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数智时代的AI人才粮仓模型解读白皮书(2024版)》,立即领取! 了解详情
写点什么

函数的递归

  • 2020-05-25
  • 本文字数:4231 字

    阅读完需:约 14 分钟

函数的递归

本文节选自张玉宏著的《Python 极简讲义:一本书入门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授权分享。


调用通常发生在彼此不同的函数之间。其实,函数还有一种特殊的调用方式,那就是自己调用自己,这种方式称为函数递归调用。递归,在程序设计中也是一个常用的技巧,甚至是一种思维方式,非常值得我们掌握。

感性认识递归

在讲解“递归”这个抽象概念之前,让我们来重温一下昔日往事。小时候,当我们在缠着长辈讲故事时,长辈们可能就用下面的故事来“忽悠”我们: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是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是什么呢……


除非讲故事的人自己停下来不讲了,不然这个故事可以“无限”讲下去,原因就是“故事”嵌套的“故事”就是“故事”本身,这就是语言上“递归”的例子。


但是,由于这个故事并没有一个终止的条件,因此,它实际上是陷入了一种有头无尾的死循环,因此并不符合程序设计领域中定义的“递归”。在程序设计领域,递归是指函数(或方法)直接或间接调用自身的一种操作,如下图所示。递归调用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大大减少代码量,将原本复杂的问题简化成一个简单的基础操作来完成。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递归调用”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技巧。



递归示意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函数不论是直接调用自身,还是间接调用自身,都是一种无终止的过程。


在程序设计中,显然不能出现这种无终止的调用。因此,在编写递归算法时,读者要特别注意,所有递归一定要有终止条件,这又被称作递归出口。如果一个递归函数缺少递归出口,执行时就会陷入死循环。递归出口通常可用 if 语句来设置,在满足某种条件时不再继续,调用某个值,结束递归。


谷歌公司有世界上最聪明的程序员。他们不光聪明,还很有自己的“冷幽默”,别出心裁。比如说,假设你不懂得什么是“递归”,不妨去谷歌搜索一下这个关键词。然后你会发现,除了给出必要的搜索结果,谷歌还给出了一条提示语“您是不是要找:递归”,如下图所示。



谷歌程序员的“冷幽默”


乍一看,你可能会觉得,这谷歌搜索是不是有问题啊?我的确、明明、丝毫无误地查询的就是“递归”,还提示什么啊?其实,这正是谷歌搜索引擎背后程序员们的“冷幽默”所在:如果你点击了那个提示“递归”,搜索引擎将再次搜索“递归”——相当于自己调用自己——这不正是递归的精髓吗?


或许你懂了,会心一笑,但可能还会疑惑:这也不对啊,所有的递归都有终止条件,如果我们一直点击这个提示词“递归”,查询岂不是会无限循环下去?


放心,你一定不会一直点击下去。因为这个递归的出口正是,查询的人终于懂得什么是递归而不再查询。而你就是那个懂得的人。

思维与递归思维

递归(recurse)在计算机领域被广泛应用,它不仅是一种计算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科技作家吴军博士认为:递归思维是人与计算机思维最大的差别之一。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彼得·多伊奇(L. Peter Deutsch)甚至认为,To iterate is human, to recurse divine(迭代是人,递归是神)。


对于计算机从业者来说,想成为顶级人才,在做计算机相关工作时,必须具有递归思维。对于普通人来讲,这种思维方式也很有启发。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递归思维都值得我们培养和掌握。


人的常规思维被称为递推(iterate)思维。在中文里,“递推”和“递归”只有一字之差,但在英文世界里,它们的差别可大了去了,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我们先来说说递推。比如小时候我们学习数数,从 1、2、3 一直数到 100,就是典型的递推。类似地,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如水到而渠成,出发点都是正向的,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


递推是人类本能的正向思维,于我们而言,可谓熟稔于心。而“递归”则有一定的反常识。


下面我们以计算一个整数的阶乘为例来说明两种思维的差别。如果用人类常用递推方式计算一个整数的阶乘,比如 5!=1×2×3×4×5,那么做法是从小到大一个数一个数接连相乘。如果计算 10 的阶乘(10!),过程也是类似的,即从 1 乘到 10。在生活中,这种做法不仅合情合理,而且浑然天成。事实上,在中学里学的数学归纳法(利用当成立时的结论,推导)就是递推方法。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还是用前面求阶乘的简单例子来说明递归的原理。计算机是怎么计算阶乘的呢?它是倒着来的。比如要算 5!,计算机就把它变成 5×4!(即 5 乘以 4 的阶乘)。当然,我们可能会质疑,4!还不知道呢!但没有关系,计算机会采用同样的方法,把 4!变成 4×3!。至于 3!,则用同样的算法处理。最后做到 1!时,计算机知道 1!=1(这就是递归的终止条件),自此便不再往下扩展了。


接下来,就是倒推回所有的结果。因为知道了 1!,顺水推舟,就知道了 2!,然后可知 3!、4!和 5!。从上面描述的递归过程可以看出,递归的方法论可归结为两步:先从上向下层层展开,再从下到上一步步回溯。

递归调用的函数

你可能会问,计算机为何要这么算?这么算有何优势?答案并不复杂,利用递归可以使算法的逻辑变得非常简单。因为递归过程的每一步用的都是同一个算法,计算机只需要自顶向下不断重复即可。


具体到阶乘的计算,无非就是某个数字的阶乘,变成这个数乘以的阶乘。因此,递归的法则就两条:一是自顶而下(从目标直接出发),二是不断重复。


递归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它只关心自己下一层的细节,而并不关心更下层的细节。你可以理解为,递归的简单源自它只关注“当下”,把握“小趋势”,虽然每一步都简单,但一直追寻下去,也能获得自己独特的精彩。


下面我们就以计算阶乘为例,分别使用递推和递归方式实现,大家可体会二者的区别。


【范例】利用递推和递归方式分别计算


01   #用正向递推的方式计算阶乘02   def iterative_fact( n ):  03       fact = 104       for i in range(1, n + 1):05           fact *= i06       return fact07     08   #用逆向递归的方式计算阶乘09   def recursive_fact( n ):10       if n <= 1 :11           return n;12       return n * recursive_fact(n - 1)13     14   #调用递推方法计算15   num = 516   result = iterative_fact( num );17   print("递推方法:{}!= {}".format(num, result))18   #调用递归方法计算19   result = recursive_fact(num)20   print("递归方法:{}!= {}".format(num, result))
复制代码


【运行结果】


递推方法:5!= 120递归方法:5!= 120
复制代码


递归函数的优点在于,定义简单,逻辑清晰。理论上,所有的递归函数都可以写成循环的方式,但正向递推(即循环)的逻辑不如逆向递归的逻辑清晰。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递归有许多的优点,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使用递归方式需要函数做大量的压栈和弹栈操作,由于压栈和弹栈涉及函数执行上下文(context)的现场保存和现场恢复,所以程序的运行速度比不用递归实现要慢。


此外,大量的堆栈操作消耗的内存资源要比非递归调用多。而且,过深的递归调用还可能会导致堆栈溢出。如果操作不慎,还容易出现死循环。因此读者编写代码时需要多加注意,一定要设置递归操作的终止条件。

谷歌公司关于递归的面试题

有这么一个游戏:有两个人,第一个人先从 1 和 2 中挑一个数字,第二个人可以在对方的基础上选择加 1 或者加 2,然后又轮到第一个人,他也可以选择加 1 或者加 2,之后再把选择权交给对方,就这样双方交替地选择加 1 或者加 2,谁先加到 20,谁就赢了。对于这个游戏,你用什么策略保证一定能赢?


【案例分析】


如果用正向的递推思维(比如说穷举法),并不容易想清楚,而且还容易漏掉合理的解。但如果用逆向的递归思维,问题的解就非常容易推导出来。我们先从结果出发,如果要想抢到 20,就需要抢到 17,因为抢到了 17,无论对方是加 1 还是加 2,你都可以加到 20。而要想抢到 17,就要抢到 14,以此类推,就必须抢到 11、8、5 和 2。


因此对于这道题,只要第一个人抢到了 2,他就赢定了。这是因为,无论对方选择加 1 还是加 2,他都可以让这一轮两个人加起来的数值等于 5。同样的道理,在当前和为 5 的基础上,无论对方选择加 1 或加 2,他都能让和向着 8 进发。以此类推,整个过程都被他牢牢控制,最终的数列之和,毫无悬念地被他锁定在 20。


当然谷歌的面试题并非这么简单,如果你答对第一道题,那么紧接着就会有下一道题。


按照上述方法,在不考虑谁输谁赢的情况下,从开始(以 1 或 2 为起点)加到 20,有多少种不同的递加过程?比如 1,4,7,10,12,15,18,20 算一种;2,5,8,11,14,17,20 又是一种。那么一共会有多少种这样的过程呢?


【案例分析】


这道题显然并不简单,通过正向的穷举法很难完备遍历。解这道题的技巧还是要使用递归。我们假定数到 20 有种不同的路径,那么到达 20 这个数字,前一步只有两个可能的情况,即从 18 直接跳到 20,或者从 19 数到 20。


由于从 18 跳到 20 和从 19 到 20 是不同的,因此达到 20 的路径数量,其实就是达到 18 的路径数量,加上达到 19 的路径数量,也就是说,。类似地,。这就是递推公式。


最后,只有一个可能,就是 1,有两个可能,要么直接跳到 2,要么从 1 达到 2。知道了,就可以知道。知道,就可以知道,因为,以此类推,一直到即可。


聪慧如你,你一定看出来了,这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如果我们认为也等于 1,那么这个数列就长成这样:这个数列几乎按照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到了,就已经是 10946 了。因此,仅仅靠正向的穷举法,基本上是不可能把所有情况都列举出来的。


上述面试题来自曾就职于谷歌公司的吴军博士。吴军博士在分析这道面试题时指出,在数学和计算机上,等价性原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很多问题的表象看起来纷繁复杂,但抽丝剥茧之后,其本质是等价的。比如说,如果一个楼梯有 20 阶,你每次可以爬一阶歇一会,也可以爬两阶歇一会,爬到 20 阶一共有多少种歇息法?这个问题的解,其实和“谁先抢到 20”是一样的,也是一个斐波那契数列。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递归思维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反向追寻,直到追寻到原点(递归的终止条件)的思维方式,一旦原点问题得以解决,其后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图书简介


https://u.jd.com/9WncFq


公众号推荐:

跳进 AI 的奇妙世界,一起探索未来工作的新风貌!想要深入了解 AI 如何成为产业创新的新引擎?好奇哪些城市正成为 AI 人才的新磁场?《中国生成式 AI 开发者洞察 2024》由 InfoQ 研究中心精心打造,为你深度解锁生成式 AI 领域的最新开发者动态。无论你是资深研发者,还是对生成式 AI 充满好奇的新手,这份报告都是你不可错过的知识宝典。欢迎大家扫码关注「AI前线」公众号,回复「开发者洞察」领取。

2020-05-25 10:001783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LeetCode 769. Max Chunks To Make Sorted

liu_liu

LeetCode

程序员的晚餐 | 6 月 7 日 豆腐年糕

清远

美食

Flink源码分析之FlinkConsumer是如何保证一个partition对应一个thread的

shengjk1

flink flink 消费 kafka 实时计算 flink源码分析

架构师训练营第一周作业

小树林

SpringBatch系列之并发并行能力

稻草鸟人

Spring Boot SpringBatch 批量

食堂就餐卡系统设计

飞雪

Flink源码分析之-如何保存 offset

shengjk1

Flink源码分析之Flink 自定义source、sink 是如何起作用的

shengjk1

flink flink源码 flink源码分析 flink自定义source flink自定义sink

食堂就餐卡系统设计

刘志刚

【ARTS打卡】Week02

Rex

Flink源码分析之Flink startupMode是如何起作用的

shengjk1

flink flink 消费 kafak 实时计算 flink源码 flink源码分析

架构师训练营第一周作业

芒夏

极客大学架构师训练营

ARTS打卡 week 2

猫吃小怪兽

ARTS 打卡计划

因为 MongoDB 没入门,我丢了一份实习工作

沉默王二

mongodb

架构师训练营-每周学习总结1

水边

极客大学架构师训练营

食堂就餐卡系统设计

饶军

架构师训练营第一周学习总结

刘志刚

愚蠢写作术(3):如何把读者带入迷宫深处

史方远

学习 读书笔记 个人成长 写作

架构方法学习总结

飞雪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二鱼先生

产品经理 个人品牌 职场成长 产品思维

dnsmasq-域名访问及解析缓存

一周思进

食堂就餐卡管理系统

孙志平

程序员陪娃系列——数学启蒙趣事

孙苏勇

程序员 陪伴

不可不知的 7 个 JDK 命令

武培轩

Java 程序员 jdk 后端 JVM

Flink源码分析之Flink是如何kafka读取数据的

shengjk1

flink flink 消费 kafka flink源码分析 flink消费kafka源码解析

每周学习总结-架构师培训一期

Damon

架构师训练营-命题作业1

水边

极客大学架构师训练营

极客时间-架构师培训-1期作业

Damon

Element-UI实战系列:Tree组件的几种使用场景

AR7

vue.js 大前端 Elemen

SpringBoot基本特性以及自动化配置-SPI机制

周果

Java 微服务 Spring Boot SpringCloud

ARTS-WEEK2

一周思进

ARTS 打卡计划

函数的递归_AI&大模型_张玉宏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