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 | 华卫
昨日,人工智能芯片初创企业 Groq 证实,其已完成新一轮 7.5 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为 69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490 亿元)。新一轮融资由投资公司 Disruptive 牵头,BlackRock、Neuberger Berman、Deutsche Telekom Capital Partners 等机构也参与了投资,三星(Samsung)、思科(Cisco)、D1、Altimeter 等现有投资方同样追加了投资。
这一数字超过了 7 月融资消息泄露时的传闻数据。当时有报道称,Groq 此次计划募资约 6 亿美元,估值接近 60 亿美元。
除研发芯片外,Groq 还提供数据中心算力服务。该公司曾在 2024 年 8 月完成 6.4 亿美元融资,当时估值为 28 亿美元 —— 这意味着在约一年时间里,其估值已翻倍不止。据 PitchBook(注:全球知名私募股权与风险投资数据平台)估算,截至目前,Groq 累计募资已超过 30 亿美元。
Groq 之所以备受资本青睐,核心原因在于其正试图打破英伟达(AI 芯片领域巨头)对科技行业的垄断。值得注意的是,Groq 的芯片并非支撑人工智能系统的主流图形处理器(GPU),而是被其命名为 “语言处理器(LPU)” 的专用芯片;其硬件产品被定义为 “推理引擎”—— 即专为快速高效运行 AI 模型优化的专用计算机。
Groq 的产品主要面向开发者与企业客户,提供两种服务形态:云端服务与本地硬件集群。其中,本地硬件为一个服务器机柜,内置多组 “硬件 - 软件一体化节点”。无论是云端还是本地硬件,均支持运行多款主流开源 AI 模型,例如 Meta、DeepSeek、通义千问(Qwen)、Mistral(法国 AI 公司)、谷歌及 OpenAI 等企业开发的模型。Groq 表示,其产品在保证甚至部分场景下提升 AI 性能的同时,成本远低于同类竞品。
Groq 创始人 Jonathan Ross 在该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背景,这为公司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Ross 曾任职于谷歌,参与开发了谷歌张量处理单元(TPU)—— 这款专为机器学习任务设计的专用处理器于 2016 年正式发布,而 Groq 也在同年结束 “隐形模式”并亮相。如今,TPU 仍是谷歌云 AI 服务的核心算力支撑。
据 Groq 透露,目前其 AI 芯片及算力服务已为超 200 万名开发者的 AI 应用提供支持;而一年前该公司接受外媒采访时,这一数字仅为 35.6 万。
参考链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