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月 1 日,Cursor 在其官网宣布推出了可在 Web 和移动设备上使用的 AI Agent 功能。用户现在可以通过浏览器或移动设备执行编码任务,例如在 Agent 上编写代码、修复 bug 或进行代码库问答。

此次发布标志着 Cursor 在其集成开发环境(IDE)之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虽然 Cursor 背后的公司 Anysphere 最初只提供了这款由 AI 驱动的 IDE,但该公司已齐心协力,将其产品推广到更多领域,并为用户开发更多由 Agent 驱动的体验。
今年 5 月,Cursor 推出了“后台 Agent”功能——这套 AI 系统能够自主处理编程任务,无需人工干预。到了 6 月,该公司又推出了 Slack 集成服务:用户只需在 Slack 中用 @Cursor 提及 AI 助手,就能指派编程任务,其运作模式与 Cognitions 公司开发的 AI 编程助手 Devin 颇为相似。
如今,随着网页版应用的上线,Cursor 用户可以通过 Web 或移动端浏览器直接下达自然语言指令,指派后台 Agent 完成诸如编写新功能或修复代码错误等任务。该网页应用还提供了任务监控功能,用户可以实时查看 Agent 的工作进度,并将完成后的修改一键合并到代码库中。
Cursor 产品工程负责人 Andrew Milich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推出 Slack 集成和网页应用是为了“消除用户在使用 Cursor 时的操作障碍”。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改进确实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
定价上,网页和移动端 Agent 与 Background Agents 采用相同的模式,目前运行计算本身免费,仅根据用户选择的 AI 模型收取使用费。
Anysphere 上个月宣布,Cursor 的年化经常性收入已突破 5 亿美元,主要来自月度订阅业务。该公司还表示,超过一半的《财富》500 强企业目前都在使用 Cursor,其中包括英伟达、Uber 和 Adobe 等公司。
为了利用这一增长机会,Anysphere 最近为 Cursor 推出了每月 200 美元的 Pro 套餐。
Cursor 背后的团队坚信,AI 推理模型已经足够先进,已经能够支撑编码 Agent“大展拳脚”了。Anysphere 首席执行官 Michael Truell 在最近接受 Stratechery 的 Ben Thompson 采访时表示,他预计到 2026 年,AI 编码 Agent 将处理至少 20% 的软件工程师工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