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了 python高手之路 频道下的 41 篇内容
《通过demo学习OpenStack开发》专栏是刘陈泓的系列文章,专栏通过开发一个demo的形式来介绍一些参与OpenStack项目开发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希望帮助大家入门企业级Python项目的开发和OpenStack项目的开发。
本文将进入单元测试的部分,这也是基础知识中最后一个大块。本文将重点讲述Python和OpenStack中的单元测试的生态环境。这个系列的文章是关于OpenStack的基础知识,其实OpenStack开发还要涉及到很多其他的知识,比如消息队列、非阻塞IO等,而且还要了解整个OpenStack的开发生态,包括Gerrit评审系统、Zuul持续集成、devstack开发环境、oslo项目等。
多年以来,Python语言一直受到性能、应用程序打包以及项目管理三大问题的困扰。好在,解决方案即将到来。
今年12月3日、4日,Python界著名的PyCon大会首次登陆中国,邀请了众多国内的Python高手作为嘉宾,带来了很多精彩演讲。InfoQ有幸邀请了几位与会嘉宾就广大Python爱好者所关心的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纵观AI风云史,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为了让更多的创作者有展示自己的舞台,为了让更多优质内容有发光发热的机会,InfoQ 官方写作社区会时不时向大家推荐近期发布在社区的优质作品。
StackOverflow的一项有关年龄的调查表明,40岁之后的开发人员只占开发人员总数的13%。那么其他人到哪里去了?他们被解雇了或者上升到管理岗位了吗?软件开发对于过了40岁的人来说,是不是就意味着终结?本文罗列了10位年龄超过40岁的老程序员们的故事,他们都是顶级的软件开发者,拒绝从事管理岗位,仍然活跃在开发一线,将编程作为生活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十年间,大数据已经从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而“新基建”会让大数据的火越烧越旺。
每年的支付宝春节红包、每一笔交易的反洗钱识别等等,背后的技术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喜欢Scala的程序员爱不释手;玩不来的则谈之色变。
这20年,我“颠簸”在软件工程的列车上
最近在阅读湛卢新书《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一开始拿到这本厚厚的《发明》,还挺让我意外的。看书名我以为这是戴森的个人自传。抱着这个想法读完前两章,着实有点无聊。穿插讲了很多戴森之外的事情,包括好多位同行或者领导者的故事,加上外国人名就
2021年8月14日,周六,七夕。这一天,对于意义非凡。当然,不是因为今天我脱单了,而是我听了一场直播。
“芯片短缺”现象在全球愈演愈烈,无论是汽车还是消费电子产业,对芯片行业的需求似乎有增无减,芯片供应短缺正给产业带来一个又一个的危机。这轮“芯片荒”带来的行业启示是什么?
点亮 ⭐️ Star · 照亮开源之路
Apache DolphinScheduler 在经过 3.0.0 alpha、3.0.0-beta-1、3.0.0-beta-2 不断验证之后,终于迎来了社区期盼已久的第三个大版本! 3.0.0 正式版本发生了自发版以来的最大幅度变动,新增了众多全新功能和特性,旨在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更多价值。
2009年,Node.js横空出世,在几年时间里,Node.js凭借其高性能、易部署等特点迅速在前端领域脱颖而出,成为大火的明星。但一个技术再好,也是有生命周期的,许多开发者开始质疑,Node.js是不是在走下坡路了?Node.js是不是越来越不吃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