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创业公司应该首选移动平台还是 Web 平台?

  • 2012-12-11
  • 本文字数:2169 字

    阅读完需:约 7 分钟

创业公司的首选平台往往是移动和 Web 二者选其一,那么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如何选择呢?IT 著名投资人 Fred Wilson 和创业公司 Everyme 和 Origami 的联合创始人 Vibhu Norby 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Fred Wilson 两年前曾发表博文《移动第一,web 第二》。据 Fred 所说,“有一些创业公司确实采用了这样的做法,目前的表现也不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 Instagram,另外我们的投资组合公司 Foursquare 也做得不错。移动第一、web 第二似乎成了以消费者、社交为导向的创业公司中的一个金科玉律。”

但是,Vibhu Norby 则发表博文,认为“移动第一、web 第二”会让大部分的创业公司都失败:

一句话,移动服务应用在闭合用户体验的病毒式回路(viral loops)和保证用户留存方面都不具备优势。只有屈指可数的一些应用把“移动第一、web 第二”的道路走通了:Instagram,Tango, Shazam,也可能还有两三家这样的公司。在 web 上,你可以轻松、低成本、快速测试并调整产品。你可以在发现软件 bug 的 15 分钟内就将其修复;你可以一下子向你的用户展示 10 个不同的登陆页面,并实时决定,对某个特定用户来说,到底哪个页面最好。另外,你还可以闭合用户体验的病毒式回路:用户一点击电子邮件,就可以马上用上你的产品,既不需要从电脑下载应用到手机里,也不需要打开它。所以,你可以在用户看到产品的第一眼就向他们证明产品的价值,正如做搜索的 Google。

除此之外,在 web 端的注册也要便利很多。用户可以更快也更方便地输入信息,而且每个浏览器都支持信息的自动填充。相反,关于移动端的用户留存率,Vibhu 分享了一些他们自己的数据:在他们的一款应用的 30 万下载和 25 万的网页独立访客中,只有 20 万的用户真的注册了。所以,超过 60% 的用户实际都只是过客。他听到的另外一个应用开发商的数据则是,应用下载量超过 1 亿,但这当中有 50% 的用户在下载应用之后都没有打开过它。而这部分用户损失还不包括那些没法在应用商店找到你的应用、或者在看到你的应用评分之后决定不再下载的用户。总结来说,整个 web 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和其 20 年的创新,帮助任何一家公司降低了吸引用户使用他们产品的门槛。相反地,在移动端的创新目前非常落后,我们开发的应用也完全要按两家公司(苹果和 Google)的规则去玩——而这两家公司实际都只是投入了部分精力去做移动系统,也没有很大的动机去帮一家免费的应用开发商去获取成功。所以,Vibhu 下结论说:

我不认为一个真正想要成功的创业者应该最先在移动端发力。Android 和 iOS 平台靠着用户吸引了移动开发商,但是实际上,开发商为了获取这部分用户的成本却非常高。你确实需要一款移动应用来服务客户、增加竞争力,但它应该只是你整个战略的一部分。

另外,Vibhu 还对基于广告的、挑战用户隐私的免费应用模式提出了质疑:

那些盈利模式依赖广告的公司为了自身运营和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向广告商和广告客户出卖用户数据。对这部分创业公司而言,他们必须为广告商收集足够的用户数据,同时也需要大量的用户去点击他们的广告,这两点都要求这些创业公司有很大的用户基数。除了用户基数要大以外,他们还需要在公司发展的早期就快速达到一定的用户数,因为没有人愿意在很长的时间内去供养一个发展慢、成本高的公司。为了在种子期之后拿到风投投资,你就必须发展得足够快。总结下来,就是说,对任何一家基于广告盈利的创业公司而言,他们都需要将他们的用户基数发展得既庞大又迅速,以支持他们的免费产品。

Fred 表示尊重 Vibhu 的观点:

而且每次当我从一个免费的、包含广告的应用升级到付费的无广告应用时,我都跟他有一样的体会。不过,作为一名商人,我自己会继续支持免费增值的模式(或者完全免费模式),因为在我看来,这是价值最大化的方法,而这也最大程度地允许了尽可能多的用户访问到你的产品或服务。

在移动端的产品传播要比 web 端的困难很多,很多成功的移动为先的创业公司,在从推出成功产品过渡到积聚大规模用户的环节上,确实陷入了困境。即便你的产品很好地匹配了市场,这也不足以让你的团队获得足够的用户。你必须借助用户将“下载应用、使用应用、持续使用应用、将它放到你的手机界面主页”这条路打通,而要做到这一点,实际非常困难。

不过,仅仅因为要实现这一点很难,并不意味着你就不应该尝试这么做。我确信,下一个面向消费者的大规模的、价值无限的服务,依然会是将移动作为首要的切入点。你从 Uber 和 Etsy 在购物季的火热就可以看出。可以说,移动正在快速地变成主导的用户界面,假如你不能对应地设计产品和服务,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你就没有办法将业务成功最大化。

就一个团队不应该仅仅是在移动端发力(除非你是做游戏的)这一点来说,Fred 觉得 Vibhu 的某些观点很有说服力。不过,两个人在两点上有显著不同:

第一点:你没有办法放弃移动这一块,因为不管你喜不喜欢,它都代表着未来。第二点,我认为,你在移动端推出一款产品之后,在 web 端再推出对应的产品也非常重要。假如你先在 web 端做出产品,然后再转移到移动端,你会发现,将你的 UI 缩到一个小屏幕上实际非常困难。所以最好还是现在移动端设计出产品,然后再做一个对应的 web 产品。也就是说,移动第一,web 第二。不过,也正如 Vibhu 指出的,web 端不能、也不应该被你忽视,因为它在很多方面都很有价值。

InfoQ 的读者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发表自己的意见。

2012-12-11 10:542613
用户头像

发布了 501 篇内容, 共 274.1 次阅读, 收获喜欢 62 次。

关注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SvelteKit 最新中文文档教程(5)—— 页面选项

冴羽

vue.js 前端 React Svelte SvelteKit

爬虫+动态代理助力 AI 训练数据采集

袁袁袁袁满

代理IP Python爬虫 爬虫实战 免费代理

虾皮(shopee)商品列表API接口详解

tbapi

shopee API shopee商品详情接口 shopee商品列表接口

传统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如何破局电商冲击与多变需求?

Techinsight

AI Agent成大模型落地“接盘侠”,百度、智谱AI等国内巨头齐发力,你了解多少?

Techinsight

Shopify对接API开发的主要功能

北京木奇移动技术有限公司

跨境电商 软件外包公司 shopify开发

“满血版AI”如何进入智慧家庭?答案在华为FTTR星光F60

脑极体

AI

BOE(京东方)位列2024年PCT国际专利申请榜全球第6 创新引擎推动产业高质发展

科技热闻

「DeepSeek-V3 技术解析」:多头潜在注意力机制(MLA)

Baihai IDP

程序员 AI LLM DeepSeek v3 MLA

干货!传统工厂数字化转型,从规划到落地的实战要点

Techinsight

助力出海!德国铁路与宝马车厂应用IoTDB数字化解决方案

Apache IoTDB

投诉问题处理系统(源码+文档+讲解+演示)

深圳亥时科技

虾皮(shopee)商品详情API接口详解

tbapi

Shopee shopee API shopee商品详情接口 shopee商品列表接口 shopee数据采集

从 0 到 1 掌握鸿蒙 AudioRenderer 音频渲染:我的自学笔记与踩坑实录(API 14)

李游Leo

HarmonyOS

AI技术赋能企业财务管理,用友BIP创新五大智能财务场景

用友智能财务

AI 财经 数智化 会计

数据分析与AI丨利用知识图谱实现 AI Fabric 治理

Altair RapidMiner

人工智能 AI 数据分析 知识图谱 RapidMiner

阿里云 AI 搜索产品荣获 Elastic Innovation Award 2024

阿里云大数据AI技术

人工智能 elastic GenAI AI搜索

陆陆小科普:让你做黑龙江等保测评整改,少走弯路

黑龙江陆陆信息测评部

等保测评 网络安全信息安全、 哈尔滨 黑龙江

【GreatSQL优化器-17】DYNAMIC RANGE

GreatSQL

征程 6 VP简介与单算子实操

地平线开发者

自动驾驶 算法工具链 地平线征程6

实验室辅助管理系统(源码+文档+讲解+演示)

深圳亥时科技

央国企数字化转型难点重重,如何破局?

Techinsight

边缘计算学习资料,边缘计算架构设计和技术应用

金陵老街

边缘计算

工厂安全审计系统(源码+文档+讲解+演示)

深圳亥时科技

高效通过等保:哈尔滨等保整改方案,70分合格一键落地

黑龙江陆陆信息测评部

互联网技术 等保评测 黑龙江

创业公司应该首选移动平台还是Web平台?_移动_崔康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