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了 一点浏览器 频道下的 50 篇内容
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搜索词或地址,我们就能直达“目标”。虽然我们每天使用浏览器,但是很多人不一定明白浏览器如何工作。
随着微软正式确认放弃Edge,并基于Chromium引擎重启新的浏览器,我想借此机会分享一些有关当前Web浏览器格局的想法。
过去浏览器的用户界面已经不再那么必要,但浏览器的内部结构将对我们的未来至关重要。
目前Web Hypertex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Working Group(WHATWG)正与W3C通力合作建立HTML 5标准,在过去3个月中,该项工作已经进入到了WHATWG的“Last Call”阶段。在这期间,变化最大的一个特性就是iframe元素的sandbox属性。sandbox属性可以防止不信任的Web页面执行某些操作。
作为互联网时代用户日常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产品,浏览器领域一直是各大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甚至有“得浏览器者得天下”的说法。桌面端IE、Firefox、Chrome的争夺一直非常激烈,最近又有腾讯、搜狗、360等公司的加入,各自都开发出具有自身特点的浏览器。在移动端也一样,UC浏览器、海豚浏览器、猎豹浏览器、QQ浏览器等等都加入到这场混战之中。那么,想要开发出一款浏览器,需要有哪些知识储备,又有哪些难点呢?最近在知乎上出现了两场讨论,我们可以从中窥得一斑。
Adobe集成运行时(AIR)是一个让开发者运用Web技术构建桌面应用的平台。Danny-T在博客上质疑了Adobe AIR的示范,“从浏览器里逃出来是正确的一步吗?”
由Opera引发的WebKit话题正引起巨大争论。WebKit究竟是什么?它究竟有多少分支?这些分支又有多少差别?都用WebKit意味着Web的统一吗?这给IE和Firefox留下了什么局面……?知名网评人Robert Nyman也在他的博客发表了自己实事求是的见解。
“IE 退役,Edge 接力”
在波士顿Ajax体验大会的主题展示上,Alex Russell和Joe Walker抛出这样的问题“什么可以将浏览器应用开发带到新的层次上?”。
noVNC是个VNC客户端,采用HTML 5 WebSockets、Canvas和JavaScript实现。近日,InfoQ有幸采访到了Joel Martin以了解noVNC及其在HTML 5应用开发上的经验。整场讨论谈到了HTML 5应用面临的挑战、常见陷阱、工具和架构等内容。
“谷歌公司就像是看门人,他有权决定哪些项目可以正常推进。如果没能获得批准,那么我们将毫无办法。”
浏览器扩展程序有时堪称“神器”,和浏览器配合使用,可以做一些非常出色的事情。
在本文中,ForkLog研究了浏览器如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变化,专家们如何看待Web 3.0的时代,以及哪些区块链和加密货币工具将出现在未来互联网的普通用户手中。
HTML5技术已经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并得到技术社区的广泛认可。在强大特性的背后,HTML5也面临一些限制,最近引起了社区的讨论。
移动平台逐渐成为客户端应用的主流载体之一,为了消除应用在不同移动平台的兼容性,采用Web形式开发移动应用成为潮流(当然,特别依赖于原生功能和性能的应用,如游戏可能例外)。随着Web移动应用越来越多,其性能方面的分析与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试图从多个角度来阐述移动Web应用性能优化的各个方面,其中主要引用了Google性能优化专家Steve Souders的精彩观点,希望能够为国内移动开发社区带来一些启示。
业余的和专业的,到底有什么区别?
最近,我们启动了一个一直在着手处理的新站点的 beta 版本,即 theexpressiveweb.com。这是我们在 Big Spaceship 的协助下整合的一个项目,目标是创建资源和示例,突出强调当今的 Web 中新增的创新、有表现力的特性。
Selenium团队最近发布了Selenium 2(又名Selenium WebDriver),是一次重大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