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AI 眼镜“秒变”直男程序员“脱单神器”,首次亮相被抢购一空!CEO 坦言:好产品要么能帮用户赚钱,要么能解决实际痛点

  • 2025-08-20
    北京
  • 本文字数:8004 字

    阅读完需:约 26 分钟

大小:4.02M时长:23:23
AI眼镜“秒变”直男程序员“脱单神器”,首次亮相被抢购一空!CEO坦言:好产品要么能帮用户赚钱,要么能解决实际痛点

采访嘉宾|段然,拂曦科技 CEO

 

AI 眼镜作为融合人工智能与可穿戴技术的下一代交互终端,正经历从技术突破到产业生态重构的关键阶段。2025 年,行业呈现技术多模态化、应用场景多元化、产业链协同深化三大趋势:多模态大模型赋能实现自然交互与主动服务能力,成熟供应链和市场新需求双轮驱动场景落地。

 

但硬件重量、续航等性能瓶颈,以及对多模态模型的端云协同计算、主动感知下的数据处理等核心问题仍待解决。未来,随着端云协同计算、AI 存算一体芯片和底层系统生态体系的成熟,AI 眼镜将向泛智能终端演进,成为 PC、手机之后另一个可能突破十亿用户的消费产品。

 

而在国内 AI 眼镜市场,一位 90 后技术人创办的企业——拂曦科技正在被越来越多人熟知。

 

作为拂曦科技创始人,段然是一位资深 XR 与 AI 行业从业者,连续创业者,曾带领团队开发过多款年收入过千万的相关产品,累计获得数家战投、风投的投资。目前所创办的拂曦科技,目前是 AI 眼镜领域的头部供应商,已服务多家上市公司客户,并积极布局与 Meta、华为的合作推动 AI 眼镜行业进一步发展。回顾段然的创业历程,每一步都与技术变革紧密相连。

 

最初在人工智能与文旅行业的结合中,他尝到了技术赋能传统行业的甜头,在云计算与智慧城市领域,他更是凭借出色的成绩获科技部直属平台高度认可。但挑战也随即而来——疫情的冲击让他意识到行业的不确定性,也让他更加坚定地寻找更具潜力的赛道。当 AI 技术与 AI 眼镜的融合逐渐展现出巨大可能性时,段然果断带领团队涉足扩展现实领域,完成融资、服务众多知名大客户,在一次次实践中积累经验,最终选择向消费端市场发力,打造属于自己的 AI 眼镜品牌。

 

本次AICon深圳大会前夕,我们采访到了段然,听他分享了在 AI 眼镜领域创业经历、感悟和技术实践。他将在 8 月 22 日-8 月 23 日 AICon 深圳站发表主题为《AI眼镜在线下社交场景中的多模态智能感知与主动交互》的演讲。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两次创业经历都与 AI 相关

 

InfoQ:我看到您的简历中提到,您是一位连续创业者,方便聊一聊您过去的一些创业经历吗?曾带领团队开发过多款年收入过千万的产品,是指现在做的拂曦 XR 眼镜产品吗?

 

段然:我此前有过两次创业经历。最初是从事人工智能与文旅行业的结合,当时市场环境较好,产品收入可观。但后来因疫情冲击,文旅行业整体受挫,我便转向云计算与智慧城市领域。在这一领域,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还获得了科技部直属平台在该领域的第一名。然而,后续因一些原因,我开始涉足扩展现实(XR)领域,即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眼镜。在此领域,我们完成了一轮融资,并服务了众多知名大客户,例如麦肯锡、字节、歌尔以及深圳市科技馆等,打造了一系列地标性项目。起初,我们主要面向企业端(B 端)客户,但随着业务发展,我们意识到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于是转向消费端(C 端)市场,选择以 AI 眼镜作为主要赛道。

 

InfoQ:从您的介绍来看,您最初是面向 B 端客户,现在则转向 C 端市场,对吗?

 

段然:是的。在国内,B 端市场竞争激烈,且发展空间有限。趁着年轻,我们希望能做一些更具前景的事情。

 

InfoQ:那您在做 B 端业务时,也是从事与 AI 眼镜相关的工作吗?

 

段然:我们当时主要提供的是与 AI 眼镜相关的服务。

 

InfoQ:在 B 端市场中,AI 眼镜是如何被应用的?比如 AI 眼镜在具体场景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段然:以我们服务麦肯锡的一个案例为例,我们曾为一家世界 500 强保险公司提供服务。当时,这家保险公司在香港举办金融科技展会,计划推出新的健康险产品。传统上,保险公司会通过销售人员向客户介绍保险产品的优势,但这次我们借助 AI 眼镜技术,将该保险公司的一位著名球星代言人“植入”到应用内容中。我们通过技术手段精准复刻了这位球星的姿态、动作和行为逻辑。当摩根大通、高盛、渣打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高管们戴上眼镜后,他们可以在球星的引导下,体验健康险所包含的基础福利和 VIP 特权等。同时,我们还通过引导用户进行舒缓肩颈的动作或冥想等方式,让用户感受健康带来的好处。这种体验方式比传统的保险政策解读更具可视化效果和参与感,用户也更愿意购买。这是一次金融科技领域的 AI 创新应用。

 

押注 AI 眼镜,是踩在了风口上

 

InfoQ:您最初是如何关注到 AI 眼镜这一赛道的?是哪些技术突破或市场空白让您决定投身其中,甚至可能走上创业道路的?

 

段然:坦诚地说,大家都希望赶上风口,借助趋势的力量来获得更多资源和机会。我们分析了多个领域,比如具身智能和大模型基座,但我们既没有相关经验,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涉足。然而,在眼镜领域,我们有近四年的优质案例积累,团队成员也大多来自大数据研究院或实验室,对大模型的微调和训练有一定的基础。同时,AI 眼镜赛道当下很火,且未来前景广阔。从市场层面来看,AI 眼镜或 VR/AI 眼镜被称为下一代可穿戴移动计算平台,从传统电脑到手机,再到眼镜终端,这一逻辑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无论是 Meta 的改名,还是 Robin 眼镜的爆发,亦或是小米投身 AI 眼镜市场,各大厂的逻辑都是一致的,只是市场爆发点尚未明确。从技术突破来看,目前主要得益于大模型底层能力的突破。

 

InfoQ:创业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比如技术攻坚、供应链磨合或市场教育等方面,您是如何克服的?

 

段然:我觉得最大的挑战在于硬件与软件的结合。硬件本身就很复杂,再加上软件,复杂度会呈倍数增长。以 AI 眼镜为例,仅音频眼镜就涉及麦克风、喇叭、镜框、电路板布局设计等诸多因素。喇叭有圆形、方形之分,麦克风有高中低端之别,音频芯片也有多种选择。如何选择最适合自身产品体验的方案,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在产品设计上,我们面临交互方式和外形设计的抉择。比如,用户何时需要调用 AI 模型,以及如何调用,眼镜的外形是更贴合日常佩戴的眼镜以突出隐蔽性,还是像小米一样采用电质变色、电镀层等设计以凸显科技时尚感,这些问题都没有成熟的答案。此外,与手机市场不同,眼镜市场尚未成熟,缺乏清晰的发展方向。比如,Robin 眼镜的出货量有限,且主要面向欧美市场,中国玩家如何针对中国客户或国外客户进行独特设计,并实现千万台的销售目标,这也是一个核心问题。不过,国内成熟的供应链为我们提供了便利,深圳及其周边地区有许多相关展会和工厂,这为我们提供了优势。

 

在技术攻坚方面,主要挑战在于如何对大模型进行微调训练,构建推理引擎,实现快速流式推理,让用户在需要时能够快速获得答案。同时,由于人类阅读速度远高于听力速度,如何在短时间内为用户提供有用信息也是一个难题。我们采用混合专家模型(MOE),结合多种模型,如 GPT-5、Claude、国内的 MiniMax 等,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在市场教育方面,我们主要通过视频拍摄和流量平台进行宣传。由于产品小众,大多数用户没有体验过,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场景演绎来打开用户认知市场。例如,我们的一款恋爱眼镜可以作为用户的实时个人助手,在约会场景中提供实时提醒。通过视频展示这种场景中的“作弊”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市场教育。

 

锚定社交场景,一亮相就被抢空

 

InfoQ:您这款产品目前主要锚定的是社交领域,尤其是恋爱场景,对吗?

 

段然:是的,我们的产品主要面向社交领域,第一款产品是针对年轻男性设计的恋爱眼镜,帮助他们提升社交能力。我们计划通过小红书等平台进行推广,引发争议,从而快速完成前期的市场教育。

 

InfoQ:这款产品听起来很有趣,我们也很期待。那它现在已经可以使用了吗?

 

段然:我们的原型机已经完成,并在 7 月底的华为 HDC 开发者大会上进行了展示,受到了与会者的欢迎。甚至有来自中东、北非和亚太地区的海外客户购买了我们全部的展示样品

 

InfoQ:当时为什么会设定这样一个场景呢?把第一款产品作为主打产品推向市场,您是怎么考虑的?

 

段然:这主要是从个人经历出发。我是一名大龄单身男程序员,这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卖点——单身但尚未秃头的男程序员,而且实验室里有 18 位罗汉,我这个月参加了好朋友的婚礼,他从本科开始恋爱,一直到博士毕业才结婚。这让我想到,很多男生因为是独生子女,更倾向于打游戏、和同性朋友相处,而不是主动去了解情感类知识。

 

他们遇到情感问题时,通常不是去和朋友讨论“我哪里做错了”,而是和好哥们一起吃烧烤、喝啤酒、大哭一场,然后下个月就忘了。尽管如此,大多数男生还是渴望找到伴侣,只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做。相比之下,女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更丰富,因为她们会讨论、会聊天。那我们如何帮助男生更好地在感情关系中快速推进,赢得心仪女生的青睐呢?这需要技巧。我采访过一些“海王”朋友后,总结了一些经验。另一方面,我也不想花时间去上情感课,但如果能通过一款产品把这些知识变成“外挂”,帮助用户在现实生活中加分,那就方便多了。我希望能在十分钟内让用户获得相当于一个月情感课程的能力,而且价格还低很多。

 

InfoQ:那这些数据是从哪里来的呢?比如在相亲过程中,那些话题的答案是怎么来的?这些数据是如何提供给眼镜的?

 

段然:第一,我们通过一些公开授权的数据集对模型进行强化学习,而不是简单地用固定的答案去映射问题。比如“你是否喜欢猫”,虽然 60%的女生可能喜欢猫,但还有 30%不喜欢,剩下 10%可能不确定。我们不能用一个简单的问题和答案来解决,而是通过强化学习让模型知道在某个场景下哪些答案是合适的。第二,我们通过规则来约束。这些规则不是传统工程师的规则,而是结合强化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方式。比如,当女生说“不知道吃什么”时,你不要直接给她一个答案,而是结合她之前的照片或经历(比如她曾在日料店拍照或去过泰国旅游),给她提供几种选择,比如日料、泰餐或韩餐。这样她会觉得你很贴心,至少有一个选项是她喜欢的,而不是让她自己去美团上看。还有,如果女生说东西不好吃,但其实是她带你去吃的,你不能附和说不好吃,而应该说“其实还挺好吃的”。这些都需要我们结合模型训练和工程化方法来实现。

 

InfoQ:我觉得让大模型挺考验大模型的能力听起来挺有意思的。

 

段然:是的,情感大模型确实很复杂。我们在国内做得还算不错,但真正应用到场景中,还需要和早期种子用户不断实验、试错。

 

InfoQ:情感大模型确实很难,因为它涉及很多主观因素,如果不根据场景,答案可能会出错。现在实际应用起来效果怎样?

 

段然:对,当女生说“今晚要吃减肥餐”时,她可能并不是真的想吃减肥餐,而是希望你能陪她一起吃,并在吃的时候给她一些情绪支持,甚至帮她找一些好吃的减肥餐。这就需要对语义进行精细化处理。我们需要有足够的案例,通过互联网上的样本量来给用户画像,再根据用户背景和实时聊天内容进行场景分析。虽然目前还有一些误差,但我们已经比普通男性用户的回答好 30%到 50%了。我们的产品英文名叫 EYELONE,意思是“孤单的眼睛”,我们希望通过它帮助每一个男生,无论是程序员、工程师还是外卖小哥,都能拥有“海王”的能力,同时保持一颗真诚的心。

 

InfoQ:很多人认为 AI 眼镜仍处于“概念大于落地”的阶段,您坚持深耕的初心是什么?希望通过技术或产品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段然:根据我们参与的华为 AI 硬件调研报告,内部数据显示,到 2030 年,AI 眼镜的销量将达到 9600 万台,甚至过亿。2025 年到 2030 年是快速增长的爆发期,我认为 2027 年会是一个关键节点,届时销量有望达到千万台甚至 3000 万台的量级。

 

InfoQ:您的资料中提到 AI 眼镜行业正进入“百团大战”趋势,能否具体分析当前市场上的主要玩家(如 Meta、国内厂商等)的竞争焦点?不同玩家的技术路线或产品定位有哪些差异?​

 

段然: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各家都在定义自己的市场方向。以 Meta 的 Robin 眼镜为例,它主打 AI 与时尚的结合,最初以拍摄 Vlog 为核心功能,加上品牌效应,让用户成为随时随地的个人创作者,后续再加入 AI 问答功能。国内的 Rokid 则主打 AR 显示功能,通过单光机衍射波导方案,以提供 AI 提示、AI 翻译、AI 会议等功能。还有 Even Realities 等品牌,主要针对 CEO 或商务人士,提供会议和显示场景的轻量化解决方案。雷鸟、界环等品牌也在不同垂直领域深耕。但总体来看,目前市场上的产品主要集中在 AI 会议、AI 显示、AI 翻译、健康运动和拍摄等场景,尚未深入到用户的实际生活场景中。

AI 眼镜核心竞争力在于场景

 

InfoQ:对比 PC、手机端大模型应用的爆发,AI 眼镜侧的 AI 应用为何迟迟未形成规模?突破点可能出现在技术、场景还是生态层面?

 

段然:目前 AI 眼镜的销量还不够多。手机的销量是几亿台甚至十几亿台,而 AI 眼镜的总销量才三五百万台。没有基本盘,就谈不上独立自主性 VR 眼镜的出货量稍多一些,但也只有两三百万台。我认为突破点一定在场景方面。技术再进步,生态再完善,如果没有使用场景,一切都是空谈。我们常说“场景定义算法”或“场景定义技术”。以 AI 或大模型为例,早期的 AI 四小龙(商汤、旷视、依图、云从)主要面向 B 端和定制化需求,而 OpenAI 通过大模型开启了整个生态。国内 AI 发展虽然在技术上可能有差距,但并不算晚。关键还是要找到结合技术与场景的突破点,形成真正的市场需求。

 

InfoQ:您认为未来三年可能出现“爆款 AI 眼镜侧 AI 应用”吗,基于您的观察,这类应用可能诞生在哪些场景?文旅、教育还是其他领域?其核心竞争力会体现在哪里?​

 

段然:我认为核心竞争力在于场景。可能的爆款场景包括社交恋爱领域,以及教育领域。文旅领域可能不太适合,因为用户群体过于泛化。教育场景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方向,特别是针对 15 岁以下的孩子,AI 眼镜可以作为一种家长放心的设备,帮助孩子培养 AI 使用能力。医疗健康领域也有潜力,比如 AI 能否成为随身的家庭健康医生。核心竞争力在于 AI 眼镜与手机相比的优势:在手机不方便出现的场景中,AI 眼镜更具便携性和隐蔽性。比如在社交对话中,使用手机拍摄或录像是不合理的,但眼镜则非常合适。再比如会议场景,翻译眼镜的概念也很有前景。

 

InfoQ:您在资料中还提到,前国内 AI 眼镜相关岗位较少,但您判断“会的人更少”,这种供需关系背后反映出行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未来一年市场需求可能会有哪些具体变化?​

 

段然:目前 AI 眼镜市场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虽然有“百镜大战”的说法,但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厂商很少。镜腿部分的音频芯片市场主要被杰理和蓝讯占据,拍摄功能则主要有高通、恒玄等几家厂商。背后真正提供技术能力的厂商只有六七家,200 家代工厂的背后只有少数几家真正的出货商。随着 AI 模型能力的提升和出货量的增加,未来对嵌入式硬件开发、云边端计算架构、软件后端系统架构以及大模型训练等岗位的需求会急剧上升。

 

目前掌握这些技能的人才较少,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就像现在 AI、深度学习或强化学习领域的学生,毕业年薪最低三四十万,高的可达七八十万,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未来一到两年,市场对这些岗位的需求会急剧上升,而行业出货量可能会增长 200%到 300%。

 

InfoQ:从硬件架构来看,AI 眼镜的光学现实模组需要实现“增强现实叠加+物理环境深度理解”,这种深度理解具体依赖哪些技术?比如 SLAM 算法优化、多传感器融合还是特定硬件模组的加持?

 

段然:关于光学显示模组的具体依赖问题,我可能不太了解硬件方面,但从深度理解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空间锚点相关的内容,即对物理环境的深度理解。这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深度层次,比如 AI 眼镜可以感知一张桌子离你大概十厘米还是二十厘米,一把椅子离你是一米还是两米。过去,这通常是通过深度相机(两个摄像头拍摄图像)来实现空间位置定位的。现在,单目摄像头也可以通过单目 SLAM 技术来实现深度理解。另一方面是对物体的语义理解,这主要依赖算法优化和传感器融合,而不需要特定的硬件模组,因为现在大多是基于摄像头和图像处理来实现的。

 

InfoQ:您提到芯片与交互设备是硬件组成的关键部分,当前 AI 眼镜在芯片选型上更倾向于专用 XR 芯片还是通用计算芯片?端侧算力与功耗的平衡是如何实现的?​

 

段然:在芯片与交互设备方面,比如 XR 芯片、AI 眼镜的芯片选型,需要根据具体功能来选择。如果是音频功能,可能会用到蓝讯或杰理的芯片;如果是拍摄功能,可能会用到恒玄的芯片;如果是高端 AR 功能,可能会用到高通的 AR 芯片,比如 Rokid 所采用的型号。目前还没有特别针对 AI 眼镜的专用芯片,大多是传统计算芯片或通信芯片的组合,因为产品量还不够大,还没有达到芯片厂商愿意为此单独开发芯片的程度。AI 眼镜在端侧计算能力有限,基本上是将收集到的信息传到手机或云端进行处理,主要依靠云端算力。至于散热问题,如果在眼镜上进行大量计算,散热是个大问题,甚至可能会烫伤脸部。因此,有些产品会采用外置计算盒子来处理,类似于移动计算终端,或者将计算放在云端或手机端进行。

 

InfoQ:多模态能力是 AI 眼镜的核心竞争力,在您的实践中,摄像头捕捉的第一视角图像、音频信号与物理环境数据是如何实现实时融合处理的?是否面临数据延迟或精度不足的问题?​

 

段然:这其实是混合现实(MR)的概念。多模态在 AI 眼镜上的应用是指对多种模态信息(如文字、图像、音频)的综合理解。例如,我们和华为讨论过一个案例:如果用户在戴眼镜时不小心把钥匙落在家里,眼镜可以收集相关数据。半个月后,用户问眼镜钥匙在哪里,眼镜可以通过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结合跨模态检索技术,告诉用户钥匙在卧室的抽屉里。这个过程是在云端进行的,涉及数据库存储和跨模态检索。

 

如果谈到实时融合,比如在混合现实中将虚拟物体放置在现实环境中(如《精灵宝可梦 GO》中的小精灵藏在床底下),这就比较复杂了。这需要摄像头捕捉图像信息,然后通过虚拟图像检索和处理,在计算机中构建虚拟环境,并通过空间锚点定位将虚拟物体放置在现实环境中。这种混合现实的延迟大概在几百毫秒,精度方面可能会有不足。例如,Vision Pro 的误差大概在几厘米,而 PICO 和 Meta 的误差可能在十几厘米左右。

 

InfoQ:在我们的产品实际应用中,这样的延迟是否会对交流产生影响?还是可以忽略不计?

 

段然:我们将蓝牙通信的延迟降低到了 50 毫秒以内,主要的延迟在于 AI 模型的推理。我们通过流式输出的方式调用模型的消息函数,可以在一秒钟内给出回复。在现实生活中交流时,停顿一两秒钟其实是相对无感的。我们针对的场景不是游戏场景,因为游戏场景对延迟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延迟达到 200 毫秒,游戏体验就会很差,画面会卡顿,操作也会不流畅。但在日常交流中,这种延迟是可以接受的。

 

InfoQ:那关于数据集的问题,您之前提到过第一视角行为数据集的采集、标注和训练流程。对于 AI 眼镜来说,数据集是不是一个很重要的组件?

 

段然:坦诚地说,行为数据集主要是针对具身智能的研究,但目前具身智能领域资金有限,这类数据集对 AI 眼镜的帮助并不大。数据集对于 AI 眼镜来说,更多是一个附加的增值点,而不是核心组件。

未来趋势

 

InfoQ:对于想进入该领域的技术人(比如学生或从业者),您建议他们优先掌握哪些技术栈?从“一年后找工作”的角度,除了硬件知识,是否需要深耕多模态大模型或具身智能算法?​

 

段然:我觉得没有必要主攻所有方面。如果你懂嵌入式硬件开发,并且在 AI 硬件公司实习过三个月,那你在这个行业里就已经比较吃香了。或者如果你擅长模型训练,掌握一些基础的提示词工程,甚至进行一些模型训练或微调,那就足够了。多模态和具身智能并不是必须掌握的。因为岗位会分得很细,比如硬件开发、前后端开发、模型训练等。如果你真的想深入这个行业,那需要成为一个非常综合性的全栈工程师,既懂硬件开发,又懂产品设计,还懂模型训练,这样的人才非常少。对于新入行的人来说,只要掌握一部分能力就足够了。

 

InfoQ:回顾在 AI 眼镜领域的深耕经历,有哪些技术突破或产品落地瞬间让您觉得“一切投入都值得”?这些经历给您带来了哪些关于技术创新与行业发展的感悟?

 

段然:我可以做一个开放式的回答。当我们的产品卖到 500 万台的时候,我再来回答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一款 AI 眼镜的销量达到 500 万台。如果非要我推测的话,关键在于解决用户的真正痛点:要么帮用户赚钱,要么提供情绪价值。简单来说,就是经济利益和情感需求。这是用户最底层的需求逻辑。如果你能帮助用户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就愿意买单。

 

2025-08-20 09:001
用户头像
李冬梅 加V:busulishang4668

发布了 1132 篇内容, 共 752.4 次阅读, 收获喜欢 1276 次。

关注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入门参考:从Go中的协程理解串行和并行

soolaugust

Go Concurrency Patterns 七日更 Go 语言

Windows安装MySQL5.7教程

Simon

MySQL windows 安装 七日更

四币连发交易所系统开发技术

编程之美!从线程池状态管理来看二进制操作之美

Geek Tech

Java 源码分析 线程池

小白干货奇遇记

熊斌

个人成长 七日更

【经验分享】遵循10步法,应用系统发布效率大不同!

嘉为蓝鲸

敏捷 运维自动化 部署 发布流程 应用发布

盘点 2020 |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程序员的时光

程序员 成长 编程之路 计算机 盘点2020

世界之书:《麦田里的守望者》与在虚无中创造希望

lidaobing

麦田里的守望者 28天写作

OLAP计算引擎怎么选?

数据社

OLAP 七日更

堪称完美!阿里架构师用60个实战案例讲明白了Spring Boot

Java架构追梦

Java 架构 面试 微服务 springboot

甲方日常72

句子

工作 随笔杂谈 日常

执法办案信息化建设,情报研判管控分析平台搭建解决方案

t13823115967

智慧公安

做音视频最好用的几款跨平台框架

anyRTC开发者

flutter uni-app ios android WebRTC

Polkadot系列(三)——如何实现共享安全性

QTech

区块链 polkadot 跨链

得物(毒)APP,8位抽奖码需求,这不就是产品给我留的数学作业!

小傅哥

Java 小傅哥 编程开发 七日更 数学逻辑

Gridea+GitHub搭建个人博客

Simon

GitHub Pages 博客 七日更

数字货币交易所系统开发功能方案

突破程序员基本功的16课

田维常

程序员

使用基于 SpringMVC 的透明 RPC 开发微服务

AI乔治

Java spring 架构 微服务 Spring Cloud

生产环境全链路压测建设历程17:某快递A股上市公司的生产压测案例之前言

数列科技杨德华

全链路压测 七日更

发布会直播技术及业务实践

vivo互联网技术

分布式 服务器 直播技术

Spring 源码学习 09:refresh 大概流程

程序员小航

spring 源码 源码阅读

2020 微信头像圣诞帽来啦,快给 TA 戴帽子吧~

mghio

圣诞帽 微信头像 圣诞节

Service Mesh最火项目Istio是怎么做流量管理的?

AI乔治

Java 架构 istio

向我看齐!京东智联云成 2020 TOP100 Summit“技术标兵”

京东科技开发者

DevOps 云原生 数字化

合成游戏app系统开发软件技术

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搭建,智能社区建设解决方案

t13823115967

智慧社区系统开发

谁告诉你观察者就是发布订阅模式的!抽他!

爱笑的架构师

设计模式 23种设计模式 观察者模式 Java设计模式 七日更

2020年书单

井中人

Fair World智能合约APP系统软件开发

系统开发

【理论篇】浅析分布式中的 CAP、BASE、2PC、3PC、Paxos、Raft、ZAB

merlinfeng

大数据 分布式

AI眼镜“秒变”直男程序员“脱单神器”,首次亮相被抢购一空!CEO坦言:好产品要么能帮用户赚钱,要么能解决实际痛点_生成式 AI_李冬梅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