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黄仁勋凌晨炸场:6G、量子计算、物理 AI、机器人、自动驾驶全来了!AI 芯片订单已达 3.5 万亿|2025GTC 最全指南

  • 2025-10-29
    北京
  • 本文字数:4576 字

    阅读完需:约 15 分钟

大小:2.19M时长:12:47
黄仁勋凌晨炸场:6G、量子计算、物理AI、机器人、自动驾驶全来了!AI芯片订单已达3.5万亿|2025GTC最全指南

本周可谓美国科技行业的“超级周”,而号称“AI 风向标”的英伟达 GTC(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GPU 技术大会)也于美东时间 10 月 27 日开幕


10 月 28 日,黄仁勋依旧身着皮衣登场。但与以往有明确重点的发布会不同,老黄此次演讲几乎把全球科技圈的热词悉数点了一遍:6G、量子计算、物理 AI、机器人、自动驾驶、核聚变...一个没落下。


他还官宣了一个跨次元般的重磅消息:


英伟达和诺基亚合作了,用 AI 提高无线通信的速度,共同建造面向 AI 原生的移动网络,搭建 6G AI 平台;为此,英伟达推出新品 NVIDIA Arc(Aerial Radio Network Computer),还将对诺基亚投资 10 亿美元(约合人民 71 亿元)。



也就是说,AI 不再只是网络的使用者,还成为了网络本身的“智能中枢”。


黄仁勋直言:“我们将采用这项新技术,升级全球数百万个基站。”


值得一提的是,老黄这次(可能下次血本了)不仅演讲话题涉猎甚广,还组建了一支超级“嘉宾足球队”,在一众大佬中,具身智能当红新星 Figure AI 创始人兼 CEO Brett Adcock(第二行左四)也赫然在列。



话说回来,英伟达 AI 芯片的成绩也着实亮眼:Blackwell 和 Rubin 芯片订单总额,已达 500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5,000 亿元)。


在今年 3 月的春季 GTC 大会上,老黄曾秀出最强 AI 芯片 GB300 NVL72,其中“G”是该芯片中的 CPU 架构 Grace“B”是 GPU 架构 Blackwell,也是英伟达现在主推的数据中心 GPU 架构。


截至当日收盘,英伟达股价涨约 5%,总市值逼近 5 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5 万亿元),创下新高。


次元壁破了:和老牌手机霸主一起搞通信

在这次 GTC 上,老黄官宣的第一个合作协议,就是和诺基亚携手共建 6G AI 平台。


二者此次合作重点不在“造芯片”,而在“让网络学会思考”:英伟达把其加速计算平台 Aerial RAN Computer Pro(ARC-Pro),带进诺基亚的无线通信系统 AirScale 中,推动运营商向 AI 原生的 5G 与 6G 网络过渡。


话说,诺基亚这个零几年的全球手机霸主、听起来好像是个“上古战神”,现在为什么会出现在英伟达的合作名单上,而且还被放在超级显眼位置?


首先,其实诺基亚“没死”,它只是卖掉了手机业务,退回了“根部”的通信设备业务


2013 年,在卖掉手机部门给微软之后,诺基亚彻底转向电信基础设施:基站、天线、光纤网络、核心网软件——全球运营商的底层网络都离不开这些。


2016 年,诺基亚收购了阿尔卡特朗讯——这是由传奇的“贝尔实验室”(曾获 9 项诺贝尔奖、4 项图灵奖)改组重建的公司,然后就自然而然地继承了贝尔实验室一堆领先的技术和专利;收购后,贝尔实验室也更名为 Nokia Bell Labs。


如今的诺基亚和华为、爱立信并列,是全球三大通信设备厂商之一。


第二,英伟达做芯片的终极目标,其实不是“更强的 GPU”,而是让所有计算都发生在“靠近数据产生的地方”——也就是网络边缘,而这正是诺基亚的主场。


英伟达提供 ARC-Pro 平台:让通信基站不仅传信号,还能执行 AI 推理;诺基亚则提供 AirScale 无线系统和 RAN 软件栈:让这些“AI 基站”融入现有的 5G 网络,并能平滑升级到 6G。另外,T-Mobile 是他们的首个运营商合作方,将在 2026 年开始实地测试。


简单来说,就是英伟达把 GPU 算力塞进基站,诺基亚负责让它能在真实的网络中跑起来。


正如黄仁勋在发布会上所说的:“基于 NVIDIA CUDA 和 AI 的 AI-RAN,将彻底改变电信行业,这是一次跨时代的平台变革。”


英伟达的官方新闻稿也指出,此次合作标志着行业的转折点,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推动 AI-RAN 的创新和商业化,为 AI 原生 6G 铺平了道路。


在诺基亚之外,黄仁勋还一口气官宣了几家合作伙伴:从自动驾驶巨头 Uber、政府 AI 供应商 Palantir 到与美国能源部、甲骨文达成战略合作——几乎覆盖了 AI 产业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暗含其野心。


先是 Uber。黄仁勋认为“机器人出租车的拐点即将到来”,双方计划在全球铺开 10 万辆自动驾驶汽车。这不仅是自动驾驶的突破,更是 AI 硬件与智能算法的深度融合——英伟达正试图让 GPU 成为 Robotaxi 时代的“车载大脑”,推动出行生态进入商业化阶段。


接着是 Palantir。这家擅长处理政府和军情数据的公司,将把英伟达的 CUDA-X 和 Nemotron 模型嵌入自家系统,让 AI 学会“看懂”世界。Lowe’s 已经在用这套组合调度它的供应链——AI 代理成了企业的隐形决策官。


不过更大胆的布局在科研领域,与美国能源部、甲骨文联手打造七台 AI 超级计算机。其中阿贡实验室的 Solstice 与 Equinox 系统,将以 2,200 exaFLOP 的惊人算力,成为“美国的探索引擎”。


从 Robotaxi 到政府级 AI 决策,再到超级计算,英伟达不再“造芯片”,而是在“造智能的地基”。


前沿科技话题“大点兵”


前文提到,老黄这次的演讲涉及多个话题,除了 6G,还有量子计算、物理 AI、机器人、自动驾驶等;下面来具体看几个。

1、量子计算

自理查德·费曼提出量子计算概念起,40 年后,业界终于在去年实现了关键突破——创造出可相干、稳定、且具纠错能力的逻辑量子比特(logical qubit)


英伟达此前推出了开放式量子 GPU 计算平台 CUDA-Q,这次又开发了一个基于 CUDA-Q 核心构建的 NVQLink,是一种能把传统 GPU 和量子处理器连接起来的互联架构。


当下的量子计算仍处在“易碎”阶段——对环境噪声异常敏感,且算力利用率有限。为了让量子比特保持稳定运行,往往要借助 GPU 超算系统承担控制与纠错计算,这让量子计算暂时还离不开经典计算的“辅助臂”。

黄仁勋分享称,英伟达将与美国能源部合作建设 7 台 AI 超级计算机,这些超算将使用 Blackwell 和下一代 Vera Rubin 架构芯片,利用 AI、量子计算等最前技术投入研究。


老黄还化身“AI 赛道的美国队长”,举起了他的“芯片盾牌”:由 NVLink 连接的 72 块 GPU 构成。



2、具身智能和物理 AI(Physical AI)

对于具身智能与机器人计算,英伟达的理念是,如果要让 AI 真正进入物理世界、具备感知和行动能力,必须依托一个“三计算机”体系:


一是用于模型训练的 Grace Blackwell AI 计算机,负责生成大规模智能模型;二是用于仿真和虚拟验证的 Omniverse 数字孪生计算机,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机器人行为与物理交互;三是用于实际执行的 Jetson Thor 机器人计算机,让智能在真实世界中运行。


这三者都基于 CUDA 平台运行,形成从训练、仿真到执行的完整“物理智能”闭环,使 AI 能够真正连接虚拟与现实世界。


英伟达投资过多家具体智能公司,和美国具体智能新独角兽 Figure AI 也在开展合作,加速下一代机器人的研发。



3、开源模型与生态合作

英伟达在开源模型和产业生态上正展开双线布局。


一方面,得益于推理、多模态与知识蒸馏等能力的提升,开源模型已经足够强大,成为初创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灵活定制与创新的基础。英伟达作为开源社区的重要贡献者,已有 23 个模型登上各类性能榜单,并承诺将持续投入。


另一方面,英伟达正加速与云计算和行业伙伴的深度集成:其模型与库已嵌入 AWS、Google Cloud、Microsoft Azure 等主流云平台,以及 ServiceNow、SAP 等 SaaS 系统,使用户能够在不同生态中无缝调用 AI 能力。


同时,英伟达还与 CrowdStrike(网络安全)、Palantir(数据处理)和 Synopsys(芯片设计)等行业巨头合作,以 AI 提升垂直领域生产力,推动从安全到设计的智能化变革。


4、AI 在聊天机器人之外的更多应用

AI 被广泛用于基础科学研究,远不止聊天或生成内容。在医疗、基因组学、企业计算等领域都有应用。不同类型的模型(卷积神经网络 CNN、图神经网络 GNN、状态空间模型等)被用于不同任务。


AI 不仅是工具,也能成为“数字员工”。例如英伟达内部的 Cursor 系统可帮助工程师自动生成代码;AI 驾驶员(AI Chauffeur)则被用于自动驾驶出租车。


老黄还亲自详解:AI 到底是什么?

在 GTC 大会上,除了抛出一个又一个爆炸性的技术新动向,黄仁勋还特意拿出 20 分钟,讲了一堂“AI 是什么”的深度课。


在他看来,这件事十分必要——如果没弄清 AI 的定义,就无法判断下一场产业潮水将流向何处。


黄仁勋首先澄清一个误区:AI 的世界远不止 ChatGPT 所代表的聊天机器人,那只是大众心中的 AI 形象。真正关键的,是以 AGI 为代表的深层计算机科学,以及支撑它的惊人算力,“AI 不是某个应用,而是一种新的计算方式。”


过去的计算世界,是程序员写规则、计算机执行命令;现在,机器靠数据自己学习规律。


比如,以前要教电脑识别猫,你得写几十条规则;如今只需给它十万张猫的照片,它自己就能学会什么是“猫”。


这场转变包含三层逻辑:计算方式变了——从写代码变成喂数据;计算工具变了——从 CPU 到 GPU;计算目标也变了——从执行任务到生成智能。AI 由此彻底重构了计算栈。


换句话说,AI 正在从“螺丝刀”变成“工人”。


它不再是被动的工具,而是主动的执行者——会使用浏览器、写代码、制定计划、理解需求。


当技术第一次具备了“做事”的能力,机器也第一次进入了生产力的核心。


有了学习能力,AI 看世界的方式也彻底不同。

在它的眼中,万物都被拆解成可学习的片段:文字、图片、声音、分子、蛋白质……这些最小的信息单位叫作 token。

AI 通过这些“语言颗粒”去理解、模仿、重建世界。谁能以更低成本、更高速度生成和操控 token,谁就能主导下一代计算。


这也催生了一种全新的基础设施——AI 工厂。


如果传统数据中心像多功能仓库,负责存储文件、运行程序,那么 AI 工厂就像一条生产线,只做一件事:生产 token。


能源流入,驱动 GPU;GPU 通过 NVLink 和 Spectrum-X 网络连接成超级系统;软件与模型协同工作,批量产出 token。


黄仁勋把这条链概括成一句话:

“能源 → GPU → 算法 → 模型 → Token → 智能。”



AI 的成长轨迹,也像一个“吃电的天才”。


它先在预训练阶段“学语言、记知识”,像学前班;

后在后训练阶段“学技能、学推理”;

最后进入“思考阶段”,在与你互动时实时规划、推理——那是最消耗算力的时刻。


AI 越聪明,就越费电。这是第一条指数——AI 使用指数:智能与算力的爆炸式增长。


但还有第二条曲线——AI 采用指数:AI 越好用,越多人使用;使用越多,算力需求又被推高。


两条指数叠加,形成了一个强劲的正反馈——AI 越聪明,体验越好;越好用,用户越多;越多的使用带来更多利润,又反过来推动 AI 变得更聪明。


面对算力需求如此巨大,要让这台“永动机”持续转动,黄仁勋的答案是“极致协同设计(Extreme Co-Design)”。


摩尔定律的线性提升早已赶不上 AI 的指数爆炸,必须在芯片、封装、互联、系统、编译器、模型、算法、应用等每一层同时创新。


他说:“要让 AI 继续前进,不能只造更快的芯片,而要重新设计整座工厂。”


这座“工厂”,就是未来的 AI 工厂。


在黄仁勋眼中,它不再是通用数据中心,而是一条智能的生产线——能源是燃料,GPU 是引擎,模型是模具,Token 是产品。


算力不再是辅助资源,而是新的生产资料。只有不断压低成本、扩大产能,AI 的良性循环才能继续。


这就是未来计算的形态。


AI 工厂将成为现代经济的新基础设施,从科学、医疗、制造到娱乐,所有行业都将围绕 AI 工厂重构。


从 Arvin 在 Perplexity 的工作、软件开发中的 Cursor,到机器人出租车中的 AI 司机。人工智能正快速渗透到过去难以触及的经济领域,占据越来越广阔的版图。


那 20 分钟里,他讲的其实不只是 AI,而是人类第一次拥有一种能把能量直接转化为智能的机器。


未来的计算,不再是让电脑执行命令,而是让世界自己学会思考。


老黄演讲视频回看地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QHK61IDFH4&list=TLGG23pf8VjteXoyODEwMjAyNQ

参考链接:

https://nvidianews.nvidia.com/news/nvidia-nokia-ai-telecommunications

https://www.reuters.com/world/asia-pacific/nvidias-huang-speak-washington-investors-look-hints-china-2025-10-28/

2025-10-29 08:5715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历数Java虚拟机GC的种种缺点

不在线第一只蜗牛

Java

什么是DDoS攻击?

天翼云开发者社区

安全 DDoS

Nacos源码—Nacos配置中心实现分析

量贩潮汐·WholesaleTide

Java 算法 Spring Boot

头部 ERP 厂商如何快速切入 AI 赛道?YMatrix 落地实录

YMatrix 超融合数据库

人工智能 AI YMatrix ERP软件 ERP国产替代

Ava:6 分钟语音聊天免费生成 MBTI 报告;字节发布图像理解与生成统一模型 Mogao丨日报

声网

Apollo 可观测性最佳实践

观测云

Apollo

软件国产化迁移难?

禅道项目管理

开源软件 自主可控 国产化替代 禅道项目管理软件 国产化迁移

TikTok运营网络问题怎么解决?试试这个企业级网络方案!

Ogcloud

SD-WAN tiktok运营 tiktok网络 sd-wan专线

一文看懂华为研发的底层逻辑:数十亿学费总结出“追赶到引领”的研发实践

IPD产品研发管理

#项目管理 #IPD #华为 #产品研发

天翼云出席DCIC2025,“翼立方”创新力拉满!

天翼云开发者社区

智算中心 AIDC

PMC必须要懂的四个关键流程:生产、库存、交期全过程解析!

积木链小链

制造业 智能制造 中小企业 生产管理

越来越多企业为AI焦虑,联想的“超级智能体”来得正是时候

Alter

阿里云 SLS 多云日志接入最佳实践:链路、成本与高可用性优化

阿里巴巴云原生

阿里云 云原生

如何选择适合企业的高效财税自动化软件

Techinsight

财税

72小时AI生存挑战 After Party,喊你一起来玩儿!

声网

破茧成蝶:阿里云应用服务器让传统 J2EE 应用无缝升级 AI 原生时代

阿里巴巴云原生

阿里云 AI 云原生

淘宝天猫商品列表API接口(附代码示例)

tbapi

淘宝API 天猫API 淘宝商品列表API 天猫商品列表api

突破Excel百万数据导出瓶颈:全链路优化实战指南

电子尖叫食人鱼

数据库 oracle Excel

云效 MCP Server:AI 驱动的研发协作新范式

阿里巴巴云原生

阿里云 云原生 云效

BeeWorks企业即时通讯平台,支持国产化生态

BeeWorks

即时通讯

上班摸鱼远程打游戏,哪款远控软件好用点?

科技热闻

Nacos源码—Nacos配置中心实现分析(二)

量贩潮汐·WholesaleTide

Java 算法 Spring Boot

行业首发!联想携手火山引擎推出可信个人云方案

新消费日报

高效财税自动化软件的特点与优势

Techinsight

财务管理

焱融科技联合 FastGPT 推出 Datalnsight,加速 AI 精准推理

焱融科技

数据管理 AI推理 rag 知识库平台

为什么说企业办公最好使用私有化部署的im即时通讯?

BeeWorks

即时通讯 IM

从 OpenAPI 到 MCP:让企业 API 在 AI 助手中焕发新生

阿里巴巴云原生

阿里云 AI 云原生 Higress

2025低代码开发平台大揭秘:国内十大低代码厂商全面解析

优秀

低代码开发平台

什么是API安全

天翼云开发者社区

安全

11.多用组合和少继承

杨充

如何选择适合企业的财税自动化解决方案

Techinsight

自动化 财务管理

黄仁勋凌晨炸场:6G、量子计算、物理AI、机器人、自动驾驶全来了!AI芯片订单已达3.5万亿|2025GTC最全指南_芯片与网络_木子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