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备受瞩目的 Build 2025 开发者大会上,微软正式发布了一款名为 Edit 的全新开源命令行文本编辑器。这款编辑器未来将作为 Windows 11 操作系统的内置组件一同分发,旨在为用户提供一种轻量级、原生且富有现代感的命令行编辑体验,其定位类似于经典的 Nano 及 Vim 编辑器。
微软方面解释称,之所以开发 Edit,是因为当前的 64 位 Windows 系统中确实缺少一款官方默认的命令行文本编辑器——这可以说是自 32 位时代的 MS-DOS Edit 程序之后,该领域一直存在的一个空白。为提升用户友好度,微软特意为 Edit 选择了“无模式”(modeless)设计,力求比 Vim 这类“模式化”(modal)编辑器更易于上手(参见,开发者社区 Stack Overflow 上曾有关于“帮助百万开发者成功退出 Vim”的热烈讨论)。在评估现有无模式编辑器时,微软发现它们或不适合直接捆绑进 Windows 系统,或对 Windows 平台的支持不够理想,最终决定另起炉灶,自行打造这款新工具。
微软将 Edit 定位为一款“小而美”的编辑器,专为满足用户的简单编辑需求而生。其核心功能包括:便捷的鼠标操作支持、多文件同时打开与灵活切换、强大的查找与替换功能(支持正则表达式),以及实用的文本自动换行。在用户交互层面,Edit 采用了现代化的界面设计,其输入控件的操作体验也与广受欢迎的 Visual Studio Code 看齐。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款编辑器目前并未提供右键菜单功能。
据悉,Edit 编辑器采用 Rust 语言编写,最终编译生成的程序体积被严格控制在 250KB 以内,可谓十分轻巧。
此消息一出,迅速在 Reddit 及 Hacker News 等知名开发者社区引发了热烈讨论,各方观点不一。不少开发者对微软在已有诸多成熟选项的 Windows 平台上,另行开发一款命令行编辑器的必要性提出质疑,并对其具体使用场景表示了一定的困惑。一部分观点认为,对于那些已习惯于通过 WSL(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环境使用 Nano、Vim,或依赖 Git Bash 等工具的开发者而言,Edit 似乎显得有些“多余”。但也有另一部分声音表示,对于那些希望在原生 Windows 环境下进行快速、基础性文本编辑,且不愿安装第三方软件或启用 WSL 的用户来说,Edit 或许能派上用场。
针对社区的讨论,Edit 项目的一位主要贡献者也出面,详细阐述了微软决定自研这款工具的背后考量:
“我们曾考虑过 nano、kilo、micro、yori 等多款现有编辑器,但最终因种种原因未能直接采用。我们的核心诉求是得到一个极小体积的二进制程序,以便能轻松将其内置于 Windows 的各个版本中,而无需为额外的磁盘占用做过多解释。同时,良好的 Unicode 支持也是必备条件。此外,编辑器应基于 VT 输出而非传统的控制台 API 构建,以确保能与 SSH 环境流畅集成。最后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对 Windows 平台提供顶级的原生支持。在上述提及的编辑器中,micro 或许一度是我们最倾向的选择,但遗憾的是……它的体积实在太大了。”
目前,微软已将 Edit 的完整源代码以 MIT 许可证的形式对外开放。不过,Edit 编辑器尚未出现在 Windows 11 的稳定版更新中。对这款新工具感兴趣的用户,可以先行访问其官方 GitHub 项目页面下载体验。
原文链接:
https://www.infoq.com/news/2025/05/microsoft-edit-new-tui-editor/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