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让敏捷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和谐共生

  • 2010-03-19
  • 本文字数:1827 字

    阅读完需:约 6 分钟

用户体验专家 Anthony Colfelt 使用一个案例告诉我们:仅有敏捷是不够的;他还深入指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以下简称 UCD)能够,而且应该与敏捷合并使用。

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Colfelt 首先提出:对于发掘业务的真正需求这个难题,敏捷是合适的解决之道吗?他以此引出自己的观点

就其自身而言,敏捷在调整自己、适应变化方面做得很不错。但是我们必须知道:它能否用来治疗某些症状,这些症状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业务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虽然敏捷能让开发团队更好地应对这个问题,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很多时候还创建出了新的问题。

他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描述了自己所见过的、敏捷出现问题的 6 种“雷区”:

  • 雷区之一:设计角色不清晰
    敏捷原则说:“在整个项目过程中,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必须每天坐在一起。”这几乎没有为用户体验设计人员留出任何空间,常常让开发人员从事此类工作,而他们又很可能不具备相关技能。
  • 雷区之二:没有定义需求收集过程。
    敏捷团队的头脑中认为:“需求会像魔法一样从天而降”,从而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制订产品的长远战略规划,认为这“不敏捷”;类似的情形并不少见。
  • 雷区之三:走捷径的压力。
    强迫用户体验设计过程使用与其对应开发工作所采取的迭代方式,这会导致冲动式设计(impulsive design),丧失与用户测试设计想法的机会。当然,敏捷允许测试真实的产出的可用性,但是要应对由此产生的反馈,所花的时间要超出人们的期望或是他们所能接受的范围。
  • 雷区之四:称之为“足够好”的诱惑。
    即使(也许应该说尤其)当敏捷表现出色的时候,团队总要面对排定优先级的需要,是“继续改进现有特性,让它们更好”,还是“向产品中继续添加新特性”?正如 Cofelt 观察到的: > 经常发生的是:继续改进的工作被放在一边,人们更喜欢令人兴奋的新东西。如此这般,我们构建出来的产品中,所有的特性都不能令人满意。
  • 雷区之五:无风险的概念探索时间不足。
    很多敏捷团队在项目的第一天(或是很接近的时间之内)就会开始着手实际工作。有些团队会使用“第零个迭代(iteration zero)”来做一些前期的规划和设计。Cofelt 质疑时间是否充足:相对于在编码之前以粗略的方式验证某些想法,以可工作的范例来验证想法这种敏捷的方式是否总能胜出?
  • 雷区之六:伤害品牌。
    将未经(以用户体验设计的方式)实地测试的功能特性放到市场之中,即使是有意要这么做以收集反馈,也会让客户很快地丧失信心,不再相信你们公司能够不断达到目标;这会伤害你们的品牌,而品牌是很难建立起来的,一旦倒下,再想重树品牌就更难。

Colfelt 做了一个有趣的总结,指出:敏捷本身“善于改进,但是不善于定义”。他强调指出:只用敏捷,也许足以“把现有产品提升至新的水平”;但是,特别是在要开始新东西的时候,“某些层面的规划是必要的,这样可以避免勉强拼凑各人对于最好的设计方案的看法,那样只能产生类似于弗兰肯斯坦式的怪物。”

他接下来描述了一种传统的、也是“典型的”UCD 过程,要读者注意该过程中对于产品“战略”的前期研究(他在后面称之为“概念设计”,并举出完美的 iPod 设计作为典型例子),他强调指出:即使采取敏捷的方法论开发产品,前期研究同样重要。Colfelt 的讲述方式很小心,没有说敏捷排斥这样的前期思考过程,而是提出:敏捷能够直接鼓励此类研究,以彰显敏捷之长处。

UCD 的重点是“战略”和“概念”挖掘,它可以而且应该与敏捷的“改进”能力相结合;说到底,Colfelt 就是希望提升人们对于这一点的认识。

总的来说,要想把二者结合在一起使用,就要避免对它们各自的武断态度。要记住:敏捷没有强制如何定义概念或是整体的设计方向,但是很善于执行具体的设计研究和良好的规划。UCD 必须要很灵活,以应对如下现实状况:实现团队遇到问题,不得不强制采取另一种设计方案。文档只记录必要的信息,以便于传播。设计与开发团队应该尽量坐在一起,因为跨职能的协作和面对面的沟通至关重要。设计团队在开发团队之前先使用一个 sprint 也很有帮助,他们就能有足够的时间测试和迭代。如果遵循这些规则,两种方式就能和谐共存,发挥作用。

在做出任何强硬判断之前,不妨先花些时间读读 Colfelt 的全文。你不妨看看 Johnny Holland 这篇相关文章,其中提到用户体验设计人员在敏捷(Scrum)环境中如何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他还讨论了与“战略”相关的类似主题,不过更关注与开发团队的交互,以及迭代层面的活动和团队动力相关内容。

查看英文原文: Harmonizing Agile with “User-Centered Design”

2010-03-19 03:382304
用户头像

发布了 479 篇内容, 共 179.3 次阅读, 收获喜欢 53 次。

关注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如何通过 Amazon Textract 改善新冠疫情期间的 PPP 贷款效率

亚马逊云科技 (Amazon Web Services)

效率 Amazon

EMQX+阿里云Tablestore多场景一站式IoT数据解决方案正式发布

EMQ映云科技

阿里云 物联网 一站式平台 emqx 5月月更

鸿蒙生态 | 从开发到运营,如何步步为“赢”?

最新动态

BladeDISC 0.2.0更新发布

阿里云大数据AI技术

深度学习 存储 并行计算 异构计算 算法框架/工具

如何评估服务是否内存泄漏了?

BUG侦探

缓存 容器 内存泄漏

开源集结令!参与开源之夏 EMQ 项目开发,赢最高 12000 元奖金

EMQ映云科技

开源 物联网 emq 开源之夏 5月月更

java培训学习后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你占了几条

@零度

JAVA开发

手把手教你搭个Frida + Sekiro Rpc框架

奋飞安全

数据库堡垒机品牌有哪些?买哪家划算?咨询电话多少?

行云管家

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 数据安全 堡垒机

【二级等保】二级等保怎么做?价格怎么样?贵吗?

行云管家

运维 网络安全 堡垒机 运维审计

亚马逊云科技 2022 年 3 月新服务新功能强势来袭

亚马逊云科技 (Amazon Web Services)

服务 亚马逊

如何写好产品手册?

小炮

实例讲解FusionInsight MRS RTD 实时决策引擎在医保行业应用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数据湖 风控 医保 FusionInsight RTD 实时决策

小程序转APP,小团队也能实现数字化生态闭环

Speedoooo

APP开发 跨端开发 小程序容器 小程序转app 跨端运行

数字孪生智慧物流之 Web GIS 地图应用

一只数据鲸鱼

GIS 数据可视化 智慧物流 数字孪生 三维仿真

如何为服务网格做端到端测试

Flomesh

测试 Service Mesh 服务网格

深度探索通过数据共享(data sharing)优化 Amazon Redshift 工作负载分解

亚马逊云科技 (Amazon Web Services)

数据 负载

Wallys-QCN9074 /802.11ax/4x4 MU-MIMO /6GHz wifi6E

wallys-wifi6

Wallys-Waterproof Enclosure Metal Outdoor

wallys-wifi6

IPQ4019 802.11ac

官宣|秒云与极狐(GitLab)达成战略合作,打造云原生DevOps一体化解决方案

MIAOYUN

DevOps 运维 云原生

leetcode 451. Sort Characters By Frequency 根据字符出现频率排序

okokabcd

LeetCode 排序

OpenHarmony 3.1 Release版本特性解析——OpenHarmony硬件资源池化架构介绍

OpenHarmony开发者

OpenHarmony 多设备协同

AI简报-FIX你的模型

AIWeker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5月月更 AI简报

ABAP Code Inspector 的一些高级功能分享

汪子熙

编程语言 代码扫描 SAP abap 5月月更

你想学Python爬虫?看看这篇关于开发者工具神器的博客吧

梦想橡皮擦

5月月更

聊武侠、讲段子,为了帮小白入门Spring Boot,这书有多拼!

博文视点Broadview

大数据课程培训到离职转行这个过程你知道经历了什么吗

@零度

大数据开发

web前端培训创建 NPX 工具

@零度

web前端开发

面试突击50:单例模式有几种写法?

王磊

Java java面试

什么?JDK8的ConcurrentHashMap 有 Bug

skow

Java 后端 并发

一文看懂博睿数据AIOps场景、算法和能力

博睿数据

AIOPS 智能运维 博睿数据

让敏捷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和谐共生_研发效能_Mike Bria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