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Con 深圳站 Keynote 嘉宾官宣!共探AI价值转化的实践路径 了解详情
写点什么

都是工程师,为啥别人那么优秀?面向未来的跨界开发技术 (上)

  • 2019-10-29
  • 本文字数:3480 字

    阅读完需:约 11 分钟

都是工程师,为啥别人那么优秀?面向未来的跨界开发技术(上)

本文是我在“重庆前端交流会(渝 FE )”上的演讲,整理分享出来,希望能对更多人有帮助,以及激起更大范围的讨论。本文并不是预先准备的演讲稿,而是后续根据 PPT 图片来复盘,所以内容跟现场表达可能会有些许差别。 感谢主办方的安排和组织,感谢热情的现场观众,以下是正文:


大家好,感谢渝 FE 组委会的组织,感谢各位付费来到现场,今天我给大家分享自己在面向未来的全栈开发方面的话题。


“面向未来的跨界开发技术”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话题,为了能够稍微具体一点来讨论,我想分解为两部分来讲。


首先是“面向未来”。何谓面向未来,如何面相对来?


保罗·格雷厄姆是一个我很崇拜的程序员、产品经理、作家和投资人。


他在《黑客与画家》中说过,“100 年后的编程语言……拥有最小最简洁核心”,我认为与其说这是“预言”,不如说这是他的一个“理想”。



另一个行业大牛松本行弘(Ruby 之父)读到《100 年后的编程语言》的时候,有不同的看法。


在《松本行弘的软件世界》中,他认为 100 年后的编程语言,存在无限种可能性,技术上是无法预测的(可能语音对话或者脑波输入?)


预测 20 年后的编程语言倒是可以试一试。松本行弘认为合理的预测方法是纵观过去 20 年编程语言的进化规律,然后将各语言的起伏线条延伸,就应该是 20 年后的编程语言。


根据这条线的延伸,松本行弘的预判是:编程语言要解决的问题将从“如何做”变成“做什么”,即完成一个任务需要的指令会更加简洁。



我更倾向于松本行弘老师的观点。我从 PYPL 上找到了下图,图中显示了十几年来一些编程语言的“有名程度”的变化值。


有一些基业长青的编程语言,比如 Java、C++;也有一些近几年才从无到有异军突起的编程语言,比如 Python、Ruby、Objective-C、Swift 等。



稍微分析一下,我发现新的语言兴起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原因:


行业趋势从桌面到移动的转移,Swift 和 Objective-C 是这一种。


技术趋势从 how 到 what 的转移,简单的说就是更容易完成一个需求。这一趋势就不只由语言本身决定,还由该语言配套的框架决定。


比如 Ruby 的 RoR 框架就大大提升了 Ruby 在 Web 开发者中的竞争力,因为 Rails 内置了一些最佳实践,甚至直接可用的项目架构,让 web 开发更容易。


而 JavaScript 在 Node 端的发展也是由于 Express 的易用。当然到了后期 Node 的开发者更多了,会有更多竞争者加入,原本的框架可能会被更易用的框架来代替。



因此我开始调查一些框架的使用趋势,来验证这一判断。


先介绍一个我个人调研趋势的方法,就是在 Google Trends 中输入需要调查的技术关键词 + tutorial。这个方法样能反映英语世界中的开发者对特定技术的学习热情,也就能相对客观地反映出未来趋势。


以 JavaScript 为例,我们能发现 jQuery 已经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趋势,原因就是从 2014 年开始,直接操作 DOM 的模式已经被更易用的双向绑定和模板类库(Angular、React、Vue)取代。也就是说从“怎么改变页面的行为和样式”变成“改变数据,而让页面的行为和样式自动变化”。



除了框架的使用之外,我还专门调查了前端构建工具的趋势。


前端构建已经是现代 web 开发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 HTTP2 还没有完全普及(有服务器的原因也有浏览器的原因),所以我们要把模块化的 JavaScript 和 CSS 模块混淆、打包以及 MD5 化,以减少 HTTP 请求数量并控制缓存。因为用户的浏览器的版本号不统一,所以我们需要把 ES2015、ES2016、ES2017 等新功能转译成大部分浏览器都支持的最小子集。这些工作都需要用前端构建工具来完成。


从前端构建工具的趋势来看,grunt 是先烈,但是日渐式微被 gulp 赶超,原因一是基于文件 IO 的流程比基于 stream 的流程慢很多,二是因为 grunt 的基于配置的方式比 gulp 的基于“正常 JavaScript 代码”的方式更固化,风格上不讨人喜欢。



而 webpack 兴起是因为 JavaScript 模块化编程这一趋势。webpack 和 Browserify 差不多是做一样的事情,就是把一个一个的 JavaScript 模块打包成一个文件(这一过程称为 bundle),然后在浏览器环境中使用。其实在服务器端的 JavaScript 模块也可以打包,不过没有太大必要。本来 JavaScript 原生不支持模块,所以就有了第三方规范(CommonJS 之类的),后来 ES6 新增了模块功能(就叫 ES6 Module),所以各种各样的模块要在一起协作就是要解决的一个问题。Webpack 和 Browserify 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



我想,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无论是编程语言,还是配套的框架,和对应脚手架,都长期处于变化之中。有一些框架和脚手架能够顺应一时潮流和风格,也许能暂时拔得头筹,但很容易就会被后起之秀(vue、webpack)超越,这样的迭代变化在未来也不会停止。


所以,唯一能面向未来的知识只有“又快又好地学习”的能力。



说到学习,我收到一个读者邮件。这个读者硕士毕业之后找了一份 C++的工作,但是产品方面不太喜欢,希望转行做 Python Web 开发。


我认为这个读者焦虑的主要原因在于两点:


从 C++ 到 python 转型学习的时间其实还比较短,远远不到 10000 小时。技能还不是很熟练,这时看到一些招聘要求出现大量不理解的词,就觉得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太大。


学习过程比较独立,没有从做中学。



我说一下我理解的“编程”,可以分解为三点:智力、知识和经验。



具体如下:



具体到“编程”这门手艺而言,这三者都不可能单独去提升。也就是说不可能只提升经验,而不去学习;也不可能只是学习,而不去动手提升经验。


好的学习方法是循环式地,学习一些新的知识,然后边做边学(learn by doing),在这过程中再加入一些思考,提升智力。



对于有一些工作经验的程序开发者来说,可能已经进入这个循环中,遇到了一些瓶颈,这时候可以对照上图来看,现在卡在了什么地方。


对于初学者,或者从新开始学习一个技术栈的有经验者,就需要有一个学习路径。也就是“地图”,以及“我在哪里”。下图是一个学习 React-Native 的蓝图示例:



开启循环之后,就采用下面模式来循环。



我在 2010 年读到 Outliers(局外人)的时候,学习到了一个终身受用的概念,就是 10000 小时定律。


这个定律大家都听过,好像很简单嘛,一句话就概括了一本书。


其实不是的,这本书里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内容。比如讲了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都是同一年代出生,周围的环境和他们自己的兴趣给了他们练习 10000 小时的机会,才会有机会成为微软和苹果的创始人。


10000 小时也不是重复重复再重复,而是要持续在 learning zone 去练习。不是在 comfort zone 枯燥地重复已经会了的事情,更不是在 panic zone 去恐慌。



我就这样跟这位读者说明了我的观点:


放松焦虑心情,工作才一年多,要成为 python web 开发的大师需要 10000 小时;


要找到一个 python 工作不需要 10000 小时,基本上 1000 小时可能就够了,但是要边学边用才有效;


开始用,而不是一直学。我看到你 fork 的 awsome-python,里面的工具很多,不要一昧追逐,可以看一些好的项目,自己去搭建博客、爬虫、CMS 等;


持续提交你的 github 代码,看到项目的功能越来越多,也能减少焦虑;


每天 2 小时也有点少,最好能增加到 4 小时。


过了一天,这位读者竟然给我送了一张亚马逊礼品卡表示感谢。所以我把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也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再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


我为了保持对算法和数据结构的“感觉”,偶尔会在 LeetCode 上找一些题目来做,特别是网站现在支持 JavaScript 了,就更加方便。


有一天我看到这样一个题目。



大家先不要看我的答案,来想一想这个题目怎么解。。…我的第一次解法很直白,每次需要计算 i 到 j 之间的和的时候,就循环计算一次。心算了一下,感觉应该没有问题,就提交了。



然而,系统提示计算超时!


我看了一下超时的测试案例,是一个超长数组。更重要的是,系统对这个对象进行了多次求 sumRange 运算,导致超时。



唔……所以怎样才能不要运行那么多循环呢?各位开动脑筋想一想。。。


重点是题目中的“提示”部分。…于是我想到这个优化后的方案:在初始化对象时就计算出一个 sumToNumber 的数组,表示“从 0 到 n 的和”,这样要计算 sumRange(i, j)的时候,就只需要 sumToNumber[j] - sumToNumber[i-1]就好了,最后再处理一下边际情况。


因为假设数组不会变化,所以无需更新数组内容。


完美通过测试!



通过这个题目,我对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印象又加深了,这是单纯看算法书不能提升的。


以上,就是我在学习编程、打磨手艺方面的经验。


作者介绍:


余果——腾讯社交用户体验设计部高级 UI 工程师,前端开发组负责人,UI 开发通道评委,腾讯云特邀布道师,《Web 全栈工程师的自我修养》作者。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云加社区(ID:QcloudCommunity)。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d9OGp2KUcnkuAdlb5zhhJQ


2019-10-29 13:37771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springboot如何用jar包启动,同时为不同机房设置不同的配置文件 | 京东云技术团队

京东科技开发者

Java spring 后端 spring-boot jar包

企业业务场景如何实现自动化连接?

RestCloud

AppLin 自动化连接

拥抱未来:大语言模型解锁平台工程的无限可能

SEAL安全

平台工程 12 月 PK 榜 大语言模型

基于机器深度学习的交通标志目标识别

3D建模设计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目标检测 目标识别 虚幻引擎合成数据生成

企业服务大模型扎根生产一线,用友BIP为中国智造“再续新篇”!

用友BIP

企业大模型

哈工大副校长刘挺访问度小满 推进人工智能等方面技术合作

科技热闻

聊点技术|数据爆炸性增长,Bonree ONE存储如何做到稳如泰山

博睿数据

云起无垠CEO沈凯文博士获评“2023年度技术突破者”奖

云起无垠

苹果Macos好玩的经典游戏推荐!

Rose

mac游戏 苹果mac游戏 Mac游戏推荐

每日一题:LeetCode-41. 缺失的第一个正数

Geek_4z9ami

面试 算法 数组 LeetCode 哈希表

用友电子凭证综合服务平台2.0重磅发布!

用友BIP

电子凭证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六脉神剑——第一剑:入门试招,等价边界初探 | 京东物流技术团队

京东科技开发者

测试 测试用例 测试 单元测试

石磊:以人为本,精细运营 ,企业招聘管理的下半场

用友BIP

智能招聘

时间复杂度为 O(n^2) 的排序算法 | 京东物流技术团队

京东科技开发者

算法 排序算法 O(n^2)

SQL 也能搞复杂时序查询?-使用 SQL 在 GreptimeDB 上做 Range 查询

Greptime 格睿科技

数据库 sql 时序数据库

专家观点∣用未来思考今天,ERP国产化价值替代的“五识”进阶能力

用友BIP

国产化价值替代

springboot集成activiti工作流实际项目(自定义工作流)

金陵老街

Wireshark中的ARP协议包分析

小魏写代码

去哪儿“技术债”偿还实践:如何高效、低风险砍掉50%无用代码?

TakinTalks稳定性社区

探索 Tokio Runtime丨Fabarta 技术专栏

Fabarta

人工智能 rust 图数据库 rust开发者大会 ​Rust

如何在 Mac 上创造一个纯 Windows 环境

Rose

Parallels Desktop

关于组态图和组态图设计

2D3D前端可视化开发

组态软件 组态 组态图库 组态界面 组态工具

TinyVue 组件库助力赛意信息获得工业软件种子奖

OpenTiny社区

开源 前端 组件库

数据库面试题从浅入深高频必刷「2024版」

王中阳Go

MySQL 数据库 后端 面试题 面经

代购系统独立站的未来发展前景

Noah

微软远程管理Microsoft Remote Desktop怎么样?好用吗?

Rose

Mac远程控制软件 microsoft remote desktop mac破解软件下载 微软远程管理

高精度时序分析工具PP-TSv2!一站式解决电力负荷预测、设备异常检测等多场景任务

飞桨PaddlePaddle

人工智能 开发者 开发工具 技术干货 时序分析工具

C语言自定义类型 | AI工程化部署

AIWeker

c AI工程化部署

都是工程师,为啥别人那么优秀?面向未来的跨界开发技术(上)_文化 & 方法_余果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