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了 图像识别技术架构 频道下的 50 篇内容
GAME AI SDK 是腾讯 TuringLab 研发的首个开源项目,着重解决自动化测试工具中的通用性问题,最初主要用于游戏 AI 自动化测试服务,现在可用于手机 APP、PC 端游戏、软件等专项自动化测试。通过 AI 算法进行大数据训练的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以直接在同一类游戏(软件)中适用。
2014年1月18日,由@百度主办、@InfoQ负责策划组织和实施的第46期百度技术沙龙活动上,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主任研发架构师黄畅博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刘长松教授,各自分享了其在识图领域的经验和技术。他们的话题涉及“开启读图时代”和“读图技术和应用”这两个方面,本文将对讲师各自的分享做简单的回顾,同时提供相关资料的下载。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了2017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其中刷脸支付上榜。“在中国,人脸识别系统现在应用于授权支付、设备访问以及罪犯追踪。”该项技术被认为是在“成熟期”。而蚂蚁金服被列举为三家主要公司其中的一家。针对蚂蚁金服的人脸识别技术,InfoQ采访了蚂蚁金服生物识别技术负责人陈继东。
人脸识别问题可以描述为,给定某一场景下的静态图象或者动态序列,根据预先存储的人脸数据库识别或者认证场景中一个或者多个人的身份。
本文介绍高德地图文字识别自研算法的主要发展历程和框架,以及未来的发展和挑战。
目前平台整体口罩佩戴率超过 99.9%
人脸识别是机器学习的直接应用,这项技术已经被消费者、行业和执法机关广泛采用,它可能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有严重的隐私问题。人脸识别已经超过了人类的工作效率,但是,在某些应用中实际实现时还存在问题。
假设你是一个科比布莱恩特的粉丝突然想回顾科比退役前最后一场比赛的所有精彩防守片段,你肯定不会想再花2个小时连同中场休息的广告一起把比赛视频再看一遍。
结合目前的业务需求,说说爱奇艺在探索中遇到的痛点和难点以及识别技术中的一些细节。
2018年3月27日腾讯云云+社区联合腾讯云智能图像团队共同在客户群举办了腾讯云OCR文字识别——智能图像分享活动,活动举办期间用户耐心听分享嘉宾的介绍,并提出了相关的问题,智能图像团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也耐心解答可用户的疑问。
本次分享从 AI 在自动化测试领域的应用角度出发,介绍一款结合传统图像处理技术和深度学习在视觉处理和 OCR 上的应用。
智能语音技术在2020年的发展是“加速度”的,在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之外,很多之前还在研究阶段的语音技术也已经在商业系统中得到落地。
本次分享介绍将GoogleNet中的Inception模块和ResNet相结合得到新的架构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出的新的人脸识别模型。
图像识别是计算机科学中十分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一个领域。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讲解使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图像识别的概念、应用和技术。
本文重点介绍口罩识别系统的框架、原理和方法,同时也介绍图像技术团队今年在国际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比赛进展。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一下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相关背景,然后结合格灵深瞳的实践,从算法研发、训练平台、智能数据处理、异构计算等几个方面着重介绍如何打造一流的视觉AI技术,最后介绍格灵深瞳在相关技术落地方面的情况。
同为以计算机视觉起家的创业公司,商汤和旷视一直在不断刷新AI公司的融资记录,如今商汤似乎在C轮和IPO上又先走了一步。很多人对于商汤的印象更多是横扫CVPR和ICCV的数十篇学术论文,以及拥有120位博士带来的技术底气(实际上最新数字已经上升到了140位),但副总裁杨帆却告诉我们:“只有技术壁垒,长期来看还是在给他人做嫁衣。”
语音识别技术在百度早已纳入需求向服务转变的进程中,其实百度语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搜索、地图、应用、音乐、浏览器等领域无处不彰显语音技术的风采,也是它让我们进入了“动口不动手”的时代。
本次分享介绍一个真正落地的图像识别系统从单机原型开发到基于分布式集群部署和应用的完整演化过程。
本次分享介绍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技术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