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软发布微软智能体框架预览版,旨在帮助各级开发人员更轻松地创建和部署 AI 智能体,相关详情已在微软开发团队的官方博文中发布。
微软工程师指出,该框架是一项重要的整合成果,它将此前独立的两大项目——Semantic Kernel 和 AutoGen——的能力进行了融合。Semantic Kernel 为企业级应用提供基础,而 AutoGen 则是微软研究院开发的用于实验性多代理编排的工具。根据官方公告,以往开发人员需要在创新性与生产稳定性之间做出权衡,而新框架的推出正是为了打破这一局限。
正如技术文档所述,微软智能体框架赋予了开发人员以极简代码量构建 AI 智能体的能力。微软通过展示在不到二十行代码中创建功能性代理的示例,生动地诠释了这种简洁性。“构建 AI 智能体不应该像火箭科学那样复杂”,正如 .NET 博客公告中所强调的,凸显了该框架对那些缺乏专业 AI 知识背景的开发人员的易用性。
该框架引入了微软所概述的四大核心支柱。
开放标准和互操作性——支持模型上下文协议(MCP)、智能体到智能体(A2A)通信以及基于 OpenAPI 的集成,确保在不同运行时环境中的可移植性。
研究管道——AutoGen 提供的高级编排模式,诸如群组聊天、辩论以及反思等强大功能,如今已具备企业级的可靠性。
按设计可扩展——模块化框架,提供可连接到 Azure AI Foundry、Microsoft Graph、SharePoint、Elastic、Redis 和其他服务的连接器。通过 YAML 和 JSON 进行声明式智能体配置,实现工作流的版本控制管理。
生产就绪——内置 OpenTelemetry 实现可观测性,与 Azure Monitor 集成,采用 Entra ID 安全身份验证,并兼容 GitHub Actions 与 Azure DevOps,支持无缝 CI/CD 流程。

微软在最初的博文公告中提到,该框架早期的企业采用情况表现强劲,他们不仅详细阐述了相关情况,还提供了客户的实际用例,供感兴趣的读者深入了解和探索。
如官方所宣布,该框架支持多种编排模式,涵盖顺序、并发、群组聊天以及交接工作流。这些模式最初作为 AutoGen 项目中的研究原型被开发出来,如今已具备生产级别的稳定性和企业级的控制能力。
从技术实现角度来看,该框架为 Python 和 .NET 环境提供了全面支持,相关细节已在 GitHub 仓库文档中明确说明。开发人员可以通过 pip 包管理器安装 Python 版本,或通过 NuGet 包集成 .NET 支持。该框架提供了各种企业系统的连接器,可插拔内存模块支持多种后端存储方案,并可通过 YAML 或 JSON 配置实现声明式的智能体定义。
开发人员可以通过以下命令开始使用:
微软将该框架定位为 Azure AI 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正如 Foundry 博客所报道的那样。该框架与 Azure AI 生态系统的深度集成体现在多个方面:它为 Azure AI Foundry 服务提供了原生支持,集成了 OpenTelemetry 仪表盘,并与现有的微软开发工具兼容,包括通过 AI Toolkit 扩展在 Visual Studio Code 中使用。

(Visual Studio Code 扩展的使用,来源:微软官方博客)
对于目前使用 Semantic Kernel 或 AutoGen 的开发人员,微软提供了迁移指南,相关内容已在文档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微软强调了以下内容:
这种连续性意味着开发人员可以在保留现有投入的同时解锁新功能。微软智能体框架并不是对过往产品的简单替代,而是将创新与稳定性完美融合的自然演进。
该框架的预览版现在可以通过微软的 GitHub 仓库以及 Python 和 .NET 生态系统的包管理器获得。感兴趣的读者还可以观看微软团队制作的 30 分钟介绍视频。
原文链接:
https://www.infoq.com/news/2025/10/microsoft-agent-framework/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