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统计,就某一项技能的掌握水平而言,五个阶段占比如下:
新手,< 10%
高级新手,55~60%
胜任者,15%左右
精通者,10%左右
专家,2~5%
使用某项技术的大部分人,在水平达到高级新手(能够在别人指导下完成工作,但缺乏全面理解)后就会停下来。
有一少部分人,会继续前进,建立问题域的概念模型并有效使用,同时会有效利用专家意见,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并能指导新手,进阶为胜任者。
对肯学肯干的人来讲,一般的专业技能,比如 Java、比如 Flutter、比如 Node.js,他经过 3~5 年,就能达到胜任者水平。
到胜任者水平后,就可以搞定和这项技术相关的大部分工作。
如果不是对技术有特别的追求或者不是有超强的外界压力,大部分人就会停留在胜任者阶段,2 年 3 年,5 年 8 年,一直原地踏步。
这个时候,在老板的眼里,工作 10 年的你,和工作 5 年的年轻选手,在某项技术上,就没有什么优势了,老板就会认为,年轻选手性价比更高,你的危机就会来临。
你很快就会体会到:
重要的工作机会,迅速的被年轻选手抢走……
薪水增加的没那么快了,甚至剔除通货膨胀后,竟然不涨了,更可怕的是,还降了……
那么,如何应对专业技能优势丧失和薪水停滞呢?
1. 能力第二曲线
2008 年下半年到 2013 年初,我一直在用 Qt 开发智能机顶盒应用。在最初的两三年里,做项目,读源码,改框架,Qt 方面的水平突飞猛进。后来我发现,慢慢地我懂的东西别人也懂了,我能搞定的问题别人多琢磨琢磨也能搞定了,好像再往后走,我除了年龄增加,技术上很难有特别明显的提升了。
怎么办呢?
我用 Qt 早,积累的经验多,对框架理解也透彻,经常有团队的小伙伴来问我问题,我抓住这种机会,慢慢琢磨怎么把某些技术点给别人讲清楚,有意培养自己的讲授能力。后来我还开发了嵌入式 Qt 课程,给公司的人讲,还获得了年度最佳讲师的荣誉。到了 2013 年第四季度,我开始采用技术博客来教别人。
教着教着,我发现对已有技术的理解加深了。同时我整个人也变化了,从原来的自己搞定技术,变得又能搞技术又能讲技术。这样我比其他同事多了一些给公司创造价值的机会,比如通过内训提升大家在某个技术方向上的理解和认知,比如为客户讲解技术方案……这样我的综合竞争力上了一个台阶,有了复合优势。
这个过程中,讲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就走出了第二条曲线,也就是程序员的能力第二曲线。
每个人都可以走出自己的能力第二曲线,这里的能力,不仅是讲授,像辅导、计划管理、开会、沟通、演讲、写作,都是很棒的第二能力。
能力第二曲线可以提升竞争力,帮助我们建立复合优势,让我们在职场上走得更好、更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