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架构漫谈(一):什么是架构?

  • 2016-02-17
  • 本文字数:3141 字

    阅读完需:约 10 分钟

架构漫谈是由资深架构师王概凯 Kevin 执笔的系列专栏,专栏将会以 Kevin 的架构经验为基础,逐步讨论什么是架构、怎样做好架构、软件架构如何落地、如何写好程序等问题。专栏的目的是希望能抛出一些观点,并引发大家思考,如果你有感触或者新的感悟,欢迎联系专栏负责人 Gary(微信 greenguolei)深聊。

本文是漫谈架构专栏的第一篇,作者将会通过类比的方式来介绍什么是架构以及为什么会产生架构。

缘起

一直以来,在软件行业,对于什么是架构,都有很多的争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甚至于很多架构师一说架构,就开始谈论什么应用架构、硬件架构、数据架构等等。我曾经也到处寻找过架构的定义,请教过很多人,结果发现,没有大家都认可的定义。套用一句关于 big data 流行的笑话,放在架构上也适用:

Architecture is like teenage sex,everybody talks about it,nobody really knows what is it。

事实上,架构在软件发明时的 N 多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了,这个词最早是跟随着建筑出现的。所以,我觉得有必要从源头开始,把架构这个概念先讨论清楚,只有这样,软件行业架构的讨论才有意义。

什么是架构?

架构的英文是 Architecture,在 Wikipedia 上,架构是这样定义的:

Architecture (Latin architectura, from the Greek ἀρχιτέκτων arkhitekton"architect", from ἀρχι- “chief” and τέκτων “builder”) is both the process and the product of planning, designing, and constructing buildings and other physical structures。

从这个定义上看,架构好像是一个过程,也不是很清晰。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会产生架构。

为什么会产生架构?

想象一下,在最早期,每个人都完全独立生活,衣、食、住、行等等全部都自己搞定,整个人类都是独立的个体,不相往来。为了解决人类的延续的问题,自然而然就有男女群居出现,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分工了,男性和女性所做的事情就会有一定的分工,可是人每天生活的基本需求没有发生变化,还是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须品。

但是一旦多人分工配合作为生存的整体,力量就显得强大多了,所以也自然的形成了族群:有些人种田厉害,有些人制作工具厉害,有些地方适合产出粮食,有些地方适合产出棉花等,就自然形成了人的分群,地域的分群。当分工发生后,实际上每个人的生产力都得到了提高,因为做的都是每个人擅长的事情。

整个人群的生产力和抵抗环境的能力都得到了增强。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并且因为人的结构的限制,人同时只能专心做好一件事情,这样不得已就导致了分工的产生。既然分工发生了,原来由一个人干生存所必需的所有的事情,就变成了很多不同分工的角色合作完成这些事情,这些人必须要通过某些机制合在一起,让每个人完成生存所必需的事情,这实际上也导致了交易的发生(交易这部分就不在这里展开了,有机会再讨论)。

在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完成所有生活必须品的生产的时候,是没有架构的(当然在个人来讲,同一时刻只能做有限的事情,在时间上还是可能会产生架构的)。一旦产生的分工,就把所有的事情,切分成由不同角色的人来完成,最后再通过交易,使得每个个体都拥有生活必须品,而不需要每个个体做所有的事情,只需要每个个体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并具备一定的交易能力即可。

这实际上就形成了社会的架构。那么怎么定义架构呢?以上面这个例子为例,把一个整体(完成人类生存的所有工作)切分成不同的部分(分工),由不同角色来完成这些分工,并通过建立不同部分相互沟通的机制,使得这些部分能够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并完成这个整体所需要的所有活动,这就是架构。由以上的例子,也可以归纳出架构产生的动力:

  1. 必须由人执行的工作(不需要人介入,就意味着不需要改造,也就不需要架构了)
  2. 每个人的能力有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个人的产出受限于最短板,并且由于人的结构限制,同时只能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情,比如虽然有两只眼睛,但是只能同时专注于一件事物,有两只手,无法同时做不同的事情。ps. 虽然有少部分人可以左手画圆右手画框,但是不是普遍现象)
  3. 每个人的时间有限(为了减少时间的投入,必然会导致把工作分解出去,给擅长于这些工作的角色来完成,见 2,从而缩短时间)
  4. 人对目标系统有更高的要求(如果满足于现状,也就不需要进行架构了)
  5. 目标系统的复杂性使得单个人完成这个系统,满足条件 2,3(如果个人就可以完成系统的提高,也不需要别的人参与,也就不需要架构的涉及,只是工匠,并且一般这个工作对时间的要求也不迫切。当足够熟练之后,也会有一定的架构思考,但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提高质量,提高个人的时间效率)

有人可能会挑战说,如果一个人对目标系统进行分解,比如某人建一栋房子,自己采购材料,自己搭建,难道也不算架构嘛?如果对于时间不敏感的话,是会出现这个情况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并不必然导致架构的发生。如果有足够的自觉,以及足够的熟练的话,也会产生架构的思考,因为这样对于提高生产力是有帮助的,可以缩短建造的时间,并会提高房子的质量。事实上建筑的架构就是在长期进行这些活动后,积累下来的实践。

当这 5 个条件同时成立,一定会产生架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架构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由懵懵懂懂的,被动的去认识这个世界,变成主动的去认识,并以更高的效率去改造这个世界的方法。以下我们再拿建筑来举例加强一下理解。

最开始人类是住在山洞里,住在树上的,主要是为了躲避其他猛兽的攻击,以及减少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生存的挑战。为了完成这些目标,人类开始学会在平地上用树木和树叶来建立隔离空间的设施,这就是建筑的开始。但是完全隔离也有很多坏处,慢慢就产生了门窗等设施。

建筑的本质就是从自然环境中,划出一块独占的空间,但是仍然能够通过门窗等和自然环境保持沟通。这个时候架构就已经开始了。对地球上的空间进行切分,并通过门窗,地基等,保持和地球以及空间的有机的沟通。当人类开始学会用火之后,茅棚里面自然而然慢慢就会被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来烧饭,一部分用来生活。当人的排泄慢慢移入到室内后,洗手间也就慢慢的出现了。这就是建筑内部的空间切分。

这个时候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也就慢慢的越来越多,空间的切分也会变成很多种,组合的方式也会有很多种,比如每个人住的房子,群居所产生的宗教性质的房子,集体活动的房子等等。这个时候人们就开始有意识的去设计房子,架构师就慢慢的出现了。一切都是为了满足人的越来越高的需求,提升质量,减少时间,更有效率的切分空间,并且让空间之间更加有机的进行沟通。这就是建筑的架构以及建筑的架构的演变

总结一下,什么是架构,就是:

  1. 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对目标系统的边界进行界定。
  2. 并对目标系统按某个原则的进行切分。切分的原则,要便于不同的角色,对切分出来的部分,并行或串行开展工作,一般并行才能减少时间。
  3. 并对这些切分出来的部分,设立沟通机制。
  4. 根据 3,使得这些部分之间能够进行有机的联系,合并组装成为一个整体,完成目标系统的所有工作。

同样这个思考可以展开到其他的行业,比如企业的架构,国家的架构,组织架构,音乐架构,色彩架构,软件架构等等。套用三国演义的一句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架构实际上就是指人们根据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为解决某个问题,主动地、有目的地去识别问题,并进行分解、合并,解决这个问题的实践活动。架构的产出物,自然就是对问题的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拆分的原则以及理由,沟通合并的原则以及理由,以及拆分,拆分出来的各个部分和合并所对应的角色和所需要的核心能力等。


感谢郭蕾对本文的策划和审校。

给InfoQ 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请邮件至 editors@cn.infoq.com 。也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 @InfoQ @丁晓昀),微信(微信号: InfoQChina )关注我们。

2016-02-17 16:1549460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嵌入式Linux下完成LCD屏文字显示(帧缓冲框架)

DS小龙哥

4月月更

观测云入驻阿里云计算巢,为用户构建稳定安全的云上连接

阿里云弹性计算

深入理解JMM-CPU多核硬件架构剖析及Java内存模型

janyxe

JVM cpu Java内存模型

Java 并发编程总结

Joseph295

云原生虚拟化:基于 Kubevirt 构建边缘计算实例

火山引擎边缘云

容器 k8s 边缘计算 Kubevirt

被滥用的“架构师”!

博文视点Broadview

一起学习Python的Sanic框架:路由和蓝图

宇宙之一粟

Python 4月月更 sanic

Java类应用高内存问题排查指南

中原银行

Java JVM 问题排查 中原银行 高内存

【课程汇总】Hello HarmonyOS系列课程,手把手带你零基础入门

HarmonyOS开发者

HarmonyOS ArKUI 3.0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创新客户服务?

小炮

客户服务

长沙好人

成周

java培训redis的集群策略

@零度

redis JAVA开发

从mybatis-plus-generator看如何编写代码生成器

Rubble

4月日更 4月月更

架构实战训练 模块三

小马

「架构实战营」

Ampere Computing释放观测云“芯”算力,强强联合推动可观测性发展

观测云

可观测性 可观测

Kafka设计的基本原理

平凡人生

基于 TiDB 的 Apache APISIX 高可用配置中心的最佳实践

API7.ai 技术团队

微服务网关 api 网关 APISIX TiDB

外包学生管理系统详细架构设计文档

高山觅流水

「架构实战营」

活动预告 | 4月23日,多场OpenMLDB精彩分享来袭,不负周末好时光!

第四范式开发者社区

机器学习 数据库 AI 特征 特征平台

架构实战营-模块三-作业

michael

架构实战营 #架构实战营 「架构实战营」

spring-cloud-kubernetes自动同步k8s的configmap更新

程序员欣宸

Java Kubernetes 4月月更

vue中使用element-resize-detector

CRMEB

Docker Compose 部署Kibana和 Elasticsearch本地集群 8.1.3

Geek漫游指南

elasticsearch

如何构建一个可“持续演进”的可观测体系?| QCon

阿里巴巴云原生

云原生架构下的微服务选型和演进

阿里巴巴云原生

Robot OS驱动开发

轻口味

c++ android Robot 4月月更 AOSP

APISIX jwt-auth 插件存在错误响应中泄露信息的风险公告(CVE-2022-29266)

API7.ai 技术团队

api 网关 APISIX CVE

web前端培训React 泛型组件

@零度

前端开发 React

模块三:外包学生管理系统-架构设计文档

jiaoxn

「架构实战营」

超越 iTerm!号称下一代 Terminal 终端神器,用完爱不释手!

沉默王二

【建议收藏】吐血整理Golang面试干货21问-吊打面试官-1

利志分享

golang golang 面试

架构漫谈(一):什么是架构?_架构_王概凯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