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邻国在其新发布的文章《每位工程师都该了解的 FinOps》中,分享了自身在 FinOps(云财务运营)实践中的经验与洞察。
多邻国介绍了他们如何将财务意识融入工程工作流程,让开发者能够在不影响交付的情况下理解其工作带来的成本影响。通过在工程流程中嵌入成本可视化机制,开发者可以实时看到架构和部署决策的费用后果。随着 FinOps 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团队开始将成本效率视为工程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与可靠性、可扩展性和性能并列。工程师被鼓励像监控系统延迟或正常运行时间一样,持续关注系统的经济效率,确保每一次变更都能带来可量化的业务价值。文章指出,这种文化转变需要工程、数据和财务团队的密切协作,将抽象的账单数据转化为可执行的洞察。
为此,多邻国采用了诸如“每活跃用户成本”和“每功能成本”等指标,帮助产品团队在创新与运营效率之间取得平衡。博客中提到:“FinOps 并不是要拒绝支出,而是要确保每一美元都能带来最大的学习成效。” 通过将云支出直接关联到产品表现,工程师获得了上下文信息,从而能够优先优化那些兼具技术与财务收益的部分。多邻国的 FinOps 实践增强了利益相关者的信心,因为他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成本趋势如何与产品增长和使用模式相互关联。
这一转型的关键推动力,是借助 CloudZero 成本智能平台与 AWS 原生分析工具所构建的内部仪表板。仪表板可视化了不同微服务与环境的支出,使团队能够轻松识别热点与冗余资源。借助其所提供的可视性,团队得以平衡工作负载、优化存储层,并改进计算实例的使用方式。根据 Spot.io 的案例研究,多邻国通过合理调整实例的规模并采用竞价实例(spot instances),将 ECS 成本降低了 65%,在提升弹性的同时提高了成本可预测性。
类似的成果也出现在 Adaptavist 公司,该公司在 12 个月内节省了 80 万美元的 AWS 成本。报告指出,这一成果源于云资源使用可见性的提升、更完善的标签管理,以及对资源消耗的主动监控。据博客所称,建立跨团队的成本意识文化,是持续取得成果的关键,确保优化行动基于数据驱动,而非行政命令。
在整个行业中,FinOps 运动仍在快速发展。Reddit 上的 FinOps 和 DevOps 论坛,以及吸引了超过 2500 名与会者的 FinOps X 2025 大会,都反映出团队正在从“削减成本”转向“数据驱动的责任制”。正如 OpsLevel 播客中多邻国工程师所讨论的那样,FinOps 的未来在于赋予工程师“上下文与控制权”,而不仅仅是“约束”。
对于希望效仿多邻国和 Adaptavist 成功经验的组织,核心结论是一致的:让云成本可视化,为团队提供可执行的数据,并建立财务与工程之间的共同语言。当团队将成本效率视为工程卓越的体现时,财务优化将自然成为构建更优系统的结果,而非单独的目标。
原文链接:https://www.infoq.com/news/2025/10/duolingo-finops-engineering/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