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风口浪尖的 Web 3.0,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 2022-06-20
  • 本文字数:4088 字

    阅读完需:约 13 分钟

风口浪尖的 Web 3.0,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Web 3.0 作为一个新兴却又极其火爆的概念,引人注目的同时也引发了各种褒贬不一的畅想与质疑。


Web 3.0 到底该如何定义,会使用到哪些技术?如何进行 Web 3.0 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它将面临哪些困境或挑战?带着这些问题,InfoQ 采访了腾讯云区块链资深架构师梁永甫,希望能达成一些关于 Web 3.0 的共识,也希望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嘉宾简介:


梁永甫,腾讯云区块链资深架构师。2016 年开始专注区块链领域,在金融、保险、供应链金融领域主导和参与了多个区块链应用落地案例。曾任金融科技公司区块链首席架构师,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区块链技术专家。ArchSummit 全球架构师峰会(深圳站)2021 明星讲师。此外,他还在 7 月 31 日 -8 月 1 日举办的 QCon 全球软件开发大会(广州站)上担任了Web 3.0 基础设施专题的出品人。


InfoQ:您目前主要在做哪些工作?和 Web 3.0 是什么关系?


梁永甫:我从 2016 年开始就一直专注于区块链这个领域,一开始做基础平台的研究和改造,后来发现这个技术要被应用才能发挥价值,所以一直到目前,主要做区块链的应用解决方案和落地工作以及技术的推广,同时也要对这个领域的一些新技术和应用加以研究。


从现在看,Web 3.0 是离不开区块链的,所以也在探索如何通过区块链构建 Web 3.0 的基础设施。QCon 广州站的「Web 3.0 基础设施」专场,我们将重点关注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系统、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向的探索与实践,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借鉴和思考。


InfoQ:在您看来,Web 3.0 的基础设施主要涵盖哪些方面?对于 QCon 广州站这个专题,您是如何策划的?策划的目的是什么?


梁永甫:我觉得 Web 3.0 的基础设施可以从两个维度去看,就是“服务端”和“客户端”。另外要说明的是,基础设施包括硬件和软件,而不是只指硬件。


在服务端,Web 3.0 的一个特点是去中心化的,也就是资源和服务不是完全由一个机构来提供,而是多个机构组成的一个生态,大家相互协作,各自提供自己专长的部分,然后最终给用户呈现一种完整的能力和服务。那么就需要一种技术,能构建一种满足这种服务提供方式的系统。目前来看区块链以及基于区块链设计的应用层服务和协议,可以用于构建 Web 3.0 服务端系统。


在客户端,Web 3.0 的应用会有两个比较大的变化,一个是用户对数据或者资产的控制权的增强,一个是用户体验的提升。


为了满足第一个变化,就需要在客户端能够安全地管理用户的数据,包括用户的私钥、用户的隐私信息等,所以我认为如何利用手机、电脑或者物联网设备提供的硬件安全能力来实现数据的安全管理,将会成为一种基础的能力。


对于用户体验的提升,过去经历了文本到图像再到视频的转变,每次转变都带来新的体验。到 Web 3.0 的时候,我觉得 AR/VR 将会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用户体验形式。


所以总结下来,Web 3.0 的基础设施可能会包括这几个必备方向:区块链、客户端的硬件安全、AR/VR 等。当然随着应用的增加,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所以未来会有更多类型的基础设施出现。


我在策划「Web 3.0 基础设施」这个专题的时候,基本也是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思考。要让这个专题能覆盖 Web 3.0 时代服务端的构建、客户端的数据管理、客户端的体验提升,这三个相对明确的方向。


希望通过这个专题,能系统地展示构建一个 Web 3.0 应用的全栈技术能力。当然我也认为专题的每个方向在 Web 2.0 时代都很有价值,都可以单独用于提升已有服务的能力。


InfoQ:大家对 Web 3.0 的概念其实并不统一,您对它是怎么定义的?主要涉及哪些技术?它与 1.0、2.0 的最大差异是什么?


梁永甫:的确,大家对 Web 3.0 的概念并不统一,有不同角度去对它进行不同的描述,比如很多人愿意从应用的角度描述 Web 3.0,说 Web 1.0 可读,Web 2.0 可读可写,Web 3.0 可读可写可拥有。


我个人也写过一些关于 Web 3.0 的观点,将互联网从内容、连接、网络三个层面去分析,Web 1.0 到 2.0 再到 3.0 的演进中最核心的变化是在连接这一层,从“单向数据传输”到“双向互动”,Web 3.0 时代进而演变成“多方互动”。感兴趣的读者可自行了解《Web 3.0 很火,但它到底怎么来的?》。


我认为对大多数人而言,可能要从一个个 Web 3.0 实际的应用来感知 Web 3.0,比如 NFT,比如元宇宙,当然未来还会有很多 Web 3.0 应用被创建出来。


但是我们要尽量避免把一个单独的应用来当成 Web 3.0,这会让 Web 3.0 的概念变得比较狭隘。我更倾向于 Web 3.0 是一种新的技术能力的组合,比如区块链、隐私计算、跨链、预言机、VR、数字人等。你用这些能力可以创造出很多应用,当这些应用大范围应用的时候,我们就处在 Web 3.0 的时代了。


InfoQ:您认为,在构建 Web 3.0 基础设施的过程中,会面临哪些困境或挑战?目前业内有哪些应对方法或突破点?


梁永甫:根据目前看到的情况,我觉得构建 Web 3.0 基础设施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1. 去中心化系统的构建和治理


在前面我们说到,Web 3.0 的应用在服务端是去中心化的,这种服务模式与传统的中心化提供方式差异比较大,对服务提供方,或者说企业端影响也非常大。


构建这样一种去中心化系统,无论是在构建过程还是后期管理,都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比如,在这个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决策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主体所能决定的了,那怎么样让大家对系统运行的规则达成一致?这就需要在激励机制、权责分工方面有非常好的设计。


那么,在系统构建起来后如何治理,在运维过程中大家如何协调呢?举个例子,假设一个机构的系统出现异常,他怎么让其他机构协助判断问题原因,这些操作层面都需要全新的机制来保障。另外在运营中,如何应对系统的变更、业务模式的变更,以及决策过程如何进行。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看到有些企业已经构建了这样的系统,所以还是有一些经验可以借鉴的。比如在开始阶段,可能一两家机构主导先探索一种可行的合作模式,然后逐步扩大参与机构的数量,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完善。另外公链领域的 DAO 模式也有借鉴的方面。


我觉得在未来很好支撑这类系统治理的时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或者机制的问题,可能在法律层面也需要一些支撑。比如在区块链司法存证这一场景,法院对区块链存证的认可对这一应用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样,在基础设施治理中如果有法律的支撑,执行起来也会方便很多。但是目前需要什么样的法律支撑,还不是很清晰。


2. 数据安全方面


同时,在这样一个各种信息共享的系统中,如何保护企业自身数据安全和隐私,同时还能确保很好的协作?如何做好这两者的平衡,也会是一个挑战。


最近几年兴起的隐私技术,包括 TEE、联邦学习、安全多方计算等,就是用于解决跨机构数据安全共享的问题,跟 Web 3.0 天然匹配,跟区块链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比如公开的数据在链上共享,无法公开的通过隐私计算共享。


3. 用户使用习惯


在客户端,如果按照用户对自身信息拥有更多控制权的思路设计,那么最好的方式是用户自己管理一个私钥,这样控制权就完全交给了用户,但是一旦用户丢失私钥,那就丢失了私钥所管理的所有信息,企业将无法帮助用户找回。这对用户的使用习惯也会有较大影响。


目前看给用户更多控制权,和保证便利性与安全性,貌似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是最终也许会用密码学的技术来解决。


当前阶段,从企业完全掌控信息到给予用户控制权,需要逐步地过渡。现在常见的做法是企业托管用户私钥。也存在另一种思路,就是将私钥的使用和变更分开管理,比如私钥完全由用户管理,但私钥可以变更,比如在平台和用户共同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变更用户的私钥。


InfoQ:据您了解,Web 3.0 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有哪些比较好的实践案例可以参考?此外,其他方面如资讯、社交、电商、游戏方面有哪些较好的落地或尝试吗?


梁永甫:现在很多人提到 Web 3.0,都会认为它是 ToC 的应用。但按照我对 Web 3.0 的理解,它是一个“多方参与,多方互动”的系统,它要解决的是信息更加透明,权属更加明确,跨机构协作更加顺畅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讲,现在很多联盟链都是 Web 3.0 的实践案例,像 ToB 的供应链金融联盟链,ToC 的如用于 NFT 发行联盟链。


目前来看,Web 3.0 在国内 ToC 类的应用探索还不太多,主要还是围绕数字藏品这类应用。


InfoQ:有人认为 Web 3.0 是互联网的未来式,也有人质疑这只是又一个击鼓传花式的诈骗游戏,您怎么看待这两种观点?


梁永甫:我觉得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家说的可能不是同一个“Web 3.0”。


有了 Web 1.0、Web 2.0,然后再发展到 Web 3.0,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技术不可能停止不前,停止不前基本意味着这个技术要被淘汰了。显然互联网技术还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但就像前面说的,实际上 Web 3.0 是什么,什么样的应用才是 Web 3.0 的应用,大家对这个标准并不统一,所以就出现一些应用声称自己是 Web 3.0 的应用,实际上他只是借着概念炒作而已,然后被人看到了,就说 Web 3.0 是骗人的。


事实上,Web 1.0、Web 2.0 的早期也都受到了各种各样质疑,但随着它们的形态逐步变得清晰,质疑和误解也就慢慢消失了。所以,我们也可以用这种发展的眼光看待 Web 3.0,可能会有争议,但相信真理越辩越明。


InfoQ:关于 Web 3.0 未来的发展趋势,您有哪些预测和判断?


梁永甫:Web 3.0 时代会出现新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构建互联网应用,新技术的应用是逐步演进的过程,不会说马上就 Web 3.0 了,而且 Web 3.0 并不会完全替代以前的应用,而是在数量和价值上会大于以前的应用。也就是说在 Web 3.0 时代,在数量和创造的价值上,Web 3.0 应用 > Web 2.0 应用 > Web 1.0 应用。


另外在 Web 2.0 时代,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是相对独立的。我觉得到了 Web 3.0 时代,机构间的协作会增加,传统边界会被打破,构建新的边界,加上用户对自身信息控制权的增加,与企业间的直接互动也会增加,这些会推动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的更加紧密一些。


(以上仅代表受访者个人观点)


活动推荐:


将于 7 月 31 日 -8 月 1 日举办的 QCon 广州站上,由梁永甫出品的专题「Web 3.0 基础设施」已上线部分内容,此外我们还设置了数据驱动决策演进中的架构XOpsAI 工程与 MLOps、核心系统数字化转型、业务安全风控等多个专题,点击此处了解更多详情

2022-06-20 10:3510625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中文汉化 AE/PR去朦胧除雾霾调色插件 ClearPlus

Rose

Midjourney-未来机甲

AIGC.TWang

未来世界 AI绘画 MidJourney

什么是数字化战略?数字化转型战略指南

积木链小链

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

使用海外原生IP有什么好处

Ogcloud

静态IP 海外原生IP 原生IP

一文彻底弄懂Spring IOC 依赖注入

不在线第一只蜗牛

spring

软件测试学习笔记丨Vue常用指令-输入绑定(v-model)

测试人

软件测试

直接导入编辑MKV/MOV/FLV格式素材视频解码器AE/PR插件Influx

Rose

英伟达力推生命科学,背后分子动力学价值远被低估

新消费日报

这AI队友哪智障了?这AI队友可太棒了!| 《易点新的》专访

网易伏羲

游戏AI

软件测试学习笔记丨Vue学习笔记-基本介绍

测试人

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学习笔记丨Vue常用指令-条件渲染(v-if)

测试人

软件测试

活动回顾|体验技术大会暨OpenTiny技术交流茶话会圆满结束~

OpenTiny社区

web开发 OpenTiny TinyVue TinyEngine 前端开源

蓝卓获权威认证 被评为IDC数字工厂领导者

财见

FilmUnlimited PowerGrades(柯达胶片模拟电影预设)

Rose

如何选择合适的TikTok网络节点

Ogcloud

代理IP tiktok运营 TikTok养号 tiktok节点 tiktok网络

【认证有奖】邀友“亿”起体验流量之旅

荣耀开发者服务平台

开发者激励 AIGC 奖励分红 开发者活动 应用市场

化学ppt课件怎么做?这个在线ppt工具不容错过!

职场工具箱

效率工具 职场 PPT AIGC AI生成PPT

Web安全知识记录

天翼云开发者社区

网络安全 Web

覆盖80%业务场景,原生鸿蒙出行、教育行业样板间专区上线

最新动态

Plugin Alliance Brainworx bx_limiter True Peak(峰值限制器)

Rose

手把手教你编写自定义Categraf插件

天翼云开发者社区

Categraf

容器、容器云和容器化PaaS平台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天翼云开发者社区

云计算 容器服务

Hadoop作业调度优化,提升数据处理速度的杀手锏!

敏捷调度TASKCTL

hadoop cloudera 集群搭建 HDFS写入 HDFS读取

风口浪尖的 Web 3.0,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_QCon_梁永甫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