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从 0 到 100——知乎架构变迁史

  • 2014-12-31
  • 本文字数:3153 字

    阅读完需:约 10 分钟

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知乎在规模上是仅次于百度贴吧和豆瓣的中文互联网最大的UGC(用户生成内容) 社区。知乎创业三年来,从0 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了100 多台服务器。目前知乎的注册用户超过了1100 万,每个月有超过8000 万人使用;网站每个月的PV 超过2.2 亿,差不多每秒钟的动态请求超过2500。

ArchSummit 北京 2014 大会上,知乎联合创始人兼 CTO 李申申带来了知乎创业三年多来的首次全面技术分享(幻灯片下载)。本文系根据演讲内容整理而成。

初期架构选型

在2010 年10 月真正开始动手做知乎这个产品时,包含李申申在内,最初只有两位工程师;到2010 年12 月份上线时,工程师是四个。

知乎的主力开发语言是Python。因为Python 简单且强大,能够快速上手,开发效率高,而且社区活跃,团队成员也比较喜欢。

知乎使用的是 Tornado 框架。因为它支持异步,很适合做实时 Comet 应用,而且简单轻量,学习成本低,再就是有 FriendFeed 的成熟案例,Facebook 的社区支持。知乎的产品有个特性,就是希望跟浏览器端建立一个长连接,便于实时推送 Feed 和通知,所以 Tornado 比较合适。

最初整个团队的精力全部放在产品功能的开发上,而其他方面,基本上能节约时间、能省的都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当然这在后期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最初的想法是用云主机,节省成本。知乎的第一台服务器是512MB 内存的 Linode 主机。但是网站上线后,内测受欢迎程度超出预期,很多用户反馈网站很慢。跨国网络延迟比想象的要大,特别是国内的网络不均衡,全国各地用户访问的情况都不太一样。这个问题,再加上当时要做域名备案,知乎又回到了自己买机器找机房的老路上。

买了机器、找了机房之后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服务经常宕掉。当时服务商的机器内存总是出问题,动不动就重启。终于有一次机器宕掉起不来了,这时知乎就做了Web 和数据库的高可用创业就是这样一个情况,永远不知道明早醒来的时候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这是当时那个阶段的架构图,Web 和数据库都做了主从。当时的图片服务托管在又拍云上。除了主从,为了性能更好还做了读写分离。为解决同步问题,又添加了一个服务器来跑离线脚本,避免对线上服务造成响应延迟。另外,为改进内网的吞吐量延迟,还更换了设备,使整个内网的吞吐量翻了 20 倍。

在 2011 年上半年时,知乎对 Redis 已经很依赖。除了最开始的队列、搜索在用,后来像 Cache 也开始使用,单机存储成为瓶颈,所以引入了分片,同时做了一致性。

知乎团队是一个很相信工具的团队,相信工具可以提升效率。工具其实是一个过程,工具并没有所谓的最好的工具,只有最适合的工具。而且它是在整个过程中,随着整个状态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知乎自己开发或使用过的工具包括 Profiling(函数级追踪请求,分析调优)、Werkzeug(方便调试的工具)、Puppet(配置管理)和 Shipit(一键上线或回滚)等。

日志系统

知乎最初是邀请制的,2011 年下半年,知乎上线了申请注册,没有邀请码的用户也可以通过填写一些资料申请注册知乎。用户量又上了一个台阶,这时就有了一些发广告的账户,需要扫除广告。日志系统的需求提上日程。

这个日志系统必须支持分布式收集、集中存储、实时、可订阅和简单等特性。当时调研了一些开源系统,比如 Scribe 总体不错,但是不支持订阅。Kafka 是 Scala 开发的,但是团队在 Scala 方面积累较少,Flume 也是类似,而且比较重。所以开发团队选择了自己开发一个日志系统——Kids(Kids Is Data Stream)。顾名思义,Kids 是用来汇集各种数据流的。

Kids 参考了 Scribe 的思路。Kdis 在每台服务器上可以配置成 Agent 或 Server。Agent 直接接受来自应用的消息,把消息汇集之后,可以打给下一个 Agent 或者直接打给中心 Server。订阅日志时,可以从 Server 上获取,也可以从中心节点的一些 Agent 上获取。

具体细节如下图所示:

知乎还基于 Kids 做了一个 Web 小工具(Kids Explorer),支持实时看线上日志,现在已经成为调试线上问题最主要的工具。

Kids 已经开源,放到了 Github 上。

事件驱动的架构

知乎这个产品有一个特点,最早在添加一个答案后,后续的操作其实只有更新通知、更新动态。但是随着整个功能的增加,又多出了一些更新索引、更新计数、内容审查等操作,后续操作五花八门。如果按照传统方式,维护逻辑会越来越庞大,维护性也会非常差。这种场景很适合事件驱动方式,所以开发团队对整个架构做了调整,做了事件驱动的架构。

这时首先需要的是一个消息队列,它应该可以获取到各种各样的事件,而且对一致性有很高的要求。针对这个需求,知乎开发了一个叫 Sink 的小工具。它拿到消息后,先做本地的保存、持久化,然后再把消息分发出去。如果那台机器挂掉了,重启时可以完整恢复,确保消息不会丢失。然后它通过 Miller 开发框架,把消息放到任务队列。Sink 更像是串行消息订阅服务,但任务需要并行化处理, Beanstalkd 就派上了用场,由其对任务进行全周期管理。架构如下图所示:

举例而言,如果现在有用户回答了问题,首先系统会把问题写到 MySQL 里面,把消息塞到 Sink,然后把问题返回给用户。Sink 通过 Miller 把任务发给 Beanstalkd,Worker 自己可以找到任务并处理。

最开始上线时,每秒钟有 10 个消息,然后有 70 个任务产生。现在每秒钟有 100 个事件,有 1500 个任务产生,就是通过现在的事件驱动架构支撑的。

页面渲染优化

知乎在 2013 年时每天有上百万的 PV,页面渲染其实是计算密集型的,另外因为要获取数据,所以也有 IO 密集型的特点。这时开发团队就对页面进行了组件化,还升级了数据获取机制。知乎按照整个页面组件树的结构,自上而下分层地获取数据,当上层的数据已经获取了,下层的数据就不需要再下去了,有几层基本上就有几次数据获取。

结合这个思路,知乎自己做了一套模板渲染开发框架——ZhihuNode

经历了一系列改进之后,页面的性能大幅度提升。问题页面从 500ms 减少到 150ms,Feed 页面从 1s 减少到 600ms。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

随着知乎的功能越来越庞杂,整个系统也越来越大。知乎是怎么做的服务化呢?

首先需要一个最基本的 RPC 框架,RPC 框架也经历了好几版演进。

第一版是 Wish,它是一个严格定义序列化的模型。传输层用到了 STP,这是自己写的很简单的传输协议,跑在 TCP 上。一开始用的还不错,因为一开始只写了一两个服务。但是随着服务增多,一些问题开始出现,首先是 ProtocolBuffer 会 生成一些描述代码,很冗长,放到整个库里显得很丑陋。另外严格的定义使其不便使用。这时有位工程师开发了新的 RPC 框架——Snow。它使用简单的 JSON 做数据序列化。但是松散的数据定义面对的问题是,比如说服务要去升级,要改写数据结构,很难知道有哪几个服务在使用,也很难通知它们,往往错误就发生了。于是又出了第三个 RPC 框架,写 RPC 框架的工程师,希望结合前面两个框架的特点,首先保持 Snow 简单,其次需要相对严格的序列化协议。这一版本引入了 Apache Avro。同时加入了特别的机制,在传输层和序列化协议这一层都做成了可插拔的方式,既可以用 JSON,也可以用 Avro,传输层可以用 STP,也可以用二进制协议。

再就是搭了一个服务注册发现,只需要简单的定义服务的名字就可以找到服务在哪台机器上。同时,知乎也有相应的调优的工具,基于 Zipkin 开发了自己的 Tracing 系统。

按照调用关系,知乎的服务分成了 3 层:聚合层、内容层和基础层。按属性又可以分成 3 类:数据服务、逻辑服务和通道服务。数据服务主要是一些要做特殊数据类型的存储,比如图片服务。逻辑服务更多的是 CPU 密集、计算密集的操作,比如答案格式的定义、解析等。通道服务的特点是没有存储,更多是做一个转发,比如说 Sink。

这是引入服务化之后整体的架构。

演讲中还介绍了基于 AngularJS 开发知乎专栏的新实践。后续我们将在网站上发布演讲视频,敬请期待。

2014-12-31 00:22100410
用户头像
臧秀涛 略懂技术的运营同学。

发布了 300 篇内容, 共 140.8 次阅读, 收获喜欢 35 次。

关注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c++17使用多线程编程的时候在编译时要怎么处理

linux大本营

多线程 C++

用c语言写一个目录遍历程序

linux大本营

C语言 目录遍历

如何使用 SCP 和 Rsync 在 Linux 中传输文件

wljslmz

Linux 三周年连更

来字节跳动实习,有机会发Nature子刊

字节跳动技术范儿

电子签赛道驶向深水区,法大大以数智化引领创新

ToB行业头条

一个有趣的图片加载效果

南城FE

CSS 前端 动画 图片

人工智能训练数据集:基础与发展

数据堂

读《分布式商业》有感

后台技术汇

分布式 三周年连更

eBPF的发展演进---从石器时代到成为神(三)

统信软件

操作系统 Linux内核

容量成本性能全都要有, Redis 容量版 PegaDB 设计与实践

百度开发者中心

云数据库 百度智能云

使用tc+iptables对指定的socket进行限速

linux大本营

TCP socket 网络 iptables

YashanDB V22.2重磅发布!七大亮点带你了解新特性

YashanDB

数据库

数说热点|米哈游新作《崩坏:星穹铁道》今日公测,能否再现原神奇迹?

MobTech袤博科技

linux设置虚拟IP

linux大本营

Linux 网络 IP地址

5.10版本linux内核的使用slub的kmem_cache_init函数解析

linux大本营

内存管理 Linux内核 slub slab

《雄安新区2022年大数据研究报告》发布

百度开发者中心

智慧城市

【Python实战】Python采集度贴吧排行榜

BROKEN

三周年连更

重磅!阿里云云原生合作伙伴计划全新升级:加码核心权益,与伙伴共赢新未来

阿里巴巴云原生

阿里云 云原生 生态合作

对数据库中存储的程序进行现代化改造,以使用 Amazon Aurora PostgreSQL 联合查询、pg_cron 和 Amazon Lambda

亚马逊云科技 (Amazon Web Services)

什么是Java 异常?如何处理异常?

Java架构历程

Java 三周年连更

第五期(2022-2023)传统行业云原生技术落地调研报告——金融篇

York

容器 DevOps 微服务 云原生 金融

有奖征文丨【玩转Cloud Studio】第二季来啦!

CODING DevOps

Cloud Studio 云端IDE 在线编程 有奖征文 活动推荐

KubeVela:一场向应用交付标准的“冲锋”

RRLL

阿里云 数据湖 云原生 KubeVela 应用交付

从 Milvus 2.2 到 2.2.6,我们是如何持续稳定升级的

Zilliz

非结构化数据 Milvus 向量数据库

云BI产品瓴羊Quick BI,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巷子

百度与用友网络签署战略合作

百度开发者中心

智能制造 文心一言

什么是文件传输,介绍文件传输的发展进程

镭速

c++单例模式的所有面经

linux大本营

设计模式 单例模式 C++

spdk里是怎么运行nvmf-tgt的

linux大本营

spdk

当生成式AI照进医疗,医患关系将何去何从?

白洞计划

医疗

从0到100——知乎架构变迁史_架构_臧秀涛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