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案例集|20+数字化领先企业人才培养实践经验 了解详情
写点什么

离开云转战 AI? 23 岁写了百万人用的开源软件,这个 IT 奇才 11 年后离开了自己的上市公司

  • 2023-12-15
    北京
  • 本文字数:7134 字

    阅读完需:约 23 分钟

大小:3.40M时长:19:49
离开云转战AI? 23岁写了百万人用的开源软件,这个IT奇才11年后离开了自己的上市公司

“不同于云平台转变,AI 代表的是另外一种平台迭代,但同样有望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构建和交付软件的方式。”

 

当地时间 12 月 14 日,HashiCorp 联合创始人 Mitchell Hasimoto 终于对外宣告将正式离开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告别。在公开信里,他回忆了自己十多年的创业经历、对 HashiCorp 的祝福,以及表达了自己将去探索新的领域。

 

Mitchell 在 12 岁就开始了首次创业,他当时编写了网络游戏作弊大全 Cheat Neopets,后来收到了 Neopets 发来的律师函。当时,Mitchell 的父母并没有太关注儿子对于电脑的喜爱,他们限制他每周只能玩两个小时的电脑。他不得不等父母睡着后偷偷编程。

 

上大学的时候,Mitchell 的父亲只给了他一年的时间来“搞电脑方面的事情”。如果一年内无法证明自己具有这方面的天赋,那么 Mitchell 就得自付学费,或者按照父亲的意思去当律师或医生。

 

大一时,他写了一个帮助同学报名选修课的软件,他每年只需花费 20 个小时来维护这款软件就能入账大约 50 万美元。但他父亲仍希望他找个正经的工作,而不是靠网站赚钱。后来他进入了一家网络开发公司才得以继续攻读计算机专业。

 

大三时,他在这家网络开发公司开发了他的成名作:Vagrant,这也是后来 HashiCorp 创立的重要基石。2014 年,全世界已有数百万人在使用 Vagrant。

 

在读书时,Mitchell 遇到了 Armon Dadgar ,他们一起为 Vagrant 工具开发了一款收费的插件应用程序,但这种商业模式占用了他们太多的时间,于是他们开发了名为 Atlas 的云服务。

 

Mitchell 与 Armon 创立了 HashiCorp。据 Mitchell 透露,他们还在 2013 年获得过 5000 万美元的收购要约:“5000 万美元是一笔令人瞠目结舌的钱,当时我们分别是 23 岁和 21 岁”。

 

随着公司发展相对成熟后,HashiCorp 有超过 1,400 名员工。作为该公司的 CTO,Mitchell 涉及到工程和产品、领导力规划、上市战略管理、客户成功建设和组织建设各个方面。在此期间,他获得了福布斯“30 Under 30”等各种荣誉。

 

然而因为喜欢“工程”和“编程”,Mitchell 从两年前就酝酿从 CTO 职位退下来,作为“个人贡献者”参与 HashiCorp 的工作。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能“平稳”退出并不容易,但现在这个他计划已久的一天,终于来了。

 

下面是 Mitchell 的离别赠言。

 

“是时候涉足一点新领域了”

 

本周早些时候,我写下这封给 HashiCorp 全体员工的信。这里我将信件内容对外公开,希望整个 HashiCorp 社区能够理解我的选择:

 

今天,我有一条复杂的消息要跟大家分享:我决定从 HashiCorp 离职,很快将不再是这家公司的一员。千万别误会,我对这家公司仍然感情深厚。不久之前,我刚刚参与了 HashiCorp 成立 11 周年庆典。回顾过去十年间的发展历程,我感到这是我人生当中最重要、也最充实的一个阶段。

 

但长久以来,我一直在考虑要不要、以及如何告别 HashiCorp。自从创立这家公司以来,我就在努力让它能够在不需要我参与日常运营、纯由其他领导者接手之下长期保持稳定。随着时间推移,我也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规划,包括 2016 年辞去 CEO 职务,随时间推移迭代出一种不需要我亲自参与决策的自主领导文化,乃至最后于 2021 年离开高管团队与董事会。从那时起,我终于找回了自己的本心——当一名亲力亲为的全职工程师。

 

作为一名工程师,我所关注的不只有基础设施。我一直很清楚,当我个人和这家公司做好准备之后,我一定会转而追求其他新的、不同于以往的挑战。最近我刚刚有了第一个孩子,在休假期间我开始认真反思,觉得现在就是完成这种转变的适合时机。云自动化与基础设施工具的世界虽仍充斥着各种机遇和增长,但在这一领域工作了近 15 年之后,我觉得是时候涉足一点新领域了。

 

虽然告别 HashiCorp 完全是按计划行事,但这个时刻的真正到来仍令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在成年之后,我的人生几乎都跟这家公司有关,最深刻的记忆也大多与它紧密缠绕。漫长的经历无法一一回顾,但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个最激动人心的瞬间。

 

在共同创办 HashiCorp 的几年之前,Armon(Armon Dadgar,Hashi Corp 联合创始人兼 CTO)跟我就一直在密切关注云、自动化和分布式系统。当时的我们还只是十来岁的孩子,我们会半开玩笑地提到:“你说,会不会有一天连世界上最大的企业都离不开我们的软件?”我们也没有停留在想象阶段,而是把一些想法转化成了实际代码。接下来我们获得了几千家用户,这时候就得专门创办一家公司承接这笔业务了。后来,我们又决定采取下一步行动、着手筹集资金。就这样,HashiCorp 逐渐发展成了今天的样子:经过一系列像这样的小小开拓,我们恍然发现自己当初那种充满理想主义的少年想象已然成为现实。

 


2013 年时的 Mitchell 与 Armon

 

在刚刚起步之时,我觉得那些 “第一次”特别重要。2015 年的第一届 HashiConf 大会将是我人生中最难忘、最特别的回忆。对我来说,这是数字世界第一次真正与物理世界对接,如今想来仍然如梦似幻。我知道我们的软件拥有很高的下载量,我自己每天也在跟社区成员们在线互动,但看到几百人愿意亲赴现场仍是完全不同的别样体验。我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从这一刻开始真正感受到肩上的责任。我感受到了内心的挣扎:一方面想要构建起强大的业务,另一方面又为不知如何管理好自己和 Armon 创立的这家公司而感到惶恐。总之,非常感谢每一位参加首届 HashiConf 大会的早期采用者和公司员工。



HashiConf 2015 大会盛况

 

仅仅几年之后,我们的第一次整体远程办公探索就再次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时候公司的员工甚至比第一届 HashiConf 大会的观众还要多!而且这家公司由我和 Armon 一手创办、专注于对技术的探索,这也让我深切感受到员工的重要意义。现在回想起来,我和员工们共同度过的时光正是人生中又一段重要经历。

 

在我与 HashiCorp 的合作历程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影响深远的重要时刻。一幕幕情景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脑海当中,我重视其中每一段经历、包括那些艰难的时光,也将其视为达成每个里程碑的必要过程。

 

我与 Armon 一起工作了近 15 年(甚至早于 HashiCorp 的创立),而且与 Dave(Dave McJannet,HashiCorp CEO)也合作超过了七年。我们一起领导这家企业,直到 2021 年我决定退出高管团队。我们培养出了亲密的友谊,我坚定相信他们的领导能力,也永远怀念与他们并肩战斗的岁月。



Armon、Mitchell 和 Dave

 

当初创立这家公司时,我们秉持的多云理念还颇有争议、甚至可以说是离经叛道,但现如今已经被主流所广泛接受。我参与开发的软件在整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涵盖业余技术爱好者到全球最大企业的专业人士。最近,GitHub Octoverse 报告发现,HashiCorp 配置语言(HCL)再次成为开源项目中广泛使用的顶级语言之一。这意味着 HashiCorp 在行业中仍具有持续影响力、保持增长且拥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如今的一切都超出了我当初的期望,我也深深为自己能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做出微小的贡献而感到自豪。

 

正如之前所说,我在成年之后的整个人生几乎都是围绕着 HashiCorp 所展开。这家公司不仅对我的个人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更是对很多其他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包括活跃热情的社区、尊贵的客户、往来密切的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以及出色的 HashiCorp 员工们。感谢大家付出的努力和倾注的信任。最后,我向公司全体同仁致以衷心祝愿。我将为你们喝彩,感谢大家在 HashiCorp 发展之旅中做出的贡献,也期待看到你们再创新的辉煌!

 

“Mitchell 一直是我的榜样之一”

 

对于这个消息,网友更多给出的祝福和赞誉:

 

“祝贺您在取得的成就:建立一家行业标准的公司,然后根据自己的条件仔细规划退出,这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Mitchell 一直是我的榜样之一,他既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师,也是一个非常正派、谦虚的人。我真的很期待他将创造出其他令人惊奇的东西。”

 

“Mitchell 是我能想到的唯一一个经历过 tinkerer/IC -> 创始人-> CXO,然后回到自己公司 IC 的人 。此外,他关于 Zig 的著作对像我这样对其感到好奇的人也非常有帮助。来自 IC 同仁的崇高敬意!”

 

“我最尊重 Mitchell 的一点是他实际上经常编码。很多‘领导’都是空谈,没有行动或技巧。也许他们曾经有过一些 git 提交,但我总觉得 Mitchell 始终在编码。 不过,不幸的是公司的开源许可发生了一些变故。”

 

大家也很关注 Mitchell 的未来去向,但他并没有透露更多。他个人网站 2022 年后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他的个人项目 Ghostty(终端模拟器)、Zig 编程语言相关和关于人工智能的一些见解。因此,很多人猜测 Mitchell 可能要转战到 AI 领域。

 

Mitchell 实际上也发表了很多关于人工智能的推文,但似乎他对现在的这些技术并不满意。11 月份,他略带愤怒地指出 Copilot “社交编码”功能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他也曾经吐槽道,“如果人工智能社区的人们能够停止用“就是你所需要的”来结束他们的论文标题,那就太好了。”


那么 Mitchell 眼里的 AI 发展是怎样的呢?

Mitchell 对 AI 发展的预测

 

今年 4 月份,Mitchell 从云崛起的历史视角回顾整个 AI 发展过程,借此通过对云服务和 AI 进行比较、并对未来做出预测。

 

Mitchell 认为,近期的 AI 发展拥有即时价值的创造力,但由于附加功能和工具的缺失而导致在很多场景下有点不切实际,不过他相信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

 

Mitchell 预测,AI 领域会将某种属性用“新”与“旧”明确划分开来,而拥抱“新”产品和业务的厂商将对下一代用户产生更强大的吸引力。同时,生成式 AI 在为新型软件带来革命性变化的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让“遗留”软件变得更好。

 

下面是 Mitchell 在文章里对自己观点的详细论述:

 

即时价值

 

云服务的早期成功标志,在于能够为采用者提供即时价值。对于小型项目而言,EC2 是速度最快、成本最低的服务器资源获取方式;而 S3 同样是存储/交付静态资产与二进制 blob 的简单可靠方案。所有这一切都基于简单易用的 HTTP API,相当于是敞开怀抱欢迎工程师们迈向这个自动化新时代。

 

近期的 AI 发展也有着同样直接的价值创造力。以往那些难以快速汇总的问题,例如情感分析(“这段内容有攻击性吗?”)如今已被轻松解决。而 Copilot 等工具生成的代码不仅帮得上忙,有时候甚至比我们自己写的还要好。而且,生成式 AI 跟当初的云服务一样,也是从易于上手的 HTTP API 起步,鼓励工程师们迈向这个自动化的新时代。

 

即时价值其实非常重要,因为它建立起热情的早期用户群体,并在市场上引发了巨大轰动。但与此同时,很多人把即时价值误解成了持续价值。AI 的确表现出了激动人心的早期潜力,但这份价值能够扩展到多大、持续多久仍然有待观察。

 

大家可能还记得加密货币,在我看来它就没能通过测试,即缺乏显而易见的即时价值。支持者坚称加密货币拥有各种长期的未来价值……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但我只知道时至今日,我们对于手头持有的比特币也不知道该怎么使用——除了投机炒作。整整 13 年过去,无论是不是真的拥有长期潜力,加密货币都仍未表现出真正的即时价值。

 

不切实际的开端

 

早期云计算根本不足以支撑并解决大量问题,所以很多人觉得它有点不切实际。直到 2008 年,也就是 EC2 亮相的两年之后,云实例才真正有了长期 IP 地址。同样是在这个时候,亚马逊云科技才拿出能够可靠保存数据的持久存储服务。刚开始,所有 EC2 实例都位于共享公共网络之上,直到三年后的 2009 年推出 VPC。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我们当然不能孤立地判断某种事物是否不切实际,毕竟事物之间有着复杂的关联且互为依托。因此,虽然这种专用网络的缺失无法满足商业软件构建与交付的需要,但对于小型项目和早期初创公司来说并没什么影响。于是他们热情投身于云计算当中,给这个新兴行业带来了关注度和旺盛的增长势头。这又反过来推动亚马逊云科技不断发布新服务,把不切实际转化成了脚踏实地。

 

而随着云计算的普及和炒作,当时的人们普遍有种误解,即“这东西不是给真正的大企业用的。”可随着云能力的不断增强,论调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诸如“财富 500 强企业永远不会上云”、“受监管的企业永远不会上云”、“政府机构永远不会上云”之类的说辞一一过时。时至今日,就连美国的国防机构都开始高度依赖云基础设施。

 

而当下的 AI 技术也处于类似的境地。尽管它拥有突出的即时价值,但由于附加功能和工具的缺失而导致在很多场景下有点不切实际。必须承认,面对某些问题它很难、甚至根本没办法给出正确的答案。大语言模型与外部最新知识的融合也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工具缺乏企业的广泛支持,整个市场也处于群雄并起、态势不明的混乱阶段。

 

但就像当初的云计算一样,我发现人们再次用笃定的语气言之凿凿:“AI 永远没法生成大量代码”或者“AI 永远需要人的指导”等等。也许是,也许不是。这些误解本身无法被立即破除,但千万不要因为它们的存在而忽略时代的整体趋势。

 

而考虑到 AI 已经表现出极强的即时价值,我相信这个问题会像当初的云计算一样得到解决。AI 当中不切实际的部分并不在于它没用,而在于难以大规模集成或者证明其普适性。好在这是个能够解决的问题,那接下来就要交给时间了。

 

在考虑种种有待证明的潜在价值时,也确有一些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举个极端的例子,通用人工智能(AGI)到底能不能实现仍无宝座,而且现今存在的模型似乎都没办法通往真正的 AGI。然而,这样的所谓“不切实际”属于涉及未经证实的狭义价值挑战,并不满足我前面提到的“不切实际”定义。

 

软件属性正在演变

 

平台转变的一大标志性特征,就是会迫使软件属性也同步发生演变。适配这些属性的软件通常会有专门的头衔,例如“云原生”或者“移动优先”。早在 2016 年,我就曾在演讲中介绍过“云原生”属性,即从静态思维方式向着动态思维方式的转变:

 


(上图并非我在 2016 年使用的初版幻灯片,而是引入了更多现代元素。我们曾在随后几年多次在 HashiCorp 演示环节中用到。)

 

我的观点是,左侧中的软件属于“传统软件”,即虽然也可以在云环境中运行,但却比不上具备同等功能、但采用动态/云原生方法的新软件。对于左边这类软件供应商来说,他们的产品也更有可能被构建同类软件、但具备右侧属性的初创公司所蚕食。举个例子,我一直认为如果老牌企业真能适应云原生世界,那么 Vault 压根就不会存在。

 

软件属性变化的鲜明案例就是当初的移动应用。2010 年初,我曾跟美国一家大型银行的 CEO 当面交流。他反问我,“你觉得人们选择更换银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听了我提出的几个错误答案后,他表示“谁家的移动应用功能更丰富,人们就更愿意选谁。”也正因为如此,银行才需要在云服务和软件工程中投入这么多的资金,而这一切都将以移动功能的形式呈现。而那些长期对于移动设备的兴起态势无动于衷的银行,必将失去更多客户。

 

另一个更古老的例子则是 Web 应用。相信大家也有印象:如果某项服务推出了 Web 版本,那么用户也更乐于选用。Web 应用的性能表现也是同理,性能越好则吸引力越强。

 

我推测 AI 领域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将有某种属性将“新”与“旧”明确划分开来,而拥抱“新”产品和业务的厂商将对下一代用户产生更强大的吸引力。“旧”软件当然不会被立即淘汰,只是与“新”软件相比,前者会成为越来越缺乏吸引力的选项,而且双方的差距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越来越大。

 

当然,现在对这种属性做具体判断还为时过早,恐怕还须多年的积淀和发展才能找出有说服力的答案。不过从当前大语言模型提供的商品化自然语言界面来看,未来所有软件至少都需要提供某种形式的自然语言交互选项。例如拥有事件生成功能的日历应用、具有语言引导配置的命令行工具、提供高质量使用助手的 SaaS 等。这些都是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能够为用户提供良好体验,而且未来很可能会成为市场对软件产品的基本要求。

 

只要各行各业的老牌厂商能够意识到这股洪流、做出反应并适应转变,相信都可以平稳迈入生成式 AI 新时代。必须承认,除了 AI 增强之外,大多数应用的核心功能仍是其能够健康存续的善根前提。而 AI 技术的转变则为初创公司带来机遇,让他们能够成功超越那些迟迟不肯自我革新的传统巨头。

 

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我认为早期云计算之所以能够成功,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给出了妥善的迁移方案。尽管功能仍然有限,但“原样上云”确实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云计算的使用门槛。其他大型平台转变(例如容器化)也表现出了类似的特征。

 

而云端之上的后续演进,例如 Heroku 或者更普遍的平台即服务(PaaS),则不具备这样的向下兼容能力。虽然早期 PaaS 也曾非常流行,但由于很难、甚至根本无法与“遗留”应用程序相集成,所以在平台变革浪潮中的意义相对有限。

 

换句话说,那些要求抛弃旧技术才能采用的新技术,往往比积极接纳旧技术的新技术更难在整个行业中产生广泛影响、得到普遍接受。

 

而如今的生成式 AI 则没有这样的问题。它们在为新型软件带来革命性变化的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让“遗留”软件变得更好。

 

这也是我个人对 Web3 生态系统评价不高的一大主要原因。因为 Web3 划出了明确的边界:只存在 dApp 和非 dApp,二者之间没有缓冲地带。我知道理论上某些功能可以采取“链上”构建,但很多功能仍然不行,这会严重限制整个生态系统的推广和落地。

 

总结

 

AI 可能正在迎来自己的“平台转变”时刻,我也坚定相信与早期云计算拥有一系列优良品质的 AI 能够克服当下这些暂时性的挑战。

 

如果判断正确,那么我们正身处这场漫长比赛的开头几局。假设把亚马逊云科技发布 S3 和 EC2 视为云平台转变的起点,那么整个生态系统将需要十年左右才能逐步发展成熟,而那些“传统”主流企业将在此期间持续遭受冲击、顽固不化者则被最终淘汰出局。

 

当然,我也承认 AI 掀起的热潮在社会影响力方面要远超当初的云计算,所以也许市场成熟的时间周期会更短。但无论如何,我仍认为至少还有几年的“开放窗口”可供先行者们充分把握。

 

未来的命运就取决于当下,请大家务必认真关注、努力把握。

 

相关链接:

https://www.hashicorp.com/blog/mitchell-reflects-as-he-departs-hashicorp

https://mitchellh.com/writing/ai-through-a-cloud-lens

2023-12-15 15:078130

评论 1 条评论

发布
用户头像
真正的大神。
​hashicorp的vagrant,terraform,vault,consol,packer,nomad都是运维领域的佼佼者。
​最近我自己也在大量使用terraform,nomad,深刻感受到他们对于“云原生”独特而深邃的理解。
2023-12-15 17:12 · 江苏
回复
没有更多了
发现更多内容

融云即时通讯SDK集成 -- 定制UI(三) ——兼容Android Q

融云 RongCloud

即时通讯

openpyxl 对Excel的基础操作

IT蜗壳-Tango

办公自动化 3月日更 IT蜗壳教学

干货 | 比特币就是时钟

CECBC

比特币 时间同步

Web3.0时代到来 imToken借助区块链帮更多人完成价值存储和转移

CECBC

区块链

配置融云SDK的自签证书

融云 RongCloud

sdk

融云即时通讯SDK集成 -- 定制UI(一) ——会话界面小改动

融云 RongCloud

即时通讯

php 实现单链表以及链表反转等操作

一个大红包

3月日更

(28DW-S8-Day24) 重新定义流程

mtfelix

28天写作

跳转到@消息的位置

融云 RongCloud

即时通讯

区块链助飞机加油和支付过程更透明高效

CECBC

区块链

融云IMKit 动态删除或添加plugin 的实现

融云 RongCloud

IM

融云聊天室属性 kv

融云 RongCloud

IM

「Linux」各目录详解

我是程序员小贱

面试 3月日更

融云即时通讯SDK集成 -- 华为推送的点击跳转处理

融云 RongCloud

即时通讯

技术实践 | 网易云信 QUIC 加速服务架构与实践

网易云信

架构 音视频

融云如何更换用户信息

融云 RongCloud

即时通讯

融云如何把图片消息的图片上传到自己的文件服务器

融云 RongCloud

sdk

寻找被遗忘的勇气(十五)

Changing Lin

3月日更

互联网信贷风险与大数据 催收管理

张老蔫

28天写作

学习感悟

shun123456789

融云 ConversationListFragment 会话列表添加头部布局

融云 RongCloud

sdk

关于融云聊天室KV 值的正确使用

融云 RongCloud

即时通讯

Web 安全之 CSRF

架构精进之路

Web 安全 3月日更

2万字系统总结,带你实现 Linux 命令自由?

比伯

Java 编程 架构 面试 程序人生

唠一唠融云 VIVO push 无法跳转的解决方案

融云 RongCloud

sdk

弱网测试工具

Geek_6370d5

叫练手把手教你读JVM之GC信息

叫练

JVM JVM简介 JVM笔记

融云 IMkit 拦截或监听所有发送消息

融云 RongCloud

sdk

Wireshark 数据包分析学习笔记Day12

穿过生命散发芬芳

Wireshark 数据包分析 3月日更

Redis不是一直号称单线程效率也很高吗,为什么又采用多线程了?

数据库 redis 架构

在融云 IMkit 会话界面基础上添加消息已读未读

融云 RongCloud

IM

离开云转战AI? 23岁写了百万人用的开源软件,这个IT奇才11年后离开了自己的上市公司_云计算_褚杏娟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