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Summit】如何通过AIOps推动可量化的业务价值增长和效率提升?>>> 了解详情
写点什么

企业纷纷效仿阿里建中台,到底是盲目跟风还是不做会死?

  • 2019-07-20
  • 本文字数:8471 字

    阅读完需:约 28 分钟

企业纷纷效仿阿里建中台,到底是盲目跟风还是不做会死?

自 2018 年底以来,伴随着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一众互联网巨头的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中台”的热度陡然攀升。一时间,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开始跟随建设中台。中台的概念是被阿里带火的,2015 年,马云正式确定了阿里的中台战略,最早从 2009 年建设“共享事业部”开始,经过十年实践,阿里将自己的技术和业务能力沉淀出了一套综合能力平台,并梳理出了一套中台建设的方法论。

如今,阿里提出的“大中台、小前台”的管理模式也已经成为主流的数字化转型思想,很多企业都想学习阿里的中台策略。但长期以来,外界多听闻过关于阿里中台的各种“故事”,但鲜有人知道,阿里的中台到底是什么?究竟在做什么?在 ArchSummit 全球架构师峰会(深圳站)2019现场, InfoQ 有幸采访到了阿里云中间件架构总监谢纯良,听他分享关于阿里巴巴中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以下为 InfoQ 与阿里云中间件架构总监谢纯良对话全文,有删减。


InfoQ:您是什么时候、是什么契机加入阿里云?目前主要负责哪一块业务?


谢纯良:我此前曾先后在 BEA、Oracle 工作,连续 13 年一直在专注于中间件领域,包括中间件的应用、架构和 IT 治理。2015 年,当时只是听说阿里很牛,尤其是做中间件技术很牛,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就进入了阿里中间件技术部。目前,我在阿里主要负责中间件和业务中台技术方案的产品化、商业化等工作。今天再回过头来看,其实这些东西就是外面传说中的阿里巴巴业务中台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InfoQ:在明天的演讲中,您会讲述阿里巴巴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历程,您觉得有哪些关键的经验可以作为模版,给其他企业借鉴或者直接复制?


谢纯良:有非常多。今年 3 月份行癫在北京峰会上宣布加强阿里中台技术输出,我们团队非常高兴。因为我们团队一直在整理阿里巴巴近十年的实践经验,包括中台建设的经验和踏过的很多坑。


InfoQ:最关键几个点?


谢纯良:外界只听闻过阿里当时为什么要提业务中台这个概念、“大中台”、“小中台”等,但鲜有人知道阿里的业务中台做的究竟是什么,在新闻报道中也找不到特别多相关资料。所以,我们这一次也是正式的、第一次对外去讲一讲,阿里的业务中台究竟是什么。

我们认为至少包括这三部分内容:一是阿里这么多年的 IT 建设沉淀的一个技术平台,逐步在阿里云上开放;第二,整个中台建设其实经历了很多坑,无论是技术上、架构上,还是业务上,我们正在尝试梳理出来了一整套实践方法论;第三是现在大家看得见的这套业务体系,即在天猫淘宝上交易的这套业务平台。

现在我们要把阿里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对外开放的话,有一些东西是可以直接拿出去的,比如技术平台,(其他企业)就可以直接使用。此外,在方法论层面,以往是很少对外讲的,但从今年 5 月开始,我们已经在逐步对外输出一些经验,诸如“怎样建中台“、“怎样管理中台”,“你的业务跑在中台上,怎样不断地进化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中台“等等,在建设中台的过程中,“坑”是比较多的,我们积累的一些模版、规范,外部企业是可以直接参考或使用的,现在也已经有很多企业在用了,用的效果挺好。


InfoQ:是通过阿里云对外输出吗?


谢纯良:是的,整个阿里巴巴的输出都是通过阿里云。


InfoQ: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来说有什么好处?


谢纯良:这是个好问题。不断有人在问,(之前)经过十年、二十年的 IT 建设,很多业务已经实现了数字化、流程自动化了,那为什么还要谈转型?第二个思考的问题是,要转到哪里去?第三个问题是,怎么转?

我曾经跟好多较大型的外部企业 CEO、CTO 去聊这几个问题,得到的答案真是五花八门,很多人并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转?有人说因为我现在系统有问题,不好用,听说阿里那个好用。其实,为什么要转?最根本的原因,在我们看来,就是现在的环境变了。

我们以前做的系统有点类似于计划经济,你的终端有多少是定的。而今天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环境、尤其是用户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你的终端用户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一个基数,可能是几千万、上亿,像阿里可能是十几亿了。当如此庞大的潜在用户要访问你的系统的时候,这个系统要有抗压的能力,在出现大规模瞬间高峰时,要有抗压能力。另一方面,今天我们做生意的环境也在变化,从前线下摆个摊别人就会来买,现在很多时候不是这样,现在在流量经济下,要去主动推荐,那么根据什么去推荐?以前的系统都是孤岛式的建设,在一个系统里的信息维度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要做一个精准的推荐,单一系统的数据量和数据维度大概率是不够的,没法去做精准的营销,是做不到千人千面的精准营销的。生意的模式在变化,所以你必须得去转(型),这个“转”是大家有意识的,有痛点,才会转。

转到哪里去?转肯定得有个目标,阿里在 2015 年提出要进入 DT 时代,是跟中台战略配套提出来的。我的理解是,今天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就是要转到 DT 时代,因为到了 DT 时代,所有数据是有结构化的,数据的清洗也做完了,才能用得上现在大数据的一些技术、AI 的技术,否则就用不上。

转到哪里去?转肯定得有个目标,阿里在 2015 年提出要进入 DT 时代。我的理解是,今天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就是要转到 DT 时代,因为到了 DT 时代,整个组织的数据逻辑集中了,数据都结构化了,数据自动清洗也做完了,才能用得上现在大数据的一些技术、各种数据算法、AI 技术等,数据业务化后,你的业务才会智能化。

那怎么转呢?很多人现在提的是中台。我们认为阿里转型很成功,阿里是技术在引领业务的发展。对阿里来说,通过 IT 如何去引领业务的发展这一套体系探索了十多年,积累了很多经验。如果学习借鉴阿里去“转”,外部企业大概率是能成的。因为阿里在十年前就开始数字化转型,那时阿里做的生意就是基于互联网的,比很多传统企业先感知到互联网环境下的这些特殊要求,而他们这几年才逐步感觉到环境变了,所以要转型。学习阿里的经验,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和“坑”,使用沉淀的产品,少走一些弯路,绝对不是“照搬”。


InfoQ:所有的传统企业都需要去做这个(数字化)转型吗?


谢纯良:什么时候需要?如果从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上看,我觉得是有必要的。任何技术都有适应的环境。就像“马车”,总是要被“汽车”取代的。而如今,我们已经迎来了云计算、大数据时代,或者说数据时代/DT 时代,它代表了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在这个时代,你要用好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AI 技术,不到这个时候你用不起来。因此,我觉得企业都要转,只是早晚的问题。


InfoQ:提到“早晚”,企业需要做怎样的前期准备,或达到一个什么阶段之后,才能开始去做转型?


谢纯良:首先我觉得,如果你的业务还是传统的业务,可能现在转的时机还没到。但如果你的业务跟互联网密切相关,那就要考虑快速去转型。


InfoQ:可否分享一个具体案例 ?


谢纯良:比如我们几年前接触的中石化。中石化分布在全国的加油站的加油业务(人工加油),这块就好像没必要去转型(中台)。建成于 2000 年的中国石化电子化采购系统,在 2016 年参照阿里的经验完成了转型升级,就是那个易派客,2017 年交易额同比增长了 5 倍。它需要把上百万与其关系密切的供应商、使用方等基于互联网组织起来。这就是一个互联网的生意,这时,它必须有一个互联网时代的玩法,包括互联网时代的 IT 建设办法。在采用了阿里的方法和产品后,转型非常成功。


InfoQ:阿里云是如何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推出了哪些产品支持?


谢纯良:现在,从产品到方法论,阿里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了。阿里云今年强调“被集成”、“建生态”,我们不但提供阿里自己实践的技术平台产品,还打包配套的实践方法论,帮助外部企业做好战略转型。


InfoQ:近期,“中台”概念非常火,传统企业、互联网公司们纷纷宣布实施数字中台战略,涌现了组织中台、业务中台、技术中台、数据中台……各种“中台”概念,你怎么看待这几个概念?


谢纯良:他们说的都没错,但我觉得都是中台的一部分。中台是什么?我认为中台就是一个组织业务能力的总称,它在一个大的 IT 平台上,能够比较稳定地提供服务能力,还能快速应对新业务需求,即敏捷能力,同时,所有的数据一致、互通,并且业务化,提升业务的智能。要做到这些,就涉及到数据、业务、技术、组织、文化等的协同,而且是持续协同,相互配合、融为一体才能将中台建设、运行好。


InfoQ:在阿里内部,你们会这样细分不同的中台吗?


谢纯良:可能偶尔有人会在叫法上区分,但这个不重要,叫什么名字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整个经济体的能力,它是有序的在一个平台上对外提供服务,这很重要。


InfoQ:上述这几个概念里,热度最高的当属“数据中台”,有媒体把 2019 年称为“数据中台元年”,单说数据中台这块,阿里有没有什么经验可分享下呢?


谢纯良:今天有很多人对中台的理解跟阿里的最佳实践还是有些偏差的。我总感觉是硬生生造出来的一个“数据中台”概念。我们经常在阿里讲“业务数据化”,业务中台它本质是在做什么?它是在生产数据的,源源不断地把企业生产过程和结果以数据的形式沉淀下来。数据中台在干什么呢?数据中台是做数据二次加工的,它加工的结果再服务于业务中台,服务于业务的,让业务有智能。现在有很多企业没有业务中台、只有数据中台,那它加工的结果服务于谁呢?大部分是服务于大屏,就搞一个大屏就结束了,你看我中台有了,看到结果了,其实这个离阿里理解的数据中台差的还远呢。


InfoQ:阿里的数据中台应该是什么样的?


谢纯良:数据中台二次加工的结果是服务于你的业务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从分层的角度来看,我们经常讲“前端是客户的 UI”,有一层是负责处理 UI 的请求和应答的前端系统,再往后走一点,要用到后端的很多业务服务,这就到了业务中台这一层。

业务中台光有第二层是跑不起来的,它得有数据库,可以往数据库里写入,或查一些关键信息。业务中台下面应该有两个数据库,一个生产库,一个数据中台(历史库),所有的历史数据都在里面,还有其他维度的数据和关键算法。以阿里电商业务为例,用户如果想买一个手机,在下单页面会推荐“手机壳”、“充电宝“等其他相关并估计你感兴趣的产品。但值得注意的是,业务中台在研发时不知道你喜欢什么,在服务的过程中,你一上来就知道你可能真正喜欢的是什么,这需要根据你一系列消费行为或其他活动的历史记录去分析。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个数据量非常庞大,现查是非常慢的,不可能瞬间就查到结果。那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怎么解?这就是把数据业务化要做的事情,把用户在历史库里面的一堆数据做成一序列业务模型,将数据业务化,然后,在业务中台里要查某一用户喜欢什么时,它立马能调出结果并反馈,这是数据中台最大的魅力,这个反馈可能是毫秒级。为什么阿里能做到千人千面,这才是数据中台真正发挥价值的地方,而不是说,做个大屏就觉得有了数据中台或一听说“数据驱动”、“数据有价值”,就去搞个数据中台,这都没有真正理解、没有用好数据中台。从建设的角度来谈,一般是先建业务中台,然后有一定量的数据,想清楚了这个数据该怎么用才去建数据中台,然后反过来再优化业务中台的业务能力,让业务智能化。


InfoQ:阿里中台架构背后有哪些核心技术作为中坚力量支撑?


谢纯良:要谈技术是非常多的。其中一些代表性的核心技术,比如中间件技术、数据库技术、服务诊断监控技术等,这是比较大的层面。这些都是由非常多小的技术点来支撑,比如全栈分布式技术就涉及上百个组件技术,最重要的是这些点状的技术,如何有机地协同。现在阿里有很多技术是别人不容易搞定的,比如异地多活、全链路压测等,这些技术光靠在实验室是很难想出来的,需要有业务场景“逼”着你去解决,去创新,然后再沉淀出来。

在这里,我想强调一点,阿里在做这样的一个中台建设时,是大概在十年前就开始自己研究这一套技术平台和各种需要的技术组件,发展到今天构成了一个新的中台技术底座,经历的坑实在太多,涉及几万人持续奋斗 10 多年,还在继续中。


InfoQ:中台对阿里来说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谢纯良:它的价值非常多,要说最大的价值,我也一直在思考,按我的理解,一个公司最宝贵的是什么?是人,我理解阿里中台战略的落地,总是在不断激发每一个人去创新,这是第一个很大的价值。第二个价值,它能够极大地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包括协同效率等。

我具体解释一下这两点。为什么能够激发每个人去创新呢?一个公司是有很多员工都有想法的,这个想法能否落地通常可能要经历立项、申报预算、评估投入产出比、研发周期、采购、营销等多个环节,十分复杂且漫长。而在阿里的中台战略里,因为很多能力都在中台已经梳理好了,所以当有一个创新的想法的时候,很快就能实践。比如聚划算(的诞生),当年就是几个普通员工想要搞出一个阿里的“团购”来,用了大概两到三个月时间就上线了,而且跑的非常好。为什么这么快,因为他们分析了一下发现,80% 的东西不需要做了,中台有现成的业务能力,直接调用就行了,只需要把把差异化的那部分做好就行了。周期短、成本低,这样大家就敢去创新了,当然还需要配套的组织、文化做支撑,有人讲这是组织中台。阿里巴巴的业务中台,是技术、业务、组织和文化相互融合、协同发展起来的。

即便中台战略落地了,每天的变更仍然频繁,尤其对阿里而言,每天会产生众多新的需求。比如阿里新收购了一个公司,这个公司 IT 应用如何融入到现有的阿里业务中台上来,让阿里业务中台能力更丰富,这就是中台能力持续进化的过程。


InfoQ:你刚刚提到的组织中台,需要做一些什么事情去推进这种“融合”?


谢纯良:它可能更多地是跟文化相关,如组织文化,你鼓励什么,不鼓励什么,互联网公司的基因都是鼓励创新的,比如“赛马”。业务中台,也需要适配的组织,比如扁平的、敏捷的组织。


InfoQ:除了中石化采用阿里巴巴中台技术的案例,可否再分享一个典型案例?


谢纯良:比如中国联通。联通最宝贵的资源是号码资源,以前,他们放号都是各个省单独放的,如这个省分一千个号,那个分八百个号,类似这样的操作。现在它采用了中台后,将整个资源、放号能力都集中到一起,效率大大提升。此外,它可以与很多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展新业务,诸如推出联名电话卡。一改过去的“终端模式”,如今开放出来后,联通的号卡能力、配套的服务等很多能力都逐渐汇集到中台上来。


InfoQ:阿里巴巴的中台技术在向传统企业输出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受用”的情况?


谢纯良:能不能做好中台,关键在于意识和执行。中台建设是一个一把手工程,还有要全员共识,才能把中台在你的企业里落地好。如果一个企业就想做一个具体的业务项目,而不是按照中台的方法去规划,硬搬中台的理念,通常评价都不好。另外还有一点,中台受用不受用,也不是通过一个项目就能看出来的,它可能要通过一系列项目不断地去融合,让中台的能力慢慢突出来,这样才能看得出来。


InfoQ:在“中台”概念火热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各家纷纷宣布建立中台,这其中也有不少跟风的心理存在,他们到底需不需要这个中台?


谢纯良:我认为只要你的主体业务跟互联网密切相关,是一定需要。


InfoQ:所以只要是做互联网相关的企业,他都需要去做中台?


谢纯良:你不做中台,最终你会遇到阿里曾经碰到的很多问题。


InfoQ:企业怎样判断,我这个中台到底做的好还是不好?


谢纯良:第一个角度,我打一个比方,我曾经跟很多 CEO、CTO 去聊,我建议他做一些简单的判断,我说你在没有建中台之前,很多业务方提的需求到了你这里,你都会说,这个我做不了,系统不支持,还有一种回答是,这个可以做,等我六个月或九个月。如果你的中台建设得不错,同样的问题,你大概率会说:这些需求没问题,都能做,大部分都能做了,从说“no”变成说“yes”。另一个关于周期的回答,“这个可以做,给我一周或两周”,从几个月变成了几周。

第二个去判断的角度是,如果你的 IT 团队,假设总共一百个人,如果 80%的人都在研究业务服务的能力怎么去构建,我觉得这个中台建设就成功了,如果倒过来,你 80%的人都忙着处理技术相关的事情,我认为这是平台供应商做的事情,那一定是失败的。


InfoQ:技术中台只适合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吗?小企业可以做吗?


谢纯良:小企业,开源的是没问题的,但企业到一定的规模,选择开源的话,那就是开始的成本低一点,后面的成本是越来越高的,因为中台代表了一个组织/企业的能力,都“长”在一个平台上。开始选择一个稳定的、强大的、发展的技术底座很重要。


InfoQ:所以其实小企业也需要做中台,比如说规模一两百人这种小的企业,如果它的业务跟互联网相关,它也是需要去做中台?


谢纯良:我觉得是需要的,因为中台它是一个新的 IT 的治理的方法论,而且现在在公共云上,云服务的费用已经下降很多了,大家可以相对较低的成本使用强大的技术平台。


InfoQ:中台建设有哪些坑,怎么才能不踩坑?企业应该如何建设一个适合自己的中台?


谢纯良:坑是很多的。现在很多人提中台,喊口号,但到目前为止真正成功的,我看到的是阿里。对一家企业来说,希望少走弯路,那可以考虑借鉴阿里的平台、经验和方法。

现在在中台建设里面,常见的一些“坑”,我认为有这样几个:

1、要真正树立一个认识:中台是企业 IT 变革的一个起点,而不是单纯认为,我就是做一个项目,我搞一个采购中台,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非也。你要深刻意识到它是变革的关键,认真去做战略规划,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平台、什么样的人员的配套?需要有这样统一的规划。把一个项目当成一个中台去做,这是不合适的,但如果倒过来,我规划了一个中台,做一个项目的试点,这是对的,所以这就是一个认识的问题,不见得多投多少。把项目当成中台去做,这个“坑”是很多人容易踩上的,这是一个最大的坑。

2、第二个“坑”发生在选择中台的技术平台时,很多人想,我先选一个便宜的能用的平台,以后我再选一个复杂的、更全面的平台。事实上,他们不知道,这就跟“种菜”似的,一旦菜长起来了,你要把底下土壤换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一般要推倒重来。你一定要相信一点,如果开源软件就能简单解决这么复杂的大问题,阿里还养那么多技术专家干什么?在选择技术平台这一块,这是一个大家踩的最多的一个“坑”。

3、第三个坑,我认为也是一个坑,我觉得大家对试点、试点项目这块不太重视,往往会抱有这样的想法“反正是试点、就试一试“。在中台建设里头,我觉得试点项目是非常重要的,你一定要抱着必胜的态度去做试点。因为中台的建设会涉及到技术升级、业务升级、组织升级等很多变化,你只有抱着必胜的这样一些态度去做试点,那这些相应的变化,你才能应对好,否则到最后你就凑合做个试点,大概率是失败的。


InfoQ:你刚提到,选技术平台不能凑合,觉得差不多够用就行,一定要选一个被成功检验过的平台,但阿里的用户量、业务量级别太大了,很多企业根本达不到,对企业来说,它现在不需要这么好的,这是否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谢纯良:有很多人有一个误区:用阿里那么大的平台干吗?花冤枉钱。但他们不知道,阿里平台给到你的是可以支撑同等复杂的业务,当你没有这么大量级的时候,你在这个平台是非常省心的,可以全力去研发你的业务。实际上,阿里的技术平台,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规模和复杂度进行裁剪和扩容的。它在两个维度上是搭积木搭出来的,一个维度是什么?用户规模没这么大的时候,你不用买这么多。阿里这个平台可能它支持的机器都是以万为单位,你可能就是以百为单位,那你只需要把以百为单位的能力买回去就行了。当业务量涨起来再买,再涨再买一点,阿里是阶梯式的去计价,这是一个维度。第二个维度是“组件类型或复杂度”,阿里的组件非常多,也是搭积木搭起来,刚开始的时候,如果你没有用到 AI 的能力,你不需要 AI 的组件,你可以先买些必备的组件,比如 MQ,RDS 等,基本上都是一点点“堆”起来的。


InfoQ:对一个企业来说,它买一个产品,就能解决中台问题?还是一个产品无法解决问题,还需要做一些定制化的服务?


谢纯良:任何一个产品只解决特定领域的问题,中台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它肯定有很多问题要去解答的,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问题。可能在 A 组织里面,需要买五个产品组合使用,但 B 组织,可能买 8 个产品组合使用。不管几个产品,关键要看产品之间是否可以很好地协同,尤其是故障能力、稳定性能力。另外,阿里提供的是技术产品能力和方法,需要和懂业务的 ISV 一起,结合具体企业的业务需求,共同构建企业的业务中台能力。


InfoQ:阿里的中台战略实践原来只在内部做,当初为什么打算今年开始把这套战略体系对外放出来?


谢纯良:这也是时间的巧合,因为梳理和整理也需要时间,我们做了这么多年了,也是正好这个时候有一部分东西是可以放出来。另外一方面,外面的呼声实在太高了,大家都在谈中台。


InfoQ:都想做,但很多人可能还没彻底搞清楚中台到底是什么?


谢纯良:这次在 InfoQ 的 AS 大会,是第一次来讲阿里业务中台实践,想要更深层了解业务中台解决方案,可以关注 9 月杭州云栖大会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专场。


嘉宾介绍:


谢纯良,阿里云中间件架构总监,曾供职于 BEA,Oracle,20 多年来一直从事中间件技术、产品、应用架构和 PaaS 平台的研究与实践。近期深度参与了中国邮政、中国联通、中国石化等核心业务数字化转型的探讨与建设。


2019-07-20 14:0018106
用户头像
刘燕 InfoQ高级技术编辑

发布了 1112 篇内容, 共 492.2 次阅读, 收获喜欢 1966 次。

关注

评论 7 条评论

发布
用户头像
整体看了一下,像是一篇中台推广文...
中石化的增长是否来都自中台建设?
2019-08-11 15:06
回复
用户头像
中台即中间平台,是能够沉淀的中间业务能力,为什么要沉淀,是为了共享,为了加速前台的创新。传统的中间件即中间组件,是能够沉淀的中间基础技术能力,也是为了共享,为了加速研发效率,一个从业务层面,一个从技术层面,很好的诠释了中间层的概念
2019-08-06 16:46
回复
用户头像
阿里是集中管控型的中台,那要和腾讯的分而治之对比。优劣都要讲清楚嘛,像文章中这样强硬的卖法,还是要多和传统咨询公司学学,或者学学华为也可以哈
2019-08-05 10:47
回复
用户头像
1. 业务中台本质是增强业务重用,将一些通用性强的业务进行提取和抽象,为多个应用或产品所用;
2. 建设业务中台与是否为互联网业务无关,现在所谓的互联网业务就是在时间维度上变化较快的业务。传统业务厂商的业务虽然变化较慢,但是也有变化;并且,传统业务产品更需要满足多个行业业务需求,多个行业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业务中台实际上需要将多个空间上的业务共性进行抽象,满足产品需求;
3. 中台被使用的越多(产品、团队),中台越有价值。所以中台对大团队、大规模开发更有价值;
4. 业务中台是既然是“业务”的中台,建设业务中台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业务问题。如何站在更高的角度建立深层业务模型,并基于业务模型进行研发,这个是重中之重。如果只按照表层需求进行简单的映射,再采用一种中台技术进行堆砌,所得到的业务中台也是“伪中台”,很难发挥中台的价值。
2019-07-29 14:07
回复
用户头像
1) 张口闭口谈阿里,全世界有几个阿里? 2)全中国有几个阿里? 3)有多少传统企业的业务是互联网强相关的? 4)有多少企业有100人以上的专业IT团队,能玩得转中台的? 5)有多少企业有如此大的预算和周期,人力,物力,把老系统拆掉,重新撸一遍,要多久新业务系统才能稳定? 不需要用脑袋,请用屁股想一下。
2019-07-26 10:39
回复
用户头像
一直以来关于中台的讨论非常多,这次采访是从阿里云中间件架构总监的角度来谈一谈阿里真实的中台架构实践。关于中台如果还有不同看法,我们可以再聊一聊。
2019-07-21 01:51
回复
用户头像
差点看成不作会死。。。。
2019-07-20 22:20
回复
没有更多了
发现更多内容

打卡智能中国(五):博士都去哪儿了?

脑极体

AI 智能中国

Seata-go TCC 设计与实现

阿里巴巴云原生

阿里云 云原生 TCC Seata-go

软件测试/测试开发丨Python 常用数据结构-字典

测试人

Python 软件测试 自动化测试 测试开发

中移链合约常用开发介绍(五)合约项目编译

BSN研习社

@广州 智在粤港澳,Serverless 为创新提速

阿里巴巴云原生

阿里云 Serverless 云原生

AIGC持续火爆大模型争相推出,庞大市场造就算力供应模式演变

王吉伟频道

nvidia 算力 AI大模型 AIGC 生成式AI

火山引擎DataLeap数据调度实例的 DAG 优化方案(三):技术实现

字节跳动数据平台

大数据平台 数据检索 DataLeap

软件测试/测试开发丨Python学习笔记-继承与多态

测试人

Python 软件测试 自动化测试 测试开发

救命稻草!阿里P8耗时5月打造的架构师速成手册,千金难求

程序知音

Java 分布式 java架构 Java进阶 后端技术

构建系列之webpack窥探下

江湖修行

前端 Web webpack cli

inBuilder今日分享丨智能化开发的现状与未来

inBuilder低代码平台

四川省信创联盟2023年第一次理事会顺利召开,MIAOYUN荣获“信创企业优秀奖”!

MIAOYUN

信创 信创云 金融信创 信创产业 信创生态

java异常体系

echoes

北京站丨云原生技术实践营邀请您参加!

阿里巴巴云原生

阿里云 云原生 实践营

从“0”到“1”!低代码开发和云计算的碰撞,引领数字化转型浪潮!

加入高科技仿生人

云计算 低代码 数字化 数智化

涨姿势了!分享一个简单好用的源码调试方法

Java永远的神

程序员 程序人生 后端 jdk源码 架构师

关于大型语言模型的争论和局限

OneFlow

自然语言处理 AI大语言模型

第二届石家庄“海石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西安、北京赛区)

科兴未来News

石家庄 双创比赛

2023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分论坛即将来袭,Pick你最关注的峰会话题!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Last Week in Milvus

Zilliz

Amazon CodeWhisperer代码提示——Golang测评

衝鋒壹号

记一次redis主从切换导致的数据丢失与陷入只读状态故障

程序员小毕

数据库 redis 程序员 程序人生 后端

BSN-DDC基础网络详解(十二):算力中心开发者门户部署说明(1)

BSN研习社

智慧路灯杆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

2D3D前端可视化开发

物联网 智慧城市 智慧路灯 智慧灯杆 智慧路灯杆

MobTech MobPush|ChatGPT辅助消息推送,实现文案千人千版

MobTech袤博科技

含“AI”量超高!那些正在改变潮水方向的人丨创业邦2023年新青年创投榜单重磅发布

创业邦

共话开源,为热爱而聚!2023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开发者之夜”节目征集进行中!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开源

全网独一份微服务架构深度解析,连京东师哥都熬夜也要看完

小小怪下士

Java 程序员 微服务架构

如何通过Java代码将 PDF 转为 HTML 格式

在下毛毛雨

Java html PDF 文档转换

云原生产品免费试用领取攻略,看看有哪些新玩法?

阿里巴巴云原生

阿里云 云原生

企业敏捷开发的三种落地实践途径

力软低代码开发平台

企业纷纷效仿阿里建中台,到底是盲目跟风还是不做会死?_文化 & 方法_刘燕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