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时间,聊今年最热的 Agent、上下文工程、AI 产品创新等话题。2025 年最后一场~ 了解详情
写点什么

揭秘 Facebook 的开发部署流程:数千名开发中没有一个测试

  • 2019-09-09
  • 本文字数:1774 字

    阅读完需:约 6 分钟

揭秘Facebook的开发部署流程:数千名开发中没有一个测试


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今年一季度,Facebook 的月活已经达到 23.8 亿,日活 15.6 亿。这个惊人的用户体量规模是微信+QQ 的总和还要多。


以腾讯的海量服务之道为参考,很容易想到 Facebook 必然有一个规模庞大的工程技术团队,来支撑如此海量的业务需求。但实际上,Facebook 的工程团队只有数千名工程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该公司甚至只有个位数的发布工程师,并且没有测试工程师!


Facebook 的开发部署流程究竟有何与众不同,可以让其效率如此惊人?

持续部署

传统软件行业通常使用瀑布式开发模型,但这种开发模式对于 Facebook 的业务增长规模显然是不适用的。Facebook 与其他大型互联网公司一样,采用的是持续部署的开发模式:不断开发新的功能,迅速上线,满足用户需求。


Facebook 的工程团队认为,他们的开发工作永远没有到头的那一天,代码库的增长永不停止,2013 年时就有超过 1000 万行代码(850 万 PHP 代码),而到 2019 年时,其代码库已经突破一亿行。


Facebook 的所有前端都在同一个稳定分支上工作,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加快开发速度,因为省去了繁琐的分支合并过程。在日常工作中,工程师都用 git 在本地进行开发,当代码就绪之后再将它推送到 SVN 上,这样就很自然地区分开了开发中的代码和可以上线的代码。

每日、每周发布相结合

工程师将代码推送到SVN上,就可以上线了吗?并不是。Facebook 为了保证网站的稳定运行,采用了一种兼顾稳定性与速度的做法:将每日发布与每周发布结合到一起。


所有代码变动默认每周发布,每次包含相对比较多的变更。每周固定时间,代码会被发布工程师推送到 SVN 上进行大量的自动测试,其中包含很多针对正确性和性能的回归测试,这个版本会成为内部使用的默认版本,正式的发布通常被安排在周二下午。


在每周发布以外,其他工作日每天还会有两次小型的发布,通常是些非关键性的更新,或者是 Bugfix,极端情况下才会进行更多的发布,甚至是在周末进行发布。

没有测试工程师

Facebook 是一个没有专门测试工程师的科技公司,该公司的所有测试工作都交由自动测试和开发团队自己。


代码上线前,除了进行大量自动化测试之外,每位工程师在内部使用 Facebook 时也相当于进行了高密度的内测,每位工程师都能报告自己发现的问题,写代码的人多了,代码增长得快了,相对而言,对代码进行测试的人也多了。

代码质量如何保证

Facebook 有一个名叫“Push Karma”的机制。这个机制是指:Facebook 的发布工程师会对每个提交代码工程师的历史表现打分,那些经常出 bug 的工程师相应得分也会比较低,因此他们提交的代码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风险,而非对个人做出评判,因此这个分数是保密的,工程师不会知道自己的分数是高是低。


除此以外,比较大型或相对重要的发布、Code Review 时讨论较多的代码,都是风险比较高的地方,也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Facebook 除了细致的 Code Review 以外,还有一个很有特色的“Zuck Review”。一些比较大的功能或产品,扎克伯格会亲自看一下,只要团队 PM 亲自跟扎克伯格说,这个地方你要过一遍,即使再忙他都会亲自来盯。

发布分阶段

类似于 Facebook 的大型网站,发布通常都是分阶段进行的:


  • H1:部署到仅有内部访问的服务器上,进行最后的测试,也就是“预发布”;

  • H2:部署到几千台服务器上,灰度开放给一小部分用户;

  • H3:如果 H2 阶段没有发现问题,则进入 H3,部署到全部服务器上。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工程师会立即进行修复,随后重新开始分阶段的部署。当然,也可以选择回滚代码,具体视情况而定。

工程师文化是关键

仅有方法论和工具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使用它的是人,而人总是会犯错。所以,拥有鼓励个人责任感的企业文化是很重要的。


Facebook 的每位工程师都可以看到全部的代码,并且能提交补丁,或者提交详细的问题描述。工程师们需要自己编写详尽的单元测试,他们的代码还要通过所有的回归测试,并能支持后续的各种运维工作。


除了要对自己的代码负责,他们还要面对各种巨大的挑战,往往要针对多种解决方案进行大量试验。


Facebook 还有一个新兵训练营制度,让那些新入职的工程师,甚至包括不主要从事编程工作的经理都去学习他们的代码、工具和方法。训练的目的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让新员工充分认识到,他们拥有直接改变 Facebook 网站的力量。


在这样的氛围下,Facebook 的工程师文化才闻名遐迩于硅谷,并被国内引进加以学习。


2019-09-09 11:314485
用户头像
小智 让所有人认同的文字称不上表达

发布了 408 篇内容, 共 408.0 次阅读, 收获喜欢 1986 次。

关注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LeetCode 756. Pyramid Transition Matrix

liu_liu

LeetCode

算法基础:排序算法看这一篇就够了

Geek_k6ry2n

排序算法

[转载]Go 和 Java的15个主要差异

卓丁

Java Go 语言

JVM学习笔记——JVM类加载机制

王海

Java 面试 JVM

如何基于 OAM 编写一个扩展 Trait?

钱王骞

云原生 k8s OAM

Libra教程之:Libra协议的关键概念

程序那些事

区块链 libra blockchain 协议

拙见/ 什么是自驱力?

ZoomQuiet大妈

自我提升 大妈 是也乎 IMHO 蟒营®

架构师训练营第一周作业

Benjamin

ARTS WEEK3

紫枫

ARTS 打卡计划

公司治理的两个关键要素:存在的基石 + 成长的飞轮

霍太稳@极客邦科技

发展 公司管理 增长

Kafka零数据丢失的配置方案

奈学教育

kafka

游戏夜读 | 如何面对前景渺茫?

game1night

白话说流——什么是流,从批认识流(二)

KAMI

大数据 flink 流计算

你不能不掌握的软技能——业务语言

KAMI

方法论 开发 沟通 软技能

大中台模式下如何构建复杂业务核心状态机组件

古月木易

[架构师训练营] Week01 - 食堂就餐卡系统设计

谭方敏

学习

k8s 上运行我们的 springboot 服务之——自动化测试

柠檬

maven DevOps Unit Test

B端产品经理养成记(4):敏捷项目

涛哥 数字产品和业务架构

敏捷 产品经理

互金总结系列(1)--开篇

互金从业者X

Libra白皮书解读

程序那些事

区块链 facebook 数字货币 libra

如何用日记提升写作能力?

石云升

学习 方法 写作

由一次管理后台定时推送功能引发的对RabbitMQ延迟队列的思考(一)

LSJ

Java RabbitMQ 延迟队列

读《你的灯还亮着吗》

liu_liu

读书感悟

[翻译]The Go Blog《Go maps in action》

卓丁

hashmap map 哈希表 Go 语言

《Golang工具go doc使用透析》

卓丁

godoc go doc 源码阅读 Go 语言

SpringMVC中Http请求方式转换(post转换为put/delete等方式)

知春秋

springmvc post post到put方式请求 post到delete方式请求

食堂就餐卡系统架构设计文档

dony.zhang

小师妹学JavaIO之:NIO中那些奇怪的Buffer

程序那些事

io nio Java 25 周年 小师妹 buffer

大中台模式下如何构建复杂业务核心状态机组件

奈学教育

中台

做产品少走弯路:上帝视角(2)

我是IT民工

产品 方法 路径 知识体系

原创 | TDD工具集:JUnit、AssertJ和Mockito (二十一)编写测试-动态测试

编程道与术

Java 编程 TDD 单元测试 JUnit

揭秘Facebook的开发部署流程:数千名开发中没有一个测试_文化 & 方法_小智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