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如何更好地进行每日立会?

  • 2010-02-05
  • 本文字数:1795 字

    阅读完需:约 6 分钟

如何运作好一次每日立会?有哪些最佳的技巧和方法? 很多敏捷团队都实行每日立会实践,但是 Joakim Karlsson 认为:“坦白讲,大多数每日立会都很乏味无趣。”它们变成了每个人都必须被迫参加的会议,更糟糕的是:以前每周一次类似的会议,现在却每天都有。

Paul Wynia 提供了一个项目的实例,其中项目带头人没有敏捷培训以及相关经历,每日立会因此变成了每日进度报告会议:

她会让每个人详细讲述各个功能特性、bug 和前一天与别人的交流,还有自己的工作,包括对于马上开展的这一天的工作的估算。然后,她会与每个人讨论几乎所有的工作条目。发展到后来,人们会带着笔记本参加会议,其中写满了所有的工作细节,还要记录她分配的新任务。这个团队只有 5 个人,她竟然能将每日立会延伸为每天 30 到 45 分钟的会议,人们感觉无聊至极。

Paul 接下来建议:立会应该限制在 10 分钟之内,最多不能超过 15 分钟。对于他自己指导的团队召开的立会,如果时间超出了,他允许团队成员自行离开,这等于给 Scrum Master 一个信号,说明会议的运作方式有问题。

Joakim 推荐:

  • 关注目标——与资深团队成员分享信息,他们会帮助整个团队在迭代中完成工作。
  • 关注团队——与所有人分享信息,而不是只告诉管理人员。
  • 在其他时候讨论——不要在立会中解决问题,可以安排后续时间解决,而且允许感兴趣的人参与。
  • 有准备而来——要是不想拉长立会时间,团块成员需要知道你的工作成果和待完成任务。
  • 关注成果—— Joakim 发现:“相比告诉别人自己正在完成系统的哪个部分,讨论成果能够提供更为积极的态度。”
  • 做出承诺——他让人们向其他团队成员承诺自己要完成的工作,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说接下来的 24 小时要做些什么。
  • 指出障碍——你是不是要接触 60 多份文件才能完成某些细小的变更?

Mike Cohn 推荐团队在任务板前举行立会,询问发言的人他们在开发哪个故事。同时,Mike 指出:团队规模如果超出 9 个人,成员会很容易对他人正在着手的工作失去了解。

Drew Stephens 指出:他的团队使用“以用户故事为中心的每日立会”。想很多敏捷团队一样,Drew 也是从相对传统的立会开始的,但是当团队规模变大时,他却陷入了困境。

已经没有哪个故事的工作量能够占用整个团队的工作能力了,因此我们开始并行开发多个故事。我们也注意到:很多故事处于活跃状态的时间更长,而且开始出现被我们称为“任务尾巴”的东西(也就是一个故事陷于停滞,有一些属于该故事的、未经验证的任务连续多日处于低优先级状态)。出现任务尾巴,我们发现两个主要原因: 1. 代码质量低下导致 QA 人员发现奇特却稳定出现的 bug 流。
2. 当一个故事看起来接近“完成”状态时,开发人员转而开发其他故事,可之前的故事并没有完全完成。

作为这些因素的结果,我们的立会变得令人困惑:一个人谈到的故事与上一个人提到的完全不同,要想确定一个故事的进度变得很困难。人们关注的不再是要完成什么任务才能结束当前活跃的故事,而是每个人在做什么或是要做什么。个中区别并不是很大,但是带来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他们的解决方案是:把正在进行中的故事过一遍,每个开发该故事的人针对该故事回答 Daily Scrum 的三个问题。如果人们同时开发多个故事,他们就要跟大家说明多个故事的情况(这可能是个“异味”)。Scrum Master 会追踪谁已经发过言,如果有人说完一个用户故事后又提到另一个故事,这可能就是个障碍了。

Artem Marchenko 有如下建议

  • 不许打字——如果有人在笔记本电脑(或其他设备)上做记录,他们就获得了(本不应获得的)重新阐释团队成员发言的权力。
  • 如果团队在向 Scrum Master 汇报,那么 Scrum Master 就应该移开眼光,不与团队成员对视,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转过身去。

在与 Henrik Larsson 的访谈中,Jason Yip(文章《光站起来还不够——每日立会的模式》的作者)指出了立会的视角发生的变化:

我曾更多地将其视为进度报告会议。然后我发现立会更关注的是承诺,主要感谢 Mike Cohn 的著作。近来,我更多将其视为解决问题的过程。现在,我最钟爱的形式是“走到板前”的风格,当然要有任务板 / 故事板。我希望更多地强调完成工作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让人们尝试着忙起来。 说过这些,立会还是有些方面是这些年没有变化的,比如保证“仪式”气氛高昂的重要性,还有要与团队共同分享,而不是向领导报告。

你的团队使用了哪些有成效的方法呢?

InfoQ 之前的类似内容:好立会的标准是什么?

查看英文原文: Daily Standup Tips - a Roundup

2010-02-05 00:273574
用户头像

发布了 479 篇内容, 共 171.7 次阅读, 收获喜欢 52 次。

关注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软件测试 | 测试设计技巧—游戏类

测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

对线面试官-Redis(六 如何保证 Redis 高并发 主从复制原理)

派大星

Java 面试题

打工人都在用的AI工具

不在线第一只蜗牛

人工智能 工具 ChatGPT

从php5.6到golang1.19-文库App性能跃迁之路

百度Geek说

golang App 百度文库

华为云代码托管CodeArts Repo:保护企业核心代码资产安全

云计算 华为云 代码托管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

极限科技受邀参加 2023 可信数据库发展大会并入选 “中国数据库产业图谱”

极限实验室

中国信通院 数据库· 北京 极限科技 2023可信数据库发展大会

软件测试/测试开发丨Python常用数据结构-元组Tuple

测试人

Python 程序员 软件测试 元组 tuple

专利技术系列 001 | 鹏云网络分布式系统脑裂问题解决方案

鹏云网络

云计算 分布式系统 分布式存储 分布式系统脑裂 软件定义存储

如何通过云管平台实现降本?降低云成本?

行云管家

云计算 云平台 云资源 云成本

华为云盘古气象大模型研究成果在《Nature》正刊发表

新消费日报

KaiwuDB 亮相 2023 可信数据库发展大会

KaiwuDB

KaiwuDB 2023可信数据库发展大会

前端开发需要了解的工具集合

树上有只程序猿

星辰天合公司产品完成阿里云PolarDB数据库产品生态集成认证

阿里云数据库开源

polarDB PolarDB-X PolarDB for PostgreSQL

陶建辉在“2023 可信数据库发展大会”发表演讲,TDengine 入选中国数据库产业图谱

爱倒腾的程序员

涛思数据 tdengine 时序数据库

以“信”数智,筑“广”生态:亚信科技CEO高念书受邀出席中国广电数字化赋能大会

亚信AntDB数据库

数据库 AntDB AntDB数据库

软件测试 |瓶颈分析方法

测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

软件测试/测试开发丨Python常用数据结构-集合Set

测试人

Python 程序员 软件测试 测试开发

直播软件开发知识:实现感知网络质量功能

山东布谷科技

源码 软件 软件开发 直播 源码搭建

软件测试 | 接口自动化测试,如何实现多套环境的自动化测试?

测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

华为云“盘古气象”登上Nature!

新消费日报

如何用大模型 Prompt 解决行业场景问题?大厂中文教程来了!

飞桨PaddlePaddle

人工智能 百度 paddle 飞桨

用Vue3编写一个简单的组件

互联网工科生

Vue 3 slots

[BitSail] Connector开发详解系列二:SourceSplitCoordinator

字节跳动数据平台

软件测试 | 测试工具与技术总结

测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

prometheus Histogram 统计原理

蓝胖子的编程梦

Grafana Prometheus #Grafana #Prometheus #监控

沙漠觅绿洲——华为HMS生态强势赋能伙伴成功掘金中东非

最新动态

软件测试 | 性能测试人力资源规划

测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

AI for Science交流会来了!科学计算前沿邀您共同探讨

飞桨PaddlePaddle

人工智能 百度 paddle 飞桨 百度飞桨

云堡垒机比硬件堡垒机便宜吗?为什么呢?

行云管家

网络安全 堡垒机 硬件堡垒机

Monibuca 中的内存复用

不卡科技

GC go语言 流媒体开发 内存池 Monibuca

如何更好地进行每日立会?_研发效能_Mark Levison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