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3 日,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开源嘉年华」正在限量报名中! 了解详情
写点什么

粗糙赶工 6 周,卖出 43.6 亿!抛弃数百万用户被骂“作死”的 AI 浏览器 85 天反转

  • 2025-09-05
    北京
  • 本文字数:4212 字

    阅读完需:约 14 分钟

大小:1.91M时长:11:07
粗糙赶工 6 周,卖出 43.6 亿!抛弃数百万用户被骂“作死”的 AI 浏览器 85 天反转

三个月前,他们还在被全网痛骂,因为毅然放弃了一个拥有数百万用户的“明星浏览器”。可谁能想到,短短 85 天后,The Browser Company 用一款全新的 AI 原生浏览器 Dia,换来了 6.1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43.6 亿)的收购价!

 

Atlassian 今日宣布收购纽约初创公司 The Browser Company。这笔 6.1 亿美元的全现金交易预计将在 Atlassian 2026 财年第二季度(截至 12 月)完成。据联合创始人 Josh Miller 与 Hersh Agrawal 表示,The Browser Company 并入 Atlassian 后仍将保持独立运作,并继续开发其在今年 6 月发布的“AI 驱动”浏览器 Dia。

 

6.1 亿刀,换一层 AI 抽象

 

The Browser Company 此前推出过浏览器 Arc,以全新 UI 设计圈粉无数,但在今年早些时候,Arc 已转入维护模式。值得注意的是,Atlassian CEO Mike Cannon-Brookes 本身就是最早一批 Arc 浏览器的用户。过去几年里,他频繁提交 Bug 报告、提出功能需求。

 

这次收购的核心,是 6 月 11 日刚发布不久的 Dia。

 

Dia 介于浏览器和聊天机器人之间:它不仅能与标签页“对话”,还可直接在应用间处理任务。例如,在三个表格页签间搬运数据,或在登录 Gmail 后主动提醒用户日程安排。任何带 URL 的内容,都能被 Dia 及其 AI 模型即时调用。

 

Dia 最大的卖点,是在网页和用户之间增加一层 AI 抽象:网页不再只是被“浏览”,而是成为带有 AI 聊天界面的“工具调用”。

 

对于已经拥有 Jira、Confluence、Trello 和 Loom 等产品的 Atlassian 来说,这一步显然是进一步整合知识工作流程。Cannon-Brookes 表示,此次收购的目的,是重新定义浏览器,让它更适合工作场景,而不仅是休闲娱乐: “浏览器是为错误的时代而设计的。AI 改变了这一切——它让浏览器可以成为你工作记忆的延伸。”

 

Miller 和 Agrawal 强调,团队未来的重心仍然是 Dia。但从更大格局看,Atlassian 与 The Browser Company 的结合,明显是冲着 Google 而去——试图打造一款面向知识工作者、以 AI 为核心的“ChromeOS 替代品”。

 

由于 Arc 和 Dia 都基于 Chromium,这种设想更像是在重新演绎 ChromeOS。两位创始人在声明中写道:

“和我们一样,Atlassian 相信浏览器正在成为新的操作系统。携手之下,Dia 有机会成为下一次平台迁移的核心。”

 

Cannon-Brookes 在关于此次收购的声明中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双方的计划,是为 SaaS 与 AI 时代重塑浏览器。

“今天的浏览器并不会真正‘帮你’,它只是被动地陈列一堆标签页,对你的工作上下文一无所知,不懂你的优先级,也不会帮你把工具连点成线。我们要为 SaaS 和 AI 时代重塑浏览器。”

 

当被问及这笔交易是否意味着一个面向企业的 AI 版 ChromeOS 时,Atlassian 发言人回应称,这是一个“合理的解读”。Atlassian 产品负责人 Sanchan Saxena 也补充道:

“我们希望为知识工作重新想象浏览器。Dia 将专门优化 SaaS 应用场景,内置 AI 技能与个人工作记忆,把应用、标签和任务连结起来,并以安全为前提,让它真正能走进办公室。”

 

扔掉数百万用户,从被骂到真香,只花了 85 天

 

The Browser Company 于 2019 年成立,并在 2022 年正式推出 Arc 浏览器。短短几年,Arc 就积累了数百万用户,是这家公司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实际上,这家浏览器公司首次进军人工智能领域并非一项正式的、全公司范围的战略。用 Miller 的话来说,这只是一个他们“纯粹为了好玩”的项目。

 

2023 年末,Miller 住在巴黎时,他雇佣了一名承包商启动了一个“臭鼬(Skunk Works)”项目,也就是设计一款内置人工智能的移动浏览器原型。其理念很简单:当用户在浏览器中搜索任何内容时,浏览器不会返回链接列表,而是会生成一个定制的网页,直接回答你的查询。

 

Miller 起初并没有对搜索抱太大期待,毕竟 Google 等巨头早已占据主导。2024 年 1 月的一个周日,在登机前的几分钟,他心血来潮发了一条推文,表示要做一个新产品 Arc Search。

 



从 Miller 的描述来看,Arc Search 的目标不是简单展示网页,而是帮助用户完成实际任务,搜索比 Safari 和 Chrome 快一倍,并能自动替用户阅读多个网页,生成整合答案的“完美标签页”。它还提供流畅的多页切换体验,每晚自动清理标签页保持工作区清爽,并通过即将上线的 “Arc Anywhere” 实现跨平台同步。

 

没想到,这条推文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热烈反响,用户喜欢这款浏览器的简洁性,而“保持极致简单、极致聚焦,只改变‘一件事’”这一原则也成为了 Dia 的指导方针。

 

当时,这家公司已有 70 名员工,每月活跃用户数以百万计,不少员工也是因为喜欢 Arc 而加入到公司。然而,就在公司走向高光的时刻,他们却选择再次推倒重来,不再在 Arc 基础上去实现这个功能。

 

促使他们转向的原因,并不是 Arc 出现了不可修复的问题,而是这两位创始人又被大语言模型(LLM)这种新技术打动了。

 

那时关于“AI 浏览器是未来”的炒作正热,甚至连前谷歌风投合伙人 M.G. Siegler 都写文章断言 AI 浏览器肯定会成为趋势,所有人都会去做:苹果会做一个,OpenAI 也会做一个。这也意味着 Arc 要面对更激烈的竞争:整个生态变了,浏览器在其中的位置也会发生剧烈变化。

 

于是,这两位就萌生了新的想法,“面向工作场景做一款企业级浏览器,把 Superhuman、Notion、Figma 的模式复制一遍。”在 2024 年 6 月的一次公司团建上,他们告诉团队会打造新产品,但比较小心的把它描述成“Arc 2.0”,没有明白的说这将是一款全新的产品。直到 9 月,他们才正式决定:Dia 将作为独立产品推出。

 

但在外界看来,这个选择几乎不可理喻:他们放弃了一个增长中的产品,放弃已有的几百万用户,转而去做一个尚未成型、连形态都难以描述的“AI 原生浏览器”。

 

亲手“扼杀”一个数百万用户的产品,可想而知,用户的反应有多强烈。用这家公司创始人的话来说,就是 Arc 这几年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信任分”,因为 Dia 一下就直接变为负数了。

 

很多人提出疑问:既然大家已经很喜欢 Arc,为什么不直接把这些 AI 功能整合进去?

 

Miller 的解释是:Arc 的灵魂和细节,是在最初一年里不断测试、收集反馈、修正后才逐渐成型的,那种“浏览器的温度感”,Dia 也一定会保留。但他们确实尝试过在 Arc 上加 AI,花了一整年,却遇到了两个关键问题。

 

第一,学习成本过高。对普通用户来说,他们最多愿意花 30 秒理解一个新产品。如果在这个时间窗口里,既要让他们学会 Arc 的独特概念(侧边栏标签页、Spaces、固定标签 vs 书签、分屏……),又要理解全新的 AI 交互方式,信息量实在太大。

 

第二,Arc 自身的技术负担Arc 的确受欢迎,但它的架构实验性质太强,性能瓶颈明显,功能冗余,用户反而更多反馈的是“别再加新功能了,给我 Android 支持、给我更快的速度”。这意味着 Arc 已经基本完成了它的使命,再强行加入新功能只会拖累体验。

 

因此,他们给 Arc 留了三位工程师来保证稳定性,并且表示不再会为 Arc 开发新功能,团队主要能量都放到 Dia 上:Arc 已经是一款完成的产品,而 Dia 将承担起探索下一代浏览器形态的任务。

 

Miller 表示,Dia 的核心理念是:随着你打开的每一个新标签,它会不断变得更好。通过学习用户行为、建立上下文,它会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有用。

 

真正让我们下定决心的,是日常的割裂感:我每天花大量时间复制粘贴、来回切换、甚至把标签页导出成 PDF 这种奇怪的操作。如果能在用户所在之处直接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是“记忆与上下文”的想法。

 

然而,一年前几乎没人说“上下文为王”,尽管我们发现:告诉模型的越多,它就越有用、越个性化。当时我们对 Agent 也一无所知,这完全不在我们的舒适区,但直觉告诉我们,未来的核心是:它能替你做事、调用工具。

 

但这个“记忆”功能差点没能问世。Agrawal 和团队花了整整 9 个月尝试构建,却因技术瓶颈最终被迫放弃。

 

在某个节点我们把项目砍了。我们直接扔掉(该功能),说:看来 DIA 不会有记忆了。

 

直到上线前 6 周,Agrawal 凭直觉觉得时机已变,于是重启项目,尝试换了个路子,最终将记忆功能做了出来。如今,它反而成了公司和用户最期待、最兴奋的亮点之一。

 

Miller 回忆说,这完全得益于技术基础的快速演进,以及团队对如何驾驭这些新工具的理解不断加深。


短短半年间,底层“积木”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对它们的使用方式也有了新的认知。那些聪明人花了 9 个月都没啃下来的难题,最后竟几乎是一夜之间就被解决了

 

一半掌声,一半问号

 

至于商业模式,Miller 坦言 The Browser Company 的思路也经历了转折。

 

“我们会对 DIA 收费。这背后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文化转变:当我们创办公司时,‘用户愿意为软件普遍付费’还不是主流观念。但随着 AI 工具的普及,这件事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他举例称,自己曾投资了一家名为 Cursor 的初创公司,它被称作“面向编程的 DIA”,基于 VS Code,但不是加一个简单的侧边栏,而是把 AI 模型嵌入 IDE 的每个环节。Cursor 的营收增速刷新了软件行业的纪录,“按营收爬坡速度、按月度收费的增长,它是史上增长最快的软件公司”,这让他更加坚信:只要能提供独特且高价值的体验,用户就愿意掏钱。

 

Miller 透露,DIA 的基础版本会免费开放,但未来会推出高级捆绑包,例如面向软件工程或销售与市场的扩展。“我们在地址栏里训练了一个 ML 模型,可以智能路由不同请求。随着越来越多 AI 原生的垂直应用出现,能直接解锁并连接这些应用,本身就极具价值。”

 

不过,Atlassian 在 Dia 推出不到 3 个月,便以 6.1 亿美元全现金收购这家公司,仍让不少人感到意外。X 上的声音既有祝贺,也有质疑。

 

风投作者 Evan Armstrong 直言,这对团队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好结果”:“一家几乎从未有过营收的公司,能以 6.1 亿现金被收购,实在了不起。但我也有些遗憾——我原本很想看到一家完全独立、只做浏览器的公司能够走得更远。”

 


开发者 Mehul Mohan 则坦率表示困惑:“一个几乎没有市场份额、没有变现模式、竞争又极度激烈的浏览器,为什么值 6.1 亿美金全现金?”

 



而 Jason Levin 则用家族聚餐的段子作比喻,暗讽这笔交易:“老牌大公司收购年轻公司,只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年轻。我理解那个愿景,但执行让我摸不着头脑(I get the vision, but not the execution)。”

 

一句话总结网友的心声:这笔交易承载了宏大的 AI 愿景,但要证明它不是“空中楼阁”,还需要时间。

 

参考链接:

https://www.theregister.com/2025/09/04/atlassian_browser_compan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zF7S8zc1I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10zavw00y4

2025-09-05 17:421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HarmonyOS Next 关于页面渲染的性能优化方案

万少

鸿蒙

HarmonyOS Next 中的 HAP、HAR、HSP 区别

万少

鸿蒙

三文带你轻松上手鸿蒙的 AI 语音 03-文本合成声音

万少

鸿蒙

HarmonyOS Next V2 @Event

万少

鸿蒙

HarmonyOS Next V2 状态管理实战

万少

鸿蒙

HarmonyOS Next 动画大全 02-显式动画

万少

鸿蒙

HarmonyOS Next V2 状态管理@ObservedV2 基本使用

万少

鸿蒙

计算机视觉中的图像特征提取技术详解

芯动大师

CNN 机器视觉 图像特征

HarmonyOS Next 设计模式-单例模式

万少

鸿蒙

HarmonyOS Next 并发 taskpool 和 worker

万少

鸿蒙

HarmonyOS Next 浅谈 发布-订阅模式

万少

鸿蒙

三文带你轻松上手鸿蒙的 AI 语音 02-声音文件转文本

万少

鸿蒙

HarmonyOS Next V2 @Local 和@Param

万少

鸿蒙

HarmonyOS Next V2 @Monitor 和@Computed

万少

鸿蒙

HarmonyOS Next 简单上手元服务开发

万少

鸿蒙

HarmonyOS Next 动画大全 01-属性动画

万少

鸿蒙

企业智能之旅(5):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选择与评估

亚马逊云科技 (Amazon Web Services)

三文带你轻松上手鸿蒙的 AI 语音 02-声音文件转文本

万少

鸿蒙

手把手带你实现 鸿蒙应用-键盘音乐

万少

鸿蒙

为什么你的团队会抵制变化

Bruce Talk

敏捷开发 系统思考

HarmonyOS Next 开发的艺术 面向对象

万少

HarmonyOS Next 如何优雅的编写注释

万少

HarmonyOS Next 关于页面渲染的性能优化方案

万少

鸿蒙

HarmonyOS Next 动画大全 03-帧动画

万少

鸿蒙

三文带你轻松上手鸿蒙的 AI 语音 03-文本合成声音

万少

鸿蒙

企业智能之旅(6):安全与负责任的人工智能

亚马逊云科技 (Amazon Web Services)

三文带你轻松上手鸿蒙的 AI 语音 01-实时语音识别

万少

鸿蒙

HarmonyOS Next V2 状态管理 AppStorageV2 和 PersistenceV2

万少

鸿蒙

用友 BIP 超级版:解锁数智研发管理新势能

用友BIP

用友 企业数智化 用友BIP 企业数智化转型

粗糙赶工 6 周,卖出 43.6 亿!抛弃数百万用户被骂“作死”的 AI 浏览器 85 天反转_生成式 AI_Tina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