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了 绞杀者模式 频道下的 50 篇内容
在传统企业甚至互联网企业中往往存在大量的遗留系统,这些遗留系统大多都能够正常工作,有的可能还运行着关键业务或者持有核心数据。
《微服务团队之道》一文提到,微服务帮助企业提升其响应力,而企业需要从DevOps、服务构建、团队和文化四点入手,应对微服务带来的复杂度和各种挑战,从而真正获益。如果说运维能力是微服务的加油站,服务则是其核心。 企业想要实施微服务架构,经常问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怎么拆?如何从单体到服务化的结构?第二个问题是拆完后业务变了增加了怎么办?另外,我们想要改变的系统往往已经成功上线,并有着活跃的用户。那么对其拆分还需要考虑现有的系统运行,如何以安全最快最低成本的方式拆分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回答的问题。 本文会针对以上问题,介绍我们团队在服务拆分和演进过程中的实践和经验总结。
复杂单体系统微服务化改造数据迁移实践
前不久,微软AzureCAT模式和实践团队在Azure架构中心发布了9个新的微服务设计模式,并给出了这些模式解决的问题、方案、使用场景和实现的考量因素。
文章从开发者角度对微服务如何拆分、版本管理和单体到微服务过渡等方面给出了一些建议。
由 AWS 无服务器精英 Forrest Brazeal 撰写的客座博文。
微服务架构有哪些模型?中台、领域驱动设计及微服务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微服务的边界设计怎么做?怎么做设计和拆分?且看作者为你娓娓道来。
1、企业在准备迁移到微服务架构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如何平衡? 2、架构改造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点。 3、数据库拆分、分布式事务、中间件如何处理?
适应度函数驱动开发的方法可用于编写测定系统符合架构目标的测试,这类似于使用测试驱动开发(TDO)的方法验证功能是否符合所需的业务输出。
Matt Fisher 谈到了 Helm 3.0.0 的特性,这是一个主版本,访谈中包括了它的一些技术债的成因以及是如何克服它们的,其中这些技术债主要是与 tiller 相关的。
ArchSummit 全球架构师峰会「云原生时代 IoT 架构设计与 DevOps 实践」技术专场的精彩技术分享整理如下。
虽然服务是逐步被拆分出来的,随着业务的演进,在某一时刻,可能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服务划分得是否合理。
遗留应用的每个版本,都可以视为一个MVP。
软件开发的难点在于不确定性
从探索到用Service Mesh等完成云原生改造,最终整体可用性达到三个9以上,IT费用削减近一半。
领域驱动设计是一个有关软件开发的方法论,它提出基于领域开发的开发模式,基于DDD理论,我们可以设计出高质量的软件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