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月 8 日,纽约客发布了一篇有些耸人听闻的文章,标题为《AI 会将你永久困在“底层阶级”吗?》。文章的担忧主要集中于“AI 是否正在向人类关闭就业窗口期”,而回归实际情况,2025 年美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失业率已经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牛津经济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指出,这一反常现象主要归咎于人工智能自动化。
在众多外网网友“脑暴”的解决方案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点:打造一档播客,塑造个人品牌;利用好 AI 工具,投身人工智能领域。
放在国内,这两个方案有参考价值,但要做“本地化”改造——播客在国内的商业前景还不明朗,对个人 IP 打造的帮助有限;此外,对于大部分年轻人而言,学习使用 AI 工具不难,难的是寻找真正严肃的实践机会,以及链接有经验的专家和平台。
对于就业问题而言,机会,永远是最宝贵的。
这是为什么 2025 年中国的年轻人都跑去参加 AI 主题的黑客松大赛了。
首先, AI Coding 工具的普及,极大降低了编程门槛,在黑客松大赛里崭露头角,并不意味着你一定是个 ACM 冠军(一档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只要有洞察、有想法、有执行力、有学习能力,就有获奖的可能。
另外,黑客松大赛同时满足了 AI 项目实践、专家指导、个人 IP 等多种诉求,最关键的是,黑客松大赛将企业和求职者直接关联在一起,提供了“机会”,链路短,更接地气儿。
“2025 深圳国际金融科技大赛(FinTechathon)——西丽湖金融科技大学生挑战赛”(详情链接:FinTechathon | 深圳国际金融科技大赛)就是这样一个好机会。大赛由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进行战略指导,深大微众金融科技学院、微众银行、InfoQ 极客传媒、狗熊会等多方联合举办,给年轻人链接的平台和资源足够大、足够包容。

大赛邀请了大咖技术顾问以及技术指导专家,定期开展线上、线下赛题讲解和参赛培训,延续 “以赛带学” 理念,为学生搭建真实场景实践平台,与深大微众银行金融科技学院形成联动。所以,参赛者不用担心不好上手,报名比赛也没有获奖希望。

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七年,与国内技术媒体、社区深度合作,知名度足够高,个人 IP 这个事儿,安排的妥妥的。

大赛奖金丰厚,两个赛道共有 50 万元奖金,其中人工智能赛道将遴选出 10 支队伍进入决赛角逐,该赛道设置总额 25 万人民币的赛事奖金及参赛专属实体证书及奖杯,以奖励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最佳创意奖的队伍及成员,参加人工智能赛道前十强选手优先获得直通微众银行秋招面试机会。保障参赛学生既能获得精神奖励,也能获得物质奖励,不画饼,不 PUA,有钱途。

2025 年余额已不足 100 天,该为自己的未来投资了。9 月 26 日起,大赛正式开启报名通道,国内外高校在读生(含本科生、硕士 / 博士研究生)均可报名参赛(图末见报名二维码,也可直接访问大赛官网:FinTechathon | 深圳国际金融科技大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