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2012.06.14 微博热报:衡量开发者效率、Bug 统计是在浪费时间

  • 2012-06-14
  • 本文字数:1732 字

    阅读完需:约 6 分钟

今天的微博热报主要关注两条微博,@左洪斌指出:目前没有普遍认同的衡量生产力的手段;@伯乐在线官方微博则引用一篇文章的话说:团队中可能不需要缺陷跟踪工具。

左洪斌微博中说:遗憾的是,没有普遍认同的衡量生产力的手段。Martin Fowler 甚至说,衡量开发人员的效率是不可能的,情何以堪。

大家对此的看法包括:

龙年大吉 LiuJ :很简单,到目前为止,软件开发仍然是日趋复杂而不是简单。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很难衡量单体效率。等到生产率上去了,需求生产力平衡了,就能衡量了。

大绍鹏:很多东西都是无法准确度量的,但因为组织原因必须度量,那就度量呗,几点建议是:1. 选择成本较低的方式 2. 选择负面效应小的方式 2. 主观反馈永远都很重要(不小于 50%)

兔子瞧:我个人的意见是:普适意义的衡量手段不可能,但是在一个可管理的组织范围内(比如一个团队或者一个部门),应当是可以建立的。

常言笑 932 :衡量生产力之前,需要定义对于开发人员而言,什么是他的生产力的体现。对于这点个人和组织的理解往往不一致。

吴瑶 511 : 太认同了!团队成员的贡献角度很有可能就不同,每个人的工作价值都很难评价,更何况衡量效率了。与其把精力都放在衡量这些上,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更能激发大家的潜力和积极性。TW 的 360 评价就很好!

王海鹏 Seal : 创新组织只有一个测量指标:结果。规模复制会有厚厚的一本评分手册。推荐《组织的进化》。

吴瑶511 : 回复 @王海鹏 Seal : 我还是觉得,每个人有不同阶段,乔布斯的成功并不能代表他整个人生都是成功的,被踢出去,也是说明当时的他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360 考评是我心里最认可的考评方式,踢出去的人,无论他能力多强,至少他不能说服别人认可他的能力,这也是种不适合的表现,那么他的价值也无法体现。

王海鹏 Seal : 敏捷和传统软件工程有个基本看法不同:软件开发是创新还是规模复制?有时候结果的成功和失败都不好定义,例如 XP 的 C3 项目。

伯乐在线微博中说:《Bug 统计是在浪费时间》在跟敏捷团队谈论缺陷管理技术时,大家情绪有些激动。谈论的思想是团队中可能不需要缺陷跟踪工具。看起来这个想法很另类。幸运的是,没有人很直接反对这个想法,参加讨论的很多人只是说如果不使用这个让人喜爱的东西,会造成一系列的混乱……

大家对此的看法包括:

阳光蝙蝠:Bug 与 ToDoList 都可以通过持续集成方案处理,恐惧的根源在于无休止的需求变更。

繁少 LeSaRDe :于是当部门经理问开发人员,“搞的怎样啦?”,开发人员说,“还有 bug”,当项目经理问部门经理,“搞的怎么样啦?”,部门经理说,“还有 bug”,当总经理问项目经理,“搞的怎么样啦?”,项目经理说,“还有 bug”,当用户翻开产品使用说明书,第一页赫然的写着,“本产品还有 bug”……

woshigoushiyun :我也觉得标题很刺啊,不过我也没法直接反对这个说法呢,在敏捷开发过程中,bug 统计确实可有可无啊,测试驱动开发,有问题当时就解决了,干净的逻辑看来,记录已解决的问题成本有些多余。当然仅限于事情本身了,管理角度的想法估计不同吧,毕竟一个公司来说开发不只是那点事。

其实我一直都不低调:bug 统计到底有没有用见仁见智,关键要看怎么统计,想得到什么。从来没有认真分析过 bug 数据的人,肯定不会知道数据里面隐藏着什么。抛开 bug 统计这个问题,缺陷追踪工具到底是一个什么地位?一个项目 2000bug,如果没有工具辅助,所有人估计要崩溃了。没有人直接反对这个想法,应该这是 DEV 的内部会议,与测试无关。

双子的天马行空 -Adey :其实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的, 真正的敏捷应该不需要 bug track system。Facebook 的开发模式,就是 dev 直接面向客户,它有多个直接面向客户的开发团队,,只要有需求,开发后直接上线。如果后面有 issue,是有 second tier 的 dev team 来 support fix。tier one 的 dev 永远在敏捷快速状态。

柴阿峰:回复 @双子的天马行空 -Adey : 三五个人的成熟团队敏捷也许不需要,大部分还是需要的。否则各种基于 bug trace 的管理系统就不需要开发持续集成、变更驱动测试的功能了。好的软件可以帮助实施敏捷,而不是反过来,不可能什么都靠嘴和白板的。

Sab866 :敏捷的基础是团队成员都是自律自发且积极的,不需要用报告来鞭策,但是简单易用的缺陷管理工具还是必须的,不然还真是会一片混乱。

2012-06-14 08:372719
用户头像

发布了 501 篇内容, 共 277.8 次阅读, 收获喜欢 63 次。

关注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90%企业误解的低代码真相,已经不单纯了

秃头小帅oi

Playwright | 异步加载克星:自动等待vs智能等待策略深度解析​

测试人

Playwright | ​​调试神器实战:Trace Viewer 录屏分析 + AI 辅助定位修复​

测试人

MyEMS能源管理系统后台配置-组合设备管理

开源能源管理系统

开源 能源管理系统

JNPF组织权限,让企业权限体系更清晰高效​

引迈信息

亚太企业AI应用现状----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财见

MyEMS能源管理系统后台配置-空间管理

开源能源管理系统

开源 能源管理系统

6 款支持角色权限控制(RBAC)的开发工具对比与应用场景解析

NocoBase

开源 权限管理 rbac 身份管理 角色管理

唯一中资厂商!腾讯云连续三年入选 Gartner® CPaaS 魔力象限“挑战者”,AI 实践与国际化布局成效显著

极客天地

李沐团队开源音频模型 Higgs Audio V2,基于千万小时数据训练;生数科技发布长时文生音频系统 FreeAudio丨日报

声网

《开源鸿蒙共建地图4.0》发布 加速构建面向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能力

最新动态

2025年远程桌面软件深度评测:ToDesk、向日葵、TeamViewer全方位对比分析

小喵子

远程办公 向日葵 ToDesk TeamViewer

深度拆解UI智能设计:如何用D2C设计稿转代码,实现产设研一体化

职场工具箱

AI 产品经理 产品设计 ui设计 设计稿转代码

抖音集团基于Flink的亿级RPS实时计算优化实践

Apache Flink

大数据 flink 实时计算 实时处理

代码智能化在互联网大厂的规模化落地实践

思码逸研发效能

人工智能 研发效能 智能代码 研发效能管理 AI 编程

快手DHPS:国内首个实现基于RDMA 通信的可负载均衡高性能服务架构!

快手技术

高性能 服务架构 快手 RDMA技术

BOE(京东方)携手生态伙伴推出公益微电影 见证“照亮成长路”十年科技赋能教育之路

爱极客侠

BOE(京东方)携多领域商显解决方案亮相InfoComm Asia 2025 “科技+绿色”引领万物互联新时代

爱极客侠

开源鸿蒙走进地方开源生态建设交流会:政企办公应用落地牵引开源创新

最新动态

多语种AI舆情监测的关键技术与挑战

沃观Wovision

NLP 大模型 海外舆情 AI 大模型 沃观Wovision 舆情监测系统

客户为纲,万目皆张——中烟创新致烟草客户的一封信

中烟创新

云服务卓越架构能力成熟度模型标准发布,腾讯云顾问率先落地

科技热闻

Promtail 对接日志最佳实践

观测云

日志分析

拯救重复劳动:无代码实现 Markdown 图&表抽取

数由科技

人工智能 markdown 数据科学 ETL 无代码

观安信息新一代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极客天地

焱融科技携手信通院、青云科技启动“AI推理高性能存储技术推进计划”

焱融科技

人工智能 大模型推理 焱融存储 KVCache

NineData新增SQL Server到MySQL复制链路,高效助力异构数据库迁移

NineData

MySQL 数据库迁移 数据复制 NineData SQL Server

MyEMS能源管理系统后台配置-设备管理

开源能源管理系统

开源 能源管理系统

腾讯云通过信通院云计算系统智能化可观测性能力最高等级认证

科技热闻

“方寸之间见乾坤:英特尔双卡工作站的空间折叠魔术

科技热闻

bsfgo 一个轻量级的go web框架

车江毅

2012.06.14微博热报:衡量开发者效率、Bug统计是在浪费时间_研发效能_崔康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