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 XP 倡导者 Francesco Cirillo 为他著名的“反对if 行动”创建了一个网站,一时吸引了不少支持者。 Francesco 认为:
if 所带来的问题主要在于建立了模块(方法、对象、组件等)之间的依赖,也增加了代码路径的分支(这会降低代码的可读性)。
Francesco 举了一个示例,认为如下的代码:
// Bond class double calculateValue() { if(_type == BTP) { return calculateBTPValue(); } else if(_type == BOT) { return calculateBOTValue(); } else { return calculateEUBValue(); } }
应该使用多态将显式的 if 或 switch 语句消除:
// Bond class double calculateValue() { _bondProfile.calculate(); } // AbstractBondProfile class abstract double calculate(); // classe BTPBondProfile >> AbstractBondProfile double calculate() { ... } // classe BOTBondProfile >> AbstractBondProfile double calculate() { ... } // classe EUBondProfile >> AbstractBondProfile double calculate() { ... }
Francesco 认为这样做的好处在于
当我们需要增加新的 bond 类型时,只需创建一个新的类型来保存这部分独立逻辑即可。
创建抽象类或接口并非是改进的唯一方式,我们的目的是将程序变得更灵活、更易于交流、更容易测试、并且随时拥抱变化。
对于“反对 if 行动”,Matteo Vaccari补充了几点做法:
修改前 修改后 直接使用布尔运算结果 ```
if (foo) {
if (bar) {
return true;
}
}
if (baz) {
return true;
} else {
return false;
}
`return (foo && bar || baz); ` 使用辅助函数 ``` if (x > y) return x; return y;
return max(x, y);
灵活使用 0 的作用 ```
int arraySum(int[] array) {
if (array.length == 0) {
return 0;
}
int sum = array[0];
for (int i=1; i < array.length; i++) {
sum += array[i];
}
return sum;
}
int arraySum(int[] array) {
int sum = 0;
for (int i=0; i < array.length; i++) {
sum += array[i];
}
return sum;
}
不过社区中对此也有 [不同看法](http://news.ycombinator.com/item?id=673678),有人讽刺道: > 哦,这里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尊敬的客户,您前一个顾问使用了“if”语句,让我把这个函数替换为 80 个新类,这样显得更加敏捷一些。 > > Don't Repeat Yourself 看上去更敏捷一些。更好的做法是:等到出现第 3 遍重复代码的时候才去重构(不过也别等太久了)。这样可以避免很多无所谓的代码,也可以让程序员有更灵活的选择余地。 也有人为“反对 if 行动”进行了补充: > 我想这个行动并不是说“删除所有的 if 代码”,而是将类型判断逻辑使用多态进行替换。如果把它称为“反对类型字段行动”会更合适一些。 “反对 if 行动”也在征集“if-free”的代码示例,您也可以在那里 [提交代码片断](http://www.antiifcampaign.com/code-recruitment.html)。事实上,国内社区也提出了不少消除繁琐 if 语句的案例,如: - [ Jeffrey Zhao 编写了一个简单的类库](http://www.cnblogs.com/JeffreyZhao/archive/2009/01/07/AttachDataExtensions.html),使.NET 中的枚举类型可以携带一些信息,以便统一地获取数据或进行运算。 - [木野狐使用了 State 模式](http://www.cnblogs.com/rchen/archive/2007/04/16/js_state_machine.html),简化了不同状态下,Web 界面中相应组件的样式切换方式。 - [ Tristan G 设计了一组流畅的 API](http://www.cnblogs.com/tristanguo/archive/2009/05/15/1457197.html),使开发人员能够方便地编写实体验证规则。 您在这方面是否也有独特的经验呢?不妨也一起分享出来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