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揭秘 OpenAI“宫斗”更多细节:微软称这是“一场鸡飞狗跳的闹剧”,已想好 3 个备案

  • 2023-12-04
    北京
  • 本文字数:6873 字

    阅读完需:约 23 分钟

大小:3.35M时长:19:30
揭秘OpenAI“宫斗”更多细节:微软称这是“一场鸡飞狗跳的闹剧”,已想好3个备案

微软与 OpenAI 共同制定了雄心勃勃的 AI 安全发布协议。但不久之后,OpenAI 董事会就推翻了他们精心制定的所有规划。

“一场鸡飞狗跳的闹剧”

 

临近感恩节之前的周五,上午 11:30 左右,微软 CEO 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正与高管团队举行每周例会。这时,一位惊慌失措的同事让他接起电话。这通电话就是由 OpenAI 那边的高管打来,表示接下来 20 分钟之内,该公司董事会就将发布解雇联合创始人兼现任 CEO 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的消息。由此时起,这场为期五天的人事危机牵动了全世界的心,并在微软内部被称为“Turkey-Shoot Clusterfuck”——一场鸡飞狗跳的闹剧。

 

向来神情随和的纳德拉一时间愣住了,不知该说些什么。作为与奥特曼亲密合作了四年多的老友,双方已经建立起钦佩和信任之情。此外,他们的合作也促成了微软十年来最大规模的业务迭代,一系列前沿 AI 成果被纳入微软全家桶。这些智能助手就建立在 OpenAI 的技术之上,被集成至微软的核心生产力程序当中,包括大名鼎鼎的 Word、Outlook 和 PowerPoint。这些助手在本质上就是 OpenAI 发布的 ChatGPT 的专业版本,被命名为 Office Copilots。

 

而纳德拉不知道的是,奥特曼与 OpenAI 董事会之间的关系已经陷入僵局。六人董事会的多数成员发现,奥特曼一直在操纵和纵容某些“不当”行为——这种能力在科技企业的 CEO 身上相当常见,但却触碰了那帮学术界/非营利组织背景成员的逆鳞。一位熟悉董事会讨论内幕的人士表示,“他们觉得奥特曼一直在对他们撒谎。”如今紧张局势终于在纳德拉面前爆发,威胁到微软与 OpenAI 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微软已经有好多年未能重回科技行业的最前沿,但他们与 OpenAI 的联盟关系(OpenAI 于 2015 年创立时是一家非营利组织,四年后新增了营利性部门)使其成功超越谷歌和亚马逊等竞争对手。Copilots 让用户能够像跟同事、前辈交流那样轻松提出问题,“告诉我这段视频通话中的计划有什么优缺点”,或者“这 20 份电子表格中最赚钱的产品是什么?”,而后即时得到用英语编写的答案。Copilots 还能根据简单指令编写出完整的文档,比如“综合之前的十份经营摘要,生成一份涵盖过去十年的财务综述”,把备忘录转换成 PowerPoint 文稿,听取 Teams 视频会议并把内容总结成多种语言版本,甚至为参会者制作待办事项清单。

 

要进一步推动 Copilots 的发展,微软就不能放弃与 OpenAI 的继续合作。这种关系对微软重要、对纳德拉也同样重要。OpenAI 的核心技术名为 GPT,即用于生成预训练 Transformer 的大语言模型。GPT 能够吸收互联网及其他数字知识库的公开文本,借此模仿人类对话,再用复杂的数学公式来确定各个信息片段之间的关联性。

 

尽管这类系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有着严重缺陷:倾向于“产生幻觉”或者说捏造事实;让普通人获得了作恶的能力;无法区分合理问题和阴险应用之间的区别等等。为此,微软和 OpenAI 共同制定一项安全开发和应用 AI 技术的协议,双方相信这些工具能让他们在回避威胁的同时充分发挥生成式 AI 的巨大潜能。Copilots 的发布也代表着两家公司的历史性时刻,意味着微软和 OpenAI 将在这波 AI 普及化浪潮中稳稳占据主动。2022 年底 ChatGPT 一经推出就席卷全球,日均用户量达到 1400 万;而作为第一合作方的微软,则坐拥 10 亿受众。

 

当纳德拉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立刻给 OpenAI 董事会成员 Adam D’Angelo 打去电话并询问细节。几分钟后,D’Angelo 在一份新闻稿中给出了语焉不详的回应:奥特曼“在与董事会的沟通中未能一贯坦诚”。那奥特曼是否有过不当行为?并没有,但 D’Angelo 不愿透露更多。从表现来看,他跟其他董事会成员好像是故意不想解释解雇奥特曼的意图,以免纳德拉跑去提醒这位年轻的亲密伙伴。

不受约束的 AI“超级智能”可能引发危险

 

纳德拉只能沮丧地挂断了电话。微软掌握着 OpenAI 营利部门近一半的股份,所以这样的决策当然应该征求纳德拉的意见。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这场“逼宫”很可能会引发 OpenAI 内部的激烈动荡,甚至波及到整个科技行业。毕竟技术领域关于 AI 快速发展到底是不是好事的争论一刻未停,早就有人想让奥特曼滚蛋、让 OpenAI 灭亡。

 

纳德拉随后给微软首席技术官 Kevin Scott 打去电话,Scott 也是促成微软与 OpenAI 合作的关键人物。Scott 也听说了这个消息,事态传播得很快。二人与其他微软高管进行了视频通话,大家都想知道奥特曼是不是因为急于发布 AI 成果、忽略安全问题才被踢出了局。确实,OpenAI、微软乃至整个科技行业都有人对 AI 的大爆发表示担忧,同时批评相关企业不顾一切争夺速度优势。

 

就连 OpenAI 首席科学家兼董事会成员 Ilya Sutskever 也曾公开表示不受约束的 AI“超级智能”可能引发危险,且时间就在 2023 年 3 月,OpenAI 发布其最强大的 AI 成果 GPT-4 之后不久。到目前为止,包括马斯克和沃兹尼亚克在内的数千人签署了一封公开信,呼吁暂停训练高级人工智能。“我们应该让机器用宣传话语和谎言塞满人类的信息渠道吗?我们应该冒上这份失去对文明控制权的风险吗?”不少硅谷观察人士认为,这封信基本就是在点名谴责 OpenAI 和其背后的金主微软。

 

Kevin Scott 对于这些批评意见倒是表示可以理解。但他认为围绕 AI 的这些奇谈怪论过度关注科幻小说描述的那些场景——即计算机毁灭人类,但却忽视了 AI 技术为头脑清醒的人们“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潜力。在他看来,AI 已经能用简单的自然语言与用户交流,只要在开发过程中保持充足的谨慎和耐心,AI 一定会成为一股有利于公平性的变革力量。

 

为此,Scott 和 OpenAI 那边的合作伙伴决定稳步开发后续 AI 产品,并招募大量科学家及非技术人员参与公开试验:微软将观察未经训练的用户如何与 AI 技术交互,由用户自行了解 AI 的优点和局限性。通过先发布还不完美的 AI 成果,客户能够提供真实反馈,微软再据此做后续改进,从而开辟一条既有利于技术发展、又能在用户中培养思辨习惯的理想路径。Scott 认为,破除 AI 威胁论的最佳方式就是尽可能保持技术透明,让其更多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而且最好就从最简单的用途入手。它就像个刚学会说话的孩子,多跟它聊聊,相信人们很快就会意识到 AI 是怎么一回事。

 

但 Scott 的一切谨慎布局如今几乎成为泡影。随着人们听说奥特曼被解雇,OpenAI 员工们带着自己对于奥特曼本人以及 OpenAI 使命的狂热信念,开始在网上表达各种负面评论。OpenAI 公司的首席技术官 Mira Murati 被任命为临时 CEO,但她对新职务表现得相当消极。很快,OpenAI 总裁 Greg Brockman 发推文称“我不干了。”受此号召,更多 OpenAI 也开始威胁要辞职。

微软的 ABC 计划

 

在与纳德拉的视频通话中,微软高管开始讨论针对奥特曼下台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首选计划就是先支持 Murati 稳定住局势,再看看 OpenAI 董事会的决定还有没有挽回的余地,至少要求他们对这场鲁莽的政变做出明确解释。

 

如果董事会仍然拒绝采取任何行动,微软高管将采取 B 计划:利用微软巨大的影响力(包括已经承诺、但尚未实际支付给 OpenAI 的数十亿美元)帮助奥特曼重回 CEO 宝座,再通过更换董事会成员来重塑 OpenAI 的治理结构。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事情一直进展顺利,只是 OpenAI 的董事会做了一些有碍稳定的事情。所以我们觉得「应该让成熟的人接管事态,回到之前的正常轨道上来。」”

 

C 计划则是直接把奥特曼及其最有才华的同事吸纳到微软中来,在软件帝国内部重建 OpenAI。这样软件巨头将掌握一切即将出现的新技术,甚至可以考虑把业务出售给其他厂商,抓住这次机会赚上一笔意外之财。

 

在视频通话中,微软高管团队认为这三个方案都很可行。内部人士表示,“我们只是想恢复正常”。这项战略的前提,就是认定微软已经找到了开发负责任 AI 所需的方法、保障措施和核心框架。这样无论奥特曼本人的命运如何,微软的技术路线都不会动摇,最终必将把 AI 带入现实、交付给大众。

 

但 OpenAI 董事会成员对事情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奥特曼这小子相当狡猾、无法信任。例如几个月前,奥特曼就曾与董事会成员、乔治敦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主任 Helen Toner 直接对线,理由是对方参与撰写了一篇论文,似乎批评 OpenAI“不断煽动 AI 炒作”。Toner 为自己的观点做了辩护,但后来还是向董事会道歉,表示没有预料到自己的论文会被这样解读。奥特曼随后与其他董事会成员接洽,讨论将 Toner 踢出局。

 

而在成员间谈话之后,大家发现奥特曼其实在搬弄是非,通过歪曲造成了成员们支持罢免 Toner 的印象。熟悉董事会讨论内容的知情人士指出,“他会通过撒谎来挑拨各位董事会成员间的关系,而且类似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但另一位知情人士则强调,“虽然试图罢免董事会成员的方式不高明”,但奥特曼并不存在操纵董事会的嫌疑。

 

奥特曼无疑是位精明的商人,他的这种特性也成为 OpenAI 走向成功的必要元素:2018 年,他曾阻止早期董事会成员马斯克收购 OpenAI 的决议。奥特曼有着强大的信息控制与观念操纵技巧,并借此为这家年轻的公司吸引到了大量风险投资、建立起竞争优势。他的人事心术也相当高超,所以董事会的四名成员 Toner、D’Angelo、Sutskever 和 Tasha McCauley 达成共识,必须迅速行动来打奥特曼个措手不及。知情人士透露,“很明显,一旦奥特曼得到了消息,他就会尽一切努力破坏董事会的决议。”

 

董事会成员们最大的不满,在于 OpenAI 似乎越来越不在意当初对于 AI 技术培训保持警惕的理念,至少认为奥特曼的领导一直在强调赚钱、忽略了这份社会责任。另一位知情人士引述其观点,“我们的使命是多方位的,要通过保障 AI 的方式造福全人类。如果 CEO 不愿支持,那这份使命就注定要落空。”但奥特曼明显不这么看。熟悉他观点的人士表示,奥特曼曾与董事会进行“非常正常且健康的辩论”,但某些董事会成员明显不熟悉商业规则、而且对自己肩负的责任产生了畏惧心理。这位消息人士指出,“我们每向通用人工智能(AGI)迈进一步,人们就朝着理智崩溃又近了一点。”

 

很难说董事会成员到底更害怕计算机产生自我意识,还是奥特曼彻底失控。无论如何,他们决定亲自动手解决问题,而且错误地认为微软会支持他们的“义举”,共同把矛头指向奥特曼。

在纳德拉得知奥特曼将被解雇,并与 Scott 等其他高管召开视频会议后不久,微软的 A 计划即开始实施:通过支持 Murati 担任临时 CEO 来稳定局势,同时查明董事会为什么要如此冲动行事。纳德拉还批准发布一份声明,强调“随着我们将 AI 推向新的时代,微软将努力支持 Murati 及其管理团队。”纳德拉甚至还在个人 X 和 LinkedIn 账户上转发了这一观点。他与 Murati 保持着频繁联系,希望借她随时了解 OpenAI 董事会的动向。

 

不过纳德拉的布局似乎作用有限。就在奥特曼被解雇的前一天晚上,OpenAI 董事会就已经将决定告知 Murati,但要求她保持沉默。当时董事会天真地认为 Murati 的口头承诺代表她认可这项决议,至少不会与董事会对抗。至于其他 OpenAI 员工,那肯定也会支持最高决策层的意见。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Murati 及其他 OpenAI 高管对此事表达了不满,部分员工甚至直接用“政变”形容董事会的此番操作。OpenAI 员工还向董事会成员提出了尖锐的问题,但后者几乎没有做出回应。两位熟悉董事会内情的人士提到,受到保密协定的约束,成员们不得不保持沉默。此外,随着奥特曼下台成为震动全球的大新闻,“与包括微软在内的各方难以顺畅沟通”的董事会成员很快感到不知所措。

 

在解雇事后发生的第二天,OpenAI 首席运营官 Brad Lightcap 向全公司发出一份备忘录,表示他了解到“董事会的决定并不涉及渎职行为,也与财务、业务、安全或者隐私保障之类的问题无关。仅仅是因为奥特曼与董事会之间沟通不畅。”但每当有人询问奥特曼到底有没有像董事会最初批评的那样“未能一贯坦诚”,各位成员都选择保持沉默,甚至拒绝没有提到奥特曼曾经针对过 Toner。

“这是成年人能干出来的事儿吗?”

 

在微软内部看来,整个事态发展蠢得令人难以置信。据报道,截至目前 OpenAI 的市值约为 800 亿美元。该公司的一位高管证实,“董事会做出的每个决定似乎都莫名其妙、几乎可以说是现状之下的最差选择,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董事会想要摧毁整个公司。”而且面对多位 OpenAI 员工在 Greg Brockman 的带领下公开辞职,董事会仍然一言不发。

 

微软的 A 计划显然失败了,于是高管们很快转向了 B 计划:纳德拉开始跟 Murati 商议,看看有没有办法让奥特曼重归 CEO 岗位。但当时恰逢板球世界杯大赛,所以纳德拉作为印度队的球迷,在对话中常常用比赛进程来打破紧张气氛。但很遗憾,面对板球这种小众体育项目,很多同事压根不知道纳德拉在说什么。

 

外界对于奥特曼被废黜的批评之声也一浪高过一浪。科技记者 Kara Swisher 在推文中表示,“OpenAI 真是史诗级别的愚蠢,董事会长的是什么脑回路。”纳德拉则不断提出问题:董事会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董事会打算如何重新赢得员工的信任?但就像弱智版 GPT 一样,董事会给出的所有答案都无法令人满意。OpenAI 威胁要反抗,Murati 也带领员工在微软的支持下敦促董事会成员主动辞职。最终,部分成员表示只要有合适的替代者,他们愿意离开。他们甚至表示可以接受奥特曼回归,只要不继续担任 CEO 也不进董事会就行。

 

到临近感恩节的周日,每个人都已经身心俱疲。Kevin Scott 对同事开玩笑说,他越来越不敢入睡,生怕醒过来之后又会曝出什么疯狂的新闻。记者们一刻不停盯着 OpenAI 的办公室和奥特曼的住所。OpenAI 董事会则邀请 Murati 私下谈谈,告诉她董事会一直在秘密招聘新的 CEO,而且终于找到了愿意接下这份烂摊子的人选。

 

对 Murati 来说,这已经是压倒大部分 OpenAI 乃至微软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到这时候也不用废话了,C 计划正式启动:周日当晚,纳德拉正式邀请奥特曼和 Brockman 加入微软并领导新的 AI 团队。在微软的研究实验室中,他们将拥有无穷无尽的资源和自由。两人也欣然接受。

 

微软开始为他们乃至后续可能跳槽的几百位 OpenAI 员工准备办公室,Murati 和同事们则向 OpenAI 董事会发出一封公开信:“抱歉,我们没办法继续为能力有限、判断力不足、而且对我们的使命和员工漠不关心的人们继续工作。”信中提到他们都将辞职并“加入微软新建立的子公司”,除非现任董事会成员集体辞职并恢复奥特曼和 Brockman 的职务。几个小时之内,几乎全体 OpenAI 都在信上署名。

 

Scott 发表推文表示,“致我在 OpenAI 的各位合作伙伴:我们已经看到了你们的请愿书,也欢迎你们愿意加入奥特曼在微软领导的新 AI 研究实验室。请大家放心,你们将在微软找到与原本职位薪酬相符的工作,与我们一道接过 OpenAI 的使命。”虽然科技界也有不少人对 Scott 咄咄逼人的态度颇有微词,但他本人倒是无所谓,并表示“今天一早,Twitter 上有很多人骂我是混蛋。没关系,我的任务是解决问题,而这可能会成为我职业生涯中的又一个亮点。”

 

C 计划和 OpenAI 员工的大规模离职显然把董事会吓得魂不附体。感恩节前两天,OpenAI 宣布奥特曼将重新担任 CEO。而且除 D’Angelo 之外,所有董事会成员都将辞职,而包括 Facebook 前高管、Twitter 董事长 Bret Tayllor,以及前财政部长兼哈佛大学校长的 Larry Summers 等新鲜血液将接过权柄。他们还考虑推动进一步治理调整,甚至对公司结构做出全面调整。OpenAI 的高管团队同时对此次事件开展独立调查,包括奥特曼担任 CEO 期间的过往行为。

“大赢家”微软

 

尽管 C 计划同样未能落地,但微软高管最终得出结论,认为目前的情况应该就是最好的结果。毕竟全面接收 OpenAI 员工可能引发成本高昂且旷日持久的诉讼,没准政府也会参与干预。在新的框架之下,微软在 OpenAI 董事会中获得了一个无投票权席位,能够在不引发监管审查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决策影响力。

 

实际上,这场闹剧中的最大赢家应该就是微软了,其 AI 开发方法也得到了最终认可。正如位微软高管所言,“奥特曼和 Brockman 真的很聪明,他们本来有很多选择,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微软。所有 OpenAI 都选择了微软,就如同他们四年之前选择我们作为合作伙伴一样。这是对我们现有体系的重大认可,他们知道微软才是延续他们原有工作的最佳地点、安全环境。”

 

与此同时,被解雇的董事会成员们则坚称自己的行为完全正确。知悉内情的人士告诉我们,“未来将会进行全面、独立的调查,董事会的新成员不会是奥特曼的亲信,而是一群能够对抗他的新人。奥特曼手腕强硬、极具说服力,善于按照自己的观念推动事态变化,但现在他站在聚光灯下、不能像过去那么随意了。”Toner 还指出,“董事会自始至终的重点都是履行我们规范 OpenAI 使命的义务。”不过奥特曼表示他欢迎这项调查,这也是为了让他自己能理解为什么会闹出这场冲突,未来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矛盾再次激化。

 

但一些 AI 监管机构对这样的结果并不满意。开源 AI 厂商 Hugging Face 首席道德科学家 Margaret Mitchell 就认为,“董事会对奥特曼的解雇就是在正常履行职责,而奥特曼的回归将会产生寒蝉效应,导致未来人们不敢再为此发声。敢于在公司内部提出反对意见的人越来越少,因为他们担心自己被解雇,而高管团队则会越来越不受约束。”

 

奥特曼显然不这么看,他评论道“我认为我们将迎来优秀的董事会团队、维持住良好的治理能力。我们将就此次事件开展独立调查,我个人也非常期待最终结果。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在 OpenAI 奋力向前、感受到努力的快乐。我们绝不会停止开拓的脚步。”

 

原文链接:

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23/12/11/the-inside-story-of-microsofts-partnership-with-openai

2023-12-04 14:414999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车联网通信安全之 SSL/TLS 协议|车联网系列专题 06

EMQ映云科技

车联网 物联网 IoT ssl emq

Java中高级核心知识全面解析——常用框架(Spring中-Bean-的作用域与生命周期)

爱好编程进阶

Java 面试 后端开发

Java树结构实际应用(平衡二叉树-AVL树)

爱好编程进阶

Java 面试 后端开发

【二级等保】二级等保需要做日志审计吗?

行云管家

等保 日志审计 等保2.0 二级等保

银行应构建主动式客户体验管理体系,助力客户价值增长

易观分析

银行 客户体验管理

Java中IO字符流、File类

爱好编程进阶

Java 面试 后端开发

在Redis中使用Pipelining提升查询速度

CRMEB

你真的了解IT资产管理系统(ITAM)吗?

低代码小观

资产管理 企业管理系统 CRM系统 企业管理工具 资产安全

IndexedDB 代码封装、性能摸索以及多标签支持

网易云信

JavaScript 数据库

InfoQ 公开课开放报名,融云场景化低代码平台探究

融云 RongCloud

Java基础知识点总结

爱好编程进阶

Java 面试 后端开发

Java流程控制语句-分支结构(选择结构)

爱好编程进阶

Java 面试 后端开发

啃论文俱乐部的团队之道和成长之路

PaperResearch

开源 OpenHarmony 啃论文俱乐部 技术自由

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开发 人才综合服务平台系统

a13823115807

数据库性能优化方案

五分钟学大数据

4月月更

TASKCTL 作业调度节点数超规格处理方法

敏捷调度TASKCTL

开源 DevOps 分布式 方法论 敏捷开发

Java并发之Condition详解

爱好编程进阶

Java 面试 后端开发

旺链周 | 我们的价值观,我们来代言

旺链科技

区块链 活动 价值观

数字化赋能塑化产业,B2B电商模式引领企业增长新引擎

数商云

产业互联网 数字化转型

打基础丨Python图像处理入门知识详解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Python OpenCV 图像处理 图像 二值图像

Envoy熔断限流实践(一)基于Rainbond插件实现熔断

北京好雨科技有限公司

Kubernetes PaaS envoy rainbond

JDK、JRE、JIT

爱好编程进阶

Java 面试 后端开发

Go能实现AOP吗?

捉虫大师

Java Go aop 4月月更

FTP指的是什么协议?由什么组成?有什么作用?

行云管家

运维 网络协议 服务器 ftp

确定还不来看看?这样管理你的代码库既方便又省心!

Jianmu

开源 持续集成 工作流 代码管理 workflow

Java基础 - Eclipse,API,Object常用方法

爱好编程进阶

Java 面试 后端开发

Java面试题总结(附答案)

爱好编程进阶

Java 面试 后端开发

从安全和不安全两个角度,教你如何发布对象(含各种单例代码)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安全 线程 高并发 发布对象 对象溢出

Java之Java特点

爱好编程进阶

Java 面试 后端开发

蕉下招股书里提了26次的DTC,到底是啥?

易观分析

DTC

服务可用性成险企智能运维关键破局能力,博睿数据APM下场助力

博睿数据

揭秘OpenAI“宫斗”更多细节:微软称这是“一场鸡飞狗跳的闹剧”,已想好3个备案_AI&大模型_核子可乐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