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之父出席、干货分享、圆桌讨论,精彩尽在 OpenCloudOS 社区开放日,报名戳 了解详情
写点什么

Vue 的数据响应式原理

  • 2020 年 3 月 26 日
  • 本文字数:9092 字

    阅读完需:约 30 分钟

Vue的数据响应式原理

1. 什么是数据响应式

Vue.js 一个核心思想是数据驱动。所谓数据驱动,是指视图是由数据驱动生成的,我们对视图的修改,不会直接操作 DOM,而是通过修改数据。——《Vue.js 技术揭秘》


在没有 Vue 和 React 这些具有数据响应式特性的前端框架之前,我们从服务端提供过的接口获取到数据要渲染在 html 页面上时,抑或是需要获取表单的值进行计算回显到页面上时,都需要建立很多 DOM 事件监听器,并进行许多的 DOM 操作。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用户在 html 页面的表单中输入两个加数 a 和 b ,计算得到两个加数之和,并展示到页面上。这时我们需要监听表单中 a 和 b 两个输入框的变化,拿到变化值相加然后通过修改指定 id 或者 class 的选择器对应的 DOM 来修改两数之和。但是当输入表单不止两个时,就会令人捉急。


而 Vue 的数据响应式大大地优化了这一整套的流程。面对大量的 UI 交互和数据更新,数据响应式让我们做到从容不迫——我们需要去了解数据的改变是怎样被触发,更新触发后的数据改变又是怎样反馈到视图。接下来我们通过对部分 Vue 源码(本文主要针对 v2.6.11 的 Vue 源码进行分析)的简单分析和学习来深入了解 Vue 中的数据响应式是怎样实现的。


我们将这一部分的代码分析大致分为三部分:让数据变成响应式依赖收集派发更新


2. 数据响应式的中心思想


该原理图源自 Vue 官方教程的深入响应式原理,这张图向我们展示了 Vue 的数据响应式的中心思想。


我们先来介绍图中的四个模块,黄色部分是 Vue 的渲染方法,视图初始化和视图更新时都会调用 vm._render 方法进行重新渲染。渲染时不可避免地会 touch 到每个需要展示到视图上的数据(紫色部分),触发这些数据的 get 方法从而收集到本次渲染的所有依赖。收集依赖和更新派发都是基于蓝色部分的 Watcher 观察者。


而当我们在修改这些收集到依赖的数据时,会触发数据中的 set 属性方法,该方法会修改数据的值并 notify 到依赖到它的观察者,从而触发视图的重新渲染。绿色部分是渲染过程中生成的 Virtual DOM Tree,这棵树不仅关系到视图渲染,更是 Vue 优化视图更新过程的基础。


简言之,数据响应式的中心思想,是通过重写数据的 get 和 set 属性方法,让数据在被渲染时把所有用到自己的订阅者存放在自己的订阅者列表中,当数据发生变化时将该变化通知到所有订阅了自己的订阅者,达到重新渲染的目的。


3. 让数据变成响应式

Vue 的数据响应式原理是由 JS 标准内置对象方法 Object.defineProperty 来实现的(这个方法不兼容 IE8 和 FF22 及以下版本浏览器,这也是为什么 Vue 只能在这些版本之上的浏览器中才能运行)。这个方法的作用是在一个对象上定义一个新属性,或者修改一个对象的现有属性。那么数据响应式用这个方法为什么对象添加或修改了什么属性呢?我们从 Vue 的初始化讲起。



Vue 的初始化

function Vue (options) {    // ...    this._init(options)}initMixin(Vue)     stateMixin(Vue)     // ...export default Vue
复制代码


在 src/core/index.js 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 Vue 方法被导出,这个 Vue 方法是在 src/core/instance/index 中定义的,参数是 options。进行 vue 实例化时主要调用了 _init,它对当前传入的 options 进行了一些处理(主要是判断当前实例化的是否为组件,使用 mergeOptions 方法对 options 进行加工,此处不做赘述),然后又调用了一系列方法进行了生命周期、事件、渲染器的初始化,我们主要来关注 initState 这个方法(src/core/instance/state.js):


export function initState (vm: Component) {    vm._watchers = []    const opts = vm.$options    if (opts.props) initProps(vm, opts.props)    if (opts.methods) initMethods(vm, opts.methods)    // a*    if (opts.data) {        initData(vm)    } else {        observe(vm._data = {}, true /* asRootData */)    }    if (opts.computed) initComputed(vm, opts.computed)    if (opts.watch && opts.watch !== nativeWatch) {        initWatch(vm, opts.watch)    }}
复制代码


将 Vue 实例上的 data 变成响应式数据

上面的方法中对 props、methods、data、computed 和 watch 进行了初始化,这些都是 Vue 实例化方法中传入参数 options 对象的一些属性,这些属性都需要被响应式化。而针对于 data 的初始化分了两种情况[a*],一种是 options 中没有 data 属性的,该方法会给 data 赋值一个空对象并进行 observe(该方法之后我们会详细讲述),如果有 data 属性,则调用 initData 方法进行初始化。我们主要通过对 data 属性的初始化来分析 Vue 中的数据响应式原理。


function initData (vm: Component) {    let data = vm.$options.data    // a*    data = vm._data = typeof data === 'function'    ? getData(data, vm)    : data || {}    if (!isPlainObject(data)) {        data = {}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warn(          'data functions should return an object:\n' +          'https://vuejs.org/v2/guide/components.html#data-Must-Be-a-Function',          vm        )    }    // b*    const keys = Object.keys(data)    const props = vm.$options.props    const methods = vm.$options.methods    let i = keys.length    while (i--) {        // c*        const key = keys[i]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if (methods && hasOwn(methods, key)) {            warn(              `Method "${key}" has already been defined as a data property.`,              vm            )          }        }        if (props && hasOwn(props, key)) {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warn(            `The data property "${key}" is already declared as a prop. ` +            `Use prop default value instead.`,            vm          )        } else if (!isReserved(key)) {          proxy(vm, `_data`, key)        }    }    // d*    observe(data, true)}
复制代码


initData 方法对 options 中的 data 进行处理,主要是有两个目的:


  • 将 data 代理到 Vue 实例上,同时检查 data 中是否使用了 Vue 中的保留字、是否与 props、methods 属性中的数据同名。

  • 使用 observe 方法将 data 中的属性变成响应式的。之前我们提到在调用 initState 方法之前会有对 Vue 实例化传入的 options 参数进行处理的环节(mergeOptions),这个过程会将 data 处理成一个函数(例如我们在 vue 组件中的 data 属性),之后会调用 callHook(vm, ‘beforeCreate’) 方法来触发 beforeCreate 的生命周期钩子,这个方法的调用可能会对 data 属性进行进一步处理,所以方法一开始会对 data 统一做处理使其成为一个 function[a*]。


接下来会对 data 中的每一个数据进行遍历[b*],遍历过程将会使用 hasOwn(methods, key)、hasOwn(props, key)、!isReserved(key) 方法对该数据是否占用保留字、是否与 props 和 methods 中的属性重名进行判断,然后调用 proxy 方法将其代理到 Vue 实例上。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 data 中的属性与 props、methods 中的属性重名,那么在 Vue 实例上调用这个属性时的优先级顺序是 props > methods > data。


最后对每一个 data 中的属性调用 observe 方法,该方法的功能是赋予 data 中的属性可被监测的特性。这个方法和其中使用到的 Observe 类是在 src/core/observer/index.js 文件中,observe 方法主要是调用 Observer 类构造方法,将每一个 data 中的 value 变成可观察、响应式的:


constructor (value: any) {    this.value = value    this.dep = new Dep()    this.vmCount = 0
def(value, '__ob__', this)
if (Array.isArray(value)) { //... this.observeArray(value) } else { this.walk(value) } }
复制代码


可以看到该构造函数有以下几个目的:


  • 针对当前的数据对象新建一个订阅器;

  • 为每个数据的 value 都添加一个__ob__属性,该属性不可枚举并指向自身;

  • 针对数组类型的数据进行单独处理(包括赋予其数组的属性和方法,以及 observeArray 进行的数组类型数据的响应式);

  • this.walk(value),遍历对象的 key 调用 defineReactive 方法;


defineReactive 是真正为数据添加 get 和 set 属性方法的方法,它将 data 中的数据定义一个响应式对象,并给该对象设置 get 和 set 属性方法,其中 get 方法是对依赖进行收集, set 方法是当数据改变时通知 Watcher 派发更新。


4. 依赖收集

依赖收集的原理是:当视图被渲染时,会触发渲染中所使用到的数据的 get 属性方法,通过 get 方法进行依赖收集。


我们先看下 get 属性方法:


get: function reactiveGetter () {  const value = getter ? getter.call(obj) : val  if (Dep.target) {    dep.depend()    if (childOb) {      childOb.dep.depend()      if (Array.isArray(value)) {        dependArray(value)      }    }  }  return value}
复制代码


可以看到 get 属性方法中调用了一个 dep.depend 方法,该方法正是依赖收集的开始。我们通过下图来简要概述依赖收集的一个整体过程:



此处涉及到了两个重要的部分——依赖到底是什么?依赖要存放在哪里?这两部分刚好对应 Vue 中两个类,一个是 Watcher 类,而依赖就是 Watcher 类的实例;另一个是 Dep 类,而依赖就是存放在 Dep 实例的 subs 属性(数组类型)中进行管理的。


其真实的逻辑我们通过举例来说明:当前正在渲染组件 ComponentA,会将当前全局唯一的监听器置为当前正在渲染组件 Component A 的 watcher,这个组件中使用到了数据 data () { return { a: b + 1} },此时触发 b 的 getter 会将当前的 watcher 添加到 b 的订阅者列表 subs 中。也就是说如果 ComponentA 依赖 b,则将该组件的渲染 Watcher 作为订阅者加入 b 的订阅者列表中。换言之,组件 A 用到了数据 b,则组件 A 依赖数据 b;反馈在依赖收集过程中,就是组件 A 的 watcher 会被添加到数据 b 的依赖数组 subs 中。接下来我们就针对 Dep 类和 Watcher 类进行简要分析。


其真实的逻辑我们举例来说明:当前正在渲染组件 ComponentA,会将当前全局唯一的监听器置为这个 Watcher,这个组件中使用到了数据 data () { return { a: b + 1} },此时触发 b 的 getter 会将当前的 watcher 添加到 b 的订阅者列表 subs 中。也就是说如 ComponentA 依赖 b,则将该组件的渲染 Watcher 作为订阅者加入 b 的订阅者列表中。



Dep - 订阅器

数据对象中的 get 方法主要使用 depend 方法进行依赖收集,depend 是 Dep 类中的属性方法,继续来看 Dep 类是怎样实现的:


export default class Dep {    // a*    static target: ?Watcher;    id: number;    subs: Array<Watcher>;    constructor () {        this.id = uid++        this.subs = []    }
addSub (sub: Watcher) { this.subs.push(sub) }
depend () { if (Dep.target) { Dep.target.addDep(this) } }}
Dep.target = nullconst targetStack = []
export function pushTarget (target: ?Watcher) { targetStack.push(target) Dep.target = target}
export function popTarget () { targetStack.pop() Dep.target = targetStack[targetStack.length - 1]}
复制代码


Dep 类中有三个属性:target、id 和 subs,分别表示当前全局唯一的静态数据依赖的监听器 Watcher、该属性的 id 以及订阅这个属性数据的订阅者列表[a*],其中 subs 其实就是存放了所有订阅了该数据的订阅者们。另外还提供了将订阅者添加到订阅者列表的 addSub 方法、从订阅者列表删除订阅者的 removeSub 方法。


Dep.target 是当前全局唯一的订阅者,这是因为同一时间只允许一个订阅者被处理。target 的意思就是指当前正在处理的目标订阅者,而这个订阅者是有一个订阅者栈 targetStack,当某一个组件执行到某个生命周期的 hook 时(例如 mountComponent),会将当前目标订阅者 target 置为这个 watcher,并将其压入 targetStack 栈顶。


接下来是添加当前数据依赖的 depend 方法,Dep.target 对象是一个 Watcher 类的实例,调用 Watcher 类的 addDep 方法,我们看下 addDep 方法将当前的依赖 Dep 实例放在了哪里:


addDep (dep: Dep) {    const id = dep.id    if (!this.newDepIds.has(id)) {        this.newDepIds.add(id)        this.newDeps.push(dep)        if (!this.depIds.has(id)) {            dep.addSub(this)        }    }}
复制代码


我们稍后会对 Watcher 类进行分析,目前先来简单看下 addDep 这个属性方法做了什么。可以看到入参是一个 Dep 类实例,这个实例实际上是当前全局唯一的订阅者,newDepIds 是当前数据依赖 dep 的 id 列表,newDeps 是当前数据依赖 dep 列表,depsId 则是上一个 tick 的数据依赖的 id 列表。这个方法主要的逻辑就是调用当前数据依赖 dep 的类方法 addSub,而这个方法在上面 Dep 类方法中可以看到,就是将当前全局唯一的 watcher 实例放入这个数据依赖的订阅者列表中。


target Watcher 的产生

我们以生命周期中的 mountComponent 这一个阶段为例来分析上面提到的 Dep.target 这个全局唯一的当前订阅者 Watcher 是怎样产生的。


export function mountComponent (    vm: Component,     el: ?Element, hydrating?: boolean): Component {    // ...    let updateComponent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config.performance && mark) {         updateComponent = () => { // 首次渲染视图会进入,生成虚拟Node,更新DOM}    } else {        updateComponent = () => { // 数据更新时会进入,调用渲染函数对视图进行更新        vm._update(vm._render(), hydrating)        }    }    new Watcher(vm, updateComponent, noop, {        before () {            if (vm._isMounted && !vm._isDestroyed) {                callHook(vm, 'beforeUpdate')            }        }    }, true /* isRenderWatcher */)    // ...    return vm}
复制代码


通过 mountComponent 的代码可以看到在触发了 beforeMount 生命周期钩子后,紧接着创建了一个用于渲染 Watcher 实例。我们通过 Watcher 类的构造函数来看创建 Watcher 实例时做了哪些工作:


constructor (    vm: Component,              // 当前渲染的组件    expOrFn: string | Function,  // 当前Watcher实例的getter属性方法    cb: Function,               // 回调函数    options?: ?Object,          // 手动传入watch时的option    isRenderWatcher?: boolean    // 是否为渲染watcher的标识  ) {    this.vm = vm    if (isRenderWatcher) {        vm._watcher = this    }    vm._watchers.push(this)    // 此处处理我们传入的watcher参数(在组件内手动新建watch属性)    if (options) {} else {}    // ...    // parse expression for getter    if (typeof expOrFn === 'function') {        this.getter = expOrFn    } else {        this.getter = parsePath(expOrFn)        if (!this.getter) {            this.getter = noop        }    }    this.value = this.lazy ? undefined : this.get()}
复制代码


通过 Watcher 类的构造函数传参可以看到 mountComponent 生命周期中创建的 Watcher 是一个渲染 Watcher,将当前的 getter 设置为了 updateComponent 方法(也就是重新渲染视图的方法),最后调用了 get 属性方法,我们接下来看 get 方法做了什么:


get () {    pushTarget(this)    let value    const vm = this.vm    try {        value = this.getter.call(vm, vm)    } catch (e) {        if (this.user) {            handleError(e, vm, `getter for watcher "${this.expression}"`)        } else { throw e }    } finally {        if (this.deep) {            traverse(value)        }        popTarget()        this.cleanupDeps()    }    return value}
复制代码


get 方法首先调用了在 Dep 类文件中定义的全局方法 pushTarget,将 Dep.target 置为当前正在执行的渲染 Watcher,并将这个 watcher 压到了 targetStack。接下来调用 wathcer 的 getter 方法:由于此时的 getter 就是 updateComponent 方法,执行 updateComponent 方法,也就是 vm._update(vm._render(), hydrating) 进行渲染,渲染过程中必然会 touch 到 data 中相关依赖的属性,此时就会触发各个属性中的 get 方法(也就是将当前的渲染 Watcher 添加到所有渲染中使用到的数据的依赖列表 subs 中)。


渲染完之后会将当前的渲染 Watcher 从 targetStack 推出,进行下一个 watcher 的任务。最后会进行依赖的清空,每次数据的变化都会引起视图重新渲染,每一次渲染又会进行依赖收集,又会触发 data 中每个属性的 get 方法,这时会有一种情况发生:<div v-if=“someBool”>{{ a }}</div><div v-else>{{ b }}</div> 第一次当 someBool 为真时,进行渲染,当我们把 someBool 的值 update 为 false 时,这时候属性 a 不会被使用,所以如果不进行依赖清空,会导致不必要的依赖通知。依赖清空主要是对 newDeps 进行更新,通过对比本次收集的依赖和之前的依赖进行对比,把不需要的依赖清除。


5. 派发更新


当我们修改一个存在 data 属性上的值时,会触发数据中的 set 属性方法,首先会判断并修改该属性数据的值,并触发自身的 dep.notify 方法开始更新派发:


set: function reactiveSetter (newVal) {  const value = getter ? getter.call(obj) : val  if (newVal === value || (newVal !== newVal && value !== value)) {    return  }  // ...  childOb = !shallow && observe(newVal)  dep.notify()}
复制代码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 dep.notify 这个方法:


notify () {    const subs = this.subs.slice()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config.async) {        subs.sort((a, b) => a.id - b.id)    }    for (let i = 0, l = subs.length; i < l; i++) {      subs[i].update()    }  }
复制代码


notify 这个方法是每一个数据在响应式化之后自己内部闭包的 dep 实例的方法,还记得之前讲过的 subs 保存着所有订阅该数据的订阅者,所以在 notify 方法中首先对 subs 这个订阅者序列按照其 id 进行了排序。接下来就是调用每一个订阅者 watcher 实例的 update 方法进行更新的派发。update 方法是在 Watcher 类文件中,使用了队列的方式来管理订阅者的更新派发,其中主要调用了 queueWatcher 这个方法来实现该逻辑:


export function queueWatcher (watcher: Watcher) {  const id = watcher.id  if (has[id] == null) {    // a*    has[id] = true    if (!flushing) {        // b*      queue.push(watcher)    } else {      let i = queue.length - 1      while (i > index && queue[i].id > watcher.id) {        i--      }      queue.splice(i + 1, 0, watcher)    }    if (!waiting) {         // c*      waiting = true      // ...      nextTick(flushSchedulerQueue)    }  }}
复制代码


进入该方法后,首先使用一个名为 has 的 Map 来保证每一个 watcher 仅推入队列一次[a*]。flushing 这个标识符表示目前这个队列是否正在进行更新派发,如果是,那么将这个 id 对应的订阅者进行替换,如果已经路过这个 id,那么就立刻将这个 id 对应的 watcher 放在下一个排入队列[b*]。接下来根据 waiting 这个标识符来表示当前是否正在对这个队列进行更新派发[c*],如果没有的话,就可以调用 nextTick(flushSchedulerQueue) 方法进行真正的更新派发了。


function flushSchedulerQueue () {  flushing = true  let watcher, id
queue.sort((a, b) => a.id - b.id)
for (index = 0; index < queue.length; index++) { watcher = queue[index] if (watcher.before) { watcher.before() } id = watcher.id has[id] = null watcher.run() // ... }
复制代码


这个方法首先对队列中的 watcher 按照其 id 进行了排序,排序的主要目的有三(Vue.js 技术揭秘):


  • 组件的更新由父到子;因为父组件的创建过程是先于子的,所以 watcher 的创建也是先父后子,执行顺序也应该保持先父后子。

  • 用户的自定义 watcher 要优先于渲染 watcher 执行;因为用户自定义 watcher 是在渲染 watcher 之前创建的。

  • 如果一个组件在父组件的 watcher 执行期间被销毁,那么它对应的 watcher 执行都可以被跳过,所以父组件的 watcher 应该先执行。


排序结束之后,便对这个队列进行遍历,并执行 watcher.run()方法去实现数据更新的通知,run 方法的逻辑是:


  • 新的值与老的值不同时会触发通知;

  • 但是当值是对象或者 deep 为 true 时无论如何都会进行通知


所以 watcher 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将属性的值进行更新,另一个就是可以执行 watch 中的回调函数 handler(newVal, oldVal),这也是为何我们可以在 watcher 中拿到新旧两个值的原因。


至此,数据的更新派发也通知到了各个组件,对应的视图需要进一步的更新渲染,依赖收集和更新派发……


通过对数据响应式这一部分的源码分析,可以看到 Vue 为了实现监听数据动态变化来进行对应的视图渲染和其他操作,为每一个数据都闭包了一个订阅者管理器,即 Dep 实例,并且为每一个对数据的依赖都创建了一个 Wathcer 实例作为订阅者存放在数据自己的订阅者列表 subs 中。渲染时通过数据中的 get 属性方法来收集依赖,数据更新时通过其 set 属性方法来通知到对应的 watcher 去做相应的更新操作或执行某个回调函数。


6. 总结

本文仅针对对象类型数据展开了数据响应式原理和代码的分析,但是对于对象类型数据中新增属性的响应式以及数组类型数据的响应式都未涉及,而这些更能够体现出 Vue 的数据响应式的整体性设计。


在 Vue3 推出后,Vue 的数据响应式的实现过程中,数据劫持的方式和所支持的数据类型都有更多优化,依赖收集的方式和逻辑与之前也有所不同,具有了更易维护的特性。通过对这些源码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其内部的实现原理,让我们在使用这些框架的过程中得心应手,更能够通过其代码的组织和版本演进去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


作者介绍


王奇峰,滴滴软件开发工程师


主要负责滴滴星云平台的问卷系统与其商业化工具桔研问卷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兼职系统客服。关注用户体验与系统稳定性,在技术驱动的项目中获得了快速成长。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普惠出行产品技术(ID:pzcxtech)。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jh5-Iv5TiZBUSzqRs6iYVw


2020 年 3 月 26 日 10:004383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无服务框架-OpenFaas

QiLab

更智能更高效,区块链打造更美服装行业

CECBC

网络安全行业真的内卷了吗?

网络安全学海

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 网络 渗透测试 安全漏洞

闭关修炼21天,“啃完”283页pdf,我终于4面拿下字节跳动offer

Java 程序员 面试 计算机

Spring

ltc

spring

出自清华大神之手的JVM实战手册,刚上架GitHub点赞就达到85k

Java~~~

Java 架构 面试 JVM 多线程

Dubbo No provider问题排查思路

捉虫大师

dubbo no provider

mPaaS 月度小报|为采购而生,全新资源包上架;前端 2D 游戏化互动入门指南

蚂蚁集团移动开发平台 mPaaS

mPaaS 小程序市场

云原生的数据云,下一个十年的数字化转型趋势

星环科技

数字化转型 云数据库

投资ipfs挖矿有风险吗?投资ipfs挖矿要多少钱?

投资ipfs挖矿有风险吗 投资ipfs挖矿要多少钱

教你用python爬虫下载1w+『ppt模板』,再也不用付费去购买啦!

Python研究者

8月日更

智能合约系统开发|智能合约DAPP搭建

Geek_23f0c3

DeFi去中心化系统开发 DAPP智能合约交易系统开发

面对物联网安全隐患高墙,熵核科技如何实现突围

熵核科技

物联网安全

QDS06 Iperf 测网速

耳东@Erdong

8月日更 qds iperf

在云中进行灾难恢复的5种有效方式

浪潮云

云计算

实时音视频,是一门好的ToB生意吗?

ToB行业头条

【得物技术】初探 OpenResty

得物技术

nginx 性能 openresty tengine

架构实战营毕业总结

9527

#架构实战营

百度程序员:面试官看过我的博客,所以没敢问我多线程

今晚早点睡

Java 百度 程序员 面试 计算机

前端之算法(三)归并排序

Augus

数据结构与算法 8月日更

Drools 基础语法

LeifChen

drools 规则引擎 8月日更

信息过载,加班无度的时代,我们需要「洞穴空间」

非著名程序员

个人成长 提升认知 思维 8月日更

中国如何应对中美科技博弈?

石云升

科技革命 8月日更 启发 中美博弈

趁着课余时间学点Python(十二)面向对象的理解(结局)

ベ布小禅

8月日更

干货分享!通过Dapr快速落地DDD,实现高并发

云原生开发者社区

JavaScript 正则表达式的 5 个方法

devpoint

regex match 8月日更

浅谈云上攻防——对象存储服务访问策略评估机制研究

腾讯安全云鼎实验室

云原生 对象存储 数据安全 云上安全攻防

支持高性能计算场景,博云容器云打造智能算力引擎

BoCloud博云

容器 高性能计算

夯实基础,踏步云升 | 云原生 DevOps 入门必读

CODING DevOps

DevOps 云原生 CODING

决定论:区块链的哲学

CECBC

音频技术及行业的发展

声网

音频技术

GPU容器虚拟化:用户态和内核态的技术和实践详解

GPU容器虚拟化:用户态和内核态的技术和实践详解

Vue的数据响应式原理_前端_王奇峰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