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使用并行计算大幅提升递归算法效率

  • 2012-12-17
  • 本文字数:3218 字

    阅读完需:约 11 分钟

前言:

无论什么样的并行计算方式,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有效利用多机多核的计算能力,并能灵活满足各种需求。相对于传统基于单机编写的运行程序,如果使用该方式改写为多机并行程序,能够充分利用多机多核 cpu 的资源,使得运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那么这是一个好的靠谱的并行计算方式,反之,又难使用又难直接看出并行计算优势,还要耗费大量学习成本,那就不是一个好的方式。

由于并行计算在互联网应用的业务场景都比较复杂,如海量数据商品搜索、广告点击算法、用户行为挖掘,关联推荐模型等等,如果以真实场景举例,初学者很容易被业务本身的复杂度绕晕了头。因此,我们需要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来直接看到并行计算的优势。

数字排列组合是个经典的算法问题,它很通俗易懂,适合不懂业务的人学习,我们通过它来发现和运用并行计算的优势,可以得到一个很直观的体会,并留下深刻的印象。问题如下:

请写一个程序,输入 M,然后打印出 M 个数字的所有排列组合(每个数字为 1,2,3,4 中的一个)。比如:M=3,输出:

复制代码
111
112
……
444

共 64 个

注意:这里是使用计算机遍历出所有排列组合,而不是求总数,如果只求总数,可以直接利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了。

一、单机解决方案:

通常,我们在一台电脑上写这样的排列组合算法,一般用递归或者迭代来做,我们先分别看看这两种方案。

1) 单机递归

可以将 n(1<=n<=4)看做深度,输入的 m 看做广度,得到以下递归函数(完整代码见附件 CombTest.java)

复制代码
public void comb(String str){
for(int i=1;i<n+1;i++){
if(str.length()==m-1){
System.out.println(str+i);
total++;
} else {
comb(str+i);
}
}
}

但是当 m 数字很大时,会超出单台机器的计算局限导致缓慢,太大数字的排列组合在一台计算机上几乎很难运行出,不光是排列组合问题,其他类似遍历求解的递归或回溯等算法也都存在这个问题,如何突破单机计算性能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2) 单机迭代

我们观察到,求的 m 个数字的排列组合,实际上都可以在 m-1 的结果基础上得到。

比如 m=1,得到排列为 1,2,3,4,记录该结果为 r(1)

m=2, 可以由 (1,2,3,4)* r(1) = 11,12,13,14,21,22,…,43,44 得到, 记录该结果为 r(2)

由此,r(m) =(1,2,3,4)*r(m-1)

如果我们从 1 开始计算,每轮结果保存到一个中间变量中,反复迭代这个中间变量,直到算出 m 的结果为止,这样看上去也可行,仿佛还更简单。

但是如果我们估计一下这个中间变量的大小,估计会吓一跳,因为当 m=14 的时候,结果已经上亿了,一亿个数字,每个数字有 14 位长,并且为了得到 m=15 的结果,我们需要将 m=14 的结果存储在内存变量中用于迭代计算,无论以什么格式存,几乎都会遭遇到单台机器的内存局限,如果排列组合数字继续增大下去,结果便会内存溢出了。

二、分布式并行计算解决方案:

我们看看如何利用多台计算机来解决该问题,同样以递归和迭代的方式进行分析。

1) 多机递归

做分布式并行计算的核心是需要改变传统的编程设计观念,将算法重新设计按多机进行拆分和合并,有效利用多机并行计算优势去完成结果。

我们观察到,将一个 n 深度 m 广度的递归结果记录为 r(n,m),那么它可以由 (1,2,…n)*r(n,m-1) 得到:

r(n,m)=1_r(n,m-1)+2_r(n,m-1)+…+n*r(n,m-1)

假设我们有 n 台计算机,每台计算机的编号依次为 1 到 n,那么每台计算机实际上只要计算 r(n,m-1) 的结果就够了,这里实际上将递归降了一级, 并且让多机并行计算。

如果我们有更多的计算机,假设有 n*n 台计算机,那么:

r(n,m)=11_r(n,m-2)+12_r(n,m-2)+…+nn*r(n,m-2)

拆分到 n*n 台计算机上就将递归降了两级了

可以推断,只要我们的机器足够多,能够线性扩充下去,我们的递归复杂度会逐渐降级,并且并行计算的能力会逐渐增强。

这里是进行拆分设计的分析是假设每台计算机只跑 1 个实例,实际上每台计算机可以跑多个实例(如上图),我们下面的例子可以看到,这种并行计算的方式相对传统单机递归有大幅度的效率提升。

这里使用 fourinone 框架设计分布式并行计算,第一次使用可以参考分布式计算上手demo 指南, 开发包下载地址: http://www.skycn.com/soft/68321.html

ParkServerDemo:负责工人注册和分布式协调

CombCtor:是一个包工头实现,它负责接收用户输入的 m,并将 m 保存到变量 comb,和线上工人总数 wknum 一起传给各个工人,下达计算命令,并在计算完成后累加每个工人的结果数量得到一个结果总数。

CombWorker:是一个工人实现,它接收到工头发的 comb 和 wknum 参数用于递归条件,并且通过获取自己在集群的位置 index,做为递归初始条件用于降级,它找到一个排列组合会直接在本机输出,但是计数保存到 total,然后将本机的 total 发给包工头统计总体数量。

运行步骤:

为了方便演示, 我们在一台计算机上运行:

  1. 启动 ParkServerDemo:它的 IP 端口已经在配置文件的 PARK 部分的 SERVERS 指定。
  2. 启动 4 个 CombWorker 实例:传入 2 个参数,依次是 ip 或者域名、端口(如果在同一台机器可以 ip 相同,但是端口不同),这里启动 4 个工人是由于 1<=n<=4,每个工人实例刚好可以通过集群位置 index 进行任务拆分。
  3. 运行 CombCtor 查看计算时间和结果

下面是在一台普通 4cpu 双核 2.4Ghz 内存 4g 开发机上和单机递归 CombTest 的测试对比

M=14 M=15 M=16 CPU 利用率 单机递归计算 10 秒 41 秒 169 秒 29% 单机并行计算 6 秒 26 秒 112 秒 99% 多机并行计算 按机器数量成倍提升效率 99%通过测试结果我们可以看到:

  1. 可以推断,由于单机的性能限制,无法完成 m 值很大的计算。
  2. 同是单机环境下,并行计算相对于传统递归提升了将近 1.6 倍的效率,随着 m 的值越大,节省的时间越多。
  3. 单机递归的 CPU 利用率不高,平均 20-30%,在多核时代没有充分利用机器资源,造成 cpu 闲置浪费,而并行计算则能打满 cpu,充分利用机器资源。
  4. 如果是多机分布式并行计算,在 4 台机器上,采用 4*4 的 16 个实例完成计算,效率还会成倍提升,而且机器数量越多,计算越快。
  5. 单机递归实现和运行简单,使用 c 或者 java 写个 main 函数完成即可,而分布式并行程序,则需要利用并行框架,以包工头 + 多个工人的全新并行计算思想去完成。

2) 多机迭代

我们最后看看如何构思多机分布式迭代方式实现。

思路一:

根据单机迭代的特点,我们可以将 n 台计算机编号为 1 到 n

第一轮统计各工人发送编号给工头,工头合并得到第一轮结果{1,2,3,…,n}

第二轮,工头将第一轮结果发给各工人做为计算输入条件,各工人根据自己编号累加,返回结果给工头合并,得到第二轮结果:{11,12,13,1n,…,n1,n2,n3,nn}

这样迭代下去,直到 m 轮结束,如上图所示。

但很快就会发现,工头合并每轮结果是个很大的瓶颈,很容易内存不够导致计算崩溃。

思路二:

如果对思路一改进,各工人不发中间结果给工头合并,而采取工人之间互相合并方式,将中间结果按编号分类,通过 receive 方式(工人互相合并及 receive 使用可参见 sayhello demo ),将属于其他工人编号的数据发给对方。这样一定程度避免了工头成为瓶颈,但是经过实践发现,随着迭代变大,中间结果数据越来越大,工人合并耗用网络也越来越大,如果中间结果保存在各工人内存中,随着 m 变的更大,仍然存在内存溢出危险。

思路三:

继续改进思路二,将中间结果变量不保存内存中,而每次写入文件(详见 Fourinone2.0 对分布式文件的简化操作),这样能避免内存问题,但是增加了大量的文件 io 消耗。虽然能运行出结果,但是并不高效。

总结:

或许分布式迭代在这里并不是最好的做法,上面的多机递归更合适。由于迭代计算的特点,需要将中间结果进行保存,做为下一轮计算的条件,如果为了利用多机并行计算优势,又需要反复合并产生中间结果,所以导致对内存、带宽、文件 io 的耗用很大,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性能低下。

我们早已经进入多 cpu 多核时代,但是我们的传统程序设计和算法还停留在过去单机应用,因此合理利用并行计算的优势来改进传统软件设计思想,能为我们带来更大效率的提升。

下载完整代码点击这里

2012-12-17 06:347917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支付宝的沙箱环境配置和使用

Brave

支付宝 支付 9月日更

Linux常用命令

在即

9月日更

神经网络与点

Nydia

20. 从工业革命到文艺复兴

Databri_AI

人工智能

学生管理系统架构设计文档

紫云

Coffee学架构 004 外包学生管理系统的完整架构设计

咖啡

架构设计

吴恩达Andrew Ng CNN卷积神经网络 论文等资料汇总 YOLOv5 新版本—改进与评估 易筋 ARTS 打卡 Week 65

John(易筋)

ARTS 打卡计划

linux之sshpass命令

入门小站

Linux

序列化与反序列化系列二:JPA与Querydsl

程序员架构进阶

架构 9月日更 QueryDSL Spring JPA

数据安全

奔向架构师

数据仓库 数据安全 9月日更

JavaScript中 6 个reduce()实例

devpoint

reduce 9月日更

架构实战营模块三

WolvesLeader

「架构实战营」

在线JSON转Go Bson工具

入门小站

工具

Vue进阶(幺贰幺):ElementUI 表单校验注意事项

No Silver Bullet

Vue elementUI 表单校验 9月日更

前沿·探索·想象力,今年的云栖大会有啥不一样?

阿里巴巴云原生

阿里巴巴 云原生

☕️【Java专题系列】「回顾 RateLimiter」针对于限流器的入门到精通(针对于源码分析介绍)

码界西柚

ratelimiter Guava 9月日更 限流器

设计消息队列存储消息数据的MySQL 表格

feitian

测试常用英语(持续更新中)

IT蜗壳-Tango

9月日更

架构实战营模块八作业-消息队列存储数据的MYSQL设计

王晓宇

架构实战营

谈 C++17 里的 Observer 模式 - 3

hedzr

c++ 算法 设计模式 观察者模式 Design Patterns

架构实战营 - 模块八作业

思梦乐

PHPStorm 的使用技巧汇总

baiyutang

9月日更

【LeetCode】最长递增子序列Java题解

Albert

算法 LeetCode 9月日更

MySQL 从入门到实践,万字详解!

前端下午茶

MySQL 数据库 大前端

什么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网络安全学海

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 WEB安全 等级保护 黑客、

Prometheus 2.23.0 新特性

耳东@Erdong

Prometheus 9月日更

假期的的生活?

卢卡多多

假期 9月日更

HarmonyOS 鸿蒙登录页搭建及 Text 文本详解

阿策小和尚

HarmonyOS Android 小菜鸟 引航计划 9月日更

高峰应对记录

编号94530

Spring Boot 2 性能压测 测试发开 高峰应对

纯CSS实现『斑马纹理投影文字』

德育处主任

CSS css3 大前端 纯CSS

这些 JS 中强大的操作符,总有几个你没听说过

前端下午茶

JavaScript 代码设计 代码技巧 基础知识

使用并行计算大幅提升递归算法效率_Java_千峰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