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月 20 日,在华为全联接大会 2025 第三天,大会的焦点从前两日的算力与云服务,进一步延伸至开源开放与产业生态的构建。
华为常务董事汪涛在主题演讲中指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改变行业逻辑,既不是单纯的效率提升,也不是单一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而需要通过开放生态的方式释放真正价值。他回顾华为的发展路径表示,过去公司以“联接”为核心,主要聚焦标准型产业,如今业务正进一步扩展至计算和终端,并延伸到开发者群体。在这一背景下,华为提出了“ 四个坚定 ”:坚定开源开放、坚定发展人才、坚定全球合作、坚定战略投入,并将生态战略提升到新的高度。
在具体举措上,华为公布了鸿蒙、鲲鹏、昇腾、华为云等多方面的开源和开放进展。OpenHarmony 开源五年来,已汇聚 9200 多名贡献者、贡献了 1.3 亿行代码,支撑超过 1300 款软硬件产品的兼容性落地,1700 多万台华为设备运行基于鸿蒙 5 的系统。在计算与 AI 领域,华为开源了 openEuler 操作系统、openGauss 数据库、openFuyao 算力集群软件、BoostKit 应用套件等,并将昇腾基础软件全面开源,包括 CANN、Mind 系列工具链和 openPangu,同时优先支持 PyTorch、vLLM、SGLang、Triton 等开源社区。华为还提出低密度计算格式 HiF8 与 HiF4,相比 BF16 显存占用可降低 50%~75%,并实现 2~8 倍的矩阵乘算力提升,相关成果已捐赠给全球计算联盟。与此同时,短距通信标准“星闪”已有超过 1200 家伙伴参与共建,终端出货量超过亿台;HDR Vivid 和 Audio Vivid 成为视听领域的新标准,菁彩视听内容占比突破 30%。
汪涛强调,生态建设不仅依赖技术开源,也需要长期的人才战略。华为目前已与全球 2000 多所高校合作,开发 3000 多门课程,累计培养 170 万 ICT 人才,并启动“基础软件千校行动”,计划培养 1 万名教师和 100 万新型软件人才。未来五年,华为每年将投入 150 亿元生态费用、1500P 开源算力和 1.5 万人力资源,用于平台生态开发与支持。
会上,华为昇腾计算业务总裁张迪煊宣布 CANN 技术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CANN,Compute Architecture for Neural Networks,是华为针对 AI 场景推出的异构计算架构),并表示昇腾将持续聚焦开发者诉求,围绕昇腾的开放性、易用性和兼容性进行架构升级,并通过分层解耦,以支持开发者从模型、算子、内核以及底层资源按需调用。
张迪煊公布了昇腾接下来的开源时间表:9 月底开源全量算子到 GitCode 社区,12 月起陆续开放领域加速库、图计算、Ascend C、MindIE 等,完成昇腾软件的全栈开源。为了进一步释放硬件潜力,昇腾在架构层面支持 SIMD 与 SIMT 双编程方式,并通过“以通信换内存”的 AF 分离设计,在推理阶段实现 Decode 吞吐提升 50%以上。在硬件产品上,9 月份昇腾已发布面向大模型推理的标卡,明年还将推出 Atlas 350 标卡与 Atlas 550 模组,支持伙伴打造更多样化的服务器与超节点。
昇腾生态的重点之一是联合伙伴打造场景化应用方案。目前,华为已联合 20 多家 ISV,面向金融、能源、制造、教育、医疗等行业推出包括信贷报告、电子病例、电力调度、教学助手在内的解决方案,并计划与伙伴一起拓展至海外市场。同时,华为延续自 2020 年以来的“智能基座”产学合作,将昇腾课程引入高校,并推动建立卓越中心和孵化中心,探索科研与教学结合的新模式。张迪煊表示:“我们每年将投入 1500P 开源社区算力和 3 万开发板,与全球开发者共创共享昇腾生态。”
对于开发者和产业来说,华为正试图构建一个从芯片、系统到工具链与应用的全栈开放框架,但其最终成效,仍取决于能否与主流社区保持深度兼容,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持续的生态合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