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软进一步拓展了 Microsoft 365 Copilot 平台,增加了智能体模式(Agent Mode)和Office智能体(Office Agent)。此次更新标志着 Copilot 从单一的对话式助手转变为一个能够在 Microsoft 365 应用程序中运行连续、多步骤工作流的系统。
在智能体模式下,用户能够创建持久的智能体,这些智能体能够在后台自主运行,持续管理正在进行的任务。Copilot 不再局限于即时响应用户的即时提示词,而是能够进行长期的监控、总结以及根据预设条件采取行动。例如,用户可以指示 Copilot 跟踪共享文档的更新情况、准备会议总结,或者在项目达到关键里程碑时及时通知团队成员。这些智能体通过Microsoft Graph保持上下文,从日历、消息和共享文件中提取信息,从而确保执行的操作与组织的数据和权限体系始终保持一致。
Office智能体作为一个统一的连接层,将 Copilot 与 Word、Excel、PowerPoint、Teams 和 Outlook 紧密集成。用户可以发出跨应用程序的指令,例如要求 Copilot 从 Excel 工作表中提取数据,将其整合到 Word 报告中,并创建一个 PowerPoint 总结,而无需在应用程序之间切换。这一功能的实现依赖于一个多智能体编排框架,该框架能够解释用户意图,获取上下文信息,并连接 Microsoft 365 中的 API。编排层将自然语言理解、推理和工作流执行整合到一个单一的过程中,帮助 Copilot 连接用户命令和企业数据系统。
微软将这种演变描述为向持续性、任务导向型人工智能协作模式的转变。在底层架构中,智能体模式运用了经过精细调整的编排模型与记忆层,使智能体能够持续感知先前的步骤。这些模型针对企业级部署进行了优化,与Microsoft Entra深度集成实现身份管理,并与Microsoft Graph集成提升上下文感知能力。这确保了 Copilot 的所有操作均符合组织的权限设置、文档敏感性要求以及合规标准。
与行业内其他类似工具相比,微软的做法展现了人工智能系统向持久化、自主化工作流管理发展的趋势。谷歌的Workspace AI扩展也遵循类似的理念,即可以在多个应用程序或上下文中执行任务的智能体,但微软的实现尤为强调与企业基础设施的紧密集成。这种集成使系统能够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顺畅运行,无需依赖外部连接器或额外的 API 调用。
对于开发人员来说,微软的智能体架构提供了一个不断增长的 API 框架和可扩展性选项。开发人员可以使用微软的插件模型为 Copilot 定义自定义触发器、输入和操作,该模型也与 OpenAI 的函数调用格式兼容。这些功能使组织能够将 Copilot 连接到内部系统或第三方数据,同时保持对身份验证和使用策略的控制。
社区的反馈凸显了这一转变的巨大潜力。企业家Yinan Na评论道:
将智能体功能直接嵌入 Office 应用程序是有意义的,不应该强迫用户为提升生产力而额外学习单独的 AI 工具。
与此同时,开发人员Marcus Agus评论道:
这似乎标志着 AI 在工作任务领域的重大突破——编排,而不仅仅是自动补全。这将极大地改变团队的运作方式。
凭借智能体模式和Office智能体,微软持续推进 Copilot 的转型,将其从单一的生成式文本助手升级为一个强大的分布式编排系统。微软表示,这些更新是更长期路线图的一部分,未来 Copilot 将具备对大型组织数据图谱进行深度推理的能力,能够灵活执行动态任务,并在统一的治理框架下无缝整合第三方人工智能服务。
【声明:本文由 InfoQ 翻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查看英文原文:https://www.infoq.com/news/2025/10/microsoft-agent-copilot/








评论