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ursor 正式发布其 AI 驱动代码编辑器的 2.0 版本,其中包含了 Composer,一个新的模型,能够让开发者通过自然语言交互来编写和修改代码。此次更新重新定义了 Composer 如何管理提示词、上下文和代码生成,专注于在大型项目中提升速度与一致性。
Composer 是 Cursor 自主研发的 AI 模型,专为低延迟、智能体式编程而构建。它采用强化学习技术和一套定制工具进行训练,包括代码库范围内的语义搜索和能够提升其对复杂代码库理解能力的结构化反馈循环。与通用大语言模型不同,Composer 专为编程环境进行了优化,它能够导航大型项目、跟踪依赖关系,并在多个文件中推理变更。
该模型采用短交互周期运行机制,大多数交互环节都能在 30 秒内完成。这使得开发者能够快速迭代、测试代码并在编辑器内纠正错误。Composer 还与 Cursor 的多智能体架构紧密集成,使其能够与其他负责代码评审、测试和文档等任务的智能体协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模型会逐步建立起对项目的深度上下文感知能力,精准记住过去的编辑内容和设计模式,从而提供更加精准且一致的建议。
Cursor 2.0 还引入了一个新的多智能体界面,旨在协调多个并行工作的 AI 智能体。每个智能体都可以处理单独的编程任务,例如编写函数、测试输出或审查变更,且互不干扰。该系统使用隔离的 Git 工作树或远程环境来管理并发进程,方便开发者比较结果并选择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种结构支持更模块化的开发流程,多个智能体可以实时为同一个项目做出贡献,从而提升迭代开发的速度和可靠性。
此外,Cursor 还增加了用于审查和测试 AI 生成代码的新功能。开发者可以检查智能体所做出的变更、追溯其推理过程,并使用内置的浏览器工具自动测试和优化代码,直到达到期望的结果。
社区的反馈主要集中在 Composer 如何改变编程体验上。用户们指出,响应速度更快,工作流程也更加结构化。
AI 工程师 Alex Havryleshko 发帖称:
Cursor 中的上下文工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为 Composer 赋予了它感知能力和项目级别的智能。
产品设计师 Alex Nucci 则持更为谨慎的观点,说道:
Cursor 最大的问题是它太顺从了。让我们看看它会如何演变。
凭借 2.0 版本,Cursor 将自身定位为与 GitHub Copilot Workspace 和 Anthropic’s Claude Code 等其他 AI 辅助开发工具并驾齐驱的产品,强调在代码编辑器内直接进行对话式和基于智能体的开发。作为核心的 Composer 旨在将 AI 协作融入到日常软件工程中。
【声明:本文由 InfoQ 翻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查看英文原文:https://www.infoq.com/news/2025/11/cursor-composer-multiagent/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