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6年Jeff Barr重返10.23-25 QCon上海站,带你看透AI如何重塑软件开发! 了解详情
写点什么

若架构能言,定会引述你的老板

作者:Sven-Torben Janus

  • 2025-10-16
    北京
  • 本文字数:3548 字

    阅读完需:约 12 分钟

大小:1.68M时长:09:47
若架构能言,定会引述你的老板

"软件架构不过是一些由线条连接的形状。"

 

我们都听过这句话。有些人甚至曾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说过——通常面带嘲讽的微笑,手握马克笔,站在即将被擦净的白板前,仿佛现实的杂乱就能如此轻易抹去。

 

但说实话:大多数真实的架构与其说是干净的盒子,不如说是混乱的人类。

 

而这正是康威定律——1968 年一位你可能从未谋面的计算机科学家的名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现实意义的原因:

 

"任何设计系统的组织,其设计出的系统结构都将复制该组织的沟通结构。"

——梅尔文·康威

 

这是我们经常重复到烂熟于心的陈词滥调之一。但你在软件领域工作的时间越长,就越会意识到:这绝非组织架构的特例,而是导致大多数架构问题的根源。

 

架构并不是在代码层面失败的,而是在会议室里、交接过程中、以及团队之间的沉默不语——或更糟,他们自以为彼此了解——时失败的。

 

真正的复杂性存在于字里行间——不是代码的层面,而是沟通的层面。当我们不再假装它不存在时,就会开始意识到技术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隐藏层:人

我们软件行业的许多人来自一个二进制的世界——一个由确定性、逻辑和可重复性塑造的世界——这是一个深刻的讽刺。我们被训练去寻找 1 和 0,真或假,编译或失败。

 

但架构存在于迷雾之中——存在于不确定性、权衡和风险之中。它不是一个由 1 和 0 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约束和灰色地带的世界。工程师渴望清晰明确,而架构则要求人们能适应模糊性。决策很少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它们有后果、妥协和随时间演变的背景。这是一个信息不完整的游戏,只有通过交流、协调和妥协,清晰才会浮现。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许多同事会感到沮丧。需求变化。优先级改变。利益相关者相互矛盾。而且人们很容易将这一切视为失败。

 

但这不是失败——这是环境使然。这是复杂系统成长的方式。架构并非要消除不确定性。而是要为团队提供足够的结构,让他们能自信地在其中前行。

 

事实是:你构建的东西从来不只是你的技术栈的结果。它受制于谁与谁交流、决策如何制定(或避免)、哪些团队负担过重、哪些激励措施不协调以及谁有权说“不”。

 

软件或许能编译通过。基础设施或许能部署到位。图表或许看起来整洁有序。

 

然而,系统仍然会崩溃——因为构建它的人们步调不一致。

 

而那种不协调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风险——它是架构师经常经历但却很少公开提及的问题的根源。

 

挫败感:结构张力的回声

这种脱节也是架构师感到沮丧的根源所在。

 

问题不在于代码。而在于技术上可行与组织愿意——或能够——支持的东西之间的差距。

 

架构师经常经历一种非常特殊的紧张感:你看到了一条更好的道路,但却无法将其变为现实。所有权不明确。优先级不稳定。政治因素凌驾于技术理性之上。你不是在与系统作战——你是而是在与系统的缺失作战。

 

这创造了一种熟悉的感觉:有责任却无权力,有清晰的认识却无影响力,有远见却无授权。

 

但那种挫败感不仅仅是一个死胡同。它是数据。它是一个系统级别的信号,表明架构和组织不同步——缺乏协调,决策被避免,权衡取舍在暗中进行。

 

因此,工作不是消除这种沮丧,而是从中学习。不要将其视为噪音,而要将其视为地图。它显示了结构缺失的地方,上下文破裂的地方,以及架构必须从对话而非设计模式开始的地方。

 

我共事过的最好的架构师不会隐藏他们的挫败感——他们会去探究其原因。他们将其视为更深层次东西的最初迹象:一种未被察觉的依赖关系,一个看不见的边界,一场缺失的对话。

 

慢慢地,他们将这种信号转化为架构。

 

挫败感不会消失。但当你意识到:它直接指向最重要的工作时,它就不再令人瘫痪了。

 

这让我们面对一个每个经验丰富的架构师最终都会领悟到的残酷事实:系统不仅仅反映代码,还反映了公司。

 

架构是组织设计的伪装

大多数初级建架构师太晚才明白的是系统反映了结构。每个微服务都对应一个团队边界。每个棘手的集成问题都反映了一场缺失的对话。每一份技术债也是一份组织债。

 

这就是架构核心的悖论:你必须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做出基础性的决策——通常是关于那些你还太不能充分理解的事情。

 

“架构就是在无知面前做决策。架构师必须对那么他们尚未了解的事情做出决策。”

——巴里·奥赖利,《技术领导期刊》(第 212 期

 

当这些决策更多地受组织结构而非技术清晰度的影响时,结果不言而喻。

 

架构不是绘图。它是一种协商行为——在权衡、时间线、政治、激励措施,有时甚至是个人的自我之间进行。

 

你设计的不仅仅是系统。你设计的是系统能够演进的条件。

 

但这还只是问题的一部分。因为架构并非在真空中运作——它在一个由人、团队和工具构成的活系统中运作。而当这些元素不一致时,单靠好意是救不了你的。

 

社会技术系统并非可有可无

早在 1951 年——在软件出现之前——特里斯特和班福斯研究了英国的煤矿工人。他们发现,当你引入新技术但保持相同的社会结构时,生产力就会下降。

 

这听起来熟悉吗?

 

这就是每次我们推出新的工具链、引入微服务或启动新的数据管道,但不改变团队结构、沟通路径或所有权界限时所发生的情况。

 

软件系统从来都不只是技术层面的。它们是由人和工具共同创造的。当这些人和工具不协调时,这种摩擦不会在你的图表中显现——它会在你的待办事项、事件日志和人员流动中显现。

 

这就是为什么现代架构不能停留在图表或服务边界上。它必须塑造团队的运作方式——这就是平台思维发挥作用的地方。

 

平台思维与架构师的真正工作

现代的架构师不再仅仅是系统的设计者,更是系统出现和演进环境的设计者。在复杂性与组织规模不断扩张的时代,架构已从绘制图表转向塑造无形之物:一致性、自主性、安全性以及反馈回路。

 

这正是平台思维不可或缺之处。并非因为平台时髦,而是因为它们能减少阻碍组织发展的社会技术摩擦。好的平台并非共享团队或服务目录,而是精心打造的环境,让做正确的事比做错事更容易。

 

好的平台并非由其所提供的技术定义,而是由其所创造的体验定义。

 

而这种体验——开发者能够快速、安全且自信地将产品投入生产——这正是架构师最终负责促成的。

 

真正的平台思维需要同理心。它始于问题而非工具:团队在何处受阻?他们又在何处重复发明?摩擦在何处累积——在入职、安全、可观测性、合规性方面?这些答案并非给出清单,而是揭示出关键的着力点。

 

明白这一点的架构师不会为团队设置限制性的防护栏,而是将其融入环境之中——通过铺设好的道路、维护良好的管道、可重复使用的基础设施以及直观的默认设置。他们不会集中控制,而是分散清晰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平台成为了文化的架构体现。它表达了组织的价值观、保护的内容以及加速发展的方面。它用“这里是如何做”取代了“你必须”,用赋能取代了治理。

 

那么架构师的角色是什么呢?确保系统背后的系统——组织的代谢机能——保持健康。确保工具鼓励责任。确保默认设置是安全的。确保做出正确架构选择的成本足够低,以至于人们真的会做出这种选择。

 

这不是强制执行,而是生态设计——精心打造一个环境,让松散耦合、高度一致的团队能够蓬勃发展。一旦你以这种方式看待架构,将其视为一切之下的微妙赋能层,一个新的问题就会浮现:架构师实际上在做什么?

 

那么架构师实际上在做什么?

跳出平台思维,有一件事变得清晰起来:架构并非主要关乎技术——而是关乎塑造技术得以发挥作用的环境。

 

询问十几个团队他们的架构师是做什么的,你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答案——从“挑选技术”到“画框框”再到“用审查拖慢我们的进度”。

 

但在其最佳状态下,架构工作是无形的基础设施——是防止复杂性演变成混乱的精神支架。

 

它是关于跨越边界的视角。它关乎成为房间里那个说“等等——谁负责这个?”或者“如果我们改变这个,影响范围会有多大?”的人。它关乎设计出不仅在冲刺阶段能运行,而且在 18 个月后仍能说得通的系统。

 

这就是架构工作实际涉及的内容:

  • 揭示并记录人们未曾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假设。

  • 绘制存在于对话而非代码中的依赖关系。

  • 将决策记录下来,以免组织忘记自己的理由。

  • 为团队创造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能快速行动,为他们提供稳定的平台立足。

 

建筑学不仅仅是一张图表——而是一种应对复杂性的态度。而最出色的架构师塑造的不仅是系统,还有协调一致。这让我们有了更深刻的见解——也许是最重要的见解。

 

终极真理

架构师的职责不只是设计系统。

 

而是要打造能够自行设计出更优系统的组织。

 

这才是真正的任务。而且这是一项复杂、充满人性、政治色彩浓厚且极具战略意义的工作。

 

倘若架构能够发声,它们不会夸赞你巧妙的 API——它们会引用你的老板的话。或者你的预算负责人的话。又或者跨团队会议中那令人尴尬的沉默。

 

因为代码不会说谎。

 

它反映的是你的组织文化。不是你组织架构图上的那种,而是你的团队实际所处的那种。

 

原文链接:

https://www.infoq.com/articles/architecture-quote-your-boss/

2025-10-16 14:001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瓴羊Quick BI、帆软横向对比,国内商业BI工具崛起

巷子

GreatSQL社区月报 | 2023.04

GreatSQL

greatsql社区

智慧园区移动应用发展面临瓶颈,如何解决?

没有用户名丶

硬核!阿里最新出品架构核心场景实战手册,解决99%的架构问题

Java你猿哥

“数字裂变”宇宙,华为云与和伙伴组成“银河护卫队”

脑极体

华为云

如何使用Go语言实现面向对象编程中的封装、继承和多态

Jack

极氪汽车引入瓴羊Quick BI,数据可视化助力企业数字转型

小偏执o

【开发点滴】在vscode的python调试中,如何让调试程序以sudo方式运行?

无人之路

Python vscode ChatGPT

智能化生产应用搭建的实战案例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后端 物联网 华为云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企业号 5 月 PK 榜

软件测试 | admin后台管理

测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

Java 是如何毁掉你的编程思维的?

Java你猿哥

Java 程序员 ssm

Java Web实战 | JDBC案例:实现图书管理

TiAmo

JDBC DAO JavaBean

【5.05-5.12】写作社区优秀技术博文一览

InfoQ写作社区官方

热门活动 优质创作周报

《 Istio 权威指南 》新著重磅发行!华为云云原生团队匠心力作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云计算 后端 华为云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企业号 5 月 PK 榜

一种KV存储的GC优化实践

vivo互联网技术

KV存储 GC设计

2023 开源之夏来啦!报名 MegEngine 项目,赢取万元奖金!

MegEngineBot

深度学习 开源之夏 MegEngine 学生比赛 奖金

软件测试是青春饭吗?

测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

GPT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办?| 社区征文

AIWeker

AI GPT 三周年征文

阿里云李钟:弹性计算控制系统团队的提效之路

云布道师

阿里云 弹性计算

Java面试通关:阿里内部实战模拟面试精讲题库,竟被上传GitHub!

Java你猿哥

Java 数据库 微服务 Spring Boot java面试

京东短网址高可用提升最佳实践 | 京东云技术团队

京东科技开发者

最佳实践 高可用设计 企业号 5 月 PK 榜 短网址

mac上哪款系统仪表板好用?实用软件推荐~

真大的脸盆

Mac Mac 软件 系统监测 仪表盘工具

Java 8 之后的新特性都是鸡肋吗?

Java你猿哥

Java ssm API Java 8 java 8 的新特性

如何解决由于TLS版本不兼容导致的问题

JefferLiu

Java TLS

开发中关于HTTPS不得不规避的2个大坑

北桥苏

https TCP/IP ssl

详解集群级备份恢复:物理细粒度备份恢复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数据库 后端 华为云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企业号 5 月 PK 榜

穿越数据智能“海峡”,企业更需要什么样的数智底座?

用友BIP

数据治理三大模式详解,治理新范式释放数据潜能

袋鼠云数栈

数据治理

从 yield 开始入门协程

乌龟哥哥

三周年连更

构建自己的思维逻辑体系

老张

逻辑思维 如何解决问题

MySQL好玩新特性:离线模式

GreatSQL

MySQL greatsql greatsql社区

若架构能言,定会引述你的老板_架构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