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美国明天凌晨或将公布芯片断供华为最新禁令:中国造芯能力面临挑战

  • 2020-02-28
  • 本文字数:2276 字

    阅读完需:约 7 分钟

美国明天凌晨或将公布芯片断供华为最新禁令:中国造芯能力面临挑战

美国即将公布芯片断供华为最新结果:华为芯片生产线已悄然变动。


美国时间 2 月 28 日,也就是北京时间明天凌晨,有消息称美国将举行高级官员会议,对华为的新禁令将是会议主要议题之一。


根据推测,新提案可能从美国技术含量比例标准下手,例如从原本美国技术含量超过 25% 不能为华为代工,修改为只要 10% 就不能为华为代工。如此一来,台积电为华为代工的“合法性”将不复存在。另一推测是朝设备商下手,将限制外国企业使用美国的设备替华为生产制造芯片。


路透社此前曾报道:美国正考虑改变法规,使其能够阻止台积电等公司向华为出售芯片。消息人士称:政府想做的是确保掌控下的的所有企业都不会向华为输送芯片。换句话说:不让一片芯片流入华为。


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本周一召开的华为终端产品与战略发布会上,呼声最高的麒麟 820 芯片缺席或许与此有关。


而此前被华为海思芯片首次下单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又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一切答案将在十几个小时后揭晓。

14nm 或受限,华为芯片生产线出现变动

作为华为芯片的代工厂之一,台积电此前只要遵循美国技术含量低于 25% 的要求,就可以持续向华为供货。在这一标准之下,台积电目前的 14nm、8nm、7nm 等关键制程中来自美国的技术都没有超过 25%,那么对台积电向华为的供货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如若这一标准下降到 10%,台积电的 14nm 制程将受限,但并不影响 7nm 制程。


台积电对外表示,经过详细的内部评估,目前 7nm 中来自美国技术占比不到 10%,可以继续供货。同时,台积电也表示,目前美国方面没有改变规则,台积电也不会对臆测性的问题做出回答。


但是为避免 14nm 受限造成严重后果,华为必须未雨绸缪:一方面华为海思让旗下芯片的制造工艺由 14nm 转向 8nm 和 7nm 工艺。目前,海思 990 和 810 等中高端芯片早已经采用了 7nm 和 8nm 技术。


另一方面,华为的芯片生产线也做出调整:一是在台积电的芯片生产工作尽量转移到南京 12 寸厂;二是下单中芯国际等晶圆代工厂商,生产 14nm 芯片。


据了解,除最高端制程技术 7nm 仍然在台积电(台湾)生产制造外,其余订单已经尽量转移到台积电(南京)生产,该厂在本次疫情中并没有停工,依然持续运作生产。


而相比于台积电,华为首次下单的中芯国际引发了业界更多关注。对于这家成立 20 年的中国内地规模最大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机会和利好。但是这家公司的造芯能力也引来质疑:他们是否能扛得起来自华为的巨大需求?

中芯国际“造芯能力”被挑战

据了解,华为在中芯国际的订单集中在 14nm 和 N+1 两个制程上。其中,N+1 与 7nm 制程十分接近,因中芯国际一直没有明确定义在 7nm 或 8nm 上,所以一直对外表示为“N+1”,区别在于该制程的效能尚追不上 7nm。


很明显,华为方面希望将可能有风险的 14nm 订单先转到中芯国际,同时分散 7nm 订单的投放,避免未来受到限制。


但是,中芯国际造芯所需要的 EUV 极紫外光机台因需要从光刻机大厂 ASML 进货,暂时还无法进入国内,其 14nm 芯片的量产能力也未可知,这些都给华为的决定增添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14nm 一直被业界视为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拐点。对于中芯国际来说,“14nm 俱乐部”它也只是刚刚加入不久。


在 2 月 13 日中芯国际发布的 2019 年 Q4 财报中,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和梁孟松介绍:中芯国际第一代 FinFET 14nm 顺利量产,贡献当季 1% 营收,约合 768.9 万美元。


从营收规模来看,1% 实属不高,而且这也是 14nm 首次为中芯国际贡献营收(2019 年 Q3 财报中芯国际首次透露其 14nm 技术已成功量产)。虽然目前全球拥有 14nm 制造技术的企业只有台积电、三星、英特尔、格芯、中芯国际五家,但是中芯国际的 14nm 实现营收落后了台积电 3 年,更不提 10nm 以下了。


对于此次获得华为 14nm 订单,对于中芯国际来说可谓喜忧参半。之前一直被台积电等厂家抢得绝大部分订单,自己的 14nm 没有施展空间,此次可谓是好机会。但是一旦获得大批量订单,产能跟得上吗?芯片制造工艺如何、良品率怎么样?


目前中芯国际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了 98.8%,公司披露疫情期间已经实现 90% 以上的复工率,董事长甚至亲自挂帅。各条生产线、研发线实现 100% 运行,产能预计于一季度实现满载。


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吃下华为的订单吗?


针对这些疑问,中芯国际日前举办了一场线上投资人会议,梁孟松对目前公司各制程芯片的研发和量产情况予以回应。


他表示:中芯国际 14nm 真正的营收和产能放量会放在 2020 年底。14nm 制程的产能从 3000 片扩大到 15000 片,这中间会有三个时程:2020 年 3 月扩产到 4000 片、7 月到 9000 片、12 月朝 15000 片迈进。如果华为全面采用中芯国际的 14nm 制程芯片,恐怕需要等待一段时日。


至于第二代 FinFET 制程 N+1 方面,2019 年第四季进入 NTO(New Tape-out)阶段,目前正处于客户产品认证期,预计 2020 年第四季可以看到少量产出。


对于光刻机大厂 ASML 的 EUV 极紫外光机台无法进入的问题,中芯国际认为,在 N+1 和 N+2 制程技术上,暂时不用 EUV,等设备就绪之后,才会将 N+2 转到 EUV 制程,而 N+2 代 FinFET 芯片工艺,整体性能表现将逼近台积电 7nm 芯片工艺水准。


从市场来看,麒麟 810、骁龙 855 乃至麒麟 990 均采用 7nm 制程工艺,中芯国际对此不占优势,需要尽快寻求突破。

结束语

对于中国的芯片制造能力,一直以来的悲观说法是”我们落后国际十年“。芯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市场、需求、技术缺一不可。而因为芯片制造就好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前半程的发力未必能让你跑到最后,研发投入巨大而回报周期漫长,确实鲜有人玩得起。


但是正因为这是一场马拉松,才更需要我们对“中芯国际们”再多些耐心和信心。


2020-02-28 16:282807
用户头像
张晓楠 InfoQ总编辑

发布了 157 篇内容, 共 111.5 次阅读, 收获喜欢 379 次。

关注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异步 I/O 探秘 —— 为什么说 Go 为我们提供了同步的网络编程接口 ?

蓬蒿

golang 异步IO asynchronous i/o netpoller

.net core基于HttpClient实现的网络请求库

互联网工科生

.net core http client

语音数据标注平台让语音识别技术更精准

数据堂

软件测试 | 在Linux平台下安装MySQL

测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

软件测试 | Windows平台下配置MySQL

测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

语音标注平台是构建智能语音技术的重要基石

数据堂

定了!12支队伍进入HarmonyOS极客马拉松2023决赛

HarmonyOS开发者

HarmonyOS

NFTScan 与 Purelist 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在 NFT 一级发售方面展开合作

NFT Research

NFT\ 市场

阿里云中“间“力量!RocketMQ

指剑

阿里云 RocketMQ 函数计算FC 事件总线Eventbridge

一步一图带你构建 Linux 页表体系 —— 详解虚拟内存如何与物理内存进行映射

bin的技术小屋

内存管理 Linux Kenel Linux内核 页表 Linux内核源码

一些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的 Linux 命令

互联网工科生

Linux 自动化运维

从零开始学极狐GitLab|01 环境搭建

极狐GitLab

Linux DevOps gitlab DevSecOps 环境搭建

软件测试 | Java中的关键字

测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

MES/MOM国内市场现状趋势与新生态模式参考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云计算 后端 华为云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企业号 7 月 PK 榜

语音标注平台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工具之一

数据堂

Windows10 下 Neo4j1.5.8 安装教程

北桥苏

Python neo4j 图数据库 py2neo 知识问答系统

使用可视化低代码工具提高开发效率

互联网工科生

低代码 可视化开发 JNPF

DTT直播回顾:一文带你全面了解openGemini

华为云开源

时序数据库 开源数据库 openGemini

软件测试 | 数据类型的转换

测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

与用户“同频”,海尔空调带来行业第三次科技革命

脑极体

绿色 空调

永续期权合约交易所系统开发案例(成品)

薇電13242772558

交易所

软件测试 | Java程序的注释

测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

软件测试 | 在Windows平台安装MySQL

测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

陈毅威“掌舵”SUSE 中国 3.0,谋势数字江湖

Rancher

打翻夏日调色盘,华为与你多巴胺一“夏”

最新动态

美国明天凌晨或将公布芯片断供华为最新禁令:中国造芯能力面临挑战_AI&大模型_张晓楠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