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IT 业也是制造业,日本 IT 产业奇葩在哪儿

  • 2016-05-08
  • 本文字数:4157 字

    阅读完需:约 14 分钟

以实业立国,日本 IT 产业模式跟中国有诸多不同。日本 IT 产业奇葩在哪儿?让在日工作的 InfoQ 社区编辑为你解答。

提到美国的科技企业,首先想到的是 Google、Microsoft、Apple、Facebook;提到中国的科技企业,首先想到的是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新浪等 IT 企业。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比较纯碎的 IT 企业。并且,在这两个国家里,谈到“科技”,很多时候都是在指 IT,尤其是在中国。那么,提到日本的科技企业呢? 索尼、松下、三菱、东芝、富士通、软银……

如果是在日本学习情报专业(日本的 IT 称为情报)的学生,毕业后的目标必定是以上企业。但是,这些企业是 IT 企业吗?想想它们提供的产品: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屏、游戏机。虽然很多时候,它们也被称为 IT 企业,但显然与谷歌、腾讯这一类企业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们更多地被归属于“制造业”。换句话说就是:

在日本大学里学习 IT 的学生,毕业后优先选择制造业,而非 IT 行业。

其中内涵是十分耐人寻味的。笔者打算以此为引,通过近几年在日本生活观察到的一些现象,从日本的产业结构、企业风气、国民性格等多个方面,探讨一下日本 IT 技术的现状和未来。

IT 产业在日本被看做什么

麻省理工学院的 Cusumano 教授说过一个比喻,是我平生所见对各国软件行业最恰当的。他说:

  • 在欧洲,Software as a science(软件即科学)
  • 在美国,Software as a business(软件即商业)
  • 在印度,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
  • 在日本,Software as a production(软件即制造)

欧洲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发源地,在他们看来,IT 就是科学的一种延伸。因此,他们编写的软件很讲究数学公式的构造、数字化的检验方法。他们会花费超出必要的时间去构造尽可能接近完美数学化的软件,尽管其与盈利可能并无关联。其结果是他们的软件可被称为艺术,但销售量完全无法与美国竞争。

美国人把 IT 看成是赚钱的手段,一切以盈利为目的。因此,他们对软件品质的要求,会优先停留在“能够卖出去就好”的阶段。尽可能早地建立各种标准,思考各种商业模型,为了尽早商业化注入一切力量。其结果是美国是信息时代的主导。

印度是全球著名的软件外包基地。在他们看来,恐怕提供优质的软件与提供优质的酒店服务差不多。倾听顾客的要求,然后不顾一切地去完成顾客交给的任务,并以良好的服务接受客户的反馈。

日本的 IT 行业有其独特之处。他们把 IT 看做是制造业的一种。因此,他们在做软件的时候,其态度就像在造数码相机、医学仪器一般。几近疯狂的品质管理,非把 bug 一个个找出来不可。低质量的软件绝对不允许进入市场。从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到发布,一整套流程就像丰田汽车的生产车间一般,所有人都各就各位充当一颗完美的螺丝钉。因此,他们的软件品质很高,bug 很少,但是开发周期过长,具有很大的市场延迟性,这也是他们在日新月异的 IT 行业很难占据领先地位的原因。

中国呢?

中国更像美国,不像日本对品质要求那么高,也没有欧洲的数学化思维。中国人更多地把 IT 作为一种商业手段,以赚钱为目的。但是,与其说是像美国,不如说是在刻意模仿美国,因此很多产品的相似度极高。不过笔者不是在说模仿不好,其实笔者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探讨“仿造”的问题,所提出的观点是“后发国家在追赶先进国家的过程中是必然涉及模仿的,因为这么做是效率和成本折中的一种最佳选择”。

日本真正的 IT 企业是如何发展的

中国的 IT 产业起步不晚,在这次产业革命中并未落后于日本。但是,在 IT 产业发展的初期,由于两国产业结构的不同,导致两国的 IT 企业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

有一点是大家的共识:在上世纪 80、90 年代,日本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制造业,其产品品质世界驰名,而中国的制造业却很弱小。

那么问题来了:在上世纪 90 年代的日本,对于一家初创 IT 企业来说,为了能够更快地获得收益,该怎么做呢?

很自然的想法是:与制造业的大企业绑在一起。

由于它们的产品能够卖得足够好,那么如果我能为它们提供服务,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收益。因为,如果说要推出一款面向民众的产品,谁都没有把握。对性格相对保守的日本人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很自然地会把眼光聚集在能够获得巨大效益的制造业。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比起前瞻性,最重要的是先活下去。

日本制造业的能力之强,使得 IT 企业能够从制造业获得足够的单子。于是,产生了两个效果:

  1. IT 企业从制造业稳定接单,以保证自己的生存。
  2. IT 企业沾染了制造业的作风,并与之趋同。

中国与日本相反,由于制造业不够强大,IT 企业不能获得足够的单子,自然会把眼光聚焦在民众身上,让民众来买单。其结果就是,

中国的 IT 产业更面向民众,日本的 IT 产业更面向企业。

由于面向民众的产品很容易受到人们的熟知,再加上中国市场的规模也远大于日本,因此中国的 IT 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远大于日本。但是,绝不是说日本的 IT 企业就很弱小,它们与制造业绑在一起,它们的影响力便融入了家用电器、电子元件、数码相机等制造业产品。你今天所见到的高质量的日本产品,背后就有无数个 IT 企业在支援它。

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中国的 IT 产业是“天动说”,仿佛其他产业都围着它转。日本的 IT 产业是“地动说”,它围绕着其他产业转,默默地支援其他产业。

日本人的编程能力很弱吗?

笔者是软件专业出身,在中国读本科,在日本读硕士。与两国的 IT 学生长期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件耐人寻味的事。

日本很少有为了编程而编程的学生。

编程是一件很有趣味性的事,笔者也甚是喜爱。在中国,很多学生或开发者存在一种“为了编程而编程”、“为了 IT 而 IT”的思维,或者说“我就是喜欢编程”。也有人以自称“一个编码 15 年还没编够的程序员”而自豪。至于如何通过 IT 来盈利,如何进行产品的市场定位,却考虑得较少。

日本人本来就把 IT 看做是支援制造业的手段,因此很少有“为了编程而编程”的学生,在他们看来编程和扭螺丝钉可能差别不大。因此,如果不能明确要支援的目标是否能盈利,他们就不会去做开发。

初看日本学生觉得他们很弱,但越接触得久越不这么认为。

笔者初到日本的时候,对日本学生的编程能力评价很低,过了一年就完全改观了。

第一,即便是学生制作的小软件,与同等级的中国学生制作的,在软件质量上差别很多。简短地说就是,中国学生可以只花很少的时间就能用新技术制作一个软件,但日本学生确善于用成熟技术做出品质很高的软件,虽然他们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品质管理,仿佛是连从未进入企业的学生都知道的。

第二,看日本人写的编程教程,简直是一种享受,其简单易懂的程度令人吃惊。笔者也长期在网络发表教学文章,也出版过书籍,非常明白创作者的感受。只有对一个技术掌握得越好,理解地越深,才越能写出简单易懂的教程。如果说一个作者在写作时模糊其词,很大的可能是作者也一知半解,而不是技术内容很深奥。近两年,笔者在学习新技术时,基本都是优先选择日本人的书籍。为什么呢?因为我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学会这项技术。

企业如何看待 IT 工程师

在日本企业里,软件开发员的地位不高。与其说不高,不如说与拧螺丝钉的差别不大,也就是说拧螺丝钉的地位也很高。而在中国,前者的社会地位明显是要高于后者。因此,所有开发人员的目标,都是管理岗位,不会在开发岗位长期逗留。在日本,有一种说法是“如果大于 35 岁还在做开发,那你的人生就完全失败了”。

比起做软件开发,日本人更喜欢写 Word 文档,整理 PPT 报告,将数据整理到 Excel 表格。“能用 Excel 表格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一定要编程呢?”如果一个找工作的学生在面试的时候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编程能力,很可能面试官会笑着回答“我不编程,也能工作”。

在日本人的心中,生活中是可以没有 IT 的,因为 IT 仅仅是为了支援制造业。在中国就不同了,IT 成了阳光、空气和水。支付宝可以付手机费,还信用卡,甚至可以交水电费。总之,一切可以在网络解决的问题,中国的年轻人习惯于尽量在网上解决。日本则正好相反,一切可以在线下解决的,尽可能不在网上解决,因为线下很方便。这也反映出中国线下服务质量不高的现状。

日本 IT 产业的未来展望

日本的 IT 产业是典型的“支援型产业”,在未来十年内,笔者认为这一点并不会有太大变化。因此,IT 产业本身的成就一定不大,不会有类似 Facebook、Twitter、Google 这样的企业产生,IT 商业化的新模式也不会首先诞生在日本。但是,IT 产业的成就会融入其他产业,笔者预测,最能受益的是以下三类。

  • 艺术设计类产业

随着 IT 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的艺术表现能力、制作效率会大幅提升。虚拟现实(VR)、扩张现实(AR)等新技术会率先为艺术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动漫、电影、广告等产业会借此得到飞跃性的发展,孕育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品。

  • 高端制造业

凭借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发展,制造业会更加智能化。IT 企业为制造业提供技术支持,使其生产过程、管理、人机互动等全面优化,效率和品质大幅提升。日本的制造业在未来十几年内仍会作为世界的“领跑者”。

  • 医疗产业

IT 企业将为医疗仪器、药物的研发提供便利。图像解析、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会加快医疗显像仪器以及药物的研发,计算机全息生成(CGH)计算会为医生判断病因提供极大便利,患者将享受到如科幻电影般的医疗服务。

总结

本文多次对比了中日两国的 IT 产业,其目的不是说哪一种发展模式好,而是把它们总结出来,让人知道 IT 产业的发展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会根据国情、产业结构、国民喜好产生巨大差异。当年华山之巅曾有“剑宗气宗之争”(金庸《笑傲江湖》),两方均通过极其残酷的手段去争论武学之道的根本是“剑”还是“气”。殊不知,无论是“天罗地网”,还是“重剑如锋”,都是武学发展的正途。笔者认为无论是哪种模式,都是国家发展进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都是合适的。

由极客邦科技、七牛云以及 XNode 共同发起的“ ChinaTech Day 中国技术开放日 2016 ”即将于 5 月 12 日正式启航,带领中国技术力量出海,首站日本。

三家企业今年强强联合,以“技术连线,领航创新”为使命,携手带领国内顶尖的技术力量对外切磋交流,将中国在世界领先的应用创新能力进行输出,树立中国技术在国际上的品牌。这也是中日两国企业和开发人员交流的一个良机。两国企业可以借鉴对方的经验,无论是对于国际项目的合作,还是将来发展对方国家的市场,都有深远影响。

了解更多中国技术开放日详情,跟中国技术人一起东渡。

2016-05-08 22:445536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文心一言 VS chatgpt (12)-- 算法导论3.1 6~7题

福大大架构师每日一题

ChatGPT 文心一言

c语言如何用宏来实现字符串到函数的映射?

linux大本营

C语言 映射函数

华为云D-Plan解决方案助力汽车零部件质检智能化

轶天下事

华为云CDN:让网络延时,成为过去时!

YG科技

2022-04-24:用go语言重写ffmpeg的muxing.c示例。

福大大架构师每日一题

Go 音视频 ffmpeg

constchar*类型的实参与char*类型的形参不兼容

linux大本营

指针 const C++

斩获四奖|海泰方圆荣登网信自主创新尖锋榜

电子信息发烧客

Go Mutex:保护并发访问共享资源的利器

陈明勇

Go golang mutex 互斥锁 三周年连更

Python中的哈希表

Echo_Wish

Python 数据结构 哈希表

华为云CDN加速为中小企业数字化效力

YG科技

CouldNOTfindGMP(missing:GMP_LIBRARYGMP_INCLUDE_DIR)CallStack(mostrecentcallfirst)

linux大本营

Linux GNU cmake

ShareSDK QQ平台注册

MobTech袤博科技

汽车制造数字化转型如何做?有哪些可行性案例?

优秀

数字化转型 汽车制造

华为云WAF设置要塞,筑起企业网络安全万里长城

轶天下事

点对点传输效率对比测试——镭速传输

镭速

TypeScript 函数 详解

程序员海军

Vue3 Typescript 三周年连更

华为云弹性公网IP服务,实惠又便捷!

轶天下事

【Python实战】Python采集最低战力信息

BROKEN

三周年连更

【Python实战】Python采集电影评论

BROKEN

三周年连更

华为弹性云服务器ECS,帮助企业节省成本上云成本

平平无奇爱好科技

云计算,

linux如何计算一个shell程序运行的时间

linux大本营

Shell Linux系统

对标阿里P8级Java面试题及答案整理(2023速成版,7天就能吃透)

收到请回复

Last Week in Milvus

Zilliz

Milvus Zilliz 向量数据库

云环境中的灾备规划与分析

穿过生命散发芬芳

灾备 三周年连更

如何执行mysql文件

linux大本营

MySQL 数据库

智能感知编码优化与落地实践

Baidu AICLOUD

视频编解码

为什么企业们更偏好使用华为云CDN?

YG科技

自动回收内存:Go语言的GC垃圾回收机制详解

Jack

华为云全球加速GA,让企业获得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平平无奇爱好科技

华为云CDN,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YG科技

云计算

IT业也是制造业,日本IT产业奇葩在哪儿_语言 & 开发_吕之华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