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 加速企业创新,权威指南免费下载,开启你的学习探索之旅吧! 了解详情
写点什么

微信技术架构

收录了 微信技术架构 频道下的 50 篇内容

揭秘微信背后万级机器的管理者Yard平台
揭秘微信背后万级机器的管理者 Yard 平台

本次分享介绍微信后台在资源隔离、作业调度、容灾设计等方面的成功实践和思考。

专访微信人工智能实验室: 社交网络已成为人工智能的一个热点

腾讯旗下微信团队和香港科技大学于11月30日宣布成立联合实验室,WeChat-HKUST Joint Lab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简称:WHAT Lab。该实验室将以人工智能为主要研究方向,旨在改善用户的生活服务体验,借助大数据拓展机器学习的边界。InfoQ对成立WHAT Lab的事件,同时采访了香港科技大学的杨强教授和微信技术架构部模式识别中心总监陈波。

从 BAT 到 TMD,现在国内外一线架构师都在做什么?

最近几年,耳熟能详的"BAT"都在大谈基础设施转型,例如百度的 Apollo 自动驾驶平台,例如提供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的阿里云,例如定位为合作伙伴提供连接一切能力的微信。但当看似“BAT”的体量与技术能力达到了中国互联网的上限时,后起之秀如"TMD"(头条、美团、滴滴)以各自深耕多年的技术底蕴和业务体系也成了一方巨擘。

揭秘 Google、Netflix 等千亿市值企业的架构设计

毫无疑问,中国互联网企业技术水平与硅谷的整体差距越来越小,某些方面甚至有赶超之处。但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风口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可以看出大企业的技术实践难度都在加大,于是大量失败和教训默默重复和隐藏在各企业内,国内外成功的经验难以传播、借鉴和参考。

当用 google 无法解决你的问题时

很多人之所以选择当技术人,其背后的理由是:我们要解决的大部分问题是客观而确定的,继而解决方法也是容易找到的。不像产品经理,常常会有A方案可以,B方案也不错的彷徨症;不像运营同学,每天需要寻找热点、创造热点,为寻找更多用户而烦恼等等。

《七周七并发模型》作者 Paul Butcher、阿里云研究员余锋(褚霸)——QCon 北京 2016 前瞻

QCon北京2016将于4月21~2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目前已经确认大部分演讲嘉宾。《七周七并发模型》作者Paul Butcher、阿里云研究员余锋(褚霸)等专家将带来分享。

微信业务架构图 & 学生系统技术架构图
微信业务架构图 & 学生系统技术架构图

说明:微信业务架构&学生系统技术架构

架构实战营
RoCE 技术助力微信深度学习框架 Amber 加速

RDMA,其全称为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远程内存直接访问),是新一代数据中心高速网络互联的基础协议之一。RDMA协议来自于高性能计算领域,它改进了传统的TCP/IP协议栈在高速网络下的诸多缺点,使得网络通信数据传输不再经过内核或CPU,取而代之的则是直接通过网卡读写内存来进行,从而在应用上能够充分利用万兆以上的网络带宽。

微信业务架构图 & 学生系统技术架构图
微信业务架构图 & 学生系统技术架构图

假设今年学校毕业设计要求提升,要求做真正可运行的学生管理系统,学院对毕设的具体要求如下:

架构实战 1 - 微信业务架构图-学生管理系统技术选型
架构实战 1 - 微信业务架构图 - 学生管理系统技术选型

说明:

架构实战营
「架构实战营」
微信技术分享:揭秘微信后台安全特征数据仓库的架构设计
微信技术分享:揭秘微信后台安全特征数据仓库的架构设计

本文由腾讯技术工程师remyliu分享,原题“微信万亿数据仓库架构设计与实现”,本文收录时有内容修订和重新排版。

网络编程
即时通讯
IM
基于小程序技术栈的微信客户端跨平台实践丨GMTC
基于小程序技术栈的微信客户端跨平台实践丨 GMTC

小程序自诞生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成为了微信开发者生态中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环,为外部开发者开辟了全新的想象空间。

微直播免费报名丨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企业架构、研发体系精选专题

Geekbang微信将直播ArchSummit全球架构师峰会2015(深圳站)的四大专题的精选内容,免费开放微信直播报名,涉及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企业架构、研发体系建设等主题。

微信朋友圈的高性能复杂度分析

模块二微信朋友圈高性能架构复杂度分析

架构训练营
基于小程序技术栈的微信客户端跨平台实践
基于小程序技术栈的微信客户端跨平台实践

北京2019大会上,来自微信的张志坚讲师做了《基于小程序技术栈的微信客户端跨平台实践》主题演讲。

企业微信自建应用开发初探
企业微信自建应用开发初探

本文以该项目为例对在企业微信平台开发企业应用的特点进行了总结,重点分析了企业微信开发平台对应用开发提供的支持,并指出了实际开发中存在的一些挑战。

为什么要做 InfoQ 微信?

从本周开始,大家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InfoQ微信。

微信朋友圈技术之道:三个人的后台团队与每日十亿的发布量

截止到2015年7月,微信每月活跃用户约5.49亿,朋友圈每天的发表量(包括赞和评论)超过10亿,浏览量超过100亿。得益于4G网络的发展,以上数据仍有很快的增长,而且相对于PC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峰值要来得更加凶猛。比如,2015年元月的流量到了平时的2倍,而峰值则达到了平时峰值的2倍,相当于平时正常流量的5倍,这对整个系统的考验是很残酷的。本次分享将简单介绍微信后台团队的开发模式、微信朋友圈的架构以及在性能上的一些工作,供各位参考。

过去、现在和未来:开发一款微信小程序的技术迭代全过程
过去、现在和未来:开发一款微信小程序的技术迭代全过程

2019 年 10 月 19 日,由腾讯云与微信小程序团队联合举办的“小程序·云开发”技术峰会在北京召开。

微信 ClickHouse 实时数仓的最佳实践
微信 ClickHouse 实时数仓的最佳实践

微信在 ClickHouse 实时数仓实践中积累的经验

Clickhouse
云数据仓库
微信技术架构专题_资料-InfoQ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