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了 三层架构技术简介 频道下的 50 篇内容
本次分享基于一个传统企业项目案例,介绍一套自己的DevOps体系和微服务设计开发方式,并取得初步成效的过程。
微服务架构模式(Microservice Architect Pattern)是近两年在软件架构模式领域里出现的一个新名词。虽然其诞生的时间不长,但其在各种演讲、文章、书籍上所出现的频率已经让很多人意识到它对软件领域所带来的影响。那到底什么是微服务,当我们谈论微服务时,它代表着一种什么样的含义?微服务适合应用在什么场景下,以及它有什么样的优缺点?微服务和SOA到底有没有区别?在接下来的几部分里,我将为大家揭开微服务的神秘面纱。
如何从从IO路径优化、元数据分片、支持NVME等技术维度着手,升级云硬盘的架构并提升性能
现阶段,国内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已经跨入到国际的快车道,AI的落地实践,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及技术领域下。
微博(Weibo)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社交网络平台。微博用户通过关注来订阅内容,在这种场景下,推荐系统可以很好地和订阅分发体系进行融合,相互促进。微博两个核心基础点:一是用户关系构建,二是内容传播,微博推荐一直致力于优化这两点,促进微博发展。
本文分享一下贝壳找房在智能推荐平台建设方面的一些实践经验。
金融行业业务的高速扩张也意味着风险指数的急剧上升,尤其在金融欺诈风险上。
本文将会从三个方面来分别探讨如何设计应用架构以更好的支持“秒杀”类需求,包括秒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产品架构解决之道、流量控制解决方案。
今天是Hadoop十岁生日。于2006年1月28日诞生的它改变了企业对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的过程,加速了大数据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极其火爆的技术生态圈,并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InfoQ策划了一系列文章,为大家梳理Hadoop这十年的变化,以及技术生态圈状况,本文是第一篇。
本文介绍云计算时代以来携程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上的几代网络解决方案。
本文系InfoQ中文站向ZStack项目创始人张鑫的约稿。2015年4月正式对外开源的ZStack项目宣称要解决在OpenStack中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并明确将项目目标指向目前前景似乎越来越不明朗的私有云市场。作为ZStack项目的架构师、CloudStack的前开发人员,张鑫对于私有云——或者说on-premise的企业IT——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此类服务到底应该怎么做,是如何构想的?本文将分享他对这个话题的思考。
InfoQ 的使命是促进软件开发领域知识与创新的传播。对于 Serverless 这个技术概念,我们有必要给大家做更加细致、深入的科普。
中国建设银行有着将近 20 年的数据仓库建设历史,其技术平台的转型和应用建设过程,既是引领国内各大银行数据仓库建设的标杆和榜样,同时也可以说是国内银行业数仓建设历程的一个缩影。
本文将从自动驾驶基础架构面临的挑战出发,客观聊聊在技术演进过程中,这个方向上的一些矛盾权衡以及背后思考。
Serverless 通常被直译成“无服务器”,乍一看来,会让人立刻警觉到:这是不是一个“危险”的颠覆性技术?新技术的爱好者们会感到兴奋,而保守派可能会隐隐地担忧着是不是云计算的新炒作。在 Serverless 呼声渐起之时,InfoQ 采访了在云领域深耕十载的陈威,请他谈谈他对 serverless 的观点看法。 在陈威看来,Serverless 并非银弹,它只是云计算在逐渐成熟之后的一个细分技术。新的技术层出不穷,但是技术人不能狂热鼓吹也不要盲目跟从,要始终清醒地牢记“技术始终是为人服务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一个技术人是能成为真正有效的推动者还是低效疲惫的跟风人。
本文来自美团点评技术文章系列。
改变系统架构的一个主要挑战是排除不需要的属性,并保持目标状态不被破坏。事件驱动架构及其相关模式可以往架构中引入接缝,让你可以分离遗留元素和新元素。
在向云端迁移时,如果使用的是以架构为中心的方法,那么并不会提供用户想象中的优点。对此问题,架构师Amit Kumar撰写了本文,列举了在架构中引入云服务时所应考虑的11个原则。
SDN 是来源于斯坦福大学的 Clean Slate 项目组,他们有一个宏伟的目标,就是要重造因特网,改变现有的僵化的网络架构模式。
余额宝自 2013 年上线后,经过几年的飞速发展,目前存量已突破万亿,用户规模达到 5 亿以上。作为一支现象级的金融产品,余额宝如何针对不断飙升的海量业务做 IT 整体架构的治理、优化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