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哪个是鸡哪个是蛋?

  • 2018-11-22
  • 本文字数:5143 字

    阅读完需:约 17 分钟

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哪个是鸡哪个是蛋?

导读:对于基础设施或应用程序来说,哪个是鸡,哪个是蛋?Sorry,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二分法悖论。合广投资(Union Square Ventures)的 Dani Grant 解释了为什么开发人员应该考虑迭代周期和 “入侵” 事件。


Web 3.0 社区的一个常见说法是,我们正处于基础设施阶段,现在应该做的是构建基础设施:更好的基础链、更好的链间互操作性、更好的客户端、钱包和浏览器。基本原理是这样的:我们需要工具,能够轻松地在区块链上构建和使用应用程序。一旦我们有了这些工具,就可以开始构建这些应用程序了。


但是,合广投资驻曼哈顿的分析师 Dani Grant 不止一次在从事区块链基础设施开发的客户那里听到同样的担忧:“我们没有办法让开发者为我们开发应用程序。”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忧呢?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你可能听说过合广投资是技术领域中最杰出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它的业绩与硅谷任何一家顶级风险投资公司都不相上下,拥有数十亿美元的点击量,其中包括 Twitter、Zynga 甚至 Twilio。更重要的是,合广投资与硅谷宠儿 Andreessen Horowitz(编注:即 A16Z,一家位于硅谷的风投公司,主要对种子阶段和成长发展阶段的企业进行投资)并肩走在去中心化网络的投资最前沿,他们投资于像 CryptoKitties、Coinbase 和 Polychain Capital 这样的公司,都得到了回报。


因此,Grant 和公司越来越担心,因为他们听说 Web 3.0 的潜在建设者们越来越困惑。该公司表示:“作为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有很多想法需要你去调查,试图确定哪些想法是正确的点子。我们想知道,为什么那些开发应用的公司和那些从事基础设施的公司之间会存在这种不匹配的现象?”


本来我们的假设是,事情并不是这样发展的。我们不是在基础设施阶段,而是在应用程序 - 基础设施周期的另一个转折点。事实上,新技术的历史表明,应用程序会催生基础设施,而不是相反。我们并不是首先建立所有的基础设施,一旦我们有了需要的基础设施,我们就开始建立应用程序。事实上,它恰恰完全相反。


这似乎可以归结为 DApp 社区的一场类似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我们是否处于这样的一个阶段,公司是否需要构建工具和基础设施来构建新的 Web 框架?或者是那些智能货币资金新应用,这些应用不仅可以在新的基础设施上运行,还可以吸引用户?


而从事基础设施的人士表示,如果没有弹性基础的话,去中心化的应用将无法正常运行。


但人们会问,既然只有那么一小撮的用户群体使用去中心化网络,那为什么还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来对网络进行扩容呢?

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其实,我们都错了。


Grant 和她的同事 Nick Grossman 开始着手研究这个问题,他们制作了电子表格,比较能够改变世界的技术随时间推移的演变。他们在上周早些时候发表的研究结果,可能会让研究鸡先蛋先问题的人们大吃一惊: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二分法悖论。如上文提到的任何一个,都不是答案。


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Grant 说:“这是陈词滥调,根本不存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阶段,就像不存在基础设施或应用程序的阶段一样。”她表示,阶段性只是表明技术发展处于一种或者另一种状态。用辩证法的观点来说,就是某个事物让位给另外某个事物。但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技术的发展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更像是演变,而不是革命。“这完全就是个神话,”她说,“我们是不分阶段工作的。”


Grant 和 Grossman 合著的报告 The Myth of The Infrastructure Phase(《基础设施阶段的神话》),深入探讨了这个过程是如何运作的,这是技术领域上周的话题,也是推特上周的热门话题,在那里,人们都在无休止地讨论这个话题。


这份报告相当确凿地表明:鸡先蛋先的问题就跟灯泡与电网、飞机与机场的问题一样的道理。Grant 说,“所有这一切的关键在于,你不需要确定一个还是另一个先来,它们都是迭代的。”


Grant 和 Grossma 发现,应用程序会促进基础设施的改善,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循环。更坚固、容量更大的基础设施也会鼓励更多更好的应用上线,从而构建出不断改进的基础设施。


正如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平台是这样迭代循环演变而来的:应用程序→基础设施→应用程序→基础设施。很少会在外部构建。


这样的迭代循环有点像下图所示那样:



例如,将应用程序看成灯泡,基础设施看成电网,那么:灯泡是在有电网之前发明的,你不需要有电网来安装灯泡。但是,如果要让消费者广泛接受灯泡,那就确实需要电网。所以,突破性的应用,也就是灯泡,于 1879 年首先出现;然后电网于 1882 年才开始出现。


另一个例子就是,飞机(应用程序)是在有机场(基础设施)之前发明的。同样的,机场不需要有飞机。但要让消费者广泛采用飞机,你就需要机场。因此,飞机作为突破性的 “应用程序” 在 1903 年首次出现,由此激发了 1919 年出现航空公司、1928 年出现机场、1930 年开始空中交通管制,这一切都是在发明飞机之后发生的事。



互联网的发展,也遵循了同样的模式。我们从第一个应用程序开始:消息传递(1970 年)和电子邮件(1972 年),然后催生了基础设施,从而使广大消费者更容易采用消息传递和电子邮件:以太网(1973 年)、TCP/IP(1973 年)、互联网服务提供商(1974 年)。接下来就是下一波应用程序的浪潮:门户网站(1990 年的 Prodigy、1991 年的 AOL),门户网站又激发了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新(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搜索引擎和 Web 浏览器)。再接下来又是下一波应用程序的浪潮:1994 年的 Amazon 这样的早期网站,导致人们构建了编程语言(1991 年的 PHP、1995 年的 JavaScript 和 Java)等基础设施,使网站的构建变得更容易了。然后是下一波更为复杂的应用程序浪潮,如 Napster(1999 年)、Pandora(2000 年)、Gmail(2004 年)和 Facebook(2004 年),这些复杂的应用程序催生了基础设施,使构建更复杂的应用变得更容易,如 2004 年的 NGINX 和 Ruby on Rails、2006 年的 AWS 等。如此迭代循环不止。



“我们在移动应用最近的迭代也看到了这种模式:首先,我们有几款流行的移动 App:Snapchat(2011)、Meerkat(2015 年)和 Instagram Stories(2016 年),这些 App 都非常依赖流媒体视频。”他们在论文中写道,“现在,我们观察到一些公司正在建设基础设施,让移动 App 可以轻松添加视频,如:Ziggeo(2014 年)、Agora.io(2014 年)、Mux(2017 年)、Twilio Video API(2017 年)、Cloudflare Stream(2018 年)。”

——The Myth of the Infrastructure Phase ,合广投资



这样的迭代循环正确地解释了 Web3.0 的事件序列。我们从第一个突破性应用开始:2008 年出现比特币,比特币网络作为第一个基础设施,紧随其后的是 2011 年出现的丝路(Silk Road),一款最为臭名昭著的加密应用。激发了新的基础设施,如 Sidechains 和 Drivechain(2015 年)、以太坊智能合约和 ERC20(2015 年)、闪电网络(Lightning)(2015 年)等,这些使人们可以轻松构建新的应用程序,以及 Coinbase(2012 年)和 Metamask(2016 年)等基础设施,使消费者能够采用这些新的应用程序。这一新的基础设施将催生下一波应用程序的浪潮:Token/ICO(2017 年)和早期的 DApp(2016 年的 Rouleth 和 vDice、2017 年的 CryptoKitties),这将会激发新的基础设施:Infura(2016 年)、Web3js 和 Zeppelin(2017 年)。我们正在等待下一个大型应用程序来引导下一波基础设施的建设浪潮。


相邻可能(The Adjacent Possible)

每个主要平台(电力、汽车、飞机、网络、移动设备)的发展的共同主题是,现在可以为我们提供可用的工具。在《In Where Do Good Ideas Come From》一书中,Steven Johnson 将其称为 “相邻可能”(The Adjacent Possible)。换言之,你可以打开隔壁房间的门,但不能跳过台阶,从前廊直接打开后门。与此类比,在应用市场遥遥领先的情况下,是很难成功建设基础施设的。


每当应用程序→基础设施周期重复时,因为在之前的循环中构建了基础设施,新的应用程序才会成为可能。例如,YouTube 可以在 2005 年出现,但不能在 1995 年出现,因为 YouTube 只有在 2000 年初部署宽带等基础设施之后才会有意义。而这是在 eBay、Amazon、AskJeeves 和我最喜欢的 Neopets 等第一批热门网站之后催生的基础设施阶段发生的。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基础设施阶段神话的关键:如果我们考虑一个“基础设施阶段”,却与使用它的应用程序脱离开来,就会冒着在投机的真空中面临超前太远的风险。因此,我们需要这样的迭代循环:应用程序→基础设施→应用程序→基础设施,我们要“按部就班”、“步步为营” 才行。


随着每个新平台的周期越来越长,构建和使用这些应用程序的成本就越来越低。在 1995 年建立 usv.com 将比我们现在建设的成本要高出许多数量级,当时如果要创建 Web 3.0 应用的话,将会比 15 年后的今天要投入更多的金钱、精力和时间。


Grant 引用了委内瑞拉裔英国学者 Carlota Perez 的研究成果,Perez 专门研究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她还注意到这个这种迭代循环只有在 “入侵” 事件发生时才会开始,就像大爆炸一样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激情。


Grant 说,比特币的出现就是一种 “入侵” 事件,“它激起了人们的兴趣和激情,激发了所有的可能性。”它激发了面向消费者的公司,如 Coinbase,以及新的工具和基础设施,如 ERC20 和智能合约。


编注:大多数加密货币没有自己的区块链,而是在以太坊(Ethereum)网络上运行。它们使用的是 ERC-20 代币。


但是,2018 年加密货币大崩盘又如何呢?这次大崩盘导致货币贬值了 80%。泡沫破裂会对迭代周期产生影响吗?对此,Grant 表示她持乐观态度,她说开发商应该忽略所有这些,坚持他们既定的计划。而这都是 Perez 循环的一部分:实际上,现在就是构建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的正确时机。


注:由于应用程序和基础设施的开放性和可互操作性,加密网络实际上模糊了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因此,应用程序也可以是基础设施,如果要在其上构建基础设施的话,比如 CryptoKitties、智能合约或比特币本身。当然,这些网络的某些组件只是基础设施(如 Lightning、Zeppelin 等),但界限是模糊的。在过去,一个平台(如 Amazon 或 Facebook)必须有意识地决定开发 API 并成为一个平台,而加密应用程序通常从一开始就是开放的、可互操作的。这样一来,应用程序→基础设施→应用程序→基础设施的迭代循环周期会更紧凑。

发展框架还是投资框架?

区分技术框架和投资框架很重要。前者解释了什么时候可以构建技术框架,后者解释了什么时候可以成为一项好的投资。


应用程序→基础设施→应用程序→基础设施这种迭代循环周期解释了什么时候可以构建应用程序或基础设施,但并不一定能说明什么时候可以投资应用程序或基础设施。


以灯泡为例。灯泡是在电网之前发明的,但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没有人在电网建成之前会卖出很多灯泡。

结语

我们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迭代循环周期中,排在第一位是应用程序,而不是基础设施呢?原因之一就是,除非有应用程序要求解决它们的基础设施问题,否则,创建基础设施是没有意义的。你如何知道正在构建的基础设施解决了一个真正的问题,直到你有用要解决的应用团队?现在仍然也一样。构建加密基础设施会是一个挑战,直到出现一个突破性的加密应用程序,其他开发人员想模仿这个应用程序,并需要更好的开发工具和基础设施才能实现这一点。


在加密领域中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我们需要先构建出优秀的工具,一旦有了工具我们才能构建应用程序。但我们需要提醒你们的是,在其他平台的转变中,我们能够在优秀工具出现之前先开发出最初的几个应用程序(尽管这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时间),然后这些早期的应用程序会反过来激发人们构建工具,如此循环重复。


“我们正寻找下一个热门应用,它将推动新一套工具的发明,帮助激发未来的应用程序集。”Grant 说,“而这很可能发生在这两个领域之一:金融和游戏。”


据 Grant 的说法,目前有 20 多加交易所每天的交易量超过了 5000 万美元。Grant 说,“有望能赚到钱,那些投机客渴望能有一套能与平台互动的工具。”


从另一方面来说,游戏更为有趣。先行者愿意忍受种种不快,给开发者一个机会。此外,游戏玩家更懂技术。“在很久以前的互联网时代,那时候的人们在玩《反恐精英》(Counter Strike)游戏。” 在今天的 Web 3.0 也出现了同样的动态。


建设者和企业家今天需要做的主要事情就是保持低调,要坚信未来必定出现一个去信任、去中心化的系统。Grant 表示:“无视媒体炒作,专注于进步,这样的创始人才是最优秀的。”


既然 Grant 解开了鸡先蛋先的问题,也许她可以告诉我们为什么鸡想过马路。




参考文献:


  1. The Myth of The Infrastructure Phase,Dani Grant、Nick Grossman

  2. https://www.usv.com/blog/the-myth-of-the-infrastructure-phase

  3. Infrastructure or Apps? ,Najib Aminy

  4. https://decryptmedia.com/2018/10/04/infrastructure-or-apps/


2018-11-22 11:131381
用户头像

发布了 376 篇内容, 共 200.7 次阅读, 收获喜欢 949 次。

关注

评论 1 条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最最新版钱包tok量化区块链挖矿系统源码

luluhulian

资本市场发展趋势学习笔记

JiangX

28天写作

从JNOS商业操作系统,看京东零售商业化之路新探索

京东科技开发者

零售 数字化转型

【经验分享】如何融合CMMI与企业需求,自定义推进数字化转型

嘉为蓝鲸

DevOps 敏捷 持续交付 CMMI 能力成熟度模型

KubeEdge@MEC:Kubernetes容器生态与5G的结合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5G 边缘计算 网络 kubeedge 5G MEC

你需要的Docker知识点都在这里了。

后台技术汇

28天写作 2月春节不断更

浏览器同源策略,听说过么?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浏览器 jsonp CORS 同源策略 跨域

智汇华云 | ArSDN之多集群简介

华云数据

华云数据

腾讯基于 Flink SQL 的功能扩展与深度优化实践

Apache Flink

flink

带你了解TCP/IP,UDP,Socket之间关系

赖猫

socket udp TCP/IP

并发队列:ArrayBlockingQueue实际运用场景和原理

叫练

阻塞队列 LinkedBlockingQueue 并发队列 阻塞List ArrayBlockingQueue

怎么和小伙伴语音连麦,你造吗?

anyRTC开发者

ios android WebRTC sdk 语音通话

android开发手册apk!Android开发者跳槽指南终获offer

欢喜学安卓

android 程序员 面试 移动开发

收购环信、因Clubhouse股价飙升30%,

ToB行业头条

DCache 分布式存储系统|Key-Value 缓存模块的创建与使用

TARS基金会

nosql 微服务 MySQL 高可用 分布式数据储存 TARS

官宣|焱融科技完成1.2亿元A+轮融资

焱融科技

分布式 存储 焱融科技 企业融资 创业公司

2天完成17TB数据量迁移,华为云数据库是如何做的?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数据库 mongodb 大数据 智慧地图 地理信息服务

【LeetCode】双指针反转字符串

Albert

算法 LeetCode 2月春节不断更

盘点软件开发中那些有趣的边际效应

架构精进之路

认知提升 七日更 28天写作 2月春节不断更

解读|2020年CNCF云原生调研报告

焱融科技

容器 云原生 存储 cncf

android开发实战!面试的时候突然遇到答不上的问题怎么办?Android校招面试指南

欢喜学安卓

android 程序员 面试 移动开发

SpringBoot 接口幂等性的实现

xcbeyond

Spring Boot Java、 幂等性 28天写作

Elasticsearch Document 查询内部原理

escray

七日更 28天写作 死磕Elasticsearch 60天通过Elastic认证考试 2月春节不断更

区块链矿机挖矿游戏开发,区块链矿机游戏开发

v16629866266

webpack | 进阶用法4:如何进行构建速度和体积分析

梁龙先森

大前端 webpack 28天写作 2月春节不断更

深入理解JVM中的类加载机制

Simon郎

JVM

C/C++后台开发需要点亮哪些技能树||(鹅厂为例) Linux百里

赖猫

c++ Linux 后台开发 linux开发 服务器开发

火出圈的Clubhouse,究竟有什么奥秘?

拍乐云Pano

flutter RTC 语音聊天室 社交APP出海 clubhouse

程序员成长第二篇:如何快速入门

石云升

程序员 28天写作 2月春节不断更

京东扫描平台EOS—JS扫描落地与实践

京东科技开发者

大前端

混合云的五个优势

混合云

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哪个是鸡哪个是蛋?_区块链_刘志勇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