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番茄工作法图解》作者亲身讲解:这些最佳实践可以帮你筛选出那个最重要的任务

  • 2015-10-15
  • 本文字数:2161 字

    阅读完需:约 7 分钟

本报道根据 QCon 上海 2015 大会上 Staffan Nöteberg 的主题演讲内容整理而成。Staffan Nöteberg 是畅销书《番茄工作法图解》的作者,本次演讲的主题为《Pixalut 优先级方法——统筹安排,优化效率》,针对“如何排列任务优先级”这个话题进行了分享。

Staffan 出生在瑞典,常年生活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无论是同样来自瑞典的乒乓球选手 Jan Ove Walder 还是足球教练 Sven-Goran Eriksson,还是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乃至于诺贝尔本人,都有非常多的任务要完成。我们每个人每天也有很多任务要完成,可能是读一本小说,可能是给两周没联系的妈妈打电话,可能是汽车坏了要去修理,等等。再多的任务也可以去完成,但你在同一个时间段里无论如何也只能去做一件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排列任务优先级——“排优”!

番茄工作法中需要的工具只有一个厨房钟和三张清单,三张清单分别列出“所有待办事项”、“今日待办事项”以及“已完成事项”。整个流程操作起来就像是“把时间装进盒子里”的感觉:每天早晨,你从“所有待办事项”的清单里面挑选出一些放入今天的“今日待办事项”列表,然后从这个列表里面选一项,扭开时钟,把 25 分钟的专注时间放在这一项任务上,25 分钟结束后休息 3 分钟。如果严格执行番茄工作法,则每一个选择 - 专注 - 休息的循环都在半小时以内,可以快速迭代,类似小步快跑。列表清单最佳的选择是写在纸上、挂在白板上,因为有直接用手指操作移动的触感,因此有更好的亲和力(人们之所以喜欢用智能手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感受那种手指直接改变事物的过程),而且还可以作为公示之用。

“排优”的过程会面临很多挑战,让人难以挑选出唯一的一件任务,比如:

  • 任务太多
  • 任务背后来催的人太多,每个来催的人都着急想要你完成他们看重的那件事
  • 对不同任务完成之后实现的目标难以评估
  • 有些任务之间有依赖性,比如必须完成 A 之后才能做 B
  • 对任务风险的担忧,比如是否会造成经济损失
  • 有些任务有确定的接受者,比如客户;有些任务则没有,比如写作

下面我会介绍一些“排优”过程中的最佳实践。

  1. 清单内容要精准,减少任何可能造成歧义的元素。比如,有人喜欢给清单分类,比如分成很重要的、不那么重要的、更加不重要的——这些分类完全没有必要。只要给任务标注 1、2、3、4,按顺序排列即可。清单的顺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任务内容的重要性,只需要时常去回顾、调整顺序即可。
  2. 不要先进先出。这个清单并不需要在意任务进入列表的时间,而仅仅在意他们的价值。
  3. 对于大任务需要拆分的,只把立刻要做的拆分掉,以后要做的先不管它。
  4. 大任务拆分之后变成的一些小任务,可以把不重要的部分移除。
  5. 无论如何,保持“今日待办清单”越短越好,而“正在做的任务”在任何时候只能有 1 个。
  6. 如果有三个不同的任务,如果集中一周能做完 A,再集中一周能做完 B,再集中一周能做完 C,则如果每周在三个任务之间切换着做,总共会需要四周的时间。
  7. 队列理论(Queue Theory)告诉我们,当前进行中的任务越短,则迭代的频率越快。
  8. 为不同的场景制定清单。比如,一个清单可以叫做“在电脑上做的任务”,另一个清单可以叫做“在公交车上做的任务”。
  9. 有关重要 + 紧急、重要 + 不紧急、不重要 + 紧急、不重要 + 不紧急四象限的思考:人们都知道聪明的做法是优先做重要 + 不紧急的事情,但为什么人们往往做的事情都是不重要 + 不紧急的事情呢(比如刷微博微信)?因为除了这个四象限之外我们还可以画出另一个四象限,叫做简单 + 有趣、简单 + 无聊、困难 + 有趣、困难 + 无聊的四象限。有一个单词“prenaissance”专门用来形容这个情况,就是人们本能的会选择简单 + 有趣的组合,避开困难 + 无聊的组合。应对这个情况,我们可以多用一些其他的元素来协助我们的理性,比如这个象限:任务完成难易度 vs 任务完成后造成的影响大小。有人尝试用积分榜,不过我觉得积分榜太抽象了,干扰了人类的直觉,不如图形化的象限图好用。

如何评估任务完成后造成的影响大小呢?我有个朋友跟我介绍了一个“另一个我”的方法:

这个图的意思如下:最上面的这个“我”,做了一家软件公司,为物流系统做软件,以更好的调配卡车运输。然后,卡车将物资运到了需要物资的场所,比如商店、超市等等。然后,右下角这个“另一个我”去超市买到了自己需要的物资。

“另一个我”的理论是这样说的:如果从“这个我”到“另一个我”之间的距离超过 3 步,那么你也许应该考虑换个工作,否则恐怕并不容易感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人们常说工作要“有成效”(effect),但很多人都没有准确理解“有成效”的意思。很多人把有成效当作了“有效率”(efficiency),就是“快、快、再快一些”,把快速做事当作了目标。这是最低级的。有些人则把有成效当作了“有产出”(productivity),把这个做完、再把那个做完,这是把“完成”作为目标。这个比单纯的有效率要更好一些。而真正的“有成效”(effectiveness),是要造成影响,给事物带来改变,带来更多的价值。“第一个我”做的事情,有没有给“另一个我”带来价值?如果你的工作有成效,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总结来说,在使用番茄工作法的过程中,迭代应该是敏捷的,操作应该是可视化的、有触感的、可以方便的跟人共享的;在任务优先级排列的考量中,要多思考任务的成效。没有两件任务在同一个时间下是同等重要的,利用你的直觉和一些可视化的工具,决定那最重要的一个吧!

2015-10-15 00:594131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RocketMQ整体架构与基本概念

急需上岸的小谢

8月月更

一次由groovy引起的fullGC问题排查

转转技术团队

ThreadLocal全面解析(一)

自然

ThreadLocal 8月月更

云服务器基于 SSH 协议实现免密登录

昆吾kw

Linux SSH 云服务器

Kubernetes 计算CPU 使用率

CTO技术共享

开源 签约计划第三季 8月月更

2022-Java后端工程师面试指南-(计算机网络)

自然

网络 watt network 8月月更

Kubernetes你不知道的事

CTO技术共享

开源 签约计划第三季 8月月更

学习Apache ShardingSphere解析器源码(一)

我不吃六安茶

ANTLR Apache ShardingSphere

风控逻辑利器---规则引擎

转转技术团队

Java 规则引擎 风控 后端、 特征工程

开源一夏|OpenHarmony如何选择图片在Image组件上显示(eTS)

坚果

开源 OpenHarmony 8月月更

超大模型工程化实践打磨,百度智能云发布云原生 AI 2.0 方案

Baidu AICLOUD

资源调度 异构计算 AI加速 GPU容器虚拟化 云原生AI

MySQL高级指令

武师叔

8月月更

【LeetCode】把二叉搜索树转换为累加树Java题解

Albert

LeetCode 8月月更

《DevOps围炉夜话》- Pilot - CNCF开源DevOps项目DevStream简介 - feat. PMC成员胡涛

玩转Devop和研发效能DevStream/DevLake

开源 DevOps cncf WLB

10道不得不会的Docker面试题

JavaPub

redis Docker

What's new in dubbo-go-pixiu 0.5.1

apache/dubbo-go

dubbogo Dubbo3 Dubbo网关

参天生长大模型:昇腾AI如何强壮模型开发与创新之根?

脑极体

API服务网关

阿泽🧸

API网关 8月月更

开源一夏 | 参与开源能让人更幸福

石云升

开源 开源社区 8月月更

Spring 全家桶之 Spring Data JPA(一)

小白

8月月更

Java System.lineSeparator 方法

HoneyMoose

IFIT的架构与功能

穿过生命散发芬芳

8月月更 IFIT

Kubernetes 选举机制HA

CTO技术共享

开源 签约计划第三季 8月月更

Kubernetes 维护技术分享

CTO技术共享

开源 签约计划第三季 8月月更

鲲鹏编译调试及原生开发工具基础知识

乌龟哥哥

8月月更

Thread State 详解

自然

Thread 8月月更

元宇宙社交应用,靠什么吸引用户「为爱发电」?

融云 RongCloud

元宇宙

开源一夏 | 盘点 GitHub 那些标星超过 20 K 的 Golang 优质开源项目

宇宙之一粟

GitHub 开源 Go 语言 gopher 8月月更

canvas

Jason199

canvas 8月月更

React Redux 组件更新/渲染原理 connect 中的 mapStateToProps

HullQin

CSS JavaScript html 前端 8月月更

《番茄工作法图解》作者亲身讲解:这些最佳实践可以帮你筛选出那个最重要的任务_QCon_sai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