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3 日,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开源嘉年华」正在限量报名中! 了解详情
写点什么

996 工作制席卷硅谷!招聘启事惊现“加班警告”:接受就是年薪翻倍 + 股权暴增,不接受就滚蛋

  • 2025-07-25
    北京
  • 本文字数:4425 字

    阅读完需:约 15 分钟

996工作制席卷硅谷!招聘启事惊现“加班警告”:接受就是年薪翻倍+股权暴增,不接受就滚蛋

在波士顿的一间共享办公空间里,28 岁的程序员 Lina 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招聘邮件,眉头微蹙。邮件来自一家专注于生成式 AI 的初创公司,通篇都在描绘改变行业的雄心,直到结尾那句:“我们践行 996 模式 —— 每周 6 天,早 9 点至晚 9 点。这不是选择,是入场券。”

 

对 Lina 来说,“996” 曾是国际新闻里的词汇,如今却成了她求职路上必须面对的选择题。这种起源于亚洲的高强度工作制,正悄然渗透进欧美初创企业的土壤,尤其在竞争白热化的人工智能领域,它不再是禁忌,反而成了一些公司公开标榜的 “成长密码”。

996 工作制在海外初创圈疯狂蔓延

 

“996”,即每周工作 6 天、每天从早 9 点到晚 9 点,总计 72 小时的工作模式,曾因在部分地区引发的劳工争议而被贴上 “现代奴隶制” 的标签,一连串与过度劳累相关的事件更让其声名狼藉。但在大西洋彼岸,这个带着争议的词汇正被重新定义。

 

“越来越多客户在面试前就亮明底线:接受 996,才能进入下一环节。” 连续创业者 Adrian Kinnersley 同时运营着人力资源和就业合规两家初创公司,他最近频繁接触到这样的需求。在他看来,过去一年里,主动要求员工遵循 996 的美国初创企业数量至少翻了一番,其中大多数集中在 AI、企业软件等高速迭代的领域。

 

这与几年前的职场风向形成鲜明对比。2020 年新冠疫情初期,美国职场讨论的核心是 “如何对抗倦怠”—— 科技公司纷纷推出弹性工作制,远程办公成了标配,连以 “狼性” 著称的硅谷都在强调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但如今,天平明显向另一端倾斜:对速度的极致追求,让 “加班” 从选项变成了刚需。

自从马斯克睡在工厂里,创企不得不卷了

 

这种转变并非偶然。在人工智能技术爆发式发展的当下,初创企业的生存周期被大幅压缩。“你慢一步,可能整个赛道就被对手吃掉了。” 一位硅谷风投合伙人曾在公开论坛上直言。

 

硅谷加班文化的悄然盛行,从“超级卷王”马斯克身睡在特斯拉工厂时就已经初见端倪。

 

2022,刚收购完 Twitter 后,马斯克年向 X 公司员工发出的 “要么高强度工作,要么走人” 的最后通牒形成了呼应 —— 当行业领袖公开为 “极致投入” 站台,更多初创企业开始效仿。

 

Rilla 是一家总部位于纽约,专注于 “对话智能” 的 AI 初创公司。

 

Rilla 的业务听起来并不复杂:为水管工、电工等蓝领承包商开发软件,记录他们与客户的对话,通过 AI 分析指导他们如何获得更高的报酬。但就是这样一个垂直领域的工具,让其在三年半的时间里实现了收入从 0 到 4000 万美元的跨越,环比增长稳定在 15%,净收入留存率超过 170%,净推荐值(NPS)甚至高于 iPhone—— 这些数据让它成了投资人眼中 “历史上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

 

“我们的使命是把科技巨头的技术,塞进蓝领工人的工具箱。”Rilla 在官网如此定义自己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80 人的团队里,几乎所有人都遵循着 “每周 70 小时 +” 的工作节奏,周六的办公室和工作日一样热闹,早餐、午餐、晚餐从不缺席,仿佛在无声地提醒员工:这里的 “下班” 没有固定时间

 

在 Rilla,工程师的日常被压缩成 “快速闭环”:早上接到用户反馈,中午就要设计出解决方案,傍晚完成代码开发,深夜部署上线,第二天再根据数据迭代。

 

支撑这种效率的,是一套明确的技术栈:前端用 React、React Native,后端依赖 Node.js、PostgreSQL,代码管理靠 GitHub Actions,基础设施部署用 Terraform 和 Spacelift—— 这些开源工具的组合,让团队能最大限度减少 “重复造轮子” 的时间。

 

而能留在 Rilla 的人,往往符合几个关键词:“永不满足的好奇心”(比如主动研究最新的大模型应用)、“客户至上”、“必胜欲”以及 “不怕失败”。

 

公司在招聘时从不遮掩对工作时间的要求。最新的工程师岗位启事中,明确写着 “每周工作超 70 小时是常态”,并直白警告:“如果对这种强度不满意,不必投递简历。” 他们甚至列出了 “不欢迎的人”:比如 “更在意周末是否能休息”“把‘完成 KPI’当成终点” 的求职者。

 

Rilla 的案例并非孤例。

 

在旧金山、波士顿的初创企业聚集地,越来越多公司开始用 “996” 作为筛选器 —— 既能快速推进项目,也能筛选出 “真正想赢” 的人。这些公司相信,短期的高强度投入能换来 “指数级增长”,就像 Rilla 标榜的 “用 3.5 年走完别人 10 年的路”。

 

人工智能物流初创公司 Sotira 的 CEO Amrita Bhasin 对此有着更现实的判断。这家专注于优化供应链效率的公司,正处于产品落地的关键期,Bhasin 每天的工作时长常常超过 14 小时,但她从不要求团队全员效仿。“初创公司头两年,创始人几乎绕不开 996—— 你要跑融资、盯产品、接客户,漏掉任何一环都可能让公司死掉。” 她在一次行业论坛上直言,“但这是创始人的责任,不是普通员工的义务。把自己的强度强加给团队,既不公平,也难持久。”

 

而远程医疗公司 Fella & Delilah 则选择了 “分层推进”。创始人 Ritchie Cartwright 几周前在领英上发布的内部信引发热议:他计划将部分员工转为 “996 梯队”,作为交换,这部分人将获得 25% 的薪资涨幅和 100% 的股权增幅。

 

这家专注于慢性病远程管理的公司,正试图通过高强度团队抢占市场空白,其开出的条件颇具诱惑力 —— 相当于用额外 20% 的工作时间,换取超过 30% 的综合回报。据其领英帖子透露,目前已有近 10% 的员工报名加入这一梯队,多为产品、技术等核心岗位的年轻人。

 



这种 “双层结构” 暗合了不少初创企业的心态:既想通过高强度突破增长瓶颈,又不愿因强制加班引发团队动荡。“有人想要稳定的工作节奏,有人愿意赌一把短期冲刺换长期回报,强行统一反而会赶走两类人。” 一位硅谷人力资源顾问分析,“尤其在远程医疗这类需要兼顾合规与创新的领域,核心团队的‘冲’与支持团队的‘稳’同样重要。”

反对声音从未停止

 

当 996 在欧美初创圈从 “潜规则” 变成 “公开讨论”,争议也随之升级。

 

今年夏天,英国知名风投哈里・斯特宾斯(Harry Stebbings)的一番言论将辩论推向高潮。在一场面向创业者的播客中,他直言 996 “可能还不够”:“亚洲有些团队已经在做‘007’了 —— 从午夜到午夜,每周七天轮班。想做 1 亿美元的公司,每周五天够了;但要做 100 亿美元的公司,七天都未必够。”

 

这番话在欧美创投圈炸了锅。

 

支持者认为,科技革命窗口期短暂,高强度投入是 “赢者通吃” 的必要代价;反对者则嘲讽其 “用资本焦虑绑架劳动者”。

 

更值得注意的是 Stebbings 观察到的地域差异:“美国员工对 996 的接受度明显高于欧洲 —— 你让欧洲人周末加班,他们会觉得你在冒犯底线。” 这种差异背后,是不同地区职场文化的积淀:美国硅谷长期信奉 “努力即荣耀”,而欧洲多国早已通过法律明确每周 48 小时的工时上限。

 

争议之外,更隐蔽的风险藏在法律条文里。经营着一家人力资源和招聘初创公司的企业家艾德里安·金纳斯利 (Adrian Kinnersley) 最近在梳理客户合规文件时,发现了一个危险的趋势:许多推行 996 的初创公司 “连员工分类都没做对”。按照美国劳动法,科技行业员工若被归类为 “豁免员工”(exempt),可免于加班费支付,但这需要满足薪资门槛和工作性质等严格条件。

 

加州是 AI 初创公司扎堆的地方,这里的劳动法对员工保护最严,可很多团队光顾着赶进度,连基本的工时记录都懒得做。” 他直言不讳,“他们沉迷于‘改变世界’的狂热,却没意识到这些操作可能埋下巨额赔偿的雷。”

 

妮娜·莫汉蒂 (Nina Mohanty) 是硅谷人,也是伦敦 Bloom Money 的创始人。她表示,采取激进的加班文化实际上会产生“持久的影响和意想不到的后果”。

 

“你只要想想 Revolut,他们的企业文化可能是我们在欧洲见过的最接近 996 文化的企业,但他们却举步维艰,”Mohanty 告诉 CNBC。“他们的团队成员流失率极高,甚至连银行牌照都拿不到,他们的企业文化实际上被认为是导致衰败的原因之一。”

 

此外,劳动权益专家也指出,美国联邦法律虽然允许自愿加班,但每周 70 小时的强度已远超 “健康阈值”—— 医学研究显示,长期每周工作超过 55 小时,心脏病、抑郁症的风险会增加 30% 以上。而对于初创公司来说,过度依赖 “超时工作” 可能掩盖管理低效、流程混乱的问题,一旦节奏放缓,反而容易引发团队崩塌

 

国外网友怎样看待 996?

 

当初创企业的创始人与投资人围绕 996 展开激辩时,普通网友的声音则更贴近职场现实 —— 他们中有人已经用亲身经历反驳 “高强度即正义”,也有人从文化差异角度质疑其普适性,更有人戳破了 “超长工时” 背后的虚伪。

 

有 Reddit 用户现身说法,认为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努力,而是更聪明地工作,而不是磨洋工。

 

“我的第一家在线公司完全自动化运营,每周只需工作 6~8 小时。到 25 岁时,我仍然赚了 100 万美元的利润,这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去旅行。因此,在接下来的 10 年里,我走遍了六大洲的 60 多个国家。现在,我正在打造一家规模更大的在线公司,尽管完全依靠自力更生,却以风投支持的公司的速度增长,而这一切都不需要我每周工作 7 天。”

 

这种 “用巧劲而非蛮力” 的案例,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大量共鸣,许多人留言称 “见过太多每天工作 12 小时却连优先级都理不清的团队”。

 

欧洲创业者对 996 的抵触则带有更鲜明的文化印记。Don’t Quit Ventures 的普通合伙人 Noa Khamallah 指出,“没有必要 996”,而且这些价值观往往与欧洲的思维方式和法规相冲突。Khamallah 表示:

 

“欧洲最成功的公司——从 Spotify 到 SAP 再到 ASML——并不是通过过度工作而是通过可持续的创新文化取得主导地位的。”

 

他以硅谷的 Uber 和 Meta 为例,这两家公司都已扩张到欧洲,并面临着巨大的监管阻力 Khamallah 说:

 

“这些例子表明,硅谷的‘快速行动,打破常规’精神经常与欧洲在工人权利、隐私和可持续商业实践方面的价值观相悖。”

 

更尖锐的批评指向了 “超长工时” 的虚伪性。一位自称在科技公司任职多年的网友,揭露了部分标榜 “每周 60 小时” 高管的真实日常:

 

“早上 8 点准时打卡装精英,实际每天专注工作的时间不超过 3 小时。”

 

他描述道,这些人的日程表充斥着 “漫长的商务午餐”“毫无意义的会议”“围着上级附和的奉承”,以及 “假装谈工作的咖啡社交”,“晚上 8 点准时下班时,摆出一副鞠躬尽瘁的样子,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在表演‘努力’”。这种 “用时长堆砌业绩” 的现象,让许多基层员工感到愤怒:“我们真的在加班解决问题,他们却在靠加班作秀升职。”

 

在这些评论中,一位网友的总结恰到好处:“真正的进步,从来不是和时间赛跑,而是和自己的惰性、低效、盲目较劲 —— 这不需要用 72 小时来证明。”

 

参考链接:

https://www.wired.com/story/silicon-valley-china-996-work-schedule/

https://www.cnbc.com/2025/06/08/europe-startups-resists-pressure-to-adopt-chinas-996-work-culture.html

https://www.linkedin.com/posts/harrystebbings_founder-funding-business-activity-7334473729579606016-56Od/?utm_source=share&utm_medium=member_desktop&rcm=ACoAACdGTRUBsbnEwmIC4xyi31AUL8KI7DRHNoY

2025-07-25 18:008360
用户头像
李冬梅 加V:busulishang4668

发布了 1148 篇内容, 共 765.5 次阅读, 收获喜欢 1282 次。

关注

评论 2 条评论

发布
用户头像
还是老中带的烂风气
2025-07-31 09:28 · 陕西
回复
用户头像
企业的产品的本质是给社会提供某种价值,可是如果都不把自己的员工当人看,其提供的任何产品能值得信赖吗?早点死了算
2025-07-30 11:29 · 四川
回复
没有更多了

诊所数字化:连锁型诊所应用远程会诊做分级诊疗

boshi

数字化医疗 七日更 28天写作

日记 2021年2月25日(周四)

Changing Lin

2月春节不断更

2021版面试必问178条性能优化建议!(Java+JVM+Redis+MySQL等)

Java架构追梦

Java 架构 面试 性能优化 金三银四跳槽

话题讨论 | 英语对IT从业人员重要吗?

happlyfox

IT 话题讨论 28天写作 2月春节不断更 话题王者

技术干货 | 中间件技术在百度云原生测试中的应用实践

百度开发者中心

底层技术 #技术干货#

2021金三银四涨薪季,这些面试题都掌握了嘛?

ios 面试

国产芯片WiFi物联网智能插座—项目简介

不脱发的程序猿

物联网 28天写作 二月春节不断更 WiFi物联网插座 智能插座

Git教程--git merge命令

生之欢愉,时间同行

git 程序员 git merge

优化软件测试成本的7个步骤

程序员阿沐

软件测试 自动化测试 测试工程师 黑盒测试 白盒测试

运维工程师小张的日记

XSKY星辰天合

翻译:《实用的Python编程》02_06_List_comprehension

codists

Python

架构设计篇之微服务实战笔记(六)

小诚信驿站

架构师 刘晓成 小诚信驿站 28天写作 架构师成长笔记

到底什么是敏捷

Teobler

敏捷 敏捷开发 敏捷精髓 敏捷书籍

添加小助理vx:mxzFAFAFA即可!!

比伯

Java 编程 架构 面试 计算机

「超全!」谷歌大神LeetCode刷题笔记PDF分享

C语言与CPP编程

c++ 程序员 算法 LeetCode 编程、

python精度控制

里昂

Python 数据结构

分享我的2021京东4面面经,送给备战金三银四的你

Java架构之路

Java 程序员 架构 面试 编程语言

DCache 分布式存储系统|K-K-Row 缓存模块的创建与使用

TARS基金会

MySQL 数据库 nosql 分布式存储 TARS

图解定时任务线程池

叫练

面试 定时任务 线程池 Timer 线程池工作原理

大牛荐书 | 百度技术大牛都在读的7本书!

百度Geek说

技术 技术人 书籍推荐 技术书籍

为语音社交平台加一个防护罩,即构上线实时语音安全方案

ZEGO即构

常见的初级排序算法,这次全搞懂

Silently9527

Java 排序算法

简述:一款优秀的缺陷管理系统有哪些功能特点!

优秀

缺陷管理系统

3分钟学会如何上手supervisor看门狗

happlyfox

Linux centos7 28天写作 2月春节不断更

逆向思维:从小厂到面试大厂,这份学习笔记助我快速成长,实现高薪岗位

Java架构之路

Java 程序员 架构 面试 编程语言

Serverless 2.0,鸡蛋还是银弹?

Serverless Devs

腾讯云 阿里云 Serverless 运维 大前端

国产芯片WiFi物联网智能插座—电源功能设计

不脱发的程序猿

28天写作 二月春节不断更 智能插座 WiFi物联网智能插座 电源设计

安卓软件开发教程!全世界都在问Android开发凉了吗?offer拿到手软

欢喜学安卓

android 程序员 面试 移动开发

安卓天气app开发!2021年Android开发者跳槽指南,社招面试心得

欢喜学安卓

android 程序员 面试 移动开发

研发效能的历史和未来

李小腾

研发效能 数据驱动

Flutter-从入门到项目 07: 微信项目-发现页面

iOSer

flutter ios 小程序flutter, 跨平台

996工作制席卷硅谷!招聘启事惊现“加班警告”:接受就是年薪翻倍+股权暴增,不接受就滚蛋_生成式 AI_李冬梅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