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Con 上海站|日程100%上线,解锁Al未来! 了解详情
写点什么

Docker 的第二次死亡

  • 2020-12-09
  • 本文字数:4350 字

    阅读完需:约 14 分钟

Docker 的第二次死亡

左耳朵耗子说过一段话,让人深以为然:


我清楚地看到了 Go 和 Docker 这两种技术的生态圈发展过程。让我收获最大的并不是这些技术本身,而是技术的变迁和行业的发展。从中,我看到了非常具体的各种思潮和思路,这些更有价值......这些关键新技术,可以让你拿到技术的先机。这些对一个需要技术领导力的个人或公司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12 月 2 日,Kubernetes 发布了一则消息,表示将在即将发布的 Kubernetes 1.20 版本中弃用 Docker 支持。CNCF 大使 Ian Coldwater 特地发了一条Twitter消息,呼吁大家对此进行关注:“ Kubernetes 中已弃用了 Docker 支持。你需要注意这一点并做一些计划。这将破坏你的集群。”


这些举动,在技术圈子里引起的震荡就好比又宣布了一次 Docker 的死亡(第一次是“Swarm 的没落”)。虽然这只是一盘大棋中最无关紧要的最后一小步,目的就是让 Kubernetes“不再依赖”Docker。


容器技术圈子在短短几年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数。


Docker 以提供镜像打包的创新技术实现了“一次构建、处处运行”的软件交付方式,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容器时代。面对平台化的竞争,Docker 推出了调度引擎 Swarm,但 Swarm 从未真正流行起来,因为整个行业更倾向于采用 Kubernetes,这是 Docker 第一次死亡:它失去了平台之战。2016 年 9 月,Google 和 RedHat联合宣布了“fork Docker”,也就是后来的 CRI-O 项目,这就是这次弃用事件的起始,同时也宣告了竞争的结束。


谁会受到影响?


Docker 源于 Linux Container,可以将一台机器的资源分成 N 份容器,做到资源的隔离,并将可运行的程序定义为标准的 docker image。相对来说,Kubernetes 属于 Docker 容器引擎的上层:编排调度层,它可以把不同机器的每份容器进行编排、调度,组成分布式系统。


近几年,Kubernetes 已经成为自有机房、云上广泛使用的容器编排方案,最广泛的使用方式是 Kubernetes+Docker。运维工程师一方面用 Kubernetes 中的 kubctl 命令、k8s API 来操作集群,一方面在单机用 docker 命令来管理镜像、运行镜像。技术专家杨明越给 InfoQ 总结道:“单独用 Kubernetes,下层不是 Docker 的情况,并不算很多”。


“弃用 Docker”,具体来说,是 Kubernetes 将在 1.20 版本中弃用 dockershim。它是一个桥接服务,帮助 Kubernetes 与 Docker 通信时屏蔽下层容器运行时之间的差异。



这种桥接服务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带来了复杂性。留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复杂性不断“膨胀”,维护 Dockershim 已成为运维/开发人员的沉重负担。在下一版中,去掉 Dockershim 将是一个极大的简化,并且恢复了调用的一致性。



尽管 Kubernetes 在发布消息的时候,表示开发人员对这种转变“不必恐慌”,“Docker 还没有死,它仍然有其用途”。但显然 Kubernetes 的解释并不能令人满意:“是否有人质疑为什么不选择一种更顺畅的迁移方式,而不是像谷歌那样抨击 Docker,劝人们赶紧迁移,越快越好”。也有更多开发人员表达了他们并不明白接下来他们需要做些什么。



在生产环境中,企业大量的使用的是经典 Kubernetes+ Docker 方案,同时在一些公司的场景中也有单独使用 Docker 的情况。


如果用户的业务部署比较简单,规模也较小,仅仅是为了使用容器做应用交付的便利,也没有其他的功能需求的话,仅仅通过 docker run/docker-compose 这种方式也能管得好的话,实际上是没必要非得引入 Kubernetes 这样非常重的编排组件的。反而直接仅仅使用 Docker 会更轻量,也更好运维。比如 toB 的软件交付的情况,如果要部署的软件的部署架构比较简单的话,仅仅涉及少量几台机器,服务进程也不多的情况下,也有不少是直接使用 Docker,而不引入 Kubernetes 的,比较轻量、简单。


还有一个就是,使用 kubernetes 做编排引擎的情况下,实际开发者在日常的开发中,也会比较多地使用 Docker。


“对于一般的应用开发者来说,他们一般不会直接去面对 Kubernetes 的,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压根就是无感知的,应用开发者甚至都不用知道他们的业务是用容器运行的。对于整个基于 Kubernetes 生态的各个解决方案提供商来说,由于当前基于 Kubernetes 的编排是事实标准,容器的镜像格式又是都遵守 OCI 的,因此可以说所有的之前的交付的构件,无论容器运行时怎样变化,实际上都不会有啥影响。”网易轻舟容器平台 NCS 负责人王新勇在接受 InfoQ 的采访中表示,“但对于容器平台提供商来说,可能需要一些适配和准备动作。”



根据 Sysdig 发布的 2019 年容器使用报告显示,Docker 占据了容器平台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占比为 79%,而排在第二位的是 containerd,占比为 18%,排在第三位的 CRI-O 项目,占比为 4%。


CRI-O 是 Kubernetes 的轻量级运行时,希望绕过现有 Docker 容器的大部分机制直接操作 Linux 容器,由 RedHat 主导,并且也是目前 Kubernetes 推崇的方式。


“网易已经有比较好的准备,实际上 Kubernetes 弃用 Docker 从很早就开始讨论了。很早我们就开始关注和使用 Containerd 作为我们的容器运行时的一个选项了。后续我们会提供相关的运行时多个选项 ,并逐步过渡到使用 Containerd 作为运行时。”王新勇表示。


“我们还可以通过将 Dockershim 从 Kubernetes 中抠出来,独立运行,作为 Kubernetes 的 cri 到 Docker API 的适配器,实现 Kubernetes 继续支持 Docker,从而保持之前的使用习惯。”


杨明越也认为由于老技术实现的惯性,在生产环境大量使用的经典 Kubernetes+ Docker 方案依然运行,且运维已经成熟,不会很快升级。对于开发人员、企业,对于 K8S API 的使用频率、变数,远远大于 Docker API,至于 Kubernetes 和 Docker 的桥接,更不用关心。因此,即便“彻底弃用 Docker”,对开发者与企业的影响也非常有限。


Docker 会消亡吗?


Docker 和 Kubernetes 的往事已经非常久远,从亲密伙伴到反目成仇,令人不胜唏嘘。


2013 年,当时名叫 dotCloud 的 Docker 公司,开源出来了自己的容器项目 Docker。Docker 通过镜像打包的方式保持了本地环境和云端环境的高度一致,解决了运维人员的一大心病,将运维人员从一遍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同时友好简洁的封装,对开发人员十分具有亲和力,这让 Docker 一举走红。很多后端和云计算领域的优秀的开发力量都汇集在了 Docker 的周围,生态一时间变得异常繁荣。


但此时的这个开源创业公司还必须考虑盈利压力,于是 dotCloud 公司决定将公司名称改为“Docker”。将这个开源项目的名称变成了 Docker 公司的注册商标,这意味着,任何人在商业活动中使用这个单词,以及鲸鱼的 Logo,都会立刻受到法律警告。


2014 年到 2015 年期间,是容器技术的鼎盛时期,Docker 公司一家独大,具有十足的话语权,主导着整个社区的发展。Google 公司曾向 Docker 公司表达了合作的愿望,希望共同推进一个中立的容器运行时(container runtime)库作为 Docker 项目的核心依赖。不过,Docker 公司并没有认同这个明显会削弱自己地位的提议,不久后 Docker 自己还发布了一个容器运行时库 Libcontainer。


作为开源生态的一部分,Docker 还缺少有效的商业模式,他们将眼光放到了容器编排领域,推出了 Swarm。作为 Docker 项目早期的重要贡献者,RedHat 对 Docker 公司的这个平台化战略表示很不满并愤愤退出该项目。


面对 Docker 的强硬态度,Google 联合 RedHat,共同牵头发起了一个名为 CNCF(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的中立基金会,来推动 Kubernetes 的发展。


从此之后,面对 Kubernetes 社区的崛起和壮大,Docker 公司不得不面对失败的现实。2017 年 Docker 公司宣布将 Docker 项目改名为 Moby,交给社区自行维护,而 Docker 公司的商业产品将占有 Docker 这个注册商标,希望以此将原本属于 Docker 社区的用户转化成了自己的客户。



杨明越认为现在的 Kubernetes,从技术上可以说是非常开放的产物,但 Docker 已经不是。开源社区的 Moby 项目,图标由一条鲸鱼变成了一条鲸鱼的尾巴,也可以看出 Docker 对开源版本的态度。原本是开源的项目,是开源生态的一部分,盈利的目标对于 Docker 来说,属于“强扭的瓜”。正如人际关系,从风雨同舟到分道扬镳,甚至到反目成仇,这其中的转折点,并非一两次冲突,而是价值取向的背离。


他强调说:“总体来说,Docker 的弱势来自于公司的盈利、技术应用面两方面,但如果谈 Docker 的消亡,还为时过早。因为 Docker 本身也是一系列技术模块的组合体系,而非一个东西。”


王新勇也认为 Docker 技术(或者说 Moby 项目)和 Docker 公司得分开看待。短时间内,Moby 项目不会消亡,会使用 Docker 命令可能会成为一个开发人员的必备技能,毕竟技术的惯性是很强大的。至于 Docker 公司,就算处境不乐观,应该也是不影响 Docker 技术本身的,毕竟其背后还有强大的开源社区。


云原生技术的未来


近几年,云原生技术发展速度很快,“Kubernetes 1.20 版本中弃用 Docker 支持”可能只是其中很小的一段插曲,毕竟在云原生的全局图中,运行时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又是比较标准化的部分。


“从云原生的角度来看 Kubernetes 弃用 Docker,其实是件好事,”杨明越表示:“Docker 已经是个商业化产品了,如果能找到一个开源替代品,对整个技术的发展会更有益处。”那么,谁将会代替 Docker 成为云原生技术的“新势力”呢?在我们的采访中,多位老师表示很看好 Podman。


Podman(Pod Manager)是一个由 RedHat 公司推出的容器管理工具,其定位就是 Docker 的替代品,在使用上与 Docker 的体验类似。Podman 源于 CRI-O 项目,可以直接访问 OCI 的实现(如 runC),流程比 Docker 要短。


为什么说 Podman 是比 Docker 更先进的存在呢?晓川表示:“首先,Docker 已经是商业化的产品,而 podman 是个开源产品,在以开源为主的云原生技术体系中更容易得到推广和应用;其次,Docker 在实现 CRI 时,需要一个守护进程,并且以 root 来运行,这就带来了安全隐患,而 podman 不需要,可以直接通过 OCI runtime(默认也是 runc)来启动容器。”



Docker 与 Podman 的区别


由于 podman 的定位是 Docker 的替代品,因此在使用习惯方面也与 Docker 十分类似。


从系统构建者角度看,podman 默认软件与 Docker 的区别不大,只是在进程模型、进程关系方面有所区别,例如关联进程的调试方面、进程的树状结构查看等等,而且总体来看,podman 要比 Docker 简单;从使用者角度看,podman 与 Docker 的命令基本兼容,包括容器运行时、本地镜像、镜像仓库等。因此,podman 命令行工具与 docker 类似,比如构建镜像、启停容器等,甚至可以通过 alias docker=podman 可以进行替换,即便使用了 podman,仍然可以使用 docker.io 作为镜像仓库。


除了 Kubernetes,RHEL 7 同样官方也不支持 Docker,只为容器环境提供 Podman、Buildah 以及 CRI-O。


采访嘉宾:


杨明越,现从事分布式系统、云架构方面工作,具有全方位的技术,曾任新兴互联网公司(BAT)的主任架构师,世界顶级芯片公司的 OS 技术专家,前 Top2 通讯公司高级工程师。


王新勇,网易数帆资深架构师,网易轻舟容器平台 NCS 负责人。


晓川,曾在 RedHat 任产品测试开发工程师,具有多年 Docker 容器、K8s、Linux 和 Python 方面的经验,在 OpenShift 从事 PaaS 平台比较前沿的技术项目。


2020-12-09 15:309865

评论 4 条评论

发布
用户头像
把杨明越看成杨超越
2020-12-17 09:28
回复
用户头像
redhat 已经不是以前那个 redhat 了,是 IBM 的 redhat 了,centos 首先收割一把。
2020-12-11 09:50
回复
用户头像
mark
2020-12-10 09:16
回复
用户头像
Docker真的没落,影响太大了吧
2020-12-10 09:01
回复
没有更多了
发现更多内容

五分钟,让你明白MySQL是怎么选择索引《死磕MySQL系列 六》

咔咔

MySQL MySQL高级 索引选择而

低代码实现探索(七)赋能产品架构如何做定制化

零道云-混合式低代码平台

你知道敏捷团队的迭代目标达成率该是多少吗?

爱吃鱼的小雨

Scrum 敏捷开发 研发管理 内容合集 迭代管理

国产分布式数据库StarDB核心技术大揭秘 一:内核分解之数据分片

京东科技开发者

数据库

浅谈MySQL中的游标

麦洛

MySQL 游标

如何避免产品Backlog的这七个常见错误

爱吃鱼的小雨

Scrum 敏捷开发 研发管理 需求管理 内容合集

手把手教你实现网页端社交应用中的@人功能:技术原理、代码示例等

JackJiang

即时通讯 IM web socket

MySQL锁的分析实战

卢卡多多

28天写作 MySQL 数据库 锁分析 签约计划第二季 12月日更

WePack —— 助力企业渐进式 DevOps 转型

CODING DevOps

统一管理 WePack 制品管理 研发构建产物 安全管控

2022年,RPA的5大发展趋势

金小K

区块链 AI RPA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人工智能「

作业1

施正威

说说个人影响力

张老蔫

28天写作

架构训练营-模块一作业

伊静西蒙

ReactiveNetwork库时如何实现网络状态监听的

Changing Lin

12月日更

库存管理系统到底有什么作用?

低代码小观

CRM 企业管理系统 ERP 库存 CRM系统

新思科技推动DevSecOps落地,帮助企业走出“安全孤岛”

InfoQ_434670063458

DevSecOps 新思科技 软件安全

消费医疗门诊的数字化运营

boshi

随笔杂谈

Android C++系列:Linux网络(一)网络模型

轻口味

android 28天写作 12月日更

Python Qt GUI设计:如何调整组件布局比例?(拓展篇—1)

不脱发的程序猿

Python PyQt GUI设计 上位机 调整组件布局比例

MySQL性能测试之insert&delete【FunTester框架】

FunTester

MySQL 性能测试 测试框架 FunTester delete

年后跑路第一战,从Java泛型学起!

麦洛

Java Java泛型

WAVE SUMMIT+2021为开发者准备的“小心思”,你get到了吗

科技热闻

国产分布式数据库StarDB核心技术大揭秘二:智能运维管控

京东科技开发者

数据库

和12岁小同志搞创客开发:手撕代码,做一款温湿度检测器

不脱发的程序猿

少儿编程 智能硬件 温度传感器 创客开发 Arduino

华为云联合HarmonyOS重磅发布智联生活行业加速器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华为云 智联生活

Camtasia混音教程

淋雨

Camtasia

以容器的方式运行极狐GitLab Runner

极狐GitLab

Docker runner 极狐GitLab

和12岁小同志搞创客开发:手撕代码,做一款密室自动门

不脱发的程序猿

少儿编程 传感器 智能硬件 创客开发 Arduino

大湾区的“科创土壤学”

脑极体

基于云的技术架构设计实践-第4篇

hackstoic

运维 云原生 签约计划第二季 业务运维

开源demo| 智慧协同让企业更便利

anyRTC开发者

音视频 智慧协同 开源demo 远程协助 远程勘查

Docker 的第二次死亡_开源_田晓旭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