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了 软件测试专业 频道下的 50 篇内容
本人毕业于某普通本科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跨专业入行测试,至今有近4年工作经验。
你的测试问题实际上是可测性问题。
如果建筑师按照程序员编写程序的方式建造建筑物,那么飞来的第一只啄木鸟就会摧毁整个文明。
以下都是性能测试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汇。掌握了这些基础的性能测试知识、可以更好地开展测试工作。典型的术语主要有并发用户、并发用户数量、请求响应时间、事物响应时间、吞吐量、TPS、点击率、资源利用率等。
请求响应时间:请求响应时间指的是客户端发出请求得到响应的整个过程的时间。这个过程是从客户端发起的一个请求开始时,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区端返回的响应结果为止时结束。在某些工具中,请求响应时间通常会被称为TTLB,即Time to Last Byte,意思是从发起一
一淘网测试架构师黄利在他的博客上发布了翻译的一个专题系列文章:《谷歌如何测试》,整个系列文章从全局到局部地介绍了谷歌有关测试的情况。黄利在《译者序》中阐述了翻译这个系列文章的初衷,并分享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和见解。
服务百万级企业和开发者,致力于利用 AI 自动化技术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日,第四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开幕。
在11月1日QCon上海的“大测大悟”专题下,盛付通质量控制中心总监俞炜将分享他在规划软件测试团队的使命、发展目标、具体实践、人员培养和绩效评估等方面的经验。为了让大家事先了解他计划分享的内容,InfoQ编辑邀请俞炜进行了一系列问答如下。
11月25日下午,由软件测试就业联盟主办的第二届“火焰杯”软件测试高校就业选拔赛颁奖典礼在9A206报告厅隆重举行。
11月25日下午,由软件测试就业联盟主办的第二届“火焰杯”软件测试高校就业选拔赛颁奖典礼在9A206报告厅隆重举行。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首次参加该项赛事,共有6位同学参加,全部顺利入围决赛。其中,19软件工程2班梁垧同学获得决赛三等奖,奖金2000元,其余5位同
借这篇文章,我们来谈谈功能测试、测试开发、性能测试工程师等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主流,很可能会出现尚未被我们发明出来的全新的职业领域。
敏捷测试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了,但时至今日,感觉在许多人心目中还是比较模糊。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一次把“敏捷测试”这个内涵给大家说清楚。
2019 年测试现状报告提供了测试技术、实践和测试自动化的采用以及测试人员面临的挑战等方面的见解,分享了今年测试调查的结果。
图片来源网络正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一份优秀的简历不单单是大厂的敲门砖,也是通向成功的钥匙。 所以当粉丝问我:为什么投了这么多简历,还是没有一个公司通知我去面试。我告诉他,一定是你的简历出现了问题,没想到他发给我一看,还真是简历的问题。
近日,目前任职于同济大学软件学院的朱少民老师发布了软件测试宣言,力求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说明测试在软件开发中的价值。该宣言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近两三年,软件测试行业再次由热转冷。各个企业也都在尝试做研发测试的效能提升,但成功的不多。一方面研发测试效能领域庞杂,好的跨领域专业化的人才稀缺,具备技术能力同时有很好的沟通协作能力的人才更少,因为这个领域不仅涉及技术,还涉及研发、测试、SQA等团队协作。
随着软件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两种独立的角色: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传统软件工程认为这是两种大相径庭的角色。如今,敏捷实践正试图将这两种角色融合在一起,以求更有助于达成软件开发的目标:能良好运转的软件。
此次采访中,James Bach探讨了如何使软件测试变得清晰易懂,以及如何评估测试工作的价值和软件产品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