队协作、持续精进、勇于承担包括:

  • 积极参与事前的规划,配合开发做演练,协助架构改进;

  • 合理提可用性需求,冗余资源,最好是有预算,做到防患于未燃;

  • 线上监控,故障分析,反馈给整个团队,倒逼上下协调做改进;


团队的价值就在于是否总是能够接受新事物,新的挑战,各施所长,不做井底之蛙,也不是温水煮青蛙,在创新或者颠覆来临的时候,也能保持不被时代脱钩。

对于运维工程师个体,SRE 的转型路径是?应该注意些什么?

技术领域:

  • 学会抽象业务模型,标准化组件,定制化脚本,自动化部署,提升整体效率;

  • 学会收集日志和日志分析并可视化,提升运维监控和预警报警的效率;

  • 掌握和熟悉一门或若干语言,能够帮助你成长,提升你的战斗力;

  • 勤做笔记,温故而知新,学思结合,要学会沉淀,举一反三;

  • 勇于面对新兴技术的挑战,打不过就学它;


非技术领域:

  • 学习能力,要知识面广;

  • 沟通方面,了解客户的精确需求;

  • 技术风险、人工、进度等成本,权衡取舍;

  • 社区活动,积极分享,锻炼口才和交流能力;

  • 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学会与人同行,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

面对当下快速发展的基础技术,您对给刚入行和入行已久的运维人员,分别有什么职业规划的建议吗?

首先不是工作选择人,而是人选择工作,一个人若对某方面有了兴趣,真正用心学习了近 10000 个小时,其实做什么都是可以的。比如说我毕业那个时候,都是强调复合型人才,根本没有运维这个职业,我们不光自己攒(DIY)机器,自学 Linux 操作系统,还学习编程,折腾网络,自己动手写论坛聊天室等程序;Linux 给我们带来的是每天都有创新的,好玩的,优秀的开源软件让我们保持激情去尽情的折腾和学习,当互联网兴起的机会来临时,做个运维总监其实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其实,除此之外,我还转型做过售前,技术支持,跑过市场,经常做演讲培训,所以真正的高手是什么不会学什么,技多不压身,做个懂业务、会开发的运维工程师。

您觉得运维人员最重要的素养是什么?对新入行的运维人员有哪些寄语?

我认为最重要的能力是表达沟通能力,但不排除运维本身所需的技术储备、实践动手能力、编程能力和学习能力。考虑到运维大部分还是一个成本支出的岗位,如何把深奥隐晦的性能及瓶颈指标,用直观的图表展示来获取上层持续的投入是需要技巧的;然后面对你的同事,你的兄弟部门,也需要你的影响力去协调推进工作,如果能够做到这些,说明你已经具备了领导的才能,这样以后做什么事都会站在更高的水平,用全局观的格局去统筹规划整个项目的目标,人员,工期和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把握。

2023-03-11 14:043554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优酷老片修复算法,超高清重温童年回忆

阿里巴巴文娱技术

算法 计算机视觉 视频 多媒体

java培训 | 零基础学习java开发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零度

Java 学习方法

【LeetCode】火柴拼正方形Java题解

Albert

LeetCode 6月月更

6 月直播 7 场干货全剧透!今天:飞腾CPU调优原理及方法 | 第 19 期

OpenAnolis小助手

cpu 直播 sig 龙蜥大讲堂 飞腾

相约龙蜥,开源一“夏”!2022编程之夏ASoC开始报名了

OpenAnolis小助手

阿里巴巴 开源项目 龙蜥社区 高校学生 技术项目

自己如何做一个网站

源字节1号

网站开发

墨天轮访谈 | SelectDB 衣国垒:Apache Doris(incubating)1.0版本特性解析与未来规划

墨天轮

数据库 Apaache Doris 国产数据库

大数据培训如何使用DPM规划用户画像

@零度

大数据 dpm

Docker下RabbitMQ延时队列实战两部曲之一:极速体验

程序员欣宸

RabbitMQ 5月月更 RabbtiMQ延时队列

做数据时代的加油站,ShardingSphere 为易车数据库架构演进提供新动力

SphereEx

Apache 数据库 开源 ShardingSphere SphereEx

深度操作系统20.6正式发布!

深度操作系统

开源 深度操作系统 deepin20.6 新版本 深度

《数字经济全景白皮书》证券期货用户数字化篇 重磅发布

易观分析

证券 期货

Jetpack Composes 入门

坚果

6月月更

泰山众筹代币燃烧模式dapp系统开发逻辑分析

开发微hkkf5566

Python 中堪称神仙的6个内置函数

开发微hkkf5566

web前端培训带你学习 Midwayjs 实战

@零度

node.js 前端开发

蛟分承影,雁落忘归——袋鼠云一站式全自动化运维管家ChengYing(承影)正式开源

袋鼠云数栈DTinsight

为什么你的网站不被收录了呢?

源字节1号

面试突击53:常见的 HTTP 状态码有哪些?

王磊

Java 面试

为企业业务流程提速的BPM

力软低代码开发平台

ironSource LevelPlay 聚合平台,现已适配应用开发框架工具包 Flutter

Geek_2d6073

【直播回顾】参与ArkUI,共建OpenHarmony繁荣生态

OpenHarmony开发者

Open Harmony

RxJS系列01:响应式编程与异步

代码与野兽

6月月更

运维领域告警智能定级原理探索(含详细实验报告)

云智慧AIOps社区

运维 安全 监控 告警

又拍云邵海杨:25年Linux老兵聊DevOps八荣八耻_语言 & 开发_秦晓辉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