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汇聚全球顶尖科学力量,中关村两院发布全球首个科研智能体系统,并公布 2025 前沿科技进展与 2026 未来重大突破预测

  • 2025-11-24
    北京
  • 本文字数:3631 字

    阅读完需:约 12 分钟

大小:1.85M时长:10:47
汇聚全球顶尖科学力量,中关村两院发布全球首个科研智能体系统,并公布2025前沿科技进展与2026未来重大突破预测

2025 年 11 月 23 日,2025 国际人工智能科学家大会(ICAIS 2025)开幕式暨中关村两院智能科学系统成果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由北京中关村学院与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西湖大学共同主办,芝加哥大学协办,是全球首个聚焦“AI 驱动科研创新”的标杆性盛会。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徐青森,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穆鹏,北京市教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市人才局副局长杨璞,海淀区委书记张革,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唐超出席了此次盛会。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华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莅临现场并致辞。北京中关村学院院长刘铁岩担任大会主席并致欢迎辞。


大会更云集全球顶尖科学力量:201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塞尔日·阿罗什(Serge Harochel),201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2013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亚利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教授,2010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200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 James J. Heckman,202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帕利西(Giorgio Parisi)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通过现场或远程方式出席这场学术盛宴并做主题报告,为大会注入全球科学视野与创新智慧。


北京中关村学院院长、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大会主席刘铁岩在致辞中表示:聚焦“AI 科学家”核心主题,指出大会不仅探讨 AI 辅助科研的路径,更前瞻性探索 AI 成为独立“科学家”的可能性,涵盖多学科领域的认知拓展。他指出:“未来的科研教育与人才培养,将超越纯粹的‘人力驱动’,迈入‘人机协同、碳硅融合’的新阶段——人类的‘碳基智慧’蕴含着意识、灵感与创造,机器的‘硅基智能’承载着不知疲倦的分析、计算与优化,二者的深度融合,将有望超越生物局限,开启一个人类与机器优势互补、协同进化的新时代。”


清华大学副校长吴华强对本次大会给予高度评价,“此次大会恰逢其时,意义深远。不仅是学术界的盛事,更是响应时代呼唤、催动科学发展的切实行动。”同时强调:“必须前瞻性地构建起与智能社会相适应的治理与伦理框架,确保技术发展始终向善、造福人类。”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指出:AI4S 正推动科学研究范式的革命性转变,它不仅将作为新语言和工具加速解决复杂科学难题,还会通过交叉学科融合反哺 AI 技术本身的突破。未来,AI 将不仅模拟人类智能,更会超越顶尖专家智能,重构科学发现体系,并强调“AI for Science 是 AI 的机遇,是科学的机遇,也是中国与全球的机遇。”

发布全球首个科研智能体系统 OmniScientist


成果发布环节,中关村两院正式发布“全球首个助力科研人才全流程培养的科研智能体系统”——OmniScientist。


该系统以“元科学洞察”与“学者数字孪生”的双引擎为核心,旨在超越传统科学智能系统的辅助工具定位,成为青年科学家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共创伙伴”。


“元科学洞察”源于对科学知识生产体系的结构化理解与动态建模,使科研智能体能够洞察科学逻辑、识别潜在问题并预测研究前沿;“学者数字孪生”则致力于刻画人类科学家的思维模式与学术轨迹,使系统能够洞察个体科研风格、认知偏好与成长节奏,提供个性化支持与协同优化。两者相辅相成,使 OmniScientist 不仅理解科研,更理解“做科研的人”。


OmniScientist 致力于为 AI 时代的科研人才提供最 AI 的全新培养范式。面对信息爆炸带来的选题迷茫、学科壁垒造成的创新瓶颈、学术与产业脱节的落地困境,以及科研长周期过程中的延时反馈,OmniScientist 构建了一套贯穿科研全流程的智能支撑体系:它通过解析海量科学文献与产业前沿报告,帮助研究者建立“以终为始”的思维,以真实需求定位研究切入点;通过捕捉跨学科科学网络的动态脉动,促进跨领域知识迁移与创新融合;通过嵌入产业知识体系,使科研问题始终紧扣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核心议题。


同时,平台打造的“数字科研伙伴”可提供 7×24 小时的智能反馈与思想共振,助力研究者持续优化科研思路;并支持构建多学科虚拟学术社群,实现跨领域即时协作与灵感激荡。通过这套系统化支撑,OmniScientist 已深度融入从文献调研、创意构思、实验设计到论文撰写的科研全流程,实现“懂科学、懂科研、懂学者”的三重突破,从工具真正进化为科研伙伴。这一创新范式为 AI 时代的科研人才培养与科学创新模式带来全新启示,推动科研生态迈向更高效、更精准、更具创造力的新阶段。

2025 前沿科技进展与 2026 未来重大突破预测


随后,大会重磅发布“2025 前沿科技进展与 2026 未来重大突破预测”科学突破榜单。该榜单由中关村两院联合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中外科学院院士、领域资深研究者与一线青年科研人员,基于 AI Scientist 智能分析与人类专家深度研判的多维评估模式遴选而成,涵盖信息、物理、化学、生物、经济五大领域。


具体都有哪些科技进展和未来预测?2025 年度重大科学突破包括:

人工智能


1)【纯强化学习激发反思性推理】

简要描述:DeepSeek-R1-Zero 证明,在不依赖人类推理示例的情况下,强化学习可自发在语言模型中产生自省、验证和策略调整能力。


2)【基于强化学习后训练的测试时搜索】

简要描述:OpenAI 的 o1 系列通过基于强化学习的后训练,使模型在测试阶段采用搜索策略,能够为更困难的问题分配更多计算资源。


化学 3)【固态电池在汽车原型中实现 18 分钟快充】

简要描述:Stellantis 与 Factorial Energy 验证了固态电池可在室温下 18 分钟内从 15% 充至 90%,且无枝晶形成。


4)【实现 10,000 小时稳定间歇式碱性海水制氢】

简要描述:一种耐腐蚀碱性电解槽在未经处理的海水中、间歇运行条件下稳定工作达 10,000 小时,为海上绿氢生产铺平道路。物理


5)【在重子衰变中观测到 CP 破坏】

简要描述:LHCb 合作组以 5.2σ 的显著性首次在 Λb 美夸克重子衰变中明确观测到 CP 破坏,将这一基本不对称性首次扩展至介子以外的粒子。


6)【原子钟将精细结构常数变化限制在每年 10⁻¹⁸ 量级】

简要描述:通过五年间对光晶格原子钟的比对,将精细结构常数 α 的年变化率上限限制在 10⁻¹⁸ 以下。

生物


7)【可编程染色体工程实现兆碱基级基因组重写】

简要描述:可编程染色体工程(PCE)可在动植物细胞中对千碱基至兆碱基级 DNA 片段进行精准操控,包括插入、删除和重排,将基因组工程尺度从单个核苷酸扩展至整条染色体。


8)【蛋白质组尺度诱变揭示蛋白稳定性与疾病关联】

简要描述:对 500 个人类蛋白结构域进行饱和位点诱变,量化了超过 50 万种变异的影响,发现约 60% 的致病性错义突变会降低蛋白质稳定性。

经济


9)【去中心化金融风险量化模型】

简要描述:2025 年推出的计量经济学模型首次量化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协议所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表明智能合约故障可能通过稳定币抵押渠道向传统金融体系传导。


10)【实时金融系统 AI 监控】

简要描述:2025 年部署的 AI 系统能够通过在数分钟内处理监管申报、市场数据与新闻资讯,实现对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的实时监控。


2026 年度关键科学问题包括:

人工智能


1)如何设计能在非平稳环境中持续学习与适应、避免灾难性遗忘,同时保持可验证安全的 AI 系统?


2)基础模型能否在开放世界场景中实现因果推理,而非仅依赖模式匹配的相关性?

化学


3)能否全面理解电池中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从而实现面向长寿命、高性能储能的理性设计?


4)如何校正机器学习原子间势能中的系统性势能面(PES)软化问题,以可靠模拟催化与电池中的高能态?

物理


5)引力波探测器能否达到足以观测连续波或随机背景的灵敏度?需要哪些仪器技术的突破?


6)聚变示范电厂能否在 2030 年代初向电网输出净电力?需要在材料、氚增殖和能量提取方面取得哪些突破?

生物


7)能否通过可扩展的 CRISPR 筛选与 AI 引导的优先排序,实现全基因组范围内所有人基因及调控元件的功能注释?


8)能否构建具有因果性的、面向个体患者的多组学模型,在单细胞与空间分辨率下,从基因组到蛋白质组再到代谢组预测并解释疾病发展轨迹?

经济


9)广泛采用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工资不平等和长期生产率增长的一般均衡效应是什么?


10)金融机构与监管机构如何衡量、监控和管理由互联 AI 系统与算法决策所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此外,大会同期启动“北纬诺贝论坛”。据悉,“北纬社区”位于北纬 40°,是全球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带,此次发起“北纬诺贝论坛”,旨在持续汇聚顶尖智慧,邀请诺贝尔奖得主与青年学者、企业家、科学家深度对接、长效合作,实现思想碰撞、创新赋能与精英孵化。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亚利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Prof. Thomas Sargent),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唐超,北京中关村学院副院长李国良,北京中关村学院副院长秦涛,北京中关村学院助理院长盖珂珂等嘉宾共同见证论坛启动。未来两天(11 月 24 日- 25 日),大会将持续汇聚全球智慧、呈现多场学术盛宴,以碳硅协同的深入思考实践,解锁科研创新的无限可能,触及以往未及的思想境界与文明高度。

2025-11-24 10:3616
用户头像
李冬梅 加V:busulishang4668

发布了 1209 篇内容, 共 833.7 次阅读, 收获喜欢 1313 次。

关注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VMware Cloud Director Availability 4.7.1 - 灾难恢复和迁移 (DRaaS 解决方案)

sysin

vmware

开发者必备的这些API协议,Apipost都支持!

数据追梦人

Java程序使用预处理语句的性能提升

秃头小帅oi

PWA与小程序:技术架构、生态对比及全球化部署策略分析

xuyinyin

CAD命令行拖出来以后如何还原

极客天地

企业im有哪些? 哪款更适合你的即时通讯需求?

BeeWorks

即时通讯 IM 私有化部署 企业级应用

防火墙事件日志及日志分析

运维有小邓

日志管理工具 IT运维服务

如何显示CAD图纸详细信息

极客天地

日志易×DeepSeek:重新定义智能日志分析的「智」能边界

日志易

#日志易 #DeepSeek #智能日志中心

阿里云 AI 搜索开放平台:RAG智能化工作流助力 AI 搜索

阿里云大数据AI技术

人工智能 阿里云 rag AI搜索 QwQ

加密货币在去中心化云算力生态中扮演什么角色?

PowerVerse

加密货币 Token 去中心化云算力

YashanDB|使用 select * 创建物化视图无法触发查询重写?问题出在这儿!

数据库砖家

数据库·

瞧瞧别人家的日期处理,那叫一个优雅!

不在线第一只蜗牛

Java

域名状态异常是怎么回事?怎么解决?(国科云)

防火墙后吃泡面

SANnav Management Portal 2.2.1 for ESXi - SAN 可视化管理软件

sysin

SANnav

四川气象数据智能体示范应用入围中国信通院“开源大模型+”典型案例

ModelWhale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大模型 中国信通院

用 AI 革新软件测试

俞凡

人工智能 软件测试

VMware Cloud Director Availability 4.7 - 灾难恢复和迁移 (DRaaS 解决方案)

sysin

vmware

Acunetix v25.4 - Web 应用程序安全测试

sysin

Acunetix

如何灵活处理参数值?Apipost自定义函数功能让调试更简单高效!

数据追梦人

CAD图纸在天正中显示不全怎么办

极客天地

CST表面等离极化激元SPP --- IMI有效折射率,截断边界模, 缝隙波导

思茂信息

cst电磁仿真 CST软件 CST Studio Suite

Tailwind CSS一些你需要记住的原子类

电子尖叫食人鱼

CSS 前端

SpecterInsight 4 - 基于 .NET 的跨平台后渗透指挥与控制 (C2) 框架

sysin

渗透

阿里云 AI 搜索开放平台新功能发布:新增GTE自部署模型

阿里云大数据AI技术

大模型 AI搜索 GTE

Python 实战:用 API 接口批量抓取小红书笔记评论,解锁数据采集新姿势

tbapi

小红书笔记接口 小红书API 小红书笔记评论采集 小红书笔记内容采集

龙蜥专家走进中国农业大学 分享如何驱动生命科学高效计算

OpenAnolis小助手

操作系统 龙蜥社区 浪潮信息 龙蜥高校行

企业内部用IM软件:安全高效的企业内部沟通工具

BeeWorks

即时通讯 IM 私有化部署 企业级应用

金仓数据库 2025 征文大赛火热启动!丰富豪礼 + 技术曝光,等你来战!

金仓技术

征文活动 金仓数据库

Studio 3T 2025.7 发布 - MongoDB 的终极 GUI、IDE 和 客户端

sysin

mongodb

使用华为开发者空间搭建WordPress博客平台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华为云 华为开发者空间

汇聚全球顶尖科学力量,中关村两院发布全球首个科研智能体系统,并公布2025前沿科技进展与2026未来重大突破预测_AI 工程化_李冬梅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