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2025 年的年度大会 HashiConf 上,现已成为 IBM 旗下公司的 HashiCorp 发布了一项全新的战略计划 Project Infragraph,这是一个面向混合云环境的实时基础架构图谱,旨在为“智能代理驱动的自动化时代”奠定技术基础。通过这项发布,HashiCorp 表明了自己正从传统的基础架构管理工具,迈向一个新的阶段,构建能够感知、推理并自主执行的“智能化基础架构”。
Project Infragraph 构建在 HashiCorp Cloud Platform(HCP)之上,是一个统一的控制平面,用来连接混合云和多云环境中的基础架构资源、应用、服务以及团队的所有权信息。它的目标是提供“接近实时的关联可视化”,让运维、平台和基础架构团队能够从资源创建到上线的整个过程都清楚地掌握上下文信息。未来,这个系统还将支持自动化工作流、策略执行,以及由 AI 驱动的故障修复和优化任务,逐步摆脱对人工操作的依赖。
在技术层面上,Project Infragraph 作为一个统一的基础架构知识图谱运行,从多个基础架构来源(包括 Terraform 状态文件、云 API、Kubernetes 集群以及配置管理系统)中整合实时元数据,形成一个持续更新的关系模型。图中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独立的基础架构元素(如计算实例、网络组件或策略对象),节点之间的边则定义了依赖关系与关联性。
这种架构使得 AI 代理与人工用户都能进行双向推理:既能查询,也能对图谱采取操作。当系统中发生变化(如部署、扩缩容或配置漂移)时,图谱会通过 API 钩子与遥测数据自动更新。
HashiCorp 计划将该图谱与“智能代理化编排”结合,使 AI 策略能够直接通过 Terraform Cloud、Vault 或 Consul 触发修复或优化动作。借助一致的 API 层,Infragraph 不仅让基础架构可观测,更让其具备实时可操作性,从而为自愈型与合规驱动型基础架构系统奠定基础。
除了 Infragraph,HashiCorp 还推出了一系列围绕“基础架构生命周期管理(ILM)”和“安全生命周期管理(SLM)”的功能更新。在 ILM 方面,新功能包括 HCP Terraform Stacks(正式版)、Terraform search(测试版)与 Terraform actions(测试版),主要目的是让资源创建和后续运维流程更加高效顺畅。而在 SLM 方面,更新重点在于强化密钥检测、IAM 与凭证注入能力,并改进 Vault 和 Boundary 工具的托管部署体验。
Project Infragraph 现已开放私测申请,预计于 2025 年 12 月启动。HashiCorp 表示,企业客户未来将能看到该项目与 IBM 软件生态(如 Red Hat Ansible、OpenShift、IBM watsonx Orchestrate、Turbonomic、Cloudability 等)的集成,使 Infragraph 成为贯穿基础架构、安全与应用层的核心“连接骨架”。
相比之下,另一款类似平台 System Initiative 走的是 AI 原生自动化路线,工程师可以通过自然语言提示触发 AI 代理,用于发现、建模并执行基础架构变更。该平台通过创建高保真“数字孪生”来映射系统依赖与关系,让用户能在执行前模拟变更、验证策略并进行人工审查。
两者虽都强调 AI 驱动的自动化与更丰富的基础架构上下文,但核心差异在于出发点与重点:
System Initiative 专注于基于现有基础架构的对话式代理与数字孪生模拟;而 Project Infragraph 则聚焦于构建面向未来的、跨多云环境的统一基础架构知识图谱,以支撑大规模的智能代理化自动化。
有兴趣的读者可在 HashiCorp 官网注册参与 Project Infragraph 的私测计划。
原文链接:https://www.infoq.com/news/2025/10/hashicorp-project-infragraph/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