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1 月 18 日下午,接近两点,人员陆续到达。
人员数数分组,然后在卡贴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与角色,开始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自我介绍,然后每组派出一个代表介绍本组同学。
正式活动开始,每个人画一幅画来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绩效管理,果然没有一个人的图是相同的。人们相互传阅,然后相互讲解自己的理解与经验,最后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讲解本组讨论的内容。上图中分别是来自腾讯的赵科和来自中兴的张莹来介绍自己对绩效的理解。让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肖然的介绍:
- 绩效考核的问题似乎非常有中国特色,其实外企的绩效考核搞得远远不像国内那么血腥,可能与中国发展太快、人们又太乐于攀比相关;
- 美国军队如何利用高效的绩效系统来保证军队的战斗力,美军如何以小分队相互竞争的方式来保持基层活力,而在连级又采用截然不同的考核方式,考核协作来保证整体作战能力;
- 去除了绩效考核的小米居然也开始面对绩效考核的困惑让人觉得诧异,在企业快速发展的时候人们还可以皆大欢喜,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或发展速度减缓后,如何区分个人的贡献似乎就显得重要起来。
与会人员都分享了自身面临的问题与困惑,我不禁在想,当知道其他人也有很多痛苦的时候,自己的痛苦明显减轻了,难道这是参与交流的原因之一,不好意思,我又厚黑了。
在各组介绍完了以后,我提出了几个问题:
- 我发现大家都关注怎么进行绩效考核(对成果中人员贡献的比例进行划分),但是对绩效管理(如何利用绩效工具拿到更好的结果)不太感兴趣,这是为什么呢?
- 绩效是组织的、还是个人的?绩效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软件研发中的绩效怎么区分?
看来我又在思考哲学式问题,但不理解的足够深入,又如何才能做好呢?即使复用成熟套路,在不理解的情况下也容易变成花架子。
第二个环节是 Fishbowl,如图。(插播简介,Fishbowl 是一种访谈形式,一群听众面对几把空椅子,坐上椅子的人才能说话,没有说的就离开,有想说的可以找椅子。)基于前面大家对绩效管理的印象与困惑,我们开始了讨论之旅。可能是大家心中都有太多的问题,而参会同学有特别愿意奉献出自己的思考,所以本次 Fishbowl 称得上是信息大爆炸,各种问题各种答案各种思路横飞。
最后当然是我最爱的一句话回顾环节。大家围成一圈,用一句话来回顾参加本次活动后的感受,参会者的领悟收获比预期的还多。
作为组织者对整个活动的总结回顾:
- 活动整体报名 40 多人,实到 20 人左右。我发现社区活动有一个定律,免费的活动人们反而不珍惜,稍有变化就不参加,1/2 实到比例算好的,而收费的活动则会有 80-90% 的参与率。(后面还是会考虑对活动进行收费)
- 对整个活动取得的效果还算满意,参与度很高,每个人都积极发言和思考。活动为大家的思考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要将这些信息变成自己的收获,还需要大家会后不断去总结和实践。整体来说,沙龙式的活动互动多信息量大,但信息相对比较散乱,与之对比,演讲式的活动信息量小一些,比较系统,但是互动容易不足。(后续办活动还是两者结合的模式会更好一些,考虑开场用演讲聚焦,后续围绕主题进行沙龙研讨。)
- 活动过程总结:1)写自己名字的道具比较好,方便大家自我介绍和热身;2)讨论环节很热烈,但时间稍微仓促了一点,内容也不是很系统,但是能够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3)在本次活动中第一次尝试 Fishbowl,发现 Fishbowl 很好玩,人们的参与度高,信息量也特别大。在过程中有很多信息,有信息量过载的感觉。另外,在本次 Fishbowl 里面我自己的问题是讲的太多,听的太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