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Con】开辟产业应用新天地,大模型重塑各行各业,精华内容上线58%!>>> 了解详情
写点什么

大型科技团队的管理:面向未来的科技组织

  • 2019-12-13
  • 本文字数:5888 字

    阅读完需:约 19 分钟

大型科技团队的管理:面向未来的科技组织

引言:11 月 16 日,由 51CTO 旗下 CTO 训练营品牌精心打造的 LeaTech 全球 CTO 领导力峰会在北京粤财 JW 万豪酒店拉开序幕。作为 CTO、技术 VP、技术总监等技术管理者人群的高端社交圈,本届峰会现场聚集了 CTO 训练营历届校友、CTO 导师,以及行业中的资深技术管理者。600 多位与会嘉宾在现场充分交流了有关技术性视野、技术领导力、技术团队组织建设等精彩话题的观点与思考,借助峰会这个线下平台,技术管理者们积极探索了更多商业可能,开拓管理视野,令自身领导力再上新台阶。


本次峰会邀请到宜信公司 CTO 高级副总裁向江旭先生,带来主题为《大型科技团队的管理》的分享,向江旭先生在分享中提到科技团队的定位和使命在于支持业务、赋能业务、最终引领业务,同时,他还介绍了面向未来的科技组织的特点及对管理者提出的能力要求



(宜信公司 CTO 高级副总裁向江旭)


以下为本次演讲的分享实录。


各位朋友下午好,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大型科技团队的管理》,非常高兴能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型科技团队管理的经验和观察。


去年 12 月,我在另一个峰会的分享中提到经济寒冬、金融寒冬,今年这个时候也开始进入冬季,但是不管外面的大环境如何,技术人/技术圈都非常幸运,在科技赋能的市场中,技术人总是被需要的,技术圈也总是热情高涨的。我认为,关于技术团队的管理经验非常值得与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

一、大型科技团队的特点及定位

大型科技团队一般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 一定规模。顾名思义,提到大型科技团队首先想到的特点肯定是团队成员众多。

  • 地域分布广。科技团队的成员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地方。

  • 团队背景多元。这种多元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角色背景多元,有的成员甚至不是做技术(这里特指软件研发)的,而是从其他行业转过来的,比如行业数据分析师等角色。二是团队成员的种族、国家背景多元。


一定规模、团队背景多元化、分布在不同地域等特点,使得大型科技团队在管理上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

1.1 大型科技公司的科技团队组织架构


上图是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漫画,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科技公司的科技团队架构形式


  • “Google 式团队架构”:最上面是两个创始人和一个 CEO,下面是部门负责人,其特点是下一级有多个汇报对象,这是谷歌的内部架构和管理方式,从一个层面代表了某个历史阶段科技组织的团队构造。

  • “Amazon 式团队架构”:典型的层级式管理,逐级汇报。

  • “Oracle 式团队架构”:特点是有一个专门的法务团队,因为 Oracle 收购了很多公司,某种程度上它是一个法务或销售导向的公司。

  • “Facebook 式团队架构”:Facebook 的团队结构和它的业务一样,是社交网络形式的网状结构。

  • “Apple 式团队架构”:(这是一张比较早期的图)其特点是最核心的灵魂人物的触角深入到公司的方方面面,事无巨细都是他在亲自主导。

  • “Microsoft 式团队结构”:最后这张也是之前的图,代表的是我服务过的公司-微软。三大版块部门没有交集,很深的部门墙,互相之间存在比较激烈的内部斗争。


由此可见,大型科技公司的文化基因决定了其科技团队的组织架构形式,而科技组织架构的设计和管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的效能

1.2 科技团队的使命和定位

在讨论科技团队的管理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要知道科技团队的使命和定位是什么


很多非科技驱动的公司,比如银行、保险公司、地产公司等,都在计划或尝试转型成为一家科技公司。我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科技从业人员反而应该更清楚自己的定位。


1)支持业务

首先我们是支持业务的,要把业务放在最核心的位置,如果公司是靠产品和服务生存的,业务没做好,科技也不一定能做好。当然公司类型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比如纯科技公司微软,产品和服务本身就是技术,技术的好坏决定了公司业务的好坏。

2)赋能业务

科技团队通过开发一些工具,帮助业务、销售等部门实现业务流程信息化、智能化,使得业务流转的过程更为畅通和友好。甚至更进一步,开发一个好的技术平台,使得生态圈、合作伙伴、第三方公司能够在平台上发展业务、共建生态,这时科技团队就起到了赋能业务的作用。

3)引领业务

科技团队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来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催生新的业务模式,增加新的收入来源,成为引领业务的力量


这三点是相辅相成的,支持业务、赋能业务,最后引领业务,不论是在技术驱动的公司,还是在业务驱动的公司,技术团队的使命和定位都是如此。

1.3 技术和业务的关系


定位决定地位,业务发展是终极目标,当面临整体技术战略与商业战略冲突、技术实施节点选择、技术与业务路径匹配等问题时,技术管理者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1)解决技术战略与商业战略的冲突

技术和业务除了相辅相成的关系外,还存在一定的冲突。其实技术和业务的冲突在大家平时的工作中经常见到,比如业务同事着急上线一个功能来做活动;而技术觉得要达到同样的目的,我们可能需要好的设计和架构,而不是简单做一个临时补丁式的功能,这就是很常见的技术和业务的冲突。


虽然技术负责人要对未来中长期的战略布局保持持续思考,但这取决于公司的大小、规模和阶段。如果是初创公司,首要任务是生存,那么业务需求是最高优先级,首先要考虑解决系统不稳定、安全或其他问题;但对于有一定体量的企业,公司业务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技术团队也有一定的规模,当存在业务需求和技术战略的冲突时,在满足最紧迫的业务需求的同时,将一定精力投入到基础技术研发中去,必须要做中长期的项目预研,做一些底层、甚至风险较高的研究。

2)技术变革的实施节点

我们永远在高速公路上奔跑,一边行驶一边换轮子或换部件的事情一直在发生。技术重构、技术变革、技术债务偿还的时机和节点和对业务产生的影响,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挑战,也是需要我们长期考虑的问题。


什么节点选择什么样的技术?技术负责人具体把握新技术引入节点,其实难度很大。如果新技术距离实现商用价值仅有一年时间,那么必须要进行布局,申请预算,建立团队推进;如果新技术商业化已经迫在眉睫,竞争对手已经在布局了,那么采取的措施就不是从头做起,更好的应对方式可能是进行并购或资本运作。

3)技术与业务路径匹配

新技术来临,对业务的影响和冲击会分短、中、长期,有的技术在短期内对新的业态有帮助,有的技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才会对业务产生影响。这时技术领导人要评估技术本身,并将其与业务的战略路径进行匹配,如果对长期业务有帮助,新技术仍然要引入,只是选择时间点、投入范围等可能会不一样。


同时,在引入新技术进行技术创新时,还要注意新技术对当前业务产生的影响。举个例子,宜信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有自己的催收部门,我们一方面通过规范催收人员的行为来进行催收,一方面自己研发催收机器人。催收机器人的出现意味着部分催收人员的工作将会被替代,同时,机器人的特点之一是没有情绪,它会按照程序设定礼貌地和用户沟通,这就会在一定程度对催收效果和业务产生影响。因此我们还要考虑在哪个环节使用机器人这个技术,带来的效果会更好。这也是技术和业务相辅相成又存在矛盾冲突关系的体现。

1.4 科技战略

对于大型科技团队而言,科技战略思维也非常重要。举几个例子。



举例提到的是我工作过的几家公司,它们在不同的时间点做了一些不同的战略调整。


很多年以前,在中国 90%的 Windows 都不是正版的,于是微软内部提出一个计划,希望 Windows 在中国免费。这个计划现在看起来非常简单,也很容易理解,正版 Windows 免费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它是一个非常好的终端用户触点、可以获取更多用户,可以基于这些用户数据做数据分析和精准营销等。但是当时微软 Windows 的老大极力反对这件事,他认为这会影响 Windows 的营收,因此这个计划最终没有实行。这就是战略思维的问题,如果不是在中国本地亲身体验这个环境和市场,可能做出的战略决策就不一定是准确的,带来的结果可能是痛失更大的发展机会。


微软后来的云战略转型是成功的,而移动转型却是失败的。移动转型时期,微软收购诺基亚旗下的大部分手机业务,并基于 Windows 自研出一个 Windows 操作系统放在手机硬件上。因为微软觉得没有推出自己的手机这是一个缺憾,还认为占领移动终端必须基于 Windows,因此作出这样的决策,结果以失败告终。Windows 使微软一度成为桌面系统垄断的赢家,也使得微软在移动转型失败,成为下一步发展的绊脚石,可谓是成也 Windows,败也 Windows。


再看苏宁,苏宁受到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的冲击,痛下决心必须做电商,它采取的战略是结合自己线下门店的优势做 O2O 智慧门户,实行线上下单、线下体验、送货到家,这种全渠道、全触点的用户交互与服务形式,使得苏宁成为“中国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互联网”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之一。


现在金融行业正处于严监管的环境,金融公司该何去何从?在这里分享一些我的看法。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每个行业在开始初期都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进来,鱼龙混杂,一旦行业出现乱象,就会有监管介入,那些能力不强的、不合规的会被淘汰,等到监管后再开放、行业再成熟时,最后存活下来的才能健康发展。金融行业也是如此。


科技同仁不仅要埋头做好自己的工作,也要抬头看看历史和未来,思考我们身处的这个行业,我们从事的科技工作对公司、对行业的作用是什么?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这对我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帮助。

二、大型科技团队的管理实践

2.1 成功科技组织的特点

无论是前面提到的国际科技巨头,还是国内优秀的互联网公司,成功的科技组织都具备一些共同的特点


1)高效、敏捷

优秀的科技团队一定是一个高效、敏捷的团队,能够快速响应用户和市场的需求变化,快速上线产品、得到反馈、不断迭代更新,满足或超过用户的预期。

2)商业思维

科技团队一定要有商业头脑、商业思维,因为无论是搭建系统,还是做 APP,一定有用户,我们需要真正洞察到用户的痛点和问题,帮他们及时解决问题,给他们创造价值。

3)数据驱动

如果科技团队的工作只围绕产品经理提出的需求,未来的产品路线图还不够,一定要基于用户反馈、市场反馈、日活、月活、留存、转化等数据来驱动产品走向、技术走向。

4)变革创新


很多公司都在强调变革和创新,我认为这是科技团队必须要打造的环境和氛围,方式很多,比如组织各种各样的黑客马拉松、团队之间的交流分享等。我们公司也在组织黑客马拉松,每个月业务部门都有比较棘手或紧迫的项目,技术团队与业务团队联合把这些业务痛点解决,成果马上应用到业务环境中去。

2.2 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的机制在微软实行了很多年,其强制 5%、10%的淘汰机制,一直被人诟病,因为它使得很多团队互相指责、互相拆台,有的员工为了绩效“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组织内形成不好的文化和结果。后来改成了 5%、10%的奖励,从惩罚后进者变成鼓励先进者,取得的效果好很多

2.3 沟通


沟通每天都在进行,比如各种大大小小的会议。我发现不管开多少会,高层领导的想法、思路并不一定能被所有同事理解,因为沟通方式、沟通渠道的原因,信息不能触达到所有人,需要重复很多遍。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非正式场合或社交媒体来进行交流。比如我们公司有每月的 CTO 午餐会,抽签的方式,各团队都有机会可以坐下来跟我一起吃午餐,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我会向团队成员提出一些我的看法,或者推荐一本书,他们会向我反馈当时的痛点、想法等。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机制,大家能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面对面地交流。记得以前在思科工作的时候,也有 CEO 早餐会,每个月过生日的员工可以跟 CEO 吃早餐,也是一种很好的沟通互动的方式。

2.4 团队文化


团队文化包含很多要素,我对这几点的认同感比较深:主人翁意识、紧迫感、同理心

2.5 技术决策


商业世界充满了选择和决策。作为一个技术决策人,有时很难做决定,难做决定就意味着拖延,这一点对于大型科技团队的决策人来说是比较忌讳的。很多时候不在于你做的决策是对还是错,而是在于你做不做决定。如果你是一个不敢做决定的人,带领的团队就会缺乏方向感,你做的决定就会受到团队的质疑和挑战。


有时候即使你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但大家一起努力执行的时候,可能可以逐步调整转变从而达成正确的结果。技术管理人一定要懂得取舍,通过大脑计算,明确目标,了解关联方,分析可选项和利弊,基于目标、数据和对未来的预期做出决策

2.6 执行力


执行的时候要不忘初心,一步步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及时反馈,及时调整,朝着设定的目标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2.7 终极目标


最后的终极目标是,希望科技团队能够做到比业务更懂业务,比用户更懂用户,让技术本身变成公司核心的业务。我认为如果能做到科技团队在公司起到了核心的作用,这才是永生的价值。

三、面向未来的科技组织

3.1 回顾微软的 3 任 CEO 和 3 种组织

就微软而言,同一家公司,文化和技术氛围在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



第一个阶段,CEO 比尔盖茨,技术为王。认为技术改变世界,代码可以改变千万人的生活。这一阶段造就了好的产品,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垄断等。


第二个阶段,CEO 鲍尔默,业绩为王。要求所有设备,包括手机、电视、车等,都跑到 Windows 上,还和海尔合作推出基于 Windows 的智能电视,当时所有跟 Windows 冲突的想法和计划基本都被扼杀在摇篮里,这也导致公司错失了很多发展的机会。


第三个阶段,CEO 纳德拉,公司文化变得更加包容、强调同理心、开放透明。包括技术开源、提供云服务、和苹果/谷歌等竞争对手合作。这种开放包容的氛围,让微软得以浴火重生。

3.2 面向未来的科技组织

面向未来的科技组织应该是什么样的?


1)跨界融合

不同背景的人,融合到一个跨界的氛围和组织中,一起发力。

2)数字化转型

很多传统公司也在做数字化转型,这时会引入很多科技人才,利用科技帮助公司完成转型,并在行业实现快速发展。

3)全球共享、全球分布

团队组成全球化,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组成一个全球化的团队。东南亚有一个集美团、滴滴、蚂蚁金服为一体的公司,解决出行、支付、快递的问题,这家公司有一个几千人的科技团队,团队成员来自 50 多个种族,分布在美国、新加坡、北京、印尼、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4)技术引领

未来科技团队不仅要做到赋能业务,还要能实现引领业务。


这样的科技团队需要跨界、全球化、复合型的领导人,只有既懂科技、又懂管理;既要懂业务,又懂行业的管理人才才能适合于领导面向未来的科技组织。


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时间很短,主要介绍了一些在不同公司不同行业的大型科技团队的管理经验,希望大家在面向未来的科技组织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谢谢大家。


作者介绍


江旭,宜信公司 CTO、高级副总裁。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宜信技术学院(ID:CE_TECH)。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zV5lPsfipkyd0eLO8zN1dg


2019-12-13 14:002702

评论 1 条评论

发布
用户头像
如果科技团队的工作只围绕产品经理提出的需求,未来的产品路线图还不够,一定要基于用户反馈、市场反馈、日活、月活、留存、转化等数据来驱动产品走向、技术走向
2019-12-16 20:00
回复
没有更多了
发现更多内容

高效学习:如何学得更快更好

石云升

学习 28天写作

「产品经理训练营」第二章作业

Sòrγy_じò ぴé

产品经理训练营 极客大学产品经理训练营 产品训练营

C++静态链接符号冲突的几种处理方法

ElvinYang

优雅编码 | 18个Javascript代码的小技巧

devpoint

代码优化 优雅

CSS(二)——CSS核心基础

程序员的时光

CSS 程序员 七日更 28天写作

Dockerfile ENV 使用指南

K8sCat

Docker Dockerfile ENV ARG

Nginx架构赏析

旺旺

nginx 架构 中间件

企业是如何选择技术栈来做离线数仓

大数据老哥

五分钟学会模板模式

田维常

mybatis

泪目!为什么Flutter能最好地改变移动开发?成功收获美团,小米安卓offer

欢喜学安卓

android 程序员 面试 移动开发

老师讲的真棒!2021Android精选面试实战总结整理,分享PDF高清版

欢喜学安卓

android 程序员 面试 移动开发

商务部CECBC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数字经济商学院院长吴桐:建立完善稳健的基础设施 加速区块链与产业深度融合

CECBC

区块链

JavaScript06 - 操作符

Mr.Cactus

JavaScript

一文带你读懂:设计模式的六大原则

后台技术汇

28天写作

深入理解MVCC与间隙锁

林一

MySQL MVCC

自动泊车初步了解 (28天写作 Day17/28)

mtfelix

自动驾驶 28天写作 自动泊车

Scrum Patterns:Sprint计划会(译)

Bruce Talk

敏捷 译文 Agile Scrum Patterns

Python 中 lru_cache 的使用和实现

zikcheng

Python 源码分析 LRU

第二次作业

秦挺

产品 0 期 - 第二周作业

Jxin

重学JS | ES6既有Set,为啥还要有Weak Set?

梁龙先森

JavaScript 大前端 编程语言 28天写作

算法:匹配有效的括号,Swift 5中UITest从入门到精通, Swift 5 Viper Template,极客大学产品经理训练营 产品思维和产品意识, John 易筋 ARTS 打卡 Week 36

John(易筋)

ARTS 打卡计划 极客大学产品经理训练营 Swift 5 UITest Swift 5 Viper Template

关于价值、目标、任务的思考

L3C老司机

人民日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CECBC

数字经济

「架构师训练营 4 期」 第四周 - 002

凯迪

「产品经理训练营」作业02:利益相关方识别

狷介

产品经理训练营

架构师训练营 4 期 第4周

引花眠

架构师训练营 4 期

第4周课后练习-系统架构

潘涛

架构师训练营 4 期

第4周总结-系统架构

潘涛

架构师训练营 4 期

能源革命背后的牛公司 (28天写作 Day16/28)

mtfelix

28天写作 能源革命

“区块链+产业应用”系列研讨会首场“大健康产业篇”在深圳举行

CECBC

健康产业

大型科技团队的管理:面向未来的科技组织_技术管理_向江旭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